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普度拉特产 格鲁吉亚特色水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普度拉特产 格鲁吉亚特色水果更新时间:2022-07-02 14:44:21

一. 新疆 昌吉 奇台县 拉条子、刀巴子

拉条子、刀巴子

奇台以盛产小麦而著名,因而奇台人自古以来以面食为生。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陈诚在其《西域番国志》中就写下了古城一带“间食米面、稀有菜蔬、小酿酒杯醴”的文字,说明从那时起,奇台人就以米面为主食。这里的米,是指本地出产的小米、黄米,而非大米。

奇台因地理位置重要,后来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人,带来了家乡的各种小吃,汇聚奇台,演变成奇-特的风味小吃,但风味小吃只能做为一种副食、佐食,老百姓平日吃的主食,主要是拉条子与“刀巴子”。

拉条子是奇台人平日的午餐。拉条子又叫“干拌面”、馆子家称“白皮面”、维族人叫“拉面”,将面煮熟后,拌以菜肴而食,农村人尤喜吃拉条子,拉条子吃上耐饥,尤其适于干体力活的人。

拉条子面必须和成软面,否则拉不开,拉条子面和好后,“醒”一段时间,再揉上几遍就可以推开,做成“面级子”。“面级子”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油级子”,即将面搓成条状,抹上清油,“醒”好后再拉,维族人常用此法;汉族人家一般把面推开后,然后用刀“犁”成条状,“醒”开后即可拉了。有人喜欢吃软一点的,就可用手按成扁状,拉成“片片面”,有人喜欢吃硬一点的,可用手搓成圆形,再拉开下锅,这叫“棍棍面”。奇台的小麦由于筋骨好,可以拉得很细,象芨芨棍子一样,这样的面吃起来爽口,容易消化,有的人胃口好,把面“犁”成宽皮带状,拉成“驴肚带”拉条子,说这样吃起来香。以前农村人常出外干活,在野外做饭,有些年轻人在人前耍“烧料子”,吹嘘自己能吃“杆杖面,,”即把“面级子”不拉,直接下锅,我就亲眼见过有人这样吃。这些人年轻时耍了英雄,而往往造成严重的胃病,老了以后连最细的拉条子也不能吃,只能吃些烂面条、喝稀饭,所以奉劝青年朋友,千万不可在吃饭上耍二杆子。

拉条子的吃法有炒菜拉条子和素拉条子之分,素拉条子不用炒菜,踏些蒜和辣面子,用清油一泼,再“扎”些菜(扎,即用开水烫)拌着吃。这叫“蒜拌面”,有俗语道“蒜拌面,面拌蒜,一吃一个不言喘。”我本人自小爱吃蒜拌面,

自言“三天不吃蒜拌面,心里烧得火蛋蛋。”“文革”时上北京-,一个月没吃蒜拌面,而思念成疾,回来后一顿狂吃,其香味远胜过皇帝的山珍海味,至今不忘。

“刀巴子”就是蒸馍馍,为什么叫“刀巴子”无人知晓。我想可能是把面发好后,用刀切成块状,再揉成园形,因要用刀切,所以叫“刀巴子”。

奇台的“刀巴子”以大而著称,又大又白又园,状如女人的奶尖,因而民间有谑语道:·“门里进来个大丫头,怀里揣的两个大馒头。”形象而生动地形容大刀巴子的形状。馍馍大了容易发,蒸出来“渲”(即松软),而小了不易发,蒸出的馒头“死僵僵”。

奇台农村人夏天把“刀巴子”晒成风干馍馍,城里人叫“馍馍干子”,风干馍馍又干又脆。夏天用西瓜泡着吃,别有风味。和风干馍馍相反,软馍馍用来蘸甜瓜吃,特别香,故有俗语道:“老婆子害娃娃,想吃个软馍馍蘸甜瓜”。

二.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宾川朱苦拉咖啡

宾川朱苦拉咖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宾川朱苦拉咖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宾川县是我国老品种咖啡发祥地之一,并以“中国咖啡活化石”、“中国咖啡源”著称。2010年,意大利商人吴洪平先生和北京实力投资公司万雪君女士慕名来到宾川,投入3000万元注册了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业开发宾川朱苦拉咖啡,并与宾川县政府签订了“滨川咖啡”项目建设框架性开发协议,计划投资7亿元资金在宾川县实施10万亩优质咖啡种植基地、现代化咖啡产品加工生产线、“中国咖啡之源”主题公园等项目开发。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6534万元,注册了“滨川咖啡”品牌,获得了“宾川朱苦拉咖啡”注册商标独家使用权,同时租赁3万余亩土地,建成咖啡种植基地3个,种植优质云南小粒咖啡5100多亩。在公司的带动下,宾川县现已发展咖啡种植6400余亩,咖啡产业成为宾川县最具潜力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宾川朱苦拉咖啡

宾川县农副产品营销服务中心

10292430

咖啡

三. 亚洲 印度 印度拉茶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为它里面放有马萨拉调料(MASALA)。“印度拉茶”的制作方法是:先把水烧热,加入立顿红茶和姜烧开,再加奶烧开,最后放入马萨拉调料。厨师如果想“作秀”,还可以将茶水在两只茶杯间来回倾倒,展示“拉茶”的制作。
“印度拉茶”冬夏皆宜,冬天饭后热饮,更有助于暖身。

四.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阿巴嘎旗 阿巴嘎乌冉克羊

阿巴嘎乌冉克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阿巴嘎乌冉克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史料记载,“乌冉克”是蒙古诸部之一,原居住在蒙古国西北部唐努山一带,故名为“唐努乌冉克”。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为逃避葛尔丹战乱,当时居住在唐努山一带的乌冉克人,携带畜群向东南迁涉至阿巴嘎左翼旗境内居住下来,过几年后大部份乌冉克人返回唐努山一带,但仍有部分人畜留在此地。当时,阿巴嘎旗王爷下令,让唐努乌冉克人归则速归,留则归附于阿巴嘎部。由于乌冉克人视该地为吉祥之地,便同意留了下来,并隶属于阿巴嘎左翼旗,被划分为六个佐领(苏木)。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乌冉克羊随着它的主人,在当地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牧民们精心培育,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方良种——乌冉克羊。2009年6月,经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为畜禽遗传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乌冉克羊

所在地域: 内蒙古

申请人: 阿巴嘎旗畜牧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乌冉克羊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吉日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那仁宝力格苏木、别力古台镇、洪格尔高勒镇、查干淖尔镇6个苏木镇的71个嘎查 。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部。地处东经113°28′~116°11′,北纬43°05′~45°26′。东边与东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相邻;西边与苏尼特左旗毗邻;南部与正蓝旗交界;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75㎞。草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存栏羊110万只,年出栏 58.9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乌冉克羊(Wu Ranke sheep),系喀尔喀蒙古羊血统,属肉用短脂尾粗毛羊。是蒙古羊的一个优秀类群。它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草原特定的光照、温湿度、降水、水质、地形地貌、土质等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地方良种。素以生长发育迅速、抗严寒、合群性好、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多脊椎多肋骨特征、瘦肉多、肉质优良而著称。 1、独特感官特征:乌冉克羊黄头(颈)、褐青头(颈)为主,体躯白色。体格大,头略小,额较宽,鼻隆起。眼大而突出,颈中等长,颈基粗壮,鬐甲稍高,部分个体颈上部有鬃毛。胸宽而深,前胸突出,肋骨拱园,胸深约体高的二分之一,背腰平宽,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肌肉丰满,十字部略低于鬐甲部。尾形呈方园形,尾长宽度多数接近,尾中线有道微纵沟,尾尖细小而向上卷曲,并紧贴于尾端纵沟里或S形细小尾尖。全身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健壮肌肉发育良好,皮肤致密而富有弹性,被毛厚密而绒多。公羊有角的占50%左右,母羊一般无角。其最低生产指标:1.1羔羊初生重:公羔 4.3公斤,母羔4.0公斤;4月龄体重:公羔 35公斤。1.2产肉性能:屠宰率成年羯羊55%,1.5岁羯羊52%,6月龄羯羊50%;净肉率成年羯羊45%,1.5岁羯羊42%,6月龄羯羊40%。1.3繁殖性能:母羊的产羔率112%。 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乌冉克羊肉具有香味浓郁、肉质柔嫩、食之爽口等风味特点。蛋白质含量21.0g/100g以上,皮下脂肪平均为17.0g/100g,氨基酸总含量为19.0g/100g左右冷冻肉。 3、产品质量安全: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NY5027、NY5147、NY5149的无公害畜产品规范和标准生产。肉羊屠宰检疫必须按照农业部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及检疫检验后处理;羊肉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质检局GB2723《鲜牛肉、鲜羊肉 、鲜兔肉卫生标准》和GB2709《冻羊肉卫生标准》。

五.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黄花拉

黄花拉即“蒲公英”。它的叶子较宽,很象柳叶。能吃的黄花拉,它的叶子很细,但是很长,上面还长满了锯齿。黄花拉的叶子可以做野菜,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先将黄花拉洗净,然后在开水中焯过捞出,把水挤净,晾凉,在加入适量的食盐、醋、味精、香油等,然后搅拌,就可食用。其味微苦,清香四溢,令人馋涎欲滴。黄花拉的根茎还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驱风的作用。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左旗酥油

阿左旗酥油

酥油是鲜奶中的精华,含有生物有机体所必需的全部重要营养成份,最为珍贵,是招待贵宾或重大节日享用的昂贵食品。

酥油,古人称其为“醍醐”。元代把醍醐列入御膳用的“北八珍”之一,视为美食之珍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品尝过醍醐之后,即兴赋诗《大支寺赞公房》一首,赞曰:“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酥油不但是美食珍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和广泛的实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一》中载:“‘醍醐,引寇宗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酥油具有润肺止咳、滋补之功能。顾况在《行路难》一诗中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醍醐灌顶”一词,可能由此而得出吧。佛教中常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大彻大悟,以达到最高的佛法境界。因此,酥油又是用以敬佛的最佳供品。在蒙古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酥油是不可缺少的物品。

酥油珍贵,其制做方法必然古分讲究。先将刚挤的鲜奶,通过纱布几次过滤,经发酵使其成为酸奶。再挤两盆鲜奶,煮熟晾温,然后把两盆熟奶和一盆酸奶同时倒入奶筒,加盖密封,这时候,主人就开始用木棍,在筒内不断地上下搅动。如筒内的奶液太凉,就把奶筒放在阳光下或火炉旁加温然后再搅动,至到原本融在奶液中的奶油漂浮到上面。这时就揭开筒盖,用双手将油捧出放入盆内,再倒进凉水漂洗。由于奶油在凉水中要变硬,因此在漂沅的时候,要使劲捏奶油。经过数次漂洗,奶液与奶油完全分离,酥油就制做成了。一般百斤鲜奶仅能提取五、六斤酥油。为食用方便,主人常把酥油装进器皿或洗干净的羊肚内,并加以密封。若需长期贮存,把酥油放置在零下十五度的地方最为适宜。

食用酥油,或蘸到热馒头上,或搀进奶茶里,或佐以西餐,别有一番特殊的清香味道。

七.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嘶马拉豆腐

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首先将1/3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放下锅捣烂,放砂糖、酱油、姜米,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1/3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均匀。拉着锅内豆腐起糊了,此时加第二次油,再加粉芡,搅拌两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这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浇麻油上桌。上桌的拉豆腐,下面是洁白如玉的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油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小纪熬面。面是江都人普遍喜爱吃的,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有面有汤,爽口得很。熬面就更为可口。做时,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独,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江都)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阿右旗奇石

阿右旗奇石

内蒙古阿拉善位于祖国北疆沙漠腹地,境内有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布林三大沙漠。特别是阿拉善北部靠近外蒙的千里戈壁,荒漠漫漫,风势极强,这里有远古形成的火成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以及含化石的石碳纪地层、海绵骨针化石和大片含笔石化石的浅变质碎屑岩系。近20亿年的地质沧桑巨变和风沙磨砺,造就了极富观赏价值的珍珠玛瑙、碧玉和独具“形”“色”的风砺奇石、集骨石、千层石、硅化木、水晶石等。石质坚硬、姿态怪异的戈壁奇石,它们是中华奇石瑰宝。

内蒙古阿拉善盟戈壁奇石属风凌石,据地质考古专家考证,阿拉善戈壁奇石原岩由距今大约800万-1亿年前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绚丽多采的戈壁奇石。阿拉善奇石大都属未成熟型玛瑙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了海内外奇石收藏界人士的注目和青睐,出口到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阿拉善奇石天工独塑,大璞不雕,质朴硕然,采天地之灵光,沐日月之精气,淋漓尽致地凝聚和演绎着阿拉善戈壁的坦荡,博大与雄沉以及豪放壮美的西部神韵。

九.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阿巴嘎旗 阿巴嘎黑马

阿巴嘎黑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阿巴嘎黑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嘎巴黑马是传说中的僧僧黑马,阿巴嘎草原深处那仁宝力格苏木有一处自然形成的马蹄印岩石,当地牧民称之为成吉思汗马蹄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率兵征战此地,非常欣赏此处美景,下令就地安营,祭拜了此处敖包,畅饮了此处闻名遐迩的一泓清泉—僧僧宝力格(蒙语最好的泉水),休兵息马,将士欢欣鼓舞,战马奔腾雀跃,留下了马蹄迹。在阿巴嘎旗境内发现岩画230余幅,其中与马有关的岩画有60多幅。成吉思汗同父异母的兄弟别力古台驻守阿巴嘎部落,(阿巴嘎旗所在地别力古台镇因此而得名),为建立蒙古汗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身兼数职,其中一职就是管理蒙古汗国所有战马。别力古台非常喜爱体格健壮、四肢发达、腰身长、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的纯黑色马。长期以来,阿巴嘎黑马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地方良种。阿巴嘎黑马(原称僧僧黑马)因闻名遐迩的一泓清泉—僧僧宝力格(蒙古语最好的泉水)而得名,这就是民间传说中“僧僧黑马”的历史背景。长期以来,广大牧民群众在选留种马时,将毛色乌黑发亮、体躯发育良好,奔跑速度快的马匹留作种用,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阿巴嘎黑马。1958年4月,阿巴嘎旗原宝格都乌拉苏木赛汗图门嘎查(现在别力古台镇)建立了草原民兵连,在1959年的“八·一”建军节时,“黑马连”参加了电影《草原晨曲》的拍摄;1960年10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为“黑马连”拍摄专题片;电影《阿巴嘎旗黑马连》和电视剧《今天的黑马连》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成为全国民兵的先进典型和榜样。在2006年调查后,经多方协商将原称“僧僧黑马”更名为“阿巴嘎黑马”。2009年6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审定、鉴定为畜禽遗传资源,列入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名录。

所在地域: 内蒙古

申请人: 阿巴嘎旗畜牧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吉日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那仁宝力格苏木、别力古台镇、洪格尔高勒镇、查干淖尔镇6个苏木镇的71个嘎查 。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部。地处东经113°28′~116°11′,北纬43°05′~45°26′。东边与东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相邻;西边与苏尼特左旗毗邻;南部与正蓝旗交界;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75㎞。草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存栏马8000匹,其中成年母马5000匹,年产马奶2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阿巴嘎黑马是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在草原上全天放牧的饲养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与自然选育的影响,使阿巴嘎黑马具有耐粗饲、易牧、抗严寒、抓膘快、抗病力强、恋膘性和合群性好等特点。阿巴嘎旗在历史上以策格之乡而闻名。 1、独特感官特征:全身被毛乌黑发亮,体质较清秀结实,结构协调匀称,骨骼坚实,肌肉发达有力;头略显清秀,直头或微半兔头,额部宽广,眼大而有神,嘴桶粗,鼻孔大,耳小直立,耳根粗大;颈略长,颈础低,多数呈直颈,颈肌发育良好,头颈结合、颈肩背结合良好;鬐甲低而厚;前胸丰满多为宽胸;母马腹大而充实,公马多为良腹;背腰平直而略长,结合良好;尻短而斜;四肢端正,四肢关节、筋腱明显且发达,蹄质坚实,蹄小而圆,系部较长,蹄掌厚而弹性良好;鬃毛、距毛发达,尾毛长短、浓稀适中。 2、内在品质指标:速度和耐力;阿巴嘎黑马行动灵活敏捷,速度快、耐力较强。经测定3200米速度3′20〞16;20km速度31′1〞(骑乘者体重59kg,鞍具13.5kg)。产马奶性能:每匹母马平均泌乳期天数90天左右,年产马奶300公斤左右。 3、质量安全规定 :酸马奶(策格)的生产必须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企业生产民族特色生乳制传统奶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1)版》相关规定,卫生指标参照生鲜乳生产、加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执行。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十.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周拉扒鸡

系章丘市饮食服务业协会会员焦其恒先生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研究,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第一、二届风味名吃评选中被章丘市饮食服务协会评为风味名吃,深受消费者喜爱。本品采用十多种名贵佐料,素油烹炸,陈年循环老汤精制而成,其风味独特、肉质鲜嫩、熟烂脱骨,老少适口,实为旅游、佐餐、家宴和馈赠亲友之佳品,一年四季,尤其逢年过节,刁镇及周围各乡镇的顾客络绎不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