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家乡的特产枇杷作文300字 家乡特产枇杷作文6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家乡的特产枇杷作文300字 家乡特产枇杷作文600字更新时间:2022-06-04 17:13:15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潭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产于安徽省新安江沿岸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故名。“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大红袍”黄里透红,“光荣花”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一级枇杷每公斤只有20来个,绵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个的“枇杷王”。枇杷是老幼皆宜的益果,民间有“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的赞语。营养成分除含有较多的果潭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7,这是一种防癌营养素。在葡萄糖注射液问世前,我国中医常施用枇杷汁以维持不能进食者的生命。鲜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于健康。

二.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安枇杷

    潮安县文祠镇是盛产枇杷的地方。该镇的赤水村,每逢枇杷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暗缘厚实的叶子,在枝头簇拥出一朵朵枇杷金果,在明媚的阳光下,果叶掩映,闪烁出金碧辉煌的光华,使山村这幅“金果图”更添上绚丽的色彩。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部果林分给社员承包,村民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细心管理、施肥、杀虫、培土、防风、抗旱,连年夺得丰收。

    在这里流行这样一段顺口溜:“一树枇杷一树金,年年丰收畅人心。脱贫致富人勤奋,山山种满金果林。”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洞庭枇杷

产于江苏吴县。 枇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钙、磷、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多种成分。枇杷中的有机酸,能促进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具有止渴解暑的功能。以枇杷为原料制成的“枇杷膏”,有清肺、润喉、解渴、止咳的作用,被用作中药。枇杷还可以做成罐头、果酒等。

四. 四川省 自贡市 荣县 新桥枇杷

新桥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枇杷在我国四川、湖北有野生,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枇把品种极多,可分为红沙批把、白沙批把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 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把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把蜜”质优。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

枇杷果实成熟于春末夏初,正是水果淡季,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佳良。

荣县新桥枇杷果大,色泽美观、口味纯正,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喜爱。新桥镇是荣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全镇有枇杷面积达8000亩,总产量约50万公斤。果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科学管理,使枇杷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新桥枇杷

四川省荣县新桥镇、旭阳镇、正紫镇、东兴镇、留佳镇、双石镇、乐德镇、长山镇、高山镇、双古镇、度佳镇、来牟镇、保华镇、过水镇、鼎新镇、东佳镇、河口镇、望佳镇、观山镇、古文镇、铁厂镇、古佳乡、复兴乡、墨林乡、雷音乡、于佳乡、金花乡共2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荣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新桥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图的报告》,荣县府〔2013〕40号

自贡市荣县越新果业合作社企业标准:Q/79180371-4.1-2013《新桥枇杷》

五. 四川省 眉山市 仁寿 大五星枇杷

大五星枇杷:在九八年省枇杷鉴评会上获第一名。五月中旬成熟,果大色鲜,果形端正,单果重50—100g,平均68g,可食率72.3%,果实汁多味甜,是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树势中等,早结丰产。( 仁寿县)

六.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大可枇杷

大可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可枇杷

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可枇杷色泽金黄、甜如蜜糖、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比本地市场上的外地枇杷在品相、口味上略胜一筹。

七. 浙江省 台州 黄岩 王扇枇杷

产品名称:王扇枇杷

产品产地:浙江台州

产品特性:果形饱满,色泽鲜亮,果大味美,无污染

产品组成:枇杷果实可食部分含蛋白质0.4%, 脂肪0.1%,碳水化合物7.0%,粗纤维0.8%,且富含矿质营养和维生素等

产品功能:有润喉、止咳、健胃、清热等作用

产品简介:品种有:大红袍,洛阳青,白砂等。年产量可达百万斤,产品除销往黄岩,路桥等地外,还销往杭州,上海,深圳等地。

八. 广东省 中山 家乡芦兜粽

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

九. 浙江省 湖州 德清 雷甸枇杷

产品名称:枇杷

产品产地:湖州雷甸乡。

产品季节:春结果,初夏果熟。

产品特性:果大肉厚、汁多味甜、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 B、 C以及多种矿物质。

产品功效:果核及果梗还可制成批把膏、状把露具有润喉止咳、健胃、清热的作用,据最新研究报导,枇杷叶对治疗癌症也有一定作用。

产品简介:枇杷为蔷薇料常绿亚乔木,其叶状如琵琶,因而得名。枇杷寒冬不凋,开五瓣小白花,春结果,初夏果熟,郭外生毛茸,果肉含核二三粒,果实柔软,多汁,”甘酸适度,为初夏水果中的佳品。有“五月江南碧爸爸,蚕老批把黄”诗句。被入们誉为“果誉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的“名果异树”。诗人还根据品种不不同分别冠以美称,果皮金黄者名“金九”,肉玉色的白沙批把,称之为“腊丸”。前人还赞叹 白沙枇杷“岭南荔枝无以过之矣。”。枇杷营养丰富,味英可口。枇把初夏鲜食外,还可制成 果酱、船头供应市场。雷甸乡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渗水性和通气性好,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具有批把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产品历史:汉代我国就栽培野生批把了。后经培育成为我国南方的传统果品。“雷甸”枇杷,历史悠久,个大味美,素负盛名,堪称上品。“康熙《德清县志物产》中记有“枇杷品名”。雷甸、勾里、城关、二都、下舍和徐家庄等乡镇都有枇杷种植,而雷甸镇是枇杷的主要产地。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