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土特产背后的思考 外省人眼中的武汉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土特产背后的思考 外省人眼中的武汉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3 16:07:58

一.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二.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卷饼

卷饼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有包制。  

卷饼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麦面粉250克,猪肋条肉(五花肉)350克
调料:大葱80克,色拉油30克,白砂糖10克,盐3克,姜3克,酱油20克,料酒20克

卷饼的做法:

1. 五花肉洗净后放入冷水锅中大火烧开;
2. 烧沸后略煮一会儿(将血水浮沫去除干净)捞出,再用冷水洗净;
3. 把烫过且洗净的肉切成小块沥干;
4. 用大火将锅烧热入油,放入姜片爆香;
5. 放下肉块,煸炒肉块至出油;
6. 加入料酒翻炒;
7. 加酱油炒匀肉块;
8. 加水至肉块刚淹没;
9. 加锅盖,用大火将水煮沸;
10. 加糖,用勺炒匀;
11. 转小火锅盖焖烧;
12. 15分钟掀盖翻炒后,再焖烧;
13. 约15分钟左右肉已转色,再加糖炒匀后继续焖烧;
14. 约10分钟后肉汁呈粘稠状;
15. 转大火用勺不断翻炒至收汁至肉汁粘稠肉块红润即可;
16. 取面250克掺水和成面团;
17. 将面团裁成小圆团后擀成薄面皮待用;
18. 大葱洗净,净水浸泡后剖开切成丝备用;
19. 将面皮放入锅中蒸热取出,将红烧肉与葱段包入(也可放黄瓜段)即可。

神童过元宵: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岁能诗,13岁考取秀才。由于家贫,母亲为其做了一件既长又宽的蓝长衫,以供今后数年穿着。当他穿着这件新衣去拜谒考官谢恩时,考官看他衣不合身,便口出上联曰:“小童生蓝衣坠地”。段林雪仰望考官,见其头戴官帽,帽顶缀有红珠,即答曰:“大文宗红顶朝天”。考官点头称赞。段林雪童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只好由母亲胡氏亲授功课,他不出远门,也不知市面的繁荣景象。有一年元宵节,他上街看到油炸卷饼,香气扑鼻,回家问母亲那是什么菜。胡氏暗自伤心,便买了几张卷饼皮,以腌菜、葱蒜包卷,将就着给林雪解馋。林雪吃后又问:“这是什么菜?”胡氏随口回答:“手帕子包‘拉杂’。”后来,段林雪考中拔贡,家境已佳,想起往事,便赋诗道:“家家团聚过元宵,户户齐把春卷包,忆我龆龄穷苦日,笑问手帕何物包。”后来被人们用简介的话名概括为“卷饼”。

三.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马蹄

黄陂马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马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陂马蹄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黄陂荸荠,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成为全国荸荠主产区之一.黄陂荸荠,适宜种植区有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前川街、横店街、罗汉街、李集街、蔡榨街、三里桥街等行政区域内水田范围,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全区“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2016年产值突破3亿元,销售到山东、河南、湖南等地。

黄陂马蹄

武汉市黄陂区土协会

13326899

荸荠(新鲜蔬菜)

四.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新农牛肉

新农牛肉是闻名全国的小吃,系列产品包括卤牛肉,牛肚,牛筋,牛骨头,卤全鸭,鸭脖,鸭锁骨,翅膀等。此系列产品在传统工艺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改造,风味独特,色香味美,吃完久久回味。是食用精品,也可做特色礼品,是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

制作中,除了选择上等原材料,重要的是卤水的制作,它是用多种中草药熬制近4小时而成的。肉面的制作关键也是牛肉汤和牛骨头汤,两种汤的制作方法完全不一样,味道也完全不一样,但是二者合一成牛肉面时,味道鲜美,肉香汤浓,早上吃完,中午还有回味。目前,武汉已有几家新农风味的牛肉面馆了,个个生意好,位置好的面馆生意更是火爆,想吃要排队,上班族一般是吃不到的,他们没有时间等,想吃只能早起十分钟去排队。

五.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武汉粉蒸肉

粉蒸肉的做法:

材料:带皮的五花肉(底板肉或排骨或猪保肋肉1方.或用前胛肉,后臀肉肥瘦各半),垫底的菜:青黄豆(青豌豆,红苕,老南瓜,嫩土豆,小芋儿,四季豆等)。

制作五香粉:小茴香+桂皮+八角+花椒+三萘微炒后舂碎成为五香粉。(我喜欢自制,商店有卖)

准备米粉:饭米和糯米按3∶1的比例,用小火炒成微黄后将米稍微碾一下,不要舂的太细。我是在米中加入了八角、桂皮、砂仁、丁香、花椒、干辣椒一起用文火烤培炒至香味溢出,米粒焦香,碾成粗粉子。(我喜欢自制,商店有卖),然后把米放入盆中,倒入开水浸泡,至大米吃入水分,泡胀备用。

制作:

1、五花肉切成片,比肉片厚一点,比门板薄一点儿,放入盆中。如果选用底板肉(五花肉和腿肉之间的瘦多肥少)等较瘦的肉,加少许生菜油拌匀码上。红糖剁细加水调匀备用。使吃时有自然的回甜口感。

2、青葱叶、生姜、生花椒铡成细末备用。油炒剁碎的郫县豆瓣,使生辣味变为香辣味,腩香备用。

3、肉盆中放入黄酒,盐,姜末,葱末,花椒末,五香粉,味精,少量酱油,拌匀肉片。加入油炒过的郫县豆瓣,拌肉上色。加入红糖水,撒在肉中拌匀,码味,回甜。

4、上锅蒸前才加入米粉,量不可多,拌粉不要太干,加少许清水拌匀蒸出来才滋润。

5、蒸碗要先抹一遍香油,便于以后翻扣时不粘碗。把拌好味的肉片皮向下摆入蒸碗中,青黄豆放入刚才拌肉片的盆中加少许盐、少许米粉拌匀,倒在肉片上面。上笼急火猛蒸,一汽呵成。蒸1小时。(如果用无皮的肥瘦相间的肉,就不需要摆碗,只要拌匀就行了,把青黄豆一起拌匀蒸)

提示:

可以先放点儿清水浸泡米粉10分钟。一定不能久泡。

外面一般卖的袋装的蒸肉米粉是已经加过盐的, 而豆瓣酱本身也含有相当的盐份,所以往排骨里加盐的时候要小心。

六.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面窝

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的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武汉)

面窝是武汉的一种名小吃。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目前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目前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其他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七.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糖油粑

一、 原料:糯米,白糖,糖桂花,芝麻仁,面粉,麻油。



二、 做法:糯米洗净后放入旺火沸水锅中蒸熟,再倒入木盆中加入少许沸水,拌匀,等二十分钟使水池进糯米饭中。将白糖,芝麻仁,白糖桂花面粉拌成馅,包入小砣糯米中,捏成菱角形,放入麻油旺火中炸成金黄色即可。



三、 特点:色泽橙黄,质地酥松,外焦内糍,香甜可口。



四、经营户名称及地址:小文糖油耙 户部巷38 号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米粑

米粑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爱吃的一种早点。制法是把把大米磨浆发酵,加上面粉、白糖、纯碱等调匀炕熟。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价廉物美,到处都有供应。什锦豆腐脑 武汉街头早晚均有供应,因在豆腐脑里加上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调料,称为什锦豆腐脑。吃起来脑嫩米滋、馓酥、菜脆,多味备尝,异常鲜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