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东平沈楼特产 山东费县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东平沈楼特产 山东费县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2 07:42:54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园田螺

东平湖是中华园田螺的天然养殖场,年产田螺达1500吨以上。

田螺,腹足纲,田螺科,壳略呈园锥形,壳面光滑或具纵走的螺力肋。中华田螺常见而分布较广,壳高6厘米,有6—7螺层,层间缝合线很深,壳口呈卵园形,有角质的厣。它螺适宜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小溪中。雌雄异体,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它以宽大的足匍匐于水草上或爬行于水底,对环境适应性强。东平湖里的中华园田螺原产于我县稻屯洼,为了大面积开发这一资源,1974年外贸部门向东平湖埠子村西移植500余公斤,二三年内面积扩大到2万亩,生长良好,成为湖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主要水生动物之一。每年四五月份捕获季节,渔民每天单人单船可捕捞100公斤以上。

湖产田螺具有个大、壳薄、肉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很早以来就是名扬国内外市场的热销商品。早在1972年,我县外贸部门就曾将大宗冻螺肉出口到日本等国,年出口量一般都在12万公斤左右,出口高峰年最高曾达40万公斤。

螺肉具有药食同功之效,用盐水煮之,佐以辣椒油,香辣可口,食后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小便不畅、黄疸病等亦有疗效。螺壳钙质丰富,粉碎加工后可以做喂鱼喂鸡的优质饲料。

近年来,湖产田螺畅销不衰,已成为到东平来的旅游者们的必尝美食和大城市宾馆宴席上的高档菜。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旧县乡粉条

旧县乡粉条是旧县乡传统产品。它具有色白柔韧,条细匀称,久煮汤清,色味不变等特点。因晶莹透明,被人们誉为“玻璃粉条”。

旧县粉条以优质地瓜淀粉为原料。地瓜又称“红薯”,是我县山区栽培广泛的农作物。我县山地地瓜出粉率高,色白细腻,口感柔滑,是制作旧县粉条的主要原料。秋季地瓜成熟收刨后,将鲜地瓜机磨粉碎过滤,去除渣料,便可得到淀粉,当地人叫做“粉子”、“粉面”。粉条就是用这种优质淀粉做成的。旧县粉条选料精,工艺细,制做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堪称天然“绿色食品”。

粉条可凉拌,可熟炖,可与多种蔬菜及肉类等配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食品,属于农村的“家常菜”。猪肉炖粉条是旧县的特色菜,现在已进入城市饭桌,登上大雅之堂。

旧县粉条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清朝宣统年间即已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主导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全乡现有1000多处粉坊,年产粉条1亿斤,畅销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旧县乡三利、泰龙、正亮三家精制淀粉厂生产的精制粉条已占据江南各省的大部分超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1995年联合国薯类研究中心官员来旧县乡考察时,赞誉旧县乡为“中国粉条第一乡”。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草鱼

草鱼是鲤形目鲤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惟一种,称鲩,俗称草青、厚子等。体略呈筒形,头部稍扁平,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线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色,其他各鳍浅灰色,是东平湖特有鱼类,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草鱼的密度最高,长势最好。1956年,一条夫妻船一年可捕上百吨鱼,主要是草鱼和鲫鱼。1964年,曾在湖内捕获一尾体长1.5米,重达50多公斤的大草鱼。

草鱼喜居于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速快,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通常以苦草及水淹植物为主,尤以禾本科植物最爱。3-4龄成熟,但由于不能在静水中产卵,必须置于流动的活水中。鱼苗可人工繁殖,进行人工催产。由于苗种易得,加之食料简单,水源广,生长快,肉味美,一直为东平河湖中的主要养殖鱼类。

东平湖水草丰富,种类繁多,特别适于草鱼生长发育,在坑塘养殖和东平湖围网养殖中,草鱼占半数以上。年产量达5000多吨。草鱼易患病,必须在养殖生产中做好防治工作。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毛蟹

东平湖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螃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绒鳌蟹属。毛蟹体宽扁平,背部呈墨绿色,腹部白色,五对胸足伸展于身体两侧,左右对称。第一对螯足特别发达,呈钳状,前部密生绒毛。蟹壳表面凹凸不平,分成多个小区,每一个小区与内脏相应。

毛蟹为杂食性动物,穴居,夜间觅食,荤素皆宜,但偏爱动物饵料,喜食鱼、虾、蚌、螺动物内脏。既能酷食,也忍饥饿,食物不足时,同类相残,食物丰富时便大量摄食,并将营养贮藏起来。

毛蟹为洄游性水产动物,在淡水中生活两秋令即可达到性成熟。至秋匀之交,自江河顺流入海,进行0产卵。雌蟹将卵抱于肢间,第二年早春或初夏回游到河口附近孵化,经变态成为幼蟹。幼蟹随湖水进入河口,而后逐渐迁移到淡水水域中定居生活。近年来,人工孵化蟹苗数量大增。

东平湖毛蟹因个体大、膏满、黄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人们喜爱,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据史料记载,1958年以前,东平湖内有一定数量的毛蟹,自陈山口大闸兴建后,切断了毛蟹的洄游途径,加之黄河水位不固定而绝迹。自1975年开始向东平湖人工放流蟹苗450千克,毛蟹产量大幅度上升。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毛蟹池塘代养殖已逐步推广。2000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5000多亩,网围养殖面积达1.2万亩,年产成蟹500余吨。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稻屯洼芦苇

我县芦苇主要产于稻屯洼,东平湖也有少量生产。1990年以前,稻屯洼约有苇田2.5万亩,亩产一般在3000公斤以上,芦苇年总产量约10万吨,居全省前列。

芦苇是禾本科宿根性、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秆高1.5米到5米,中空,圆柱形,节下常有白粉;叶互生,较宽,披针形,质硬;花呈圆锥,花序顶生,大而稠密,呈毛帚状;颖果,长圆形;根茎匍匐,长而粗壮,节间中空,节上生少数须根。

稻屯洼芦苇多为野生。因稻屯洼底泥肥厚,水质优良,日照充足,气候湿润,芦苇生长特别旺盛。一般株高4米左右,茎粗0.5—2厘米以上。秋天,在芦苇集中产区的稻屯洼,一望是茫茫无际的芦荡,芦花如云似雪。不禁使人想起唐朝诗人雍裕之“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的咏《芦花》诗来。芦苇收割后,稻屯洼一带,村村苇垛相连,形如长城;户户打箔编席,日夜忙碌。

稻屯洼所产芦苇除供本地消费以外,还曾大量销往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各种苇编织品,也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湖区很多农民靠种芦苇致富。但是,近年来,由于稻屯洼水面减少,芦苇产量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整个稻屯洼约有苇田2000亩,而且长势远不如从前。对这一重要水产资源,有待于采取保护性措施,使其得到恢复发展。

除稻屯洼外,东平湖亦产芦苇,但质量和产量均不如稻屯洼芦苇。

芦苇用途广泛。它是上等造纸原料;芦根可入药,有清胃火、除烦热、生津止渴之效;芦笋可当菜肴;芦苇的花穗可做扫帚,芦花可做枕芯,茎杆可以造屋、编苇席、做包装品,还可以用来防洪拦浪保护堤坝。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镇花生

彭集镇所产花生皮白、质优、出米率大、含油量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5—36克,含有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26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延年益寿,延缓脑功能衰退的功效,俗有“长生果”之称。彭集种植花生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现花生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平均单产达到387.9公斤,主要品种有鲁花14号、平度204、8130、山农818、花育17等十几个品种,该镇连续多年被评为 “泰安市花生生产冠军”。 目前该镇全面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花生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并建有占地1.5万平方米的花生批发市场一处,有6个花生加工专业村,8家榨油厂,200多个花生运销大户,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河北等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大羊薄皮核桃

大羊薄皮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羊乡地属山区丘陵,土壤较肥沃。长期以来,核桃是传统的种植果木,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信誉好。年总产量约在1500吨以上。大羊核桃品种甚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薄皮核桃。其特点是壳薄光滑,种仁易取,出仁率高达50%。与驰名中外的辽西核桃、河北石门核桃齐名。近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薄皮核桃,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壳薄如纸,指捏即破,故又称纸皮核桃。

薄皮核桃出仁率高达65%以上,核仁出油率达50%。薄皮核桃不仅品质甚佳,且比普通核桃结果早6—8年,因而比其它品种的核桃更受消费者欢迎。

核桃味美而营养丰富,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榨油或配制各种糕点和糖果。核桃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经科学检测,核桃仁含脂肪60—75%,蛋白质12—27%,碳水化合物10.81%,纤维、灰分和水分约6.56%,并含有较多的矿物质钙、磷、铁、钾和维生素A、B、C等。核桃油清香可口,是高级的食用油,因其具有易干的特性,又是制造油漆的良好配剂。

东平县核桃发展协会

11531568

核桃(坚果)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鲫鱼

东平湖鳊鱼,又名“武昌鱼”、“长春鳊”,渔民称为“方鱼”,属鱼纲鲤科。是湖里名贵鱼类之一。1970年以前为丰产期。据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介绍,秋后初寒时最宜于捕捞。渔谚曰:“人冷了穿袄,鱼冷了奔草”,天冷时,鳊鱼喜欢聚集到草丛里取暖。六十年代时期,老湖镇老湖村渔民曾经在一片面积约40亩的水草丛中,捕获过近4万公斤鱼,其中多数是鳊鱼。

东平湖鳊鱼,体侧扁,腹部与背部较为突出,略呈菱形,一般鱼体长30厘米左右,银灰色,腹面全部具肉棱。头小,上下颔前缘具角质突起。背鳍具硬刺,臀鳍延长。雄鱼一周令、雌鱼二周令性成熟。每年五六月份产卵,卵漂浮,栖息于中下层水域。幼鱼杂食,一令后喜食水草及旱草。其肉鲜嫩、多脂,食用优于鲫鱼。1970年前,湖内捕获的最大个体重1公斤以上,产量占鱼类总产量的2—3%。1985年以后,由于过度捕捞,产量明显下降,需作保护性发展。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花生

彭集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集花生

花生是彭集镇的著名,素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远近闻名。这里的花生果壳薄而有光,脉纹清晰,果仁饱满,果衣颜色鲜红,果仁呈乳白色,吃起来香脆可口。“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个白胖子”,就是群众为花生而编的谜语。

彭集镇境内有大清河、龙宫河、小汶河多条河流分布,沿河两岸土地,多为平坦的沙壤土,土质松软,通风透气好,地温高,极适宜种植花生,历史以来,花生就是彭集的传统种植作物。彭集花生面积大,常年播种在

4万亩以上,占全镇耕地面积的约

%;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左右,年总产量约1.4万吨。因为量大质优,一向是信誉卓著的畅销产品。

花生原产巴西,何时传入我国年代未详。据调查,彭集镇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种植花生。长期以来,群众积累了丰富的花生选育、栽培及加工制作的经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个镇后亭村培植的高产大花生,亩产最高可达350公斤,被当时的泰安地区专署命名为

东平大蔓秧

,曾在地区农业展览馆展出并在全区推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彭集镇又先后引进了徐州

684、烟花1号、鲁花九号,白沙果等优良花生品种,并在全镇推广了麦田间作套种,实用配方施肥,防止病虫害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花生的稳产高产。由于彭集壤质好,加之这里的群众养猪多,种花生一般不使用化肥,而是大量使用土杂肥培强地力,所以,由外地引进的品种,播种在这里,也显示出比原生地更强的优势。比如

烟花

1号

鲁花

9号

等品种,产出的果实粒大壳薄,含油量高,成为花生中的珍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花生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它的别名很多,有千岁子、落花生、番豆、地果、长生果、万寿果等。在我国古藉中有不少关于花生的记载,晋以前称花生为“千岁子”,西晋《南方草木状》记载:“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元人称为“落花生”,元人贾铭著《饮食须知》载:“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清代《汇书》也说:“落花生者,花落地即结果实于泥土中,奇物也。实亦似豆面稍坚硬,炒熟食之,似松子之味。”吴其睿一八二一年《植物名实图考》介绍:“落花生详本草从新,处处沙地种之。”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因此取名落花生,花生则是简称。日本人称花生为“唐人豆”,俄罗斯人叫“中国坚果”,证明那里的花生是从中国传去的。

花生营养丰富,有“植物肉”、“绿色牛乳”之称。据有关资料介绍,成熟的花生仁含油量高达

47.37%,蛋白质35.99%,纤维1.61%,碳水化合物和灰份8.45%。灰份中含有磷、钾、钙、铁等无机盐。花生仁在国内主要用于榨油。花生油色淡味香,是优质食用油之一。花生除榨油外,还大量用于制造糖果、糕点、面包、花生酱等食品。近年来,彭集镇通过与福建客商合资办厂,成立了

东平闽鲁食品有限公司

,对花生皮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了袋装

状元

牌香酥花生果,味道香脆,包装精美,已开始批量生产,供应市场。

花生属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可增强记忆,降低血压,延缓衰老。患轻度胃病的人常吃花生,可收到不药而愈之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