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阳特产玫瑰谷面包 安阳玫瑰谷面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阳特产玫瑰谷面包 安阳玫瑰谷面包更新时间:2022-06-20 11:14:28

一. 山西省 晋中 介休 玫瑰黄酒

玫瑰黄酒

二.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玫瑰包子

原料配方:面粉450克 老酵面50克 小苏打5克 白糖300克 化猪油150克 蜜玫瑰25克 清水275克 熟面粉75克

制作方法

1.发面:将面粉、清水、老酵面调制成团,发酵。

2.放碱:将发酵后的面团加入小苏打、白糖(50)克、化猪油(50克),反复揉匀,用湿纱布盖好饧15分钟左右。

3.制馅:先将白糖、熟面粉置案上,拌和均匀,再把蜜玫瑰用化猪油调散,加入白糖、熟面粉反复搓揉,直至白糖、熟面粉、化猪油、蜜玫瑰均匀地混合为一体即成馅心。

4.成型熟制:把饧好的面团揉匀,搓成直径为2.7厘米的圆条,均分为10个面剂;再用手分别按成直径7厘米的圆皮,包上馅心收口,收口处贴蒸纸,放入蒸锅内。用旺火沸水蒸约15分钟即熟。

产品特点:色白松泡,香甜油润。

三. 江西省 抚州 资溪县 资溪面包

资溪面包起源于80年代后期,1987年冬由2个1 张协旺和洪涛率先在鹰潭开办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靠过硬功夫的技术和辛勤的劳动,他们取得了成功,从此为资溪广大人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他们亲帮亲、邻帮邻,传授技术、提供信息、扶助资金,从一个组传至一个村、一个乡,并快速传遍全县。外出做面包在资溪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从业人数越来越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资溪县已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面包之乡”。全县12万人当中有3万多人从事面包产业,占总人口的25%。资溪面包人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不怕困难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历经艰险,顽强拼搏,不断努力做大做强面包产业,已把8000多家面包店开至全国近千个城镇,资溪面包人的足迹已遍布全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市、自治区,并已开始走国门,涉足到俄罗斯、缅甸等国家。

资溪面包产业已成为全县带动群众最多、产值最大、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3年资溪面包产业年产值达24。75亿,年创税利1亿多元,人均收入近2万元。资溪面包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不仅使数万农民和下岗工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实现再就业和创业,更造就了一大批面包大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大户有30余户(如南京协旺食品原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协旺,杭州风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风林,杭州艺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启文等)500万元以上有60余户,百万元以上的大户有300-400户,十万元以上的则达6000多户。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面包产业,提升资溪面包产业发展水平,叫响资溪面包品牌。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001年8月和2003年3月,成立了资溪面包行业协会和协会党委,行业协会的宗旨是服务于面包行业产业,规范、指导行业产业发展。 2年多来,行业协会和党委围绕宗旨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扩大了资溪面包的影响力。积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资溪面包,《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食品报》、《江西日报》、《抚州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抚州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单位,近百次宣传报道资溪面包。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资溪面包现象》专题片播出以后,资溪面包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咨询、来访、加盟者纷至沓来。目前,又创办了《资溪面包报》和资溪面包网站,资溪面包在全国各地的影响正在迅速扩大。

二是组建了支部和分会。分别派出40多名党建指导员分赴北京、杭州、大连等地组建党组织。

目前已组建了20个党支部,40个党小组,使全县面包大军中的298名流动党员都不得有了自己的新家。积极发展会员,创建分会,已成立分会28个,会员达986人。

三是为广大面包户提供了各项服务。主要是为广大面包户提供法律、劳务信息、店面转让等服务。 四是组建了培训基地。目前全县有培训中心2家,他们常年聘请名家、名师指导,传授裱花、烘焙技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管理上严格要求,培训中心正日益发展壮大,现年增训学员已达2000多人。

五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协会年会、分会年会、联谊会、同乡会、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会员、面包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六是开展资溪面包品牌申报工作。已向省商标局注册

七是实施连锁经营。目前,资溪面包品牌示范店正在筹建中。

四. 河南省 安阳市 林州 林州山楂

林州山楂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林州山楂又有别名叫做北楂,林州山楂目前经开发有豫北红和林红两个品种。豫北红单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红单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泽深红,果圆,果点突出。

林州山楂又有别名叫做北楂,林州山楂的产地在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的林州。享有“红果之乡”盛誊的河南省林州,林州地处太行山区,土壤和气候都很适合山楂树的生长。为了提高小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去冬今春,积极发动群众,在山坡梯田上大力栽植以山楂树为主的经济林,仅10个重点小流域内的36个行政村,巳栽植山楂树41万棵。

林州山楂目前经开发有豫北红和林红两个品种。豫北红单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红单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泽深红,果圆,果点突出。林州地处豫北,太行山东麓,地势较高,气温偏纸,年均气温13℃左右,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棕壤多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呈微酸性。其山楂树高5米左右,花白色,花期5-6月,成熟期10月。多生于1000-1500米的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性喜阳光,稍耐阴、耐旱、耐寒、耐贫瘠;结果多,产量稳定。

五. 浙江省 湖州 吴兴区 玫瑰酥糖

震远同玫瑰酥糖独以“香气浓郁、食不粘牙”的特色驰名中外、声扬南北,在大江南北传统食品中,称得上首屈一指。这是由于该店历来有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认真指导,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毫不马虎。因而制作的酥糖具有“精选原料,加重用麻”的独特风格,誉满江南。为了探索酥糖加工的新路子,创立名牌产品。该店在品种上下了功夫。他们吸取了外地芝麻酥糖之优点,精工细作,调整配方,改进工艺,突出芝麻与玫瑰的“色、香”之特点,成功地制出了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玫瑰酥糖。1927年,“震远同”玫瑰酥糖参加西湖博览会,就获得大会最高金奖。称“江南一绝”!

六.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谷面糊糊

谷面糊糊是灵丘别具风味的传统小吃。

谷子是灵丘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年代历史久远,种植面积很广,尤其在县城周围的平川地区种植得更多,产量也很大。

在旧社会,谷面糊糊是穷苦人家的主食,因为吃不起稠饭,就只好喝稀糊糊来充饥。尤其是在上世纪1940年的雨灾、1960年的国家困难时期,人们靠喝糊糊度日月,这谷面糊糊成了人们的救命饭,功不可没。

现在,本地粮食打多了,外地的白面、大米等也充斥了市场,人们有了饱饭可吃。可是,这谷面糊糊却始终未丢,早晚难免还得喝上一碗。

谷面糊糊的主要原料是谷子面。为了搭配得更有风味,有的掺入红豆,有的掺入豌豆或大豆,也有的再掺入些玉米,随人的口味而掺。将这些原料上锅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叫“糊糊面”。

制做谷面糊糊,俗称“打糊糊”。打糊糊的方法是,先将水烧至八九十度,在即将滚开时再撒入面粉,边撒边搅,以免结块和沉锅,滚开后再慢火稍滚一阵,盛出可食用。

谷面糊糊美味可口,容易消化,营养丰富。

谷面糊糊现今已走出农家,步入市场,小摊、饭馆里都有销售。灵丘的谷子糊糊面也有了专门的生产厂家,不仅县内人喜欢购买,而且远销太原、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灵丘的谷子糊糊面也成为馈赠佳品。

七. 河南省 安阳 林州 三不沾

安阳传统名菜,以蛋黄、猪油、白糖等烹制,色泽金黄,香软油润,甜而不腻,最大特点是不沾筷、不沾盘、不沾牙。乾隆南巡食之后,传入宫中。

八. 重庆市 万州 万州玫瑰香橙

万州玫瑰香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玫瑰香橙”( 源自意大利西西里岛塔罗科血橙)是重庆万州晚熟柑桔发展的主推品种之一,现有种植规模2.5万亩,年产量2万吨。万州是全国柑桔最适宜地区,因得天独侯的自然生态条件,种植的晚熟塔罗科血橙,其果皮、果肉都具玫瑰色彩和玫瑰芳香的特点,被称为万州“玫瑰香橙”。

万州“玫瑰香橙”成熟期在1—2月,晚于一般柑橘。万州每年2月14日情人节会在“玫瑰香橙”种植园举办“玫瑰香橙浪漫风情月”活动。

万州“玫瑰香橙”果实较大,果面较光滑,色泽鲜艳、果实无核、汁多味浓、营养丰富、成熟期晚、果实便于贮运,品质极佳。据多年的检测结果,平均单果重186克,果皮厚0.33厘米,可溶性固形物12-13%,每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 60.40毫克,固酸比11.54,出汁率69.62%,可食率77.99%。常吃“玫瑰香橙”,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还可预防多种疾病。

万州“玫瑰香橙”果汁除富含维生素C外,还含丰富的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花青素苷和类黄酮等多酚化合物。经国内外权威研究证实: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症、预防过早衰老、关节炎、缓解花粉病和其他过敏症、防止高血压、治疗先兆和习惯性流产、美白,保湿、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

万州玫瑰香橙

重庆市万州区玫瑰香橙研究所

12030309

玫瑰香橙(血橙)

九. 山东省 德州 陵城区 徽王庄玫瑰香葡萄

徽王庄玫瑰香葡萄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县徽王庄镇的。徽王庄镇是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玫芗牌”葡萄更是该镇的一张特色名片。

1987年郭庄村老党支部书记马振堂从胶东引进“玫瑰香”品种,是一种鲜食、酿酒、制汁的兼用品种,抗盐碱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含糖量高达20度,适合当地种植。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种植户们掌握了种植、管理葡萄的成熟技术,种植基地由原来的郭庄村逐渐发展到附近的薛庄、南邢等周围村庄,至今,种植规模已扩大至3000亩,并在该镇政府的扶持下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游览园。

2007年由镇政府牵头成立了陵县徽王庄镇新世纪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入社农户320余户,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运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式使葡萄生产前后延伸,形成了产业链条。 2009年以订单农业开展了葡萄种植与收购业务,签订订单农户1300余户,并与德州、济南及京津唐多地超市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2011年徽王庄镇的葡萄注册了“玫芗”品牌并获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 2012年该镇成立了陵县徽王庄镇果品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和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聘请技术人员从栽培管理技术做起,制定了“精品玫瑰香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及“玫瑰香葡萄数值管理模式”,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管理,提高了“玫芗牌”葡萄的产品质量,葡萄优果率提高10—14%。

2013年,徽王庄镇生态观光葡萄园3000亩葡萄,亩产达2500公斤,总产约75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4650万元,利润675万元。

十. 河南省 安阳 安阳县 安阳狗皮膏药

也叫姚家狗皮膏药。创制于明末清初,创始人姚本仁,原籍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自幼钻研医术,早年远游行医。有一次他行至安阳时,将一家入棺送殡的少妇救活,被人们誉为"姚神仙"。明崇祯七年(1634),封居安阳的赵简王闻其医术高明,招为赵府良医所医正。后来姚本仁辞离赵府,在少林寺与晓山禅师共同研制成主治跌打损伤的膏药。主要原料是麝香、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木瓜等20多种精贵药材。姚本仁在黄河以南广为布施,一用辄验,颇有盛誉。清顺治元年(1644),因姚本仁名震遐迩,被清政府赐太医院御前大夫。顺治五年(1648),姚本仁归老于邺(今安阳),居住在安阳市区鼓楼后街东头大槐树院内,开姚家膏药铺,铺名宗黄堂,铺前高悬"太医正传"巨匾,世代相传。膏药的配制方法严遵祖训传媳不传闺女,沿袭300多年。1949年后,姚家公开了膏药配方与制作方法。1956年姚家各门大都加入了公私合营安阳姚家长门宗黄堂膏药厂。1967年转为地方国营安阳市膏药厂。姚家狗皮膏药配方精良、质地细腻、色泽黑亮、软硬适度,疗效显著。1978年以来,安阳市膏药厂经过对姚家膏药配方科学分析,对药物进行精炼提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制成精治膏药,疗效与原狗皮膏药相同,颇受广大患者欢迎。远销东南亚、欧洲等13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