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昆山家乡特产手抄报 昆山简短介绍手抄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昆山家乡特产手抄报 昆山简短介绍手抄报更新时间:2022-06-17 07:46:53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正仪青团子

青团子是糯米粉掺入青菜汁揉成的,白糖豆沙猪油馅,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苏州一年四季各个时令都有各种名堂的糕团,直到今天依然如故。                 

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                  

这口诀是当年从外婆嘴里听来的,只因当年就是这样一一吃过来的,所以至今不忘。苏州的绿水沃土,孕育出了极富江南特色的稻作文化,糯笃笃的吴侬软语,又化出了香甜软糯的苏州糕团。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苏州酱汁肉

苏州的熟食卤莱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酱汁向更受人们欢迎。苏州民间风俗,从清明前开始,直到立夏以后,人们多喜欢购买酱汁肉尝新,外地来的游客也慕名竞相购买。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

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空锅内。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葱、盐等调味品也垫上后,就可以把“红出水”后的肉放在锅的中间。放好后,再把“红出水”的汤倒人锅中,直到肉都浸入汤中为止,把锅盖盖严,用急火烧沸20分钟后,将酱油和绍兴酒放入,再以急火烧1小时40分钟,从锅中取出二钵头卤,把白糖加人锅中,再用急火烧30分钟就成了。烧好以后,用竹尖把肉一块块地起锅。                 

起锅时要注意,锅下不能断火,宜用小火一直烧到起完为止,否则肉要起油。肉起钢后,将锅内剩余的汤,加入红米水和白糖,煎熬成稀糊水。顾客来买时,可将红卤汁浇在肉上,随买随浇,使酱汁肉保持“色泽桃红,甜而不腻,酥而不烂,人口而化”的特点。

三.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南昆山观音菜

南昆山观音菜又名“石蒜”,外型似兰花叶,碧绿而无污染,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会感有大蒜、大葱、微苦、甘甜的味道,具有清湿排瘀的功效。由于品偿观音菜时,要求吃者慢嚼细咽,因此,对面部美容有一定的好处。

属于春天的美食有很多,但龙门的”观音菜”尤为珍贵,因为只有去了龙门南昆山才能品尝到新鲜的观音菜。春天去龙门南昆山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难得的美味哟。

关于观音菜有个美丽传说

提起观音菜,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年,南昆山遭遇了数百年一遇的大旱,田地龟裂,溪水干涸,禾苗枯死,农民颗粒无收,其景惨不忍睹,当地老百姓抬着猪、鸡等祭品祭天拜地,却也无济于事。正当人们走投无路时,此事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便派观音大士察看。观音大士驾祥云来到南昆山,看到南昆山一片荒凉,人们哭声震天,恻隐之心便起,于是,观音大士便拿甘露瓶,用拂尘沾上甘露洒向凡间,南昆山霎时下起了大雨,解除了南昆山的危难,溪水涨了,田地滋润了。同时,在石堆旁、山溪边长出了一片片的石韭,人们便食石韭度过了危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观音大士,便把石韭称为“观音菜”。

但也有人说,观音菜的野生始发地不是在龙门的南昆山,而是在乳源南岭的广东第二峰、海拔高达1888.8米的石韭岭。石韭岭,因漫山石缝里长满了“石韭”而获其名。不知何时,一些山泉或洪水把石韭岭的石韭冲走了,随水漂移到南昆山十字水,南昆山十字水群山环抱,泉水潺潺,茂盛的植被与缭绕的云雾,促成了“石韭”在此扎根。

观音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观音菜生长在山溪边等无污染的地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叶片较宽,纤维含量稍多。人们对南昆山观音菜的描述有很多种,有人说其似兰花叶,有人说其似大蒜,有人说其似葱,还有人说其似韭菜。

其实这野生美味,属石蒜的一个种类,韭、蒜、葱香味三合一,其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会感有大蒜、大葱微苦甘甜的味道。

观音菜的营养价值是许多人所不知的,它富含蛋白质、铁质及纤维素,既可清洁肠胃,又能壮腰健肾,既顺应了男人“雄起”的愿望,还满足了女士“为肠子洗个澡”的需求。

观音菜宜晨雾初起时采摘

观音菜有其特殊之处,就是不能离开南昆山。据说有人曾拿观音菜到其它地方种植,味道却远不能与原地生长的相比。因此有人说真正的观音菜是住在南昆山里,喝南昆山的山泉水长大的。

观音菜有着爽脆的口感,而晨雾初起时,也是最适宜采割观音菜时,此时是观音菜在一天中水分最饱满的时分,此时的菜叶特别爽脆。而南昆山十字水的厨师从采割到烹饪,也都离不开一个“水”字,始终让水分一直坚守在观音菜的纤维里。

一般来说,人们在南昆山吃的观音菜都是清炒。其实观音菜还有很多种吃法。据南昆山的居民介绍,观音菜可以煎鸡蛋,可以凉拌,可以上汤,还可以包饺子吃。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袜底酥

“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烘烤技术性很强,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炉膛,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

近年来,锦溪食品业在继承“袜底酥”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出新品,并改进包装,不但更加美观而且保鲜,馈赠亲友携带也更方便。

五.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县 家乡菜

“家乡菜”又名“中华碎米七”,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顶,经九蒸九晒加工而成。当年贺英游击队在四门岩战斗时,当地的百姓将山上的野菜采摘回来,经过加工后,做成了汤送给游击队员喝,因此家乡菜在当地又名红军汤。此汤入口清香,开胃健脾,润肠通便,消炎败火,是天然的美味佳肴。

六.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清真风味名吃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选用精心喂养、膘肥肉嫩的“骟羊”,请阿訇按伊斯兰教规宰后,洗干净,投入清水盆中浸泡约30分钟,加入适量花椒、生姜、小茴香、三奈、胡椒扎成调料包,用温火炖熟、捞出、凉冷,然后按不同部位切成块,装入大盘,随食盐、新蒜、香菜上桌而食。手抓羊肉,肉质细嫩滑爽,不油不腻,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味香喷鼻,别具风味。

七. 河北省 邢台 广宗县 广宗手擀杂面

广宗手擀杂面会让您体会到家一样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倍受人们的欢迎,也摘得了广宗地方名吃的金字招牌。

广宗手擀杂面是粗粮细作,纯天然的特色小吃。其制作工序可以用“精细”二字来形容。首先,精选个大、饱满的绿豆,仔细捡出其中小石子等杂物,待洗净、控干后,再磨制成绿豆面,用细箩过筛出豆皮,0配比与小麦面拌匀,就能准备和面了;和面要用凉白开水,和好的面再用“杠子”足足扎上100下,这样和出的面松软且有韧性、有光泽;然后就是用擀面杖擀成0.5mm厚薄的面饼,放到通风的地方凉,这凉也是有学问的,环境、温度、湿度等都要掌握好,既不能湿粘,又不能凉过干了皮儿,然后切成2mm宽窄的面条,散开了放好,待水烧开后就可以下锅了,注意此时不要添加任何佐料,俗话说“三滚饺子一滚面”,在开锅后剩出即可食用。

看似简单的面条,光其制作工序就得用上十几道,在食用前加上两勺羊腥油,再配比腌制的韭茄、萝卜丝等小菜,汤汁中自然散发出淡淡的豆香味儿,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只要功夫到了,做出的面自然也就好吃。

广宗手擀杂面制作精细,入口嫩滑,清淡可口,有清热解毒、暖胃等功效,有机会朋友们一定要来尝尝呀!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昆山琼花

“漫说天宫多玉树,不如仙馆一琼花”。被誉为昆山“玉峰三宝”之一的琼花,是我国古老的珍异花卉。

昆山亭林公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园内有琼花树多达500余棵,形成两片琼林,其中一棵高六七米、根部主杆有一抱,向上迅速分叉为密集的二三十枝手臂粗的树杆、冠径比一间屋还大的繁茂琼花树,已近350岁高龄,暂被认为是目前我国现存琼花树中最古老的一棵。

琼花的美,不同于雍容华贵、娇艳迷人的牡丹,不同于浓香醉人、傲霜怒放的寒梅,她是雅逸高洁,而又质朴淡然的。“她的连理交枝、花好如月圆,更符合昆山人的美好祈愿。”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腌酱瓜

腌酱瓜有三道工序。第一是做豆瓣酱。取五六斤面粉和成面团,搀入一斤多打烂的熟豆瓣,拌匀,搅和,把它们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熟面团搓细,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把它们放在小匾里,上面盖上麦秆,让它们发酵。约过半个月后,小面团四周长出了霉菌,变成了酱黄。把酱黄放在外面晒一二天,然后把它们放在淡盐水(水要开水,一斤酱黄加三四斤开水、二两食盐)的酱缸中,把酱缸放在太阳下曝晒,二三天后,用手把酱黄捏烂,六七天后,酱黄就在成了豆瓣酱。第二是制瓜片。把生瓜剖开,取出瓜子,切去屁股,洗尽后放在缸里腌渍,晚上腌,白天晒,主要是去掉一些水份,二三天后就成瓜片。最后是将瓜片浸在酱里腌渍,四五天后即可食用。腌酱瓜最好在大伏天,这样腌成的酱瓜香甜脆嫩,作为吃粥的佐料,可增进食欲。

十. 广东省 中山 家乡芦兜粽

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