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赤豆酒酿芜湖特产 芜湖赤豆酒酿配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赤豆酒酿芜湖特产 芜湖赤豆酒酿配方更新时间:2022-06-09 06:52:44

一.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

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下划二寸长刀口抠出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接着用细铁棍作架,将鸭置上,下以木屑缓慢燃烧熏烤,每隔五分钟翻熏一次,待到鸭坯色泽金黄闻到香味,加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香料入布袋,扎口,放进注水锅内,再加香菇、冰糖、酱油、醋、葱、姜,烧开后,放入熏烤过的鸭坯,用小火约炖十分钟,再用柴灰压火焖三十分钟即可。成品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鸭的芳香和南京板鸭的鲜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全县已有1000多户加工板鸭,有的还制作熏鹅出售,无城西郊凌井行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鸭村”。目前有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加工销售,年产销板鸭、熏鹅约500万只,获纯收入3亿多元。在无为县城区,每日热销板鸭逾8000只,数百家餐馆大多将无为板鸭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居民家中来了客人,也以购买板鸭为敬客。此外,走亲访友,捎上几只无为板鸭已成为礼尚往来的首选,无为板鸭约有50%成了馈赠品。

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先宰杀拔毛,然后不开膛破肚,用铁钩从1处掏出五脏六腑,再配以八角、丁香等,先熏后卤,当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的板鸭就做好了。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颇不简单,然对于制鸭人,却熟练得像变魔法,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大不小的眼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吸引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人鸭同理,出名都需要沾光。我一直觉得板鸭生错了地方,倘若落在皖南,多少沾上名人雅士的光,说不定早就成为皇家贡品,可板鸭偏偏生在水乡无为,至今还在民间打拼,并未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是真正的平民鸭,连做法也纯手工,并不成规模,曾有试验流水线制作的,却因口味难敌手工,还是打不出去,可见凡事都是少而精,多就滥。至于买卖,板鸭历来只摆摊,不开店,小本经营。张记、王记、李记,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在无为的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但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省城就有饭店打直销牌,说每天直接由无为运来,很正宗,看来身价的确高了。我来省城多年,年年仍与板鸭打交道,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无为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在我儿时,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县冷冻厂也放养大批麻鸭,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如今养麻鸭的已稀少,而无为人做板鸭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能都再用土生土长的无为麻鸭,可外地鸭品种养法都不同,味道也就有别,即便在无为,鸭源也紧缺,只好用鹅代替,如今无为城除了秋冬季节,再有名的板鸭摊也基本只有板鹅,而无板鸭,实属遗憾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 酒酿鲥鱼

酒酿鲥鱼是张家港地方风味名吃,深受群众喜爱。做法是将鲜鲥鱼去内脏(不去鳞),洗净放入适量酒酿和熟猪油,加葱、姜、火腿片及调料,上笼蒸15分钟左右而成。

                  
出笼后的鲥鱼酒香四溢,色泽洁白,鲜嫩味美。1975年4月1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访问南京期间,张家港(沙洲)鲥鱼专送南京招待国宾。

三.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酒酿水子

有人说芜湖最有名的小吃是小笼汤包,但是我在别的地方也见过,虽然味道不如芜湖,但是总归是有啊,而酒酿水子,在一些地方还真的是没有。外地朋友来,我总是要带他们去尝尝皖南医学院门口的那家酒酿水子,朋友们都说好吃。水子去除了酒味的冲气,保留了酒的香味,吃一口甘甜爽滑,夏天还有冰酒酿,来了芜湖,不吃芜湖的酒酿水子,那您可真的白来拉~

四.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芜湖瓜子

芜湖市被人们称为“瓜子城”,瓜子种类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数“傻子瓜子”。这种瓜子采苏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众家之长,熔南北口味于一炉,炒制方法因季节而不同,深受消费者欢迎。此外,以奶油味为主的“迎春瓜子”也同样赢得南北各地的顾客好评。

五.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大米

南陵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陵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南陵县民风朴实,农民勤劳,双季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0%以上。自1985年始,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据考证,南陵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8世纪的西周晚期,贾岛、梅尧臣等唐宋诗人均为其留下过名篇佳作。据2010年统计,南陵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稻谷35万吨。南陵大米已注册集体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以“吴祥”大米为代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云谷贡”为代表的一批“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胶稠底轻,气味清香”等特点闻名。南陵大米拥有粳稻、籼稻、糯稻等多个品种,其中优质稻马坝小粘更是畅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色品种。南陵大米米粒透明有光泽,没有或很少有垩白。南陵大米吸水不多,膨胀度适中,胶稠度高于80mm、70mm、60mm,延伸性较强,米饭光泽度好,白而晶莹,黏弹性较强、软硬度适中,热饭喷香,口感好,冷饭仍然具有柔韧性、不回生、色泽如常。南陵大米营养丰富,含有适量的淀粉(直链淀粉16%左右)、脂肪、蛋白质(≥7%)、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糙率分别达83%、80%、78%以上,精米率分别达76%、74%、72%以上,整精米率分别达68%、66%、64%以上,均优于国标2个百分点,更优于周边地区,广受消费者喜爱。

南陵大米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00″~118°30′00″,北纬30°38′00″~31°10′0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

六.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淡水珍珠

产于无为县东西部沿江水网地带,共有珍珠加工企业20多家,最具影响的有全省旅游定点生产销售单位、位于泥汉镇渡江工业区内的蓝神珍宝工艺品厂和鑫马珠宝有限公司.并建有高沟珍珠市场。主要产品有:珍珠、玛瑙、水晶、翡翠、玉雕首饰及其工艺品、水解珍珠粉等,共有1000多个品种。产品色泽亮润,品质上乘,畅销全国,并大量出口。

七.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又称板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建国以来,无为熏鸭的选料及制作工艺更臻完美,无为熏鸭的正宗传人林大洪师傅制作的熏鸭最为著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 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加了一道 熏制过程,鸭子的色香味,果然胜于盐水鸭,于是他一边养鸭一边改进加工工艺 ,使熏鸭一举成名。目前,林大洪的第五代传人、年近古稀的林启全师傅仍在参与和指导无为熏鸭的制作,进一步继承发扬了无为熏鸭的传统特色,使之名扬外,盛销不衰。( 无为县)

八.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代代相传,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万业复苏。政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无为纱灯厂,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建国十周年庆典中为无为纱灯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因各个政治运动和0的冲击,使得民间作坊式的生产断断续续,形不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实现改革开放,民间和县文化部门集中了社会流散的画师、工匠,研究发掘,恢复过无为纱灯的生产,但由于纱灯全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费工费时,价格太高,产品销不出去而停产。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历史形成的传承人缺失,工艺不普及,产品定位不准,导致了目前濒危的状况。

代表性传承人朱晓钟,自幼喜爱工艺美术,在县文化部门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参加了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恢复无为剔墨纱灯生产制作工作。近年来。为了保护剔墨纱灯这一优秀民间工艺品,朱晓钟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熟练掌握了无为剔墨纱灯各项制作工艺流程,并搜集、整理、保存了有关无为剔墨纱灯的一整套完整资料,使得无为纱灯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下来。

九.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地方小吃)

金秋菊黄,正直螃蟹蟹肉蟹黄肥美的时季,鲜为人知的芜湖蟹黄汤包也应时上市了。
早在20年代初期,芜湖“同庆楼”、“醉春”、“一品轩”等大餐馆供应的蟹黄汤包就享有盛名。著名的白案点心师傅刘厚富、黄家治制作的汤包尤为考究,成为商家大户洽谈生意,招待亲朋的必备名点。至今,“芜湖酒家”、“丰富酒家”等名馆仍应时有售。传统的技艺得到发展,风味特色更为考究。刘厚富老师傅的高徒、芜湖酒家的“省级三级点心师”刘扣锁制作的成品尤受欢迎。
蟹黄汤包是用螃蟹、鲜肉皮、五花肉、精白富强粉作原料,佐以白糖、味精、酱油、葱花、姜末、细盐等配料制作而成。芜湖蟹黄汤包用料精细,制作考究。需经过制作皮汤、芯馅、擀皮掐制多种工序。
蟹黄包皮汤制作是:1先将鲜肉皮洗净加水煮烂,撇去皮沫后把肉皮绞碎,加入适量的酱油、虾籽、料酒,烧开后冷却成皮冻待用。2把鲜蟹煮熟,剔出蟹肉。五花猪肉洗净搅成肉泥。取适量猪皮冻绞碎,与肉泥混合放在缽内。加入适量的蟹肉、蟹油、酱油、味精、细盐、姜末、葱花和清水,顺着同一方向搅拌均匀,即成蟹黄汤包芯馅。3皮面选用精白富强粉擀制,包上芯馅后掐制成型。包子的封口上有20道花纹匀称的折子,包口似鲫鱼嘴状、逐个排列在小笼内,每笼8只,起旺火熏蒸15分钟左右即可成熟。
蟹黄汤包具有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的风味特色。蒸熟的包子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晃动时,里面的汤汁隐约可见。吃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再慢慢吸出汤汁,蟹黄滋味美醇,配上香醋、姜丝食用,更是味美爽口,是秋季应时的上等佳品。


十.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奎湖糯

又名九月红,从红壳糯中选穗出来,是本县的地方品种,品性不衰,原产于奎潭湖沿岸,即奎湖,黄塘,黄墓等地,后繁衍到附近邻县,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谷粒长,出米率高达74%,且粘性强,属比较高产稳产的一种古特水稻品种.1985年,在黄塘乡林塘村发掘,1986年试种良好,宜作单晚,至1990年,农户零星种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