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著名的特产 平南县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著名的特产 平南县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5-29 20:08:03

一. 广西 贵港 港北区 贵港红莲藕粉

贵港红莲藕粉也是土中的一绝,自古来饮誉港澳,与西湖藕粉齐名。滚水新冲的藕粉,色带紫红,晶莹剔透,下口清甜滑嫩。四季可食,老幼咸宜。其药用价值既可消热解暑,又可宁心润肺,止渴生津。古时生产落后,人们制藕粉的工序很复杂,先将藕身洗净,在磨钵中将藕逐条磨成齑粉,然后再将湿粉装入棉布袋,放置大水缸中揉搓拍打,直至淀粉基本浸出为止,待生粉在水中沉淀,将缸内清水泌出,最后才捞粉装盆,摊上簸箕,剔薄晾晒。制粉人当天收多少,即日就得打磨多少,一切工序全以人力是赖。稍有迟滞,藕质即会下降,磨出藕浆既稀少,成粉味道也失鲜。遇上阴湿天气还有遭受霉变之虑,为此常常劳作至深夜不停,真正是艰苦备尝了。自从进入机器时代,制粉作业情况才得到相应的好转。

二.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三.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南县 山螃蟹

山螃蟹,因形如螃蟹,生于山间而得名。港城各山涧沟中多有生长,又以云台山较多
山螃蟹,体形较小,体色多与栖息地颜色相近。其肉细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核黄素等含量较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食用
山螃蟹更有清热散血功能,治疗跌打损伤有奇效,在民间被视为接骨良药。( 连云港)

四.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 彤蟹

连云港海域盛产彤蟹。每年春季,为彤蟹繁殖期。此时蟹体壮肉肥,轻者1斤两只,重者每只1斤有余,“油”(雄蟹精液)、“黄”(雌蟹之卵)也最丰满,是吃彤蟹的最佳时期
吃彤蟹别有一番乐趣,一盘红彤彤的大蟹,伴着一股醉人的鲜味端上桌来,待剥壳取螯、剔出蟹黄、酷着食醋姜末吃时,顿觉满口香鲜。彤蟹的肉最为细嫩,后脚爪处肉更肥硕,其鲜无比,向有“蟹过无味”之说,故席面上彤蟹常为压阵菜
1994年,连云区以200亩池塘进行对虾、彤蟹混养试验成功,为人工养殖彤蟹摸索了经验,也为彤蟹更多地端上餐桌创造了条件。( 连云港)

五.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六. 广西 贵港 港北区 浔江鱼

浔江水产资源丰富。浔江鱼与合浦珍珠、容县沙田柚齐名,并称为“广西三宝”。

鲥鱼是浔江鱼中最负盛名的。在浔江沿岸一带,人们多称之为“三来鱼”,取其每年农历三月必来之意。鱼肉中多细刺,但厨师切割得法,能烹调出独具特色的美妙佳肴。

银鱼,是浔江鱼中的佼佼者。又称“面条鱼”。银鱼长约二寸,唐代诗人杜甫曾有“二然二寸鱼”的佳句,银鱼可煎可炒,可作汤,味道鲜美。

鱼感鱼,是浔江水族一霸。古书上说:“池中有此,不能畜鱼。”鱼肉鲜美嫩滑。

七. 广西 贵港 桂平 素餐

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的敬慈斋馆的“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芙蓉酥酡”、“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特色菜肴以及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非常有名。

小知识:“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

八. 广西 贵港 港南区 木格白玉蔗

白玉蔗

白玉蔗是贵港市港南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其表皮白色,如白玉般光洁,故名“白玉蔗”。白玉蔗富含磷、铁、钙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糖份适中,嚼之甜而清脆爽口,具有生津止喝、清热、润肺、解酒之功效,是果蔗中的珍品,深得各地消费者青睐。年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量6.5万吨。历年来销往广东、海南、武汉、上海等地,大受顾客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木格白玉蔗的唯一产地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其历史悠久,根据考察资料,清朝后期已有相当规模的种植。木格白玉蔗种植于木格镇镇中心周围3公里内,主要分布在木格村、护录村、谭冯村、江石村,其中以护录村的种植历史最为悠久,按村里老人的回忆,清朝晚期时已有白玉蔗。

港南白玉蔗

木格镇在北回归线以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建制于五代时期,座落在贵港市港南区西南部,位于贵港、玉林两市的交界,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距贵港市城区36公里,有南梧高速路兴六路段接入口(距木格镇政府驻地木格圩仅3公里),素有“贵县四大名圩”和“桂东南商贸重镇”之称,盛产优质谷、木格白玉蔗、黑皮果蔗、草席、荔枝、龙眼、山华李等名特优农产品,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更是全国唯一的木格白玉蔗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草席编织基地。木格镇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43%。2011年,全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约10.8万人。

木格白玉蔗每亩种植430蔸(捆)左右,一蔸一捆,每蔸八棵,约20千克,亩产量8.5吨左右,收获期是11月份直至翌年的3月份。2012年,木格镇全镇木格白玉蔗种植约3000亩,预计产量129万捆,折合2.55万吨。2011年木格白玉蔗在蔗田的出田批发价格约在25—28元每捆(扎)。

九.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贵港藕粉

贵港藕粉

十.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南县 灌南金针菇

灌南金针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灌南金针菇产地范围为江苏省灌南县现辖行政区域。

连云港灌南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灌南金针菇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时忆紫芝歌曲旧,尚寻黄独制颓龄,今晨暂辍青精饭,与洁方坛吟玉经。”这是元代诗人周砥对菌蕈的赞美,在古代诗词和楹联中这样赞美的语句比比皆是。而菌蕈文化更是存在于灌南蒋登科木刻、灌南古建设装饰雕刻艺术、灌南绘画和灌南盆景中。

记者了解到,灌南人利用灌南菌蕈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盆景,深得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青睐。今天灌南博物馆和收藏家保存着大量反映灌南菌蕈文化的木刻艺术珍品白蛇盗仙草、采珍献母、吉祥如意图、西王母蟠桃盛会、杨家将系列木刻等艺术作品,使灌南菌蕈文化向海内外传播,有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灌南不仅有浓厚的灌南菌蕈文化,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雨量充沛、气温适中、湿度较大等气候特征为金针菇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灌南县特有的土壤结构和充沛的木屑原料也为金针菇生长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目前灌南县已有金针菇生产企业29家,合作社50余家,栽培农户3000多户,拥有金针菇品牌二十多个,日产量高达200余吨,年产值高达12亿元,占了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0%以上。

据悉,为了做强金针菇文化品牌,2010年,灌南建成了全国首家以“菇菌、人与社会”为主题的“苏北菇菌文化展览馆”。同时规划建设了“中国菌都花城生态旅游区项目”,放大了菇菌文化等旅游特色。

一、品种

选用白色金针菇FD—1品种。

二、原辅料要求

产地范围内的杨树木加工成的木屑(杨木屑),杨木屑要堆积3至6月,玉米芯、豆秸秆、麸皮等要求新鲜,无霉变、结块、异味。

三、生产季节

9月和1月制袋。

四、拌料与装袋

按照确定的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混合、拌匀,含水量调节至60%至63%,pH值7至8。手工或机械装袋,锥形棒打预留孔穴,装料要松紧适中,高度约15 cm,每袋装干料重0.4㎏左右。

五、灭菌与接种

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保持16h;高压灭菌,温度达到121℃,保持2.5至3h。采用接种箱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或洁净室流水线接种。接种时栽培袋表面必须布满菌种,且要让部分菌种落入孔穴中,每瓶菌种接20至25袋。

六、管理

1.菌丝培养管理: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8℃至20℃,空气湿度60%至70%,暗光培养并适当通风。

2.出菇管理:采用“再生法”出菇管理。菌袋生理成熟后在培养室内降温刺激(温度12℃至14℃),诱导菇蕾形成。袋内形成密集的针尖菇蕾后用小刀割除栽培袋口上的塑料膜,移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针尖菇倒伏后长出再生的整齐新菇蕾,新菇蕾形成馒头形进行套袋。出菇房温度控制在6℃至12℃、湿度85%至92%,CO2浓度控制在5000 ppm至15000ppm(不同的发育阶段控制不同的浓度)。

七、采收

菇柄长12至15cm,菌盖边缘内卷,直径1 cm大小即可采收。

八、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子实体色泽白亮,菌柄细长,盖小质细,整齐均匀,外形感观好,口感脆嫩爽滑。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以鲜计),% ≤ 90.0

粗蛋白(以干计),% ≥ 18.0

粗纤维(以干计),% ≤ 12.0

灰分(以干计),% ≤ 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