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特产是什么 汕头澄海区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特产是什么 汕头澄海区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6 12:26:16

一.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峡山道菜

这种野菜名为"大蔸菜",独产于于都县罗坳镇峡山山区。当地村民根据祖传手艺,将大蔸菜晒干后,配以辣椒、精盐、植物油等佐料,经过一年的精心腌制,做成味甘甜香的"道菜"。村民们自已腌制的道菜成了当地群众家庭的主要菜目,是峡山的特色菜。1997年,峡山村成立赣南仙风客家食品公司,将"道菜"送到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检验,发现道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公司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无菌真空包装,微波杀菌,并以"峡山道菜"为名注册了商标。

峡山道菜生长在江西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的一种野菜,经晒干、腌制、杀菌等加工后,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摆上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商场柜台,为峡山村村民带来二十多万元的收入。

由于峡山道菜味美、营养、独特,深受附近群众的喜爱,成了居民走亲送礼、居家旅游佐餐之佳品。近年来,峡山道菜越做越大,不仅在赣南市场上占得一席,更是远销到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每公斤卖15至30元不等。该道菜还被评为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品博览会金奖。

二.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干炸大蚝

干炸大蚝

用料:
    洗净生大蚝750克,胡椒粉15克,精盐25克,味精20克,麻油5克,脆浆300克,姜汁酒25克,花生油1000克(耗75克)。

制法:
    用旺火烧热炒鼎,下花生油,候油到七成热时,端离火位;将腌制过的生蚝“飞水”,再将生蚝逐粒粘上脆浆落鼎后,端回火位,用中火浸炸至浅金黄色(油温一般以控制在180℃至200℃为宜,如油温过高就容易出现外焦内生,油温过低也会也现浆泻而不起。),转用旺火略炸至身硬捞起,摆砌上盘。上席跟上淮盐、急汗为佐料。

特点:
    酥香美味。


三.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炸豆腐鱼

炸豆腐鱼

用料:
    鲜豆腐鱼600克,精盐5克,味精5克,生粉30克,自发粉100克,鸡蛋2个,胡椒粉0.1克,麻油1克,川椒末0.2克。

制法:
    (1)将豆腐鱼去头和肠肚,洗净,放进冰箱稍冻硬身,取出,用刀起掉中间的鱼骨,形成整片鱼肉,然后每条切成四至五件,用大碗盛着,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拌匀,再放进冰箱冻10分钟,取出,每件拍上生粉,再加入鸡蛋液拌匀待用。
    (2)将鼎烧热,放进生油,待油温热至200℃时,把已腌制好的豆腐鱼,每件蘸上自发粉,放入油鼎中炸至金黄色,待熟透捞起,盛在盘中,撒上川椒末即成。

特点:
    外表松香,内面鲜嫩。

四.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汕头菜脯

汕头菜脯选用本地产萝卜,配食盐,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五.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白鸽粥

将洗净的枸杞子和米放入沙锅,加鸽肉及少量水,文火煨粥,粥成加入香精等调料,味道鲜美,还有滋阴润肺的功效,新兴街上的老白鸽粥全天24小时供应美味的粥品和煎饺等美食,人气很旺。

六. 广西 南宁 江南区 瓦煲饭

南宁瓦煲饭是用瓦煲或瓦煮熟的米饭,它比用金属饭锅做出来的米饭更香。做法是,将上好白米洗净下煲,配够适量的水后,便放置煤灶上猛火煮到八成熟,再移至小火灶上,让它“焗”至全熟,然后揭盖,快速将各式配菜如“香菇瘦肉”、“虾米鸡蛋”、“猪肝蕃茄”、“扣肉酸菜”、“香肠腐干”、“排骨兰豆”之类铺置于饭面上,再盖住“焗”它一会儿,使一些味汁自然渗入米饭中。此时开煲食用,十分可口。由于瓦煲饭面向大众,好吃而且便宜,甚得游人、旅客的欢迎,现在较大的城镇都有应市。

七.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武汉绢花

武汉绢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绢花艺人吸收宫廷的传统制作绢花技术,兼采南北民间绢花技艺,发展原有的制作通草花、括绒花工艺,制作绢花。绢花也叫绸花,以绢、绸、续、缎等高级织物,制作各种花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汉绢花工艺。主要产品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丰腴艳丽的玫瑰,娇嫩欲滴的月季,凌霜傲雪的腊梅,以及迎风摇曳的悬崖菊、紫兰香、大理花和其他奇花异草,共有四百多个品种。武汉工艺花卉厂生产的绢花形象逼真,色泽艳丽,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不仅在武汉和国内市场上受欢迎,而且行销到日本、欧美、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 天津市 津南区 小站稻米

小站稻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小站稻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津小站稻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原产于天津南郊小站地区,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庭御膳米。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为小站稻。“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是小站稻的特有风味。

小站位于天津南郊,距市中心大约30公里。据记载,为了让南方的水稻也能在北方安家,以减少“南粮北运”对各方面所造成的负担,1600年,明朝保定巡抚汪应蛟在小站一带垦种水稻5000亩,这是最早的小站稻。清朝,天津防军提督周盛传引南运河水种植水稻,因灌溉用水中含有较多的淤泥和腐植质,所以小站稻米品质优良。

小站稻米产于天津津南区小站镇,种植始于清末,曾为清皇室的贡米。

辽代碑载“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蓟门为上,地方千里,藉冠百城,红稻香耕,实鱼盐之沃壤”是天津较早的种稻文献记载。宋辽对峙时,北宋淳化四年(993)“发诸州镇兵一万八千人,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灌溉”“大作稻田以足食”。明末汪应蛟受命任天津海防巡抚,屯田种稻,采用的是江南围田耕作办法。以“求、仁、诚、足、愚、食、力、古、所、贵”10个字命名编次其围田,人称“十字围”。围田种稻之法对天津其后种稻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天津东南的小站东临渤海,位于大沽海防与天津城厢中间,原为退海之地,是明代盐场辖的草荡。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后,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手下周盛传部“盛字军”屯防于直隶青县的马厂练兵,同时负责修建新城炮台。盛字军在马厂至新城(今属塘沽)间修筑一条马新大道,沿途分驿站,每40里设一大站,每10里设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光绪元年(1875),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

马厂减河两岸小站稻作区使用南运河水与海河水灌溉水田。漳河流经黄土高原,带大量泥沙汇入南运河。据有关部门测定,每吨黄土含氮0.8~1.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大量沉积的有机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咸,化碱成腴,构成了独特的优质稻生长条件。至1948年津南解放前,小站稻一直是靠限制马厂减河上游用水,才保证了收获的。

小站稻作为一种杂交稻,优质基因来源广泛。北宋时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津南地区种植较多的属红莲稻。曾以朝鲜、日本的稻种为籽种,引入中生银坊主(简称银坊)、爱国(又名金钢稻)等品种。当地农民用“一穗传”法从水源系统中选育出水源300粒品种。小站稻被人赞誉“银坊香稻传千里,水源三百是珠玑”。小站地区水稻种植形式多样,有春稻(禾直秧)和晚稻(麦茬秧)之分,春稻品质较优,晚稻前茬种麦子一年两熟产量高。

小站稻品质优良,产量也高。米粒椭圆微长淡绿、颗粒均匀、如冰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软而不糊、冷后不硬、营养丰富。“小站稻”曾是我国当时唯一以生产区域命名的水稻,又是全国第一个粮食作物地域性证明商标。

九. 四川省 宜宾 宜宾县 柏溪潮糕

宜宾县柏溪镇“柏溪潮糕”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糖果食品。其形方正,上面有独特的纹饰图案。其色有洗沙的紫红,再配以绿豆的莹绿,两色自然相映,令人悦目爽心;其味香甜独特,松软化渣。柏溪潮糕早在清同治年间,便由柏溪镇“集义”糖果铺的谢德芳与当地中医食品名士研制而成,新品问世,受到各界人士赞扬。可惜此品在生产中不知何故,曾中断一时

( 宜宾)

宜宾县的柏溪潮糕,历史悠久,遐迩闻名,据说其还是市场竞争的产物。由于柏溪镇地理环境优越,在清朝同治帝时便是水陆交通发达的码头,镇上商店多,为了占领市场,赢得利润,于是争相改进糕点的生产技术。集义糖果铺的谢德芳根据自己平时研究食品的经验,与当地中医食品名士共同研制而成了柏溪潮糕。谢德芳不知道会两百年后的今天,柏溪潮糕已是家喻户晓、成了馈赠亲友的佳品。潮糕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粮果食品,其形方正,上面有独特的纹饰,洗沙的紫红再配以绿豆的莹绿,两色自然相映,令人悦目赏心。9i7

柏溪潮糕的原料:9i7

绿豆、白糖、花生油、洗沙和玫瑰糖。9i7

柏溪潮糕的做法:9i7

1、用上乘绿豆,经过泡、淘、冲、洗、去壳后粉碎为豆面子。再将不带露水的新鲜玫瑰切成细丝后拌入白糖用人力揉匀后做成玫瑰糖,将玫瑰糖放入瓷罐里封闭存放一段时间等玫瑰香味与糖合为一体后再使用。9i7

2、把一定量的绿豆面、白糖、熟花油加一定量的水放入铁锅里炒做洗沙。炒洗沙火候是关键,先用大火再用中火最后用小火。待到锅里的沙炒老亮油后起锅。9i7

3、把定量绿豆粉、熟花生油、白糖、水混合后揉匀填装在早已刷上熟花生油的潮糕模子上,做潮糕的模子是活页的,由两面合成,每一块上,有许多的小潮糕的格子,一面平整,一面有图案,在两片模子里填装好料后,把炒好的洗沙与玫瑰糖调配好放在模子中间做心子,压紧削平后抖出压好的潮糕,将它们放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熟后,再揭开蒸笼盖冷却收汗。9i7

4、把收汗后的潮糕放到白糖里滚一下。为了方便携带,工人师傅把它们码齐后平整的放在印刷精美的纸盒子里,即可上市出售。9i7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芋泥海参

芋泥海参

用料:
    水发海参500克(4小条),姜15克,带骨鸡300 克,葱10克,淡二汤500克,猪肚肉150克,虾米10克,湿香菇20克,甘草0.l克,绍酒10克,白酒10克,精盐10克,酱油10克,蚝油10克,生油125克, 净芋头400克,芹菜籽2克,胡椒粉0.1克,麻油3克。

制法:
    ( l)将海参放人沸水内滚约6分钟,捞起。 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生油25克,放人姜、葱、白酒,爆热后再加二汤100克,酱油,放入海参,煨约2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再将鸡肉、猪肚肉切成几块备用。
    (2)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生油50克,放人海参略炒,倒入已用竹篾片垫底的沙锅里。炒鼎放回炉 上,放入已切块的猪肚肉、鸡肉、烹绍酒,加二汤、 酱油、蚝油、精盐、甘草略炒推匀,倒入沙锅,加盖, 用旺火堡滚后,转慢火堡约l小时,然后加入香菇、 虾米再堡约30分钟至海参软烂捞起冷却待用。
    (3)将芋头肉洗净切片,蒸熟,用刀压烂成芋茸,把芋茸加人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芹菜粒, 拌匀,分别放入已焖好的海参肚内,独件排摆在盘中,放入蒸笼蒸约7分钟取出。再把沙锅内的海参汤去汁倒入鼎内用生粉水勾芡淋在海参上面即成。

特点:
    软滑可口,鲜香浓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