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婺源土特产油 江西婺源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婺源土特产油 江西婺源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6-10 14:14:13

一.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油柰

古田油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田油柰,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Y.He et J.Y.Zhang cv.“younai”.别名:奈、西洋油奈、桃形李、歪嘴李。

油柰是柰李黄肉系统中的优良品种。果实大,单果重80一120克,最大达240克,果形像桃,质似李,果肩宽广,果顶钝尖,并向缝合线沟歪斜,故称歪嘴李。果皮黄绿色,银灰斑点,油胞突起,缝合线具明显沟痕。果肉厚,淡黄色,可食率96.7%,肉质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核小、半离核。在古田3月上旬开花,果实8月初成熟,开花结果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耐贮运。

油柰产于古田县西洋乡、杉洋乡一带。《古田县志》载:“柰似林檎而大,邑东乡西洋产者味极佳”。可见古田油柰栽种历史悠久。1993年全县种植面积有4.5万亩。近几年发展迅速,在闽南、闽东等地有较大种植面积。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大量引种。

油柰鲜果味浓香,甜酸适口,甚受消费者青睐。果实富含营养,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糖分、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盐类。果实具助消化、开胃健脾等功效。加工制成李干,外表油亮、棕褐色、肉橙黄色、品味特佳。可制蜜柰李片、糖水奈李片罐头,又可加工成多种花样的蜜饯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古田油柰是福建省名、特、优水果 。古田县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栽培技术力量雄厚,是油柰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01年全县油柰 栽培面积已 达5.4万亩,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6700万元以上,油柰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和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古田油柰系蔷薇科、李属中的一个变种。古田油柰桃形李实,果形大,单果重80~120克,最大单果350克,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肥厚、细嫩、清脆、汁多,味清甜 ,品质极佳 。果核小,半离核,核顶部常与果肉分离,而形成果腔,此为柰 的主要特征之一。 油柰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利尿、润肺、消积食、开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成为八闽佳果的佼佼者,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1989年省科委将古田油柰列入星火计划的发展项目;1992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将古田油柰拍成科教片--《八闽佳果--古田油柰》向全国播放;1993年9月国家科委授予在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做出贡献的古田县农业局经作站"国家科委星火三等奖";1995年2月古田油柰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古田油柰》产品标准由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1999年国营古田湖滨茶场生产的油柰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并于2001年5月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二.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荷包红鲤

婺源荷包红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荷包红鲤鱼 产于婺源民间,色泽金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腹厚肥大,状似荷包,故称荷包红鲤鱼,是中国著名优良鱼种。据《徽州府志》载已有三百多年的养殖历史。传说明万历年间,婺源籍户部尚书余樊学告老还乡,将皇帝御赐的红鲤鱼带回放养,后逐步繁殖,流传民间。荷包红鲤鱼不仅肉质肥美,营养丰富,且具药用价值。清《医林篡要探源》称其“安妊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具有和脾、滋肝、补心的功能。婺源县于1958年成立了荷包红鲤鱼研究所,搜集种鱼17条,经20多年的系统选育、7代提纯复壮,培养出“荷源鲤”、“芙蓉鲤”等优良品种。1980年通过鉴定,成为中国第一个人工选育淡水养殖的优良鱼种,并按照无公害模式进行养殖。现每年能育出鱼苗20多万尾,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远销香港等地,深受欢迎。

三.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油糕

凉州油糕是甜食,食者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制作方法是用开水和面(烫面),有的还掺入少许洋芋面,包上白糖、芝麻、红绿丝、玫瑰烊成的糖汁,搁在手心里拍成一两一个的圆形小饼,入油锅一炸,外层炸得酥脆。趁热吸一口,烫、甜、粘,不小心糖汁会溅出来,这时炸糕师傅便打趣道:“当心舌头,烫着了可没地方贴膏药。”

四. 广西 贺州 平桂区 鹅塘油粘米

鹅塘油粘米以其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它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

色、香、味俱佳的鹅塘油粘米,堪称米中珍品,久负盛名,享誉岭南。

在历代,鹅塘油粘米曾被征为朝廷“贡米”,进贡给当时的皇上享用。旧中国时,英国皇家年会也指定要吃鹅塘油粘米。一直以来,油粘米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在鹅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丽的仙子下凡人间,发现鹅塘山青水秀,风景秀美,而且这里田野肥沃,人们勤劳善良。令仙子留恋不已,于是她在鹅塘山的仙人洞中居住下来。仙子把王母娘娘娘用来酿造琼浆美酒的谷物种子分给勤劳的人们耕种,产出的油粘米颗粒饱满,米粒细长,如雪晶莹,烹煮后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后来,仙子私自下凡的事被王母娘娘娘知道了,便责令她返回天宫去。人们对仙子感恩不尽,于是世世代代种植油粘米。鹅塘产出的油粘米做出饭来,香气宜人,色泽光亮,口感清香,让吃过的人们念念不忘。

史书还有记载,当地人用上等的鹅塘油粘米酿酒,收获油粘米后,先蒸煮,再用活水洗净,让米吸水发胀变松软,熟而不粘,再经风吹自然晾干,然后在米饭。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晋中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六.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大鄣山茶

大鄣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西婺源绿茶历史上就远销欧美,建国后,又一直作为中国绿茶的“面子茶”出口海外。上世纪90年代初,绿茶外销萎缩,婺绿-退出国际市场。但近年“大鄣山茶”却迅速崛起,这是因为它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及时了解和迎合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消费潮流。同样是婺源的茶业,其兴衰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嬗变和生产方式的改革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启示是深刻的。

江西婺源县是中国绿茶产地金三角上的明珠,而“大鄣山茶”则是婺源绿茶中的一颗明珠。

大鄣山坐落在婺源县北部,海拔1630米,纵横2100平方公里。这里,峰峦叠嶂,终年云遮雾罩,生态环境天然纯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优秀的“婺绿”———大鄣山茶。1996年,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三年环境跟踪检测,“大鄣山茶”获得了A-绿色食品证书。之后,它直奔欧盟市场。短短几年的发展,在全国有机食品生产中,大鄣山茶的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都占到了50%以上,奇迹般地坐上了龙头老大的位置。大鄣山茶先后荣获江西名牌、国家级新产品、中国食品业名牌、上海市十佳茶叶品牌、1999世界博览会金奖、江西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大鄣山茶原产地认证范围为婺源大鄣山山脉及其周边近2100平方公里的高山茶区,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越,为茶乡婺源产茶的金三角区。

大鄣山坐落在婺源县北部,海拔1630米。这里,峰峦叠嶂,终年云遮雾罩,生态环境天然纯净。古诗云:“蟠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群峰跌宕起伏,山势纵横巍峨,四季云遮雾罩,阳光温煦漫射,植被丰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纯净天然,自古就是出名茶的灵秀之地,《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都”。如此优越的生态条件,使该地出产的茶叶,形成了“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品质风格。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最优秀品质的“婺绿”_大鄣山茶。在全国有机食品生产中,大鄣山茶的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都占到了50%以上,奇迹般地坐上了龙头老大的位置。

1997年金秋十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绿色食品宣介会上,大鄣山茶展台吸引了众多外商惊喜的目光。不久,威伯公司相邀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BCS的专家专程来到婺源,实地考察大鄣山茶的生长环境和加工管理。在洋专家一致的“OK!”声中,大鄣山茶顺利获得了BCS认证证书。这是一个得到140多个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有了这份证书,大鄣山茶就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七.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龙尾砚

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歙州,物以州名,故又称歙砚。《婺源砚谱》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偶于山中得之,用以制砚、湿润质宜,研磨生辉,后数世,叶氏子孙献于地方-,遂为天下所知,成其南唐后主李煜称“龙尾砚为天下冠”从此友尾砚声名日著,被历朝定为贡品。 龙尾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外,主要是它那稀世的石质(它的石 品有:眉纹、罗纹、金星、银星、金晕、金花、鱼子、玉带、青绿、紫红等),此外,本苑现开发生产根雕、竹雕、展览奇石、制作盆景。

八.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客家油馃子

油馃子,就是油炸的馃子,分甜咸两种,甜的叫麻馃子,咸的叫味馃子。在客家地区,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做油馃子,以备待客和馈赠亲友。节后,妇女回娘家总要带上几包自己做的油馃子孝敬娘家。平时,在茶摊酒店也有油馃子摆卖,供顾客喝茶饮酒作佐料。

制作麻馃子的原料:1、纯净糯米;2、红糖或白糖(糯米与糖为10∶3);3、茶籽油或花生油;4、白芝麻。制作方法:把适量的糯米洗净、浸透、滤干后打成糯米粉(以前用石碓踏,现在用粉碎机打)。将糯米粉总量的1/3加入清水搅拌,搓成若干块2厘米厚、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形粄块,称为“粄钱”。把“粄钱”放入开水中煮熟,捞起凉凉后,放在剩下2/3的糯米粉中,加入红糖或白糖搅拌均匀,反复搓揉成柔韧嫩滑的粄团,接着把粄团碾压成1厘米厚的粄块,再用刀切成横直1厘米的小粄丁。然后将小粄丁投进烧滚的油锅内炸,至色泽金黄、中间鼓起成小圆珠状即可起锅。盛进金属或陶瓷大盆中,趁热淋上适量的糖浆、撒上炒香的白芝麻并慢慢翻动馃子,让芝麻牢牢粘满馃子表面。

炸味馃子则在打糯米粉时加入适量的大蒜苗。方法是:把洗净晾干的蒜苗撕成条切碎,与糯米混匀一起打成粉绿色糯米粉。然后,与做麻馃子差不多。

麻馃子、味馃子脆酥香甜或咸酥香脆,各具独特风味,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九. 重庆市 涪陵 油醪糟

用糯米制成醪糟坯,下油锅,加芝麻、桔饼、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枣、白糖等稍煎,然后放入沸开水中煮沸即成。特色是香甜不腻口,营养十分丰富。当地居民在孕妇生产后,都要做给产妇吃,以尽快恢复身体

( 重庆)

早年,涪陵油醪糟是民间待客的饭前饮品。客人进门,主人就煮上一碗油醪糟,或在油醪糟里煮上一两只荷包蛋,以表心意,而这一待客方式在一些地方也有“喝开水”之说。偶尔,这待客的油醪糟也会变成素的白醪糟,汤水取其本味,有纯正而扑鼻的酒香,略微入糖,香醇可口,香气满怀。

涪陵油醪糟曾载入《中国小吃集萃》一书,因为在客人心目中有“第一印象”的作用,油醪糟的制作就尤其精细和讲究。后来声名远播,最终走进了涪陵饮食业,享有了“重庆名特小吃”的美誉。制作油醪糟,糯米要经过筛选,漏去糠皮碎米,谷稗杂物,粒粒饱满。蒸煮火候恰当不老不嫩,酵母一定是当地名家所制,发酵不迟不早。这样醪糟状若白棉,团而不散,香气浓郁。然后,再将上好的核桃、芝麻、酥脆之后的花生、冬片、枣泥、橘饼等辅料捣碎,以上等猪边油煎炒,直至基本失去水分,然后以瓮盛装,自然封存,越年不腐……

除夕前,主妇们将它作为馈赠品,互相品尝,而制作油醪糟的水平,更是衡量家庭主妇能干与否的民间标准之一。早些年,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只小的木箱子,可当发醪糟的器皿,也可作发面、发豆瓣之类的“发酵仓”。木箱子里有细小的棉絮作底,四周也将薄的棉絮围上,上边再加一个木盖子,整个就是一个自制的冷藏箱,与儿时买卖冰棍人背的木箱子差不离,棉絮包裹着,密不透风。母亲说,冬季做醪糟,可在棉絮外放一只热水袋,以辅助其发酵,三两日后,白醪糟即得;夏季呢,可直接装盆入箱,一日后白醪糟即成。前几年,女友总会将她母亲每年做好的油醪糟送来,所以啊,我们家的冰箱里,总有一瓶油醪糟。

昔日,在中山路港务局斜对面,有家店的油醪糟做得最为地道,食客南来北往,座无虚席,可不知怎的,后来的一场大火,竟将这家有名的油醪糟店烧了个精光。后来,长江饭店的油醪糟也做得不错,只因楼台高筑,普通百姓倒是光顾的少;再后,高笋塘转盘有一家专卖涪陵油醪糟的店,厚重的黑色门扁上,苍劲的“涪陵油醪糟”几个字十分醒目,门匾下方,一只大的土坛子便是装置油醪糟的了。除此,高笋塘税务局下边,有一家的油醪糟小汤圆也是惹人爱;而桂林苑的油醪糟也传承了涪陵油醪糟的精髓,浓香扑鼻,一层飘浮的猪油下边,黑芝麻碎、花生碎、核桃碎等隐约可见,而掐成小粒的白汤圆也微微探出身来,黑白相间,秀色可餐。一口猛喝下去,定会“啊”地一声吐出来,殊不知,那油醪糟因一层熟猪油盖着,一不留神,入得口中是会烫伤舌头的。

十.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糊豆腐

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糊豆腐是江西九江婺源一带宴席上的第一道下酒菜,其味香鲜可口。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