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洛阳可带回家的特产 洛阳十大特产方便携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洛阳可带回家的特产 洛阳十大特产方便携带更新时间:2022-05-31 09:16:21

一.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洛阳银杏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贵的子遗植物,是中华民族的国宝,融药用、食用、材用、绿化、观赏于一体,长寿长效,独具特色,确属植物宝库中的珍品,发展银杏不仅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也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洛阳)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孟津西瓜

孟津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孟津西瓜以皮薄瓤沙含糖量高口感绵润而闻名。送庄村在蔬菜基地种植精品西瓜100多亩,采用有机肥施肥和深井水灌溉,养殖奶羊40多头,在西瓜生长过程中喷洒羊奶,既杀菌又增加营养成分。

孟津县送庄镇地处邙山岭上,土质好、水好,早在秦王李世民年代,村民种植的西瓜就因品质好被赐为贡品,每年向朝廷进贡,当做御品食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送庄村种植的无籽西瓜更是远近闻名。现在所产的袖珍西瓜以皮薄、沙瓤、含糖量高而远近闻名。为提高西瓜的营养成分,从西瓜坐果到采摘的一个多月里,还要为西瓜瓜秧多次喷洒优质羊奶,羊奶不仅能够提高西瓜品质,还具有杀菌作用,羊奶袖珍西瓜便是由此而得名。

孟津西瓜主要特点是皮薄质优、携带方便、色泽艳丽、成熟期较早。果皮颜色有黄色、绿色以及各种颜色的花皮,瓜瓤有鲜红、红色、粉色、鲜黄、橙黄、米黄等,果实形状分为圆形和椭圆形。孟津西瓜肉质细嫩多汁,一般单果重1.5kg左右,果皮厚度0.4cm,果实中心含糖12.5%,临近果皮部位含糖量9%。果实脆甜、口感极佳,清爽解渴,是一种最富有营养、最纯净、食用最安全的食品。瓜熟季节从省内外买瓜者络绎不绝。

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因其生长过程中没有采用任何嫁接技术和喷施农药、化肥等,这种小西瓜与普通大西瓜相比,具有产量高、糖分大、瓜型适中等优点,小巧玲珑,皮薄质优,甜美爽口,外观艳丽,携带方便,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孟津西瓜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孟津县区域会盟镇 平乐镇 送庄镇、白鹤镇 朝阳镇 城关镇 麻屯镇 横水镇 小浪底镇 常袋乡,总生产面积2500公顷。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基本地形地貌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 全县跨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面积758.7平方公里。境内交通发达,百里黄河上有5座铁路、公路桥和山西、河北、焦作、济源等省市相通;陇海铁路纵贯全境,焦枝铁路在孟津设有3个车站;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连霍高速公路在我县开设有3个上下道口,太澳高速、洛阳西南绕城高速、310国道、207国道、洛常公路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国家二类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坐落在我县的麻屯镇。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既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又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撑。孟津西瓜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500公顷,年产量8万吨。

三. 河南省 洛阳 老城区 洛阳水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尔官场席。

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水席起源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关于水席由来的传说

相传是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汤汤水水,即是暗指武则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水席的特点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

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

水席的含义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不过,现在民间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种,比如有的最后一道菜是八宝饭。

高中低档各不同

洛阳水席有高、中、低档之分。如今高档水席有海参席、鱼翅席、广肚席;中档水席有鸡席、鱼席、肉席;低档水席为大众席,以肉、粉条、蔬菜为主。由于洛阳水席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咸甜酸辣,一菜一味;上至山珍海味,下至粉条、萝卜,都能做出一席菜,可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洛阳水席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西辣鱼片”、“油炒八宝饭”、“甜酒山渣涝”、“生氽丸子”等菜肴,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使水席在档次上有了很大提高。洛阳宾馆对水席进行大胆改良,在二十四道菜中挑选出“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等代表菜,做出了十六道菜的改良水席。洛阳旋宫大厦推出牡丹水席宴,冷菜“国色天香”由六个冷盘组成,红、绿、黄、白的颜色,逼真的牡丹花造型,犹如朵朵牡丹在餐桌上盛开。热菜也以牡丹花造型,汤里面漂浮着各色“牡丹花”。如果正逢牡丹花开的季节,你还能亲口品尝到厨师用牡丹花烹制的水席。

今天的洛阳水席

今日的洛阳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其上菜程序是: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真命天子假燕窝水席的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如奇花绽放,让人叫绝。说起洛阳燕菜,它是洛阳水席的第一道大菜,为水席中的上肴。此菜制作精细,口味酸辣香郁,鲜嫩清爽。传说唐朝武则天时,洛阳东关下园长了一个重约近15000克的大萝卜,民众认为是丰年之兆,于是将它进贡给女皇,武则天一见大悦,即嘱御厨烹制。萝卜原只是一种平民食物,宫廷厨师并无做萝卜的经验,但慑于皇命,终于做出一道将萝卜切成细丝,再配以山珍海味的萝卜丝汤。武则天用后大为赞赏,并以其具有燕窝风味而赐名“假燕窝”。从此,这道民间的普通菜肴一夜间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皇亲大臣、庶民百姓竞相仿制的宴席大菜。由于它能适应多种原材料配置,所以既可用名贵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丝、鸡蛋等做配料。其味香郁,十分可口。随着历史变迁和历代名厨的辛勤研制,经过创新和发展,使“假燕窝”日臻完善。因它起始于洛阳,故称为“洛阳燕菜”。

洛阳水席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僧尼们为获取上流社会的支持,潜心研制精美的素食斋饭,款待颇有地位的施主。王公贵族食腻了鸡、鸭、鱼、山珍海味,乍吃素食,倍觉清爽利口,味道新鲜,于是这素食汤菜的制作方法被带入宫中,传播到上流社会,经过改进加工,登上了宫廷和官场的宴席。随后庶民百姓又把这素食荤做的汤菜搬到民间的筵席上。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官场席”。

洛阳水席来之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在洛阳老城一带发展最盛,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朋友聚会、喝满月酒,都要吃水席。

“水席”有两层含义,一是道道菜离不开汤水;二是一道道上菜,吃一道换一道,如流水一般。洛阳水席全席共二十四道菜,除八个冷拼盘外,还有四大件、八中件、四个压桌菜。水席第一道菜,是用萝卜丝做成的,模拟燕窝风味的“燕菜”,最后一道菜是酸辣鸡蛋汤,中间少不了一道用多种肉、菜烩制而成的“全家福”和一道蜜汁八宝饭。燕菜预兆燕子带来春天和希望。“全家福”意在祝愿宾客阖家幸福、吉祥如意。八宝饭寄寓人们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求。

洛阳水席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甜有咸,用各种菜肴组合而成;二是素菜荤做,粗粮细做,以假乱真。它的主要原料,离不开东关的萝卜、邙山的红薯,还有洛阳产的粉条。二十四道菜不追求珍稀怪异,用的都是洛阳的土。如水席必备的洛阳燕菜,主要原料是萝卜,它经过蒸晒、粉芡勾兑,变得洁白、纤细、柔滑,制作时配上肉丝、鸡蛋、香菜等,其味酸辣郁香,清爽可口,深受中外宾客好评;三是可繁可简、可高可低、可丰可俭。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高的可取山珍海味作原料,上千元一桌、数千元一桌也不稀罕,低的用一个猪头也可办一桌水席。在用料方面,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海里的游鱼、地里的蔬菜均可入席;四是有民族特色的清真水席,可满足少数民族的需要。

来洛的1总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张爱萍将军、李準等人都曾用过洛阳水席,并对其有很好的印象。

以洛阳水席以老城东华街的真不同饭店最为著名,该店厨师所做的洛阳水席,风味独特,深受客人好评。

四.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淡竹

洛宁县多产淡竹,株大质好,故有“绿竹之乡”的美称。

洛宁淡竹,历史悠久,闻名全国。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北魏时就有“山川澄秀,竹林蓊郁”的传说。唐朝诗人白居易,宋朝学者邵康节,因受永宁山水竹林之幽雅秀丽,常游于此。明代县志述:“永宁山抱水绕地宜竹。原野溪间,大半皆竹园”。洛宁人民有丰富的栽竹经验,淡竹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首,最高亩产量曾达六千多斤。

洛宁淡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砂壤质土壤,在河流两岸、山区谷地,背风向阳处生长最好。植株最高者可达十八米,胸围二十七厘米,最长节间五十五厘米,干重五十斤。全县竹子六千余亩,蓄积量六千六百万斤。兴华竹园,百亩连片;郭庄竹子,柔可拔丝;金门之竹,可做律管。

洛宁淡竹,具有杆高、节长、壁薄、层多、纹细、坚硬、柔韧、耐压、耐磨、弹性好、拉力强、虫不蛀、鼠不咬等优点,最宜劈篾编织竹器。竹叶竹茹可入药,竹笋是名菜,笋叶包棕子,其味清香,岁寒三友,竹居其中,枝叶常绿,装饰庭院,幽雅清静。洛宁人民利用淡竹这一天然优势,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制造了品种繁多的深受欢迎的竹器。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嵩县银杏

嵩县银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嵩县银杏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嵩县银杏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抗癌、平喘、活血、壮阳等功效。

嵩县地处伏牛山生态功能核心区,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县林地面积321万亩,森林覆盖率62.9%,森林资源总量位居河南省第二,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国动植物保护先进县。

嵩县优越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为银杏的保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力条件,目前全县16个乡镇有8个乡镇分布有突然银杏林或散生银杏古树335株,规模和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该县白河镇下寺村千年古银杏林现存树龄5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113株,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67株,树龄最长的一株1300年。基于树龄古老,分布集中,密度较大的特点,该银杏群2007年7月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嵩县银杏产量达5万余公斤,被誉为河南银杏之最,中国“银杏之 乡”。

嵩县银杏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涉及白河镇、车村镇、旧县镇、大章镇、德亭镇、城关镇、纸房镇、闫庄镇、田湖镇、饭坡镇、九店乡、何村乡、大坪乡、库区乡、黄庄乡、木植街乡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嵩县银杏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0′30″至112°22′30″,北纬33°33′00″至34°20′12″,适宜种植面积14000公顷,年产量45吨。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八股麻花

八股麻花是汝阳传统名产,已有100多年历史。初由上店西街张老三家先辈创制,后逐步在全县普及,并由家庭经营发展到专业化产销店。八股麻花以白面为原料,加食盐等调料油炸而成,形长条细,八股辫结,干食清香酥脆,开水冲食松软可口,长期存放不变质。当地人们常把它作为走亲访友、探视病人的礼品,也是产妇“坐月子”期间的常备食品。产品销往洛阳、临汝、嵩县、栾川、鲁山等地,深受人们欢迎。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杜仲

汝阳杜仲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汝阳杜仲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2000年汝阳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全国杜仲之乡”。

河南汝阳地处豫西山区,全县总面积199.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1.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51.5%,汝阳县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林业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杜仲的生长发育。

新中国60年来,汝阳的杜仲发展经历了大落大起的变化,1957年前,汝阳合抱粗的杜仲树到处洛阳林源杜仲开发有限公司获誉众多可见,1958年,随着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杜仲几乎被毁殆尽。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杜仲药用及民用需求日益增大,汝阳及时提出了大力发展杜仲的可行性规划,并于1985年元月向河南省林业厅提交了“建立十万亩杜仲基地”的可行性报告,1986年河南省林业厅批准汝阳为杜仲基地县;1987年又被林业部批准为杜仲基地县,1995年国家计委和林业部联合确定汝阳为国家以工代赈林业扶贫示范项目,从而使汝阳杜仲基地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全县已发展杜仲21.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36.8万亩的58.4%,杜仲皮、叶及系列产品年产量达1560万公斤,年总产值1.2亿元,2000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全国杜仲之乡”。

龙翁诗杜仲保健茶功效显著 杜仲发展伊始,汝阳县委、县政府就明确提出了“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效益、长久优势”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资源保护,造、管并重的方针。围绕这一思路,制定了杜仲基地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并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使杜仲基地纳入法制化轨道。

为提高杜仲生产的科技含量,在基地建设的同时,成立杜仲生产课题研究小组,对杜仲育苗技术、剥皮再生利用、杜仲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了全国11个省、市、区,收集品种及变种28个,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13个杜仲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喂鸡,其中华仲1-5号杜仲优良系,已被国家纳入“星火计划”项目。“杜仲种质及剥皮技术研究”课题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杜仲基地的扩大和皮、叶产量的逐年增加,汝阳县委、县政府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把廉价出售皮、叶产品转向以加工增值为主的杜仲系列产品加工上来,使林业向工业延伸,工业与林业配套,走出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杜仲产业化开发路子,自1990年以来,先后建成洛阳市“天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洛阳树仁公司、洛阳市林源杜仲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山里红杜仲饮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具有稳压、健体、强身的口服液系列产品和杜仲保健茶、饮品系列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发展杜仲的后顾之忧,为杜仲生产再上新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栾川 栾川豆腐

栾川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栾川豆腐是最负盛名的地方小吃,产于洛阳栾川县,栾川豆腐选料严格,加工精细,并配以当地自然酸浆点成,因而栾川豆腐豆腐质地细腻嫩滑,筋而松软,味道鲜美,佐以青红辣椒,色香俱全,历来为人们所喜食。

产于洛阳栾川县的豆腐,可谓栾川当地以及整个洛阳地区最富盛名的地方小吃了,近些年洛阳对外旅游的开放,使得这一小吃成为游客们前来洛阳都想品尝的美食。栾川豆腐的“过人”之处还要说说他的选料和加工,栾川豆腐的选料极为严格,加工也是相当的精细,并配以栾川当地自然酸浆点成,因而栾川豆腐的豆腐质地细腻嫩滑,筋而松软,味道鲜美,佐以各种口味的调料,使其色香味俱全。

【栾川豆腐的制作方法】

一、山泉水泡豆。在豆腐制作之初,栾川人使用栾川特有、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的山泉水,加上高海拔、无污然、生长季节长的黄豆进行泡制,造就栾川豆腐不可摸拟或复制的独特特色。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栾川豆腐口感更好、更加鲜美、同时营养更加丰富。

二、石磨磨浆。因栾川山地以及泉水较多,使得栾川各种优质的水磨石甚多,栾川人将这种水磨石制作成碾磨豆子的石墨,由于石墨的温度较低,在碾磨豆子的过程中不会破坏豆子内的营养成分,不改变其醇正的口感。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栾川豆腐的营养,接下来就用到栾川所独有的酸浆对对磨好的豆子进行点卤,这一过程是栾川豆腐制作最为重要的一道程序也是最为保密的一道程序,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使其生产过程自动化,使其质量更加稳定,且干净卫生。

三、酸浆点卤。使用独特栾川酸菜卤水点浆(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使豆腐中大豆特有的豆香更加浓郁、醇厚,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口感。

四、石板压榨。压力大,压榨时间长,出品率低,但豆腐口感劲道,久炖不烂,耐嚼爽口。

其中:栾川当地的山泉水泡豆和酸浆点卤是栾川独具特色的核心所在。

如今,栾川县通过独特的回卤除酸工艺和杀菌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的栾川豆腐,不但完好保存和升华了栾川豆腐的传统特色,并且有效延长了豆腐的保鲜时间,使栾川豆腐这一地方名吃,走出深山,成为了更多市民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河南

栾川豆腐

栾川县豆制品行业协会

9799419

豆腐;豆腐制品

九. 河南省 洛阳 偃师 缑氏葡萄

缑氏葡萄是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的。偃师缑氏葡萄远近闻名,这里的葡萄个大、色艳、糖分高、味道好,被誉为“冰糖葡萄”,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缑氏镇地质肥沃,土壤含钾量大(120ppm),光照时间充足,是全国冬季不覆盖栽培的中心地带,发展优质葡萄有着良好条件。上世纪80年代初,该镇唐僧寺村几位农民率先发展葡萄种植,全镇种植葡萄2万亩,是中原地区较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

光卖鲜食葡萄不算,缑氏镇围绕葡萄产业特色优势,通过举办葡萄文化节,发展观光农业。镇里培育龙头企业,庄园葡萄酒公司、唐僧寺葡萄酒堡,以及在建的开心葡萄酒厂,年产2000多吨葡萄酒,可就地消化2000亩葡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