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焦作旅游有什么特产 正宗河南焦作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焦作旅游有什么特产 正宗河南焦作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7 11:06:12

一. 河南省 焦作市 修武县 绿豆凉粉

制取淀粉:将绿豆用清水洗净,盛在大缸中浸泡一昼夜使其吸足水分。用磨将浸好的绿豆磨碎,磨时按每100kg绿豆加入400kg清水,磨成稀浆。把磨好的豆浆装入大缸,兑入清浆,充分拌匀,静置。使淀粉明显沉降。几小时后,将上层清水层除去,将中间的毛粉层取出装入第二个缸中,加入清浆,充分搅拌,使淀粉沉淀。静置沉降后,再按上法将毛粉层盛入第三个缸中,加清浆搅拌,沉降。直至毛粉中无淀粉沉降为止。撇除上面清水,取出沉淀的淀粉,用细筛或沙布过滤除去碎渣。过滤时加入清水和清浆反复冲滤。滤出液再装入缸中沉淀。除去上面清水,取出沉淀的湿淀粉装入布袋中沥出水分,即为绿豆淀粉坨。

冲制:取10kg绿豆淀粉,捣成碎面。无疙瘩、颗粒。然后加入温水20kg,明矾40g,搅拌均匀至粘稠状。取沸开水45kg,迅速冲搅,使之均匀熟透。冲熟后迅速倒入一定规格的箱套中,拉平表面,与做豆腐相似,静置,使其冷却成冻。

切块:冲糊成冻后,翻扣在清洁的板框中,按规格用刀切成块即为成品。也可在出售时根据消费者需要分割。制作时应保持箱套平滑,取箱套时可往箱套中加些冷水。一般5kg淀粉可制作凉粉10kg。也可制粉丝、粉皮。

二. 海南省 文昌 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文昌市有十多家旅游工艺和旅游纪念品加工厂。主要产品是椰雕、贝雕、花梨木(降香木)雕、海石花、龙虾标本、海龟标本、十三鳞标本等,以及各种贝类共有8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有十多个品种被评为全省"四新"优质产品,有6个品种荣获海南省工业物资交流会优秀产品"金马奖"。有37种名优产品参加十一届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和赞誉。( 文昌)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遂平县 河南冬桃

产地:中国河南遂平。

特点:果实较小,色黄白或略带红晕,肉细皮薄,不易剥落,汁水较多,味甜度一般,肉质硬脆。冬桃成熟晚,肉细,核小、水分多,香甜可口,又耐储存。


四. 河南省 焦作市 马村区 马村酥梨

马村酥梨是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马村的。济源马村酥梨果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含糖量高,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每当金秋时节,在五龙口镇马村酥梨基地到处可以看到,颗颗金灿灿、黄澄澄的酥梨压弯了枝头,触手可及。马村有沙滩面积近3000亩。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村民们在沙滩上栽植了大片果树,仅酥梨面积就达2500亩,另外还有少部分桃树。果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含糖量高的马村酥梨逐渐走出深闺,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2003年,马村酥梨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标志,该村3000亩大型酥梨基地同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06年,马村酥梨在济源首批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为了便于酥梨外运及城里人自助采摘,马村人专门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通往梨园的水泥路。“非常欢迎城里人到果园里采摘鲜梨。”

五.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篮

洛宁竹篮,历史上主要销往西北各省。建国后改进工艺,花色品种增多,以方型戴盖,园型木盘最多,走俏于本省及淮河以南诸省。

县内编竹篮者以城郊乡为最,尤以王协村为优,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全年县可产近百万个。

六. 河南省 焦作市 山阳区 焦作柿饼

焦作柿树人称铁杆庄稼。秋后望山一片红色,那就是柿树。制作柿饼,是用柿刀将柿皮去掉,晒至半干,装在大缸中用泥将口封严,柿就闷成一身白霜的柿饼。焦作柿饼与别处柿饼不同,晒的干、体积小、不易腐坏,用刀切开从横剖面看到柿心空,四下有裂纹,人称菊 花心,可以制作糕点。

七.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上庄姜

上庄姜对外也称清化姜,是怀庆三辣之一,具有块大、丝细、色黄、味鲜、产量高、易储藏等特点,且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历史上,人们就制作出“糖晒伏姜”、“糖腌姜片”用来医治胃寒病。1993年,以上庄生姜为原料生产的“姜参蜜宝”饮品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上庄姜自晋朝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连年送往京城。20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15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月山镇上庄村、柏山镇下期城等村,生姜亩产可达2500公斤左右。2007年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8年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上庄生姜及其制品姜酱、姜片、姜粉等,已成为博爱县重要的地标性产品,和博爱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

2008年,“上庄姜种植与加工”技术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七方丝绸

七方村丝织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由山东周村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末年,几家生产规模较大的作坊和外地客商合资,成立专营商号,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和九月十五轩辕黄帝和蚕姑盛会,来自四川、湖广、苏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的丝绸客商云集七方,七方丝绸声名远播,一度有“黄河流域小苏杭”之称。较大商号发展到60多家,饭店、粮行、商店等相关产业一片繁荣。民国初年,七方村丝织业极为兴旺,全村500多户1900多人全部从事丝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加入丝织业,拥有大小织机900多台,雇佣长期工8800多人、短期工2万多人。主要产品有:绫、罗、绸、纱、刺绣、头网等100多种。

1930年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剧,政治黑暗、兵匪祸乱,七方村丝织业遭受致命打击,全村仅剩下七八台织机勉强生产。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七方村丝织业恢复发展,全县约有私人织机4000余台,主要生产小绸、缎、被面、澡巾布等产品。

2008年,七方丝绸织造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黄酒

西峡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94年以前,石龙堰黄酒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家人及亲朋饮用。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对老品牌进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扶持“一村一品”时,经镇、村研究决定,石龙堰黄酒厂又在本镇北堂村上营组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

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原名石龙堰乔氏黄酒厂,成立于1995年,位于县城滨河大道北段东侧,占地6003平方米;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16人,技术人员9人,业务人员24人,财会人员5人。

公司以当地大米、红小米为原料,研制生产黄酒系列。目前,已研发生产老黄酒、新型黄酒酒娘2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年产量880余吨。2001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石龙堰” 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酒(饮料)、酒精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0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了“别公堰”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1年7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老君洞”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

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石龙堰黄酒被西峡县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乔永峰被确立为传承人;公司正在继续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资格)对老品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政府的支持下,石龙堰黄酒厂又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2011年7月,在西峡县石龙堰乔氏黄酒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

十. 河南省 商丘 柘城 烟叶

烟叶为柘城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烟叶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县重要的财政支柱。几年来烟叶生产迅速发展,每年种植6万亩,年产1000万余公斤。在生产中实现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所产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各种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足,吃味正,刺激小、燃烧性强,为河南二级达标产烟区

( 商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