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店门头名字 特产店门头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店门头名字 特产店门头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2-11-12 12:43:12

一. 山东省 威海 荣成市 糖酥杠子头火食

糖酥杠子头火食: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末年,山东潍县城西留饭桥一带乡村流行制作一种火食,这种火食和面时加水甚少,用手揉不成团,只好在面板上用木杠压制,当地人遂送其雅号“杠子头火食”。后来,这种火食的制作方法流传到荣成石岛一带渔村。由于杠子头火食冬不甚凉、夏不易馊、口味甘甜、耐于贮存,是渔民出海打鱼携带的理想食品,因此很快流传开来。但后来渔民们发现,杠子头火食经海风一吹,变得又干又硬,难以下咽,于是聪明的渔民在制作时加上油和糖,即成为糖酥杠子头火食。

二.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马兰头

又称马郎头、马菜、路边菊、红梗菜、鸡儿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摘其嫩茎叶头,故名马兰头。马兰头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每100克中含钙145毫克、磷69毫克、钾530毫克。均超过视为营养丰富的菠菜。马兰头含丰富的维生素,其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番茄,维生素C含量超过柑桔水果类,马兰头既是佳肴又可入药。医学认为,马兰头性凉味苦、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医学上称:经常吃马兰头,对高血压、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体等许多疾病都有好处。马兰头色泽碧绿,茎肥叶嫩,清脆可口,既可炒食或凉拌、也可晒成干菜备用。用嫩马兰头与嫩笋片同炒,其味清香;马兰头焯后切末,与熟鸡肉末加入味精、白糖、浇上麻油拌匀,其味具佳;红烧肉或红烧丸子,加熟马兰头垫底,有荤有素,色香味俱全;马兰头洗净焯后,挤干切末拌入肉馅内,包入蛋卷、馄饨或饺子,鲜美爽口、清香诱人。( 庆元)

三. 辽宁省 盘锦市 大洼区 老于头手包饺

在田庄台镇传统特色饮食中,皆以其姓氏命名,如老胡家烧鸡、哈豆包、周面片、栾切糕等至今延续。老于头手包饺也是由家族传承的手艺,在本镇它是饺子类食品的代表。

老于头手包饺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切馅、制皮完全不用机械,从头到尾手工炮制。

其饺子由于皮薄肚饱,但下锅久煮不会露馅破皮,馅鲜味好,浓郁不腻,许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因此,凡远近来田庄台镇的客人,都愿品尝。

四. 广东省 河源 和平 东门头水煮豆腐

和平县水煮豆腐巳经营敉拾年之久。豆腐经油炸,有湯有豆腐,加上辣椒、蒜茸和小許鱼露即引可食。很有特色

五.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三鲜头汤

三鲜头汤

三鲜头汤,是慈溪北乡设宴招待客人的头一盆热菜。配料以肉圆、海虾、蛋片或鸡丝为主,配以黄芽菜、冬笋片、豆面(线粉)等。三鲜以取料于海、陆、空三种动物而得名(因鸡有翅膀可代表空中的飞禽)。具体备料如下:

一、肉圆——取料于猪的精肉,剁成肉酱,加少量盐花、味精和黄酒,团成略小于乒乓球的肉圆,置于粗浅大碗,蒸熟。

二、海虾——以新鲜较大的为宜,预先下水滚熟。

三、鸡丝——在熟鸡中选纯白肉,切成长五厘米左右的丝。为美观起见,亦可用打糊的鸡蛋液下锅制成蛋片,切成长方形条片。

菜片、笋片皆宜直切成条,豆面适量。下锅前将上述所有配料,放在一个盘子上备用,客人来了迅速下锅,加水适量,滚熟,酌情放些盐和味精,即成一盆鲜美可口、红黄绿相映、色香味俱佳的头汤。盆子须用深底且翻沿较大的,主料根据客人多少配量,一般圆子、海虾均需十只左右。

六.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区 枸杞头

枸杞头

“南京人爱吃草”。在南京地区芦蒿、菊花脑、马兰头、荠菜、苜荠头、马齿苋、枸杞头及香椿头8种特色野菜,脍炙人口,素有“金陵八野蔬”奇观之称。

七.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木偶头

漳州著名的手工艺品。以樟木为原料,经艺人精雕细琢而成,共有四百多种造型,既有传统戏剧中的知名角色,及生、旦、净、未、丑多种行当,又有仙道佛释、天神魔怪等形象,个个面目不同,性格各异,生动传神。它不仅是木偶戏的演出道具,更是民间艺术中的"工笔画精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位于市区延安路花园大厦的"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馆"是旅漳游客观赏购买的好去处。

八.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庙头菠萝鸡

   黄埔的菠萝鸡是每年波罗诞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当年来自西域的朝贡使者达奚司空死时,人们听见有鸡叫,才循声找到达奚司空,误认为那只鸡就是“神鸡”。

    黄埔有一道特色菜,名字也叫“菠萝鸡”。关于菠萝鸡有一个和达奚司空有关的传说。传说在唐贞观年间,印度波罗人派遣一批使者到中国来朝贡。其中一位使者达奚司空,拜完南海神后,还在神庙的左右两旁各种了一棵菠萝树,这是一种能结无花果的奇树,其果实俗称菠萝蜜,佛书上叫做“优昙钵”。据说这两棵树到清代时仍发芽,并已长到数十围粗了。

    美景留人,待悠游已久的达奚司空赶到江边,船队已经扬帆而去。达奚司空呆呆地站在神庙之前,遥望已渐渐消失于天际的船队,不觉便落下泪来。

    村民们看到有个外国人愣愣的站在岸边站了这么长时间,得知原委,便把他接回村里去住,但达奚司空思乡心苦,村民们都感到不忍,商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吃东西。村里有一个巧手的媳妇用鸡和达奚司空家乡的另一种——菠萝做了一道菜给达奚司空吃,达奚司空一试,觉得像极了家乡的口味,而且味道酸中带甜,很是开胃,思乡之情在这一道菜中得到了缓解,“菠萝鸡”这道菜也就流传了下来。

九.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海头泥螺

海头泥螺

泥螺,余姚俗称“吐铁”,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蛳。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

余姚海岸线长达百余里,杭州湾沿海有大片低潮海涂,不但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海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北部临山、泗门、小曹娥镇一带所产的黄泥螺最为著名。泗门、小曹娥所产黄泥螺,头长、体黄、脂厚、味道特别鲜美,在上海颇有影响。

姚北黄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记载。据余姚旧志记载,姚北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其鲜美。

泥螺的吃法各异,各有特色。一般煮熟下饭当然非常合适,但当地人更喜欢用酒渍腌食。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挑选个大且鲜活的黄泥螺,筛去泥螺表层的粘液,洗净,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内,加盐、黄酒若干,然后将容器口封住,腌制一星期左右。到时取出,异香扑鼻。

由于泥螺体表粘液及内脏中含有一种毒素,个别对此种毒素过敏的人吃了泥螺(特别是腌泥螺)后可能会产生面部浮肿、足趾僵硬的症状,因此需加倍小心。另外,泥螺养份丰富,一旦沾染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吃了此种不洁泥螺容易引起腹泻,亦需慎之。吃泥螺时最好加米醋等调料,既可杀菌,又能增加美味。

十.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

制作葫芦头要选用新鲜肠、肚,经过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续,并适当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捋出肠壁上附着的黏液、赃物,除去油腻和腥味,使肠肚洁白光亮,再入葫煮熬,熟后出锅晾凉,切成坡刀形备用。

行家认为葫芦头不在于肉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把新鲜猪骨头洗净砸碎,入锅炖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条鸡、猪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

饼是用上等白面烙烤的饩饩馍,必须由顾客掰成如黄豆大小的馍块,以便浸汁入喳。

有了以上三种半成品,才能配制成品。馍碗进入厨中,厨师取切好的熟肠、肚、猪肉、鸡肉各数片,整齐地排放在馍上,配以水粉丝,用滚开的沸汤反复三、四次,再加味精、蒜苗丝、辣椒、香菜、添上汤汁,这就成了大肉葫芦头。海味葫芦头是在大肉葫芦头里加人海鲜,如虾肉、鱿鱼丝、海参等即成。

西安人吃葫芦头各有所爱,大凡青壮年男人喜肉多汤肥,麻辣味重,以过肉瘾;妇女喜欢清汤单走,利肠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年人则喜其形、色、质、味之美。据说肠吸五谷之精华,性温善补,理调生机,犹如药中“甘草”,随热即热,随凉即凉,冬可暖胃健肠,夏可清热爽腑。民间验方中就有“玉肠汤”之称,肠汤中加大茴、小茴、荜拨、厚朴、人参等炖之,为健肠补虚之最佳补品。三十年代东北军到西安后,战士们不服水土,拉肚子和不思饮食者与日俱增,张学良将军发现此事后,命令军营的厨师们仿制葫芦头馍,并列入“病号饭”,但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味道不好,也不能治病,后经军部研究,每天发二十个“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馍馆优先照顾。

葫芦头不仅味道鲜美,且有食疗价值,故而它能久盛不衰,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好处有一首诗可以概括“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

西安的美食,青海一样正宗,快快来品尝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