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特产红心火龙果 广东最便宜火龙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特产红心火龙果 广东最便宜火龙果更新时间:2022-06-04 22:28:01

一. 广东省 东莞 龙舟饼

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连年。每年的龙舟节都以龙舟饼作为犒船的主要物品,而每艘龙舟都会在游龙过程中向沿河两岸群众派发龙舟饼,人们争先恐后,为抢先夺得一块龙舟饼而欢天喜地、笑逐颜开。龙舟饼主要选取面粉、白糖、鸡蛋、花生油等材料,采取人工制作和烘焙两个程序制成,入口爽脆松化,老少咸宜。

二. 广东省 中山 豆捞

沙溪“豆捞”煮熟的汤圆放在豆粉上,爆香的豆粉粘满了整个汤圆就是一粒粒豆捞。咬一口,中间的糖水汹涌而出,有种“爆浆”的感觉,爽的很,接着是满嘴浓郁的豆香……



“豆捞”是现今流行东南亚的一种新的饮食形式。传统的豆捞吃法都是火锅的格调。而我们中山人却打破常规,把传统的火锅“豆捞”做成小吃,“豆捞”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由广东打边炉演变而来,盛行于港澳。“豆捞”,就是“都捞”的译音。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人们就会选择吃“豆捞”来映衬节日喜气,洋溢幸福的心情。因为它的含义有:捞人气、捞和气、捞运气、捞财气、捞喜气,捞起无尽的福气;天增岁月人增寿,义满乾坤德满堂!

三.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陈山红心杉

陈山红心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产业兴林的战略,以做强做优陈山红心杉品牌为主线,以建设陈山红心杉良种繁育、优质苗木、优质大径材和产品深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力争把陈山林场建成全省最大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抓主线,搞推广,促进种苗建设基地化

围绕做大做强做优陈山红心杉产业这条主线,陈山林场着力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以全省拉动内需为平台,全面推广陈山红心杉种子和苗木。以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工程为契机,每年向全省供应陈山红心杉苗木1400万株;以恢复雨雪冰冻灾害地区生态为契机,每年为全省提供陈山红心杉种子5500公斤。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实做强陈山红心杉产业。2008年—2010年,林场完成了陈山红心杉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建设项目的实施。2008年,林场完成采种母树林疏伐砍杂1659亩,营造示范林530亩;2009年建成优树蔸选优80亩、无性系超级苗采穗圃4亩、优树收集区15亩、无性系苗与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林124亩、大径材培育示范林200亩、扦插圃20亩,采集穗条100余万枝,生产扦插苗100万株;今年完成子代测定林55亩、大径材培育示范林200亩、轻基质容器袋大苗培育10亩、优树蔸采穗圃250亩、无性系扦插圃30亩,完成了250亩二代种子园嫁接、抹芽、整形定杆任务,力争明年进入挂果期。

抓优势,搞创新,促进种苗生产产业化

陈山红心杉是我国杉类中的珍品,国家级林木良种,江西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做大做强陈山红心杉产业,林场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和产业协会,全面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林场改善了4650亩母树林林内光照、水肥和卫生条件,不断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产量,实现年采陈山红心杉良种6000公斤。

林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大优质苗木的培育力度。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林场采取“基地+农户”、“物资+技术”的方式,推出陈山红心杉苗木培育扶持措施,在陈山林区、横龙东谷开辟了陈山红心杉苗木基地600亩,今春已向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提供苗木3000余万株。

去年11月底,林场与职工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的江西陈山红心杉开发有限公司在县林业要素市场挂牌运营。由该场牵头、各国有林场和育苗大户加盟成立的安福县陈山红心杉产业协会,为国有林场、公司、林农之间架起了桥梁。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陈山红心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采用陈山红心杉良种育苗的单位和林农,由县财政给予400元/亩的良种补贴;对使用优质苗木造林的单位和林农,由县财政给予30元/亩的苗木补贴。

抓重点,搞宣传,促进种苗培育品牌化

为打响陈山红心杉品牌,林场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和宣传报道小组。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科研攻关小组已完成《关于陈山红心杉产业化建设的思考》、《陈山红心杉发展现状和开发对策》和《烟草抑芽剂—除芽通在杉木种子园砧木上抑芽的应用初探》3项调研,所撰论文均已被省级林业科技刊物刊发。林场还采取多种形式,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陈山红心杉品牌,不断提升陈山红心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陈山”牌系列产品商标注册得以顺利进行。

陈山红心杉产地范围为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坳上林场、武功山林场3个林场,彭坊乡、洋门乡、金田乡、严田镇、洋溪镇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东莞 糖环

糖环 古时称“巨女”(读音),是中原南迁过来的小食。糖环在东莞已经改面粉为糯米粉。传统的糖环,不用饼印,只搓成长条,捏作环形,吃时够硬。糖环形状,由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五. 广东省 广州 南沙区 广东四式汤圆

广东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4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4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4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特点是软滑细腻,4种味道各异。

六. 广东省 东莞 虎门水鱼

虎门水鱼种源是来自于湖南、湖北三带的正宗优质纯正中华鳖,经过我镇多年来养殖、选育而成,主要养殖于虎门山乡水库边,水质较好,污染小,环境幽静,养出的水鱼不但生长快、色泽好,而且其“裙边”宽厚、肉质细嫩,抗病能力强,更具营养价值,在国内享有声誉。

七.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广东甜玉米

广东甜玉米面积及产量占全国50%以上,以鲜苞销售为主。广东第一玉米主产区是惠州。

20世纪80年代,广西育出了超甜20号甜玉米,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甜玉米品种,独特的风味立即风靡一时,地头价达到了1-1.6元/公斤。甜玉米的种植面积从零迅速升到了6万公顷。从2004年开始,广西玉米研究所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合作,引进了“洋玉米”及育种材料,和本地品种杂交。科研人员正从这些“混血儿”中选出适合广西本地水土的“接班人”,让玉米增添“洋”口味。

近年来,依托罐头食品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甜玉米种植技术,使甜玉米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得到实惠的农民群众迅速扩大甜玉米种植面积。

八.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荔枝

东莞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东莞市的地理位置是位于该省的中南部区域,海拔为30到80米之间,当地地貌症状是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7℃。是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改革开放以后,该市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东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宜果则果,林果并举,适宜发展经济林,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因为大力发展荔枝、橙柑桔等经济林名闻遐迩。光照充足,土肥水丰,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并在历史上也一直以盛产荔枝闻名。

广东省东莞市名列于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该名单是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极具权威性,广东省东莞市在名单中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同时,东莞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如今,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30万亩,品种以糯米糍、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为主,此次成为“荔枝之乡”可谓名至实归。

九. 重庆市 丰都 丰都三元红心柚

丰都三元红心柚

丰都红心柚,原产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元镇,经多年精心选育而成。该柚果大,单果重1500克,可食率高达55.5%,皮薄,瓣均匀,整齐,易分离,少核,肉质色泽粉红悦目,多汁,细嫩化渣,酸甜适度,可溶性固性物11.2%,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37克,风味浓郁,富含多种营养元素。2001年,红心柚生产规模已达到36000亩,年产柚量近3000吨。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果品",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奖","重庆十大名柚"称号,2001年获全国第七次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优质柚和“优质柚商品化处理”两项金杯奖。

十. 广东省 东莞 糖不甩

这“糖不甩”的由来 , 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于流毒泛滥 , 民不聊生 , 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 , 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 , 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 ), 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 , 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 , 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 , 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东坑“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 , 挪搓成粉丸 , 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 , 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 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 , 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 , 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 ,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 , 于是大功告成 , 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 ,吃完一碗再添一碗 , 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 , 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知道这门亲事“散”了 , 那就知趣一点 , 以后别再纠缠了 ,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 , 却苦在心上 , 匆匆喝上一口 , 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 , 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 , 都非常清楚。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 , 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时过境迁 ,“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朋友,当你来到东坑 , 别忘了去吃正宗的“糖不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