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棉县在哪能买藏族特产 藏区特产哪里买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棉县在哪能买藏族特产 藏区特产哪里买正宗更新时间:2022-06-25 06:08:25

一. 四川省 雅安市 石棉县 石棉枇杷

石棉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棉枇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棉枇杷,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著名,该品果大、味浓甜,果肉柔软多汁、可食率高,具有投产早、成熟晚(4月-7月采收、上市)、耐储运等品质特点,是我国枇杷中的上品。

石棉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雅安市最南端,东连汉源县、甘洛县,南接越西县、冕宁县,西依九龙县、康定县、北与泸定县毗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距雅安市城区210公里。石棉枇杷果大、味浓甜,果肉柔软多汁、可食率高,具有投产早、成熟晚(4月-7月采收、上市)、耐储运等品质特点,是我国枇杷中的上品。

四川省石棉县的新棉镇、蟹螺乡、安顺乡、迎政乡等乡镇,至今尚存16349株野生枇杷稀有古树。60年代初,原华中农学院章恢志教授等查阅了7个研究所(院校)的近千余份标本,先后对长江流域及其支流(主要是大渡河流域)、云贵高原及广东、广西和海南岛等野生枇杷分布较多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系统的资源调查,并对四川、云南、贵州等重点地区进行了多次复查,提出了“大相岭以南的石棉、汉源、峨边等地可能是枇杷的起源中心”的观点。结合华南农业大学林顺权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深入、系统的研究,于1999年与美国和日本的专业人员合作撰写论文,澄清了枇杷起源的疑窦,最终确立了“枇杷起源于中国”,并基本确定了贡嘎山东南大渡河(石棉、汉源一带)是普通枇杷的起源中心。

石棉枇杷

地域范围

石棉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的回隆乡、丰乐乡、迎政乡、先锋乡、新民乡、美罗乡、新棉镇、挖角乡、宰羊乡、永和乡、蟹螺乡、擦罗乡、安顺乡、田湾乡、草科乡、栗子坪乡16个乡镇85个村,地理坐标东经101°56′-102°34′,北纬28°51′-29°31之间,枇杷主产区东起丰乐乡蜡树村,南到栗子坪乡孟获村,西到蟹螺乡俄足村,北到草科乡和平村,产区海拔851米以上。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石棉枇杷成熟期晚,果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果皮橙黄色,果粉多,果绣少,皮薄,极易剥皮。果肉厚、橙红色,汁多、细嫩、味浓甜,可食率高。 (2)内在品质指标:石棉枇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糖酸含量适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安全要求:符合国家标准GB/T13867-1992,地方标准DB45/T272-2005枇杷栽培技术规程,DB51/T369-200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枇杷。

二.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藏族食肉

肉是牧区藏族主要食品之一。藏族食肉以牛、羊肉为主,偶而也食野牲肉。一般不食马、驴等奇蹄类动物的肉,也不食鱼、虾、禽等。吃肉时,将牛羊肉割成大块置于锅内,加水并放入适量食盐,将肉煮成五至六成熟,即肉中尚带血水便捞出,盛在盆里。食用时,用手抓起一块肉,拿出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熟而不烂,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

藏族不喜吃煮烂的肉。缺牙齿的老年人一般也不喜欢把肉煮老,他们主要依靠锋利的刀子割食。牧区藏族,宰杀牛、羊一般不用刀,而用绳捆绑住牲畜的嘴巴,让其窒息而死。他们认为用刀宰杀牲畜放血是残忍之举。牲畜死亡后,在腹腔正中靠近胸叉骨处切开10厘米左右的刀口,将手塞进牛或羊胸腔内,扯断血管,?2º3血液流入胸腔,然后剥皮,剖开胸膛取出心肺和血液,剖开腹腔取出肠、胃。宰杀牛羊后,首先要吃各种灌肠,主要有血肠、肉肠、肝肠等。

三. 四川省 雅安 石棉县 炒河虾

切葱,姜,和虾子放一个盘子里。大火,倒油,略多一点,然后倒装虾子那个盘子,加点盐,炒几下就红了,小火,把搅的糖醋浇进去,炒个1分钟不到,撒点蒜沫就盛起来炒虾子的锅子有不少鲜美的汁,拿小碗装点水,进去洗一下,再盛出来,留着给接下来炒蔬菜时加水用,味道很鲜!比味精好的多!

这个菜颜色十分正点,价格实惠,做菜过程3分钟左右,绝对懒人必学,买个几斤的往冰箱冷藏室一放,吃之前拿出来,快捷的很!

四.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藏族茶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在世界屋脊上,无论您是饥肠辘辘、还是精疲力竭,只要您喝上一碗酥油茶,就会浑身增添力量,顷刻间变得精力充沛、干劲备增,尤其在那狂风怒吼,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喝上几杯酥油茶,便觉得全身温暖无比,再冷的日子也能熬过。有人甚至说,当您身体欠佳,卧床不起时,喝上一碗浓茶,便能解毒疗疾,消病去邪。从海拔低的地方登上高原后,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风刮得肌肤绽开,脸皮皲裂,或许还会被严重的缺氧折磨得头晕、气急、心慌和呕吐,每逢此景,藏族同胞会劝您喝上几杯酥油茶,一切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酥油茶的奇妙之处。

藏族一般用大茶和砖茶,安多藏区多饮大茶,对产自湖南益阳的砖茶也受欢迎。砖茶为长方体,重量不等,有的达两公斤左右,其最大特点是宜长途运输,便于携带。验其优劣时,看其表面的粗细和薄厚坚硬程度,细而硬则为优质;其次看中间闪烁金色蕾花之多少。煮茶时,先在壶中加入冷水,投入适量茶叶加盖烧开,然后小火慢熬。茶水呈深褐色、入口涩而不苦为最佳。“茶无盐,水一般”,所以绝大部分藏区喝茶时要加入适量盐。此为清茶,是最普通的一种。另有几种别致的煮法,第一种,煮茶时还加入草果、姜片、花椒等一起熬煮。此茶治伤风头痛,味道鲜美可口。第二种是将一种带有药味、细嫩的草叶(形似柳叶),炒成黄色,加入茶汁中久煮,俗称“荩芥茶”,有治伤风头痛之功效。第三种是奶茶,将鲜奶加入已煮好的茶汁中加热即可,其茶味鲜中带甜,可补充人体之营养。第四种是在茶汁中加入红糖,该茶对产妇有很好的治疗保养作用。还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酥油茶了。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粗制奶油。本来油水很难结合,但藏民族创造性地用反复搅制方法令其二者水乳交融,从而使高原地区有了最佳饮品。它那诱人的香味,入口滑润的感觉,不但藏族喜爱,也使许多喝过的人赞不绝口。

五.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木里皱皮柑

木里皱皮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木里邹皮柑历史悠久,相传由云南土司木懿(“木天王”)占据木里时带入种植,据今400余年。据《木里县志》记载:“传统特色水果-木里邹皮柑,建基地0.22万亩”。木里邹皮柑品质独特,具有特有的藏木香味,当地藏民称之为“藏香果”。因其果大、果皮金黄、药食同缘等特点,又称为“藏柑、黄果”。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检测,木里邹皮柑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具有独特的香精油谱,对人体抗氧化、防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木里邹皮柑11月~12月成熟上市,正赶上-新年和农历春节,是市民应节馈赠亲友的礼品佳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木里皱皮柑果实为扁圆型,高50~80mm,横径60~95mm; 表面轮皱明显、条状,橙红、淡黄或黄红色,富有光泽;果瓣短肾型,果肉汁多脆鲜,酸甜可口,维生素C含量≥23.7mg/100g,同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类萝卜素、香精油等。它略带酸苦的特性,是所有柑桔类水果中唯一“不上火而清火” 的药食两用品,其独特个性呈现了它特有的价值。而“甜中带酸、酸甜可口、汁多清爽”的适口性让高原山地的人们把它作为解渴的“甘露”待客的“佳品”。

木里皱皮柑产区位于“一江三河”( 雅砻江、木里河、鸭嘴河、冲天河)沿岸亚热带气候区,土地肥沃,气候温热,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历史悠久,是全国高原特色水果皱皮柑种植最多的地区。近年来,木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木里皱皮柑的发展,明确了以"抓示点、重培训、牵红线、建基地、搞创收、做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完善了以合作社为纽带把各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走集约化规模生产与经营的组织形式,利用资源优势,申办国家农产品(木里皱皮柑)地理保护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依吉乡、水洛乡、白碉乡、芽租乡、裸波乡共2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01°40′,北纬27°40′~29°10′)保护面积1.15万公顷,年产量12万吨。

自2008年来,为创品牌提升知名度,通过打特色牌、做精品果、走礼品路、敲超市门、向内地和海外推销等方式。木里皱皮柑实行统一包装、销售并在木里有线电视台、康巴卫视新闻及相邻地区开展宣传,特别是2011年中国第八届农业食品博览会上受到 四方宾客和省内外专家的亲睐和关注。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木里藏族自治县经济作物管理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木里邹皮柑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凉山州木里县境内的依吉乡、水洛乡、宁朗乡、白碉乡、项脚乡、卡拉乡、麦地龙乡、麦日乡、沙湾乡、固争乡、克尔乡、博科乡、西秋乡、后所乡、列瓦乡、李子坪乡、裸波乡、俄桠乡、茶布朗镇、乔瓦镇、瓦厂镇等21个乡(镇)、4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01°40′,北纬27°40′-29°10′。保护面积115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木里皱皮柑果形大,扁圆形;果顶微凹,有印圈;果皮橙色,果面疣状突起明显、皱皮,有放射状肋沟8-10条,易剥皮,有藏木香味;果肉深橙色,果瓣肾形,果心中空;肉质细嫩柔软,味酸甜、微苦,多汁,有核。 (2)内在品质指标:木里皱皮柑可溶性固形物≥10%,总糖≥7%。 (3)安全要求:木里皱皮柑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六.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木里天麻

木里县的原始森林中有大量的天麻,天麻是一种特殊的兰科植物,无根、无叶,不能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水分和养料,不能营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整个生育期中,除有性阶段约70天在地表外,常年以块茎潜居于土中,靠蜜环菌供给养料,生长发育。特殊的植物形态,造成了对环境等生长条件特殊要求,具特殊的生活习性。

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传统治风良药,为我国著名的道地药材。现代研究表明,天麻含有天麻甙、天麻甙元、对羟基苯甲醛、琥珀酸、β-谷甾醇、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惊厥作用,对流感病毒引起的脑神经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治疗心血管疾病。天麻蜜环菌片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绞痛等症,有效率达80%以上。天麻能明目,增强记忆力,对人的神经系统有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作为宇航人员专用品和老年人保健食品。天麻的开发潜力很大,正在深度研究开发。

七.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藏族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八. 四川省 雅安 石棉县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

【原料】

甜杏仁260克,白糖3.26公斤,牛奶500克。洋粉60克,罐头水果30克,杏仁精少许。

【制作过程】

(1)

用热水把杏仁泡胀,剥掉外衣,剁碎,放入大容器内,加入凉水1,000克磨成极细的浓汁,再用细纱布泸过,渣子弃掉,用细浆。

(2)

取钢精锅,倒入杏仁浆,加入牛奶500克、白糖260克,用旺火煮开

【特点】

形似豆腐,凉甜爽口,消署解热,夏食佳品。

九.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马铃薯面积列全国第四位,总产居第一位。

作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锋,凉山马铃薯已成为一面旗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我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剖析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农民钱袋子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1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凉山州17个县市,共计610个乡镇,3743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万公顷,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凉山州由于特殊的立体气候,在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冬、春、秋作。凉山州海抜1800米-2600米的地区是大春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马铃薯在凉山种植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少不得、生活离不得、经济发展缺不得的重要作物。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及高山蓄牧业发展是万万离不开马铃薯。凉山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是四川省马铃薯的重点产区,以2006年为例,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4.33%,总产占全省总产的20%,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10公斤,高39.05%,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471公斤,高47.62%。2006年7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现场会在凉山州的昭觉县、布拖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昭觉县、布拖县的两个万亩马铃薯生产现场示范作用。2008年11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又在凉山州召开,会上凉山州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中心、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昭觉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良种网室和豪吉集团昭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的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给领导们和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突现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2008年全州大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6万公顷,占大春马铃薯面积70%以上,大春马铃薯鲜薯单产由2004年每亩1418公斤提高到2008年每亩1577公斤,每亩增产159公斤。凉山州目前正打造西南最大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大县较多,全州17个县市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盐源、布拖、昭觉、越西、喜德、金阳、美姑、会东8个县,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品种选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凉薯系列品种(凉薯14、凉薯17、凉薯97、凉薯8号、川凉薯1号等),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08年销售量达到了12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