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亳州特产炒货 亳州炒货蜜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亳州特产炒货 亳州炒货蜜饯更新时间:2022-06-09 18:57:22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蒸灯

蒸灯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灯节。这一天,除了家家户户悬挂各式花灯之外,还有蒸灯、龙灯和过河灯,到处呈现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

蒸灯的习俗,抗战前很普遍,通常用麦面和黄豆面和在一起,揉成面团,捏成窝窝,蒸熟即成。晚上点灯时,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即可点亮。

面灯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属相灯”,如虎灯、免灯等,充分发挥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技巧,个个栩栩如生。另外还有祝福灯、钱龙灯、仓龙灯、草垛灯……以祝愿五谷丰登。

所蒸面灯,都在元宵节晚上点燃。先点“属相灯”,人手一盏,相互祝福;再点带座的窝灯,分别放在门旁;草垛灯、仓龙灯、钱龙灯则分别放在牲畜圈、粮仓和钱柜上。这样,室内室外灯火通明。孩子们手捧生肖灯,乐得跑东跑西比高低;老年人端着窝灯,照遍里里外外,据说这样一照,就不会受蝎子蜇、虫子咬了。老奶奶还逐一查“灯花”,如果灯花大,就预兆棉花丰收。居丧守孝的人家不蒸灯,可由亲邻送灯,以表慰问之情。

蒸面灯也是一种可口的主食,有的人家所蒸的灯可以吃到二月二龙头节。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蝉蜕

蝉蜕,亦称蝉衣,是蚱蝉幼虫所脱的壳。

蚱蝉,身长一般为4—4.8厘米,前两翅的基部里褐色且有斑纹,是最大的一种蝉,夏天鸣叫声很大。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树上,在树上产卵。卵随枯枝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然后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少数爬到其他高处)脱壳成为会飞的成虫。

蚱蝉的幼虫,因形状像小狗,故俗称蜐蟟狗子。它钻出地面前,往往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洞。人们掘开小洞,就能捉到它。它一般在夏季雨后的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脱壳,大约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蜕变,在这期间,人们也很容易捉到它。蜐蟟狗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煎、炸、炒、皆可食用,不少人,特别是小孩子很爱吃。过去蜐蟟狗子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这种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却变成稀罕物成为某些餐馆价格不菲的名菜。

蜐蟟狗子脱下的壳留在树上,人们把它收拾起来,就是名贵药材蝉蜕。

据《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癫病、寒热”。现在中医认为蝉蜕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

蒙蝉蜕自古以来就是上品,中医处方时,往往专门指出要用蒙蝉蜕。有人说,蒙蝉蜕有八只足,而其他地方的只有六只足。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蚱蝉属昆虫纲,昆虫纲又称“六足虫纲”,其主要特征就是胸部有六只足。蚱蝉只有六只足,其幼虫之壳又何来八只足呢?蒙城蝉蜕与其他地方的蝉蜕究竟有什么区别,连不少老中医都说不清楚,笔者当然也不敢妄说。不过,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蒙城的水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而蒙城的蝉蜕所含药物成份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而已,大概也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谓吧。

蒙城蝉蜕,县内各地皆有出产,而以涡河两岸为多。因为涡河两岸多为沙地,而且树木很多,特别适宜蚱蝉的生长。过去蒙城蝉蜕产量很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相当高。现在,由于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蚱蝉越来越少,过去每到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蚱蝉少了,蝉蜕自然也就少了。

名贵药材蒙蝉蜕的前景令人堪忧。采取措施,保护大大小小的蜐蟟狗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三.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白芍

亳白芍:早在我国魏晋时亳州已开始栽培芍药,明清时达极盛。( 涡阳)

四.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花粉

亳花粉又名天花粉,亳州地产药材。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亳花粉个肥大、白色、粉足、筋脉少,质地上乘。花粉秋季采挖,去泥去皮晾干即可。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等功效。

五.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江集羊肉汤

利辛北15公里:  江集羊肉汤早已名声在外,在这里只要是羊身上的你都可以吃到,此汤鲜、浓,余香不绝,而且吃后嘴里没有羊肉的腥膻味,同样的吃羊在这里你可以摆满一桌也吃不到重样的。我在杭州余杭吃过传统的“掏羊锅”也是用大锅煮过,比较起来,杭州余杭注重原味,口感鲜。利辛江集的羊肉味道则重、香、回味悠长不膻等优点。节假日时许多外地人专门开车慕名而来,那时你要去吃还得赶早。 另外此地牛肉汤、牛尾骨也不可多得。

六.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党参生鱼

[原料]

党参20克,胡萝卜50克,料酒、酱油、姜、葱各10克,盐5克,味精、白糖各3克,素油50克,鲜汤200克,香菜30克。

[做法]

1.将党参润透,切成3厘米长的段;胡萝卜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香菜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2.将生鱼宰杀后,去鳞、腮、肠杂,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入六成热油中炸一下,捞起,沥油后备用。

3.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下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再下入生鱼、料酒、党参、胡萝卜、盐、味精、白糖、酱油、鲜汤烧熟,然后放入盘中,加入香菜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中益气,生津利水,补血。

[主治]

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水肿等症。

[按语]

本品药性平和,不燥不腻,善补脾肺之气而养血生津,为脾肺气虚、血少、津伤常用之品。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常用党参代替人参。

七.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丹皮

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九.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苔干

涡阳苔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涡阳苔干虽系干品,但经清水泡发后,具有“色泽翠绿,响脆有声,味甘鲜美,爽口提神“之特色,故以”清新素雅“著称于世,倍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涡阳农网》提供 ( 涡阳)

涡阳县义门镇沿涡一带。苔干是一种由莴苣状的植物加工成半干品蔬菜。由于在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纳入宫廷,故得名为贡菜。义门苔干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食疗价值经专家鉴定,苔干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糖、粗蛋白、钙、钾等多种矿物质,是稀有天然绿色食品。原来苔干原是一种野生植物,传说最早只有老子故里太清宫流星园种植,不做菜吃,专为医病所用。太清宫与义门镇仅有15公里之遥。明清时期,太清宫毁于战乱,这种植物便流入民间,成为宫廷菜肴。苔干生长较为娇贵,需立秋育种、霜降收获、生长期仅有75天、井中泡芽、育苗、打垄移栽,至于加工技术,那是一绝,打叶刨皮、利刀出菜,把握时光,通风晾晒。所以外省外埠想移栽这种植物,发展苔干,结果十种九败。义门苔干在民国时期就在湖广、南洋一带享有盛名。到了苔干收获季节,南洋、湖广商人便来到义门古镇收购苔干,晾晒苔干需要蓝天里日,为防老天爷下雨,影响苔干质量,商人们便筹资大唱苔干戏。义门古称庙集,集上有庙宇一百多座,座座庙宇香烟萦绕,锣鼓喧天,不分昼夜。据说这样以来龙王只顾看戏,便顾不得生云播雨了。目前涡阳义门苔干已经开发成十几个系列产品,产品出口远销韩国、新加波、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涡阳苔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安徽省涡阳县《关于界定涡阳苔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涡政秘[2004]6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陈大镇、花沟镇、标里镇、牌坊镇、新兴镇、耿皇乡、张老家乡、闸北镇、城西镇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黄牛

涡阳黄牛

涡阳是黄牛大县,通过品种改良,西杂、夏杂、利杂等一代商品牛数量充足,年可出栏10万头以上,可供外地客商选购。同时利用波尔山头优势改良地方品种也已在我县广泛开展,瑞已繁殖杂交一代波尔山头近千只,热忱欢迎外地客商合作开发山头生产、加工等项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