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回阜阳去哪里买特产 阜阳超市里面可以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回阜阳去哪里买特产 阜阳超市里面可以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4 21:32:57

一.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谭棚毛笔

安徽历来多文人墨客,所以安徽的文化底蕴也非常的深厚,故徽州,就盛产“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也是历来文人墨客所不可或缺的,故,这些东西也是比较出名的,提到“文房四宝”,大家就知道“徽墨、宣笔、端砚、宣纸”,很少有人知道阜阳的毛笔。

毛笔是书法绘画特有之工具,历来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临泉县谭棚镇一带生产毛笔始于明代,时称为“明笔”。相传明朝末年,谭棚西有“元圣笔庄”,清代咸丰年间,谭棚东小王庄李万忠曾开设“明道堂笔店”,世传祖法,善制好笔。清代书法家徐广缙曾赞曰:“明道堂,笔中王。”因制笔工艺精细,遐迩闻名,畅销全国,素有“毛笔之乡”的美称,现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

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近年来,临谭笔庄仿制的“仿唐鸡距笔”很受书画展和国际友人的喜爱。此笔与常见笔迥然不同,杆粗而笔头短,颖齐而含墨多,锋尖如竹笋,似鸡距,千划如一,不发叉,不脱毛,毛尖书于纸上,如铁锥划沙,似鸿爪履雪,饱笔书写,如玉润珠圆,似龙腾虎跃。所书之字,似肥而不剩肉,似瘦而不露骨。正如一位书法家所赞:“柔刚相济、挥展自如,堪称写字作画妙品!”。谭笔品种计一百有余,中档笔有墨海腾波、山清水秀、刚柔相济、旭日红等;高档笔有信唐鸡距、谭笔生辉、玉润昌寿、特级石獾等,最大笔“墨龙飞舞”,笔头长30厘米,可书写1米见方的大字。

临泉毛笔工艺最初起源年代,虽无确实的文学记载,但清代中期制笔大师李万钟是制笔世家。由于李万钟经常肩挑、背驮,到各地赶集市卖笔。他在湿地撒上青灰,捕上油布把笔摆上卖,由于地上撒有青灰,从此人称“吊毛灰”笔,“吊毛灰”笔因毛笔质量好,而扬名中原大地。

制笔大师曹如章,14岁时家里当了二亩地,作“压跪礼”(学费),拜李万中为师,学艺五年,得其真传后出师。在家制笔卖笔,60年代成立杨桥毛笔厂任厂长。70年代,制笔得到发展,从一家发展到四家,分别是明道堂(李万钟后辈),因种种原因离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成立了文德堂贡笔厂、张麟德创办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社。

曹如章大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进创新,使文德堂毛笔选料更加广泛,工艺更加考究。由文德堂首创的《八柱擎天》毛笔,可以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其它以黄尾、山羊毫、山兔毫、石獾毫、鸡距毫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其成品毛笔,尖圆齐健,独具特色,被称为“书坛一宝”。

临泉毛笔享誉大江南北,声名远扬海外。赵朴初、吴作人、韩美林、范曾、启功、刘子善、-忠、穆孝天、顾美琴、吴天月等当代书画家对临泉毛笔均给予高度评价。

临泉毛笔在十四大期间,被安徽省代表团做为安徽省珍贵礼品敬献给邓小平同志,现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务院办公厅并写来感情信。香港回归时,有关领导又以文德堂特制的龙笔为礼物赠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特别赞誉,并特此写来感谢信。

二.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传统农家粉丝

初享声誉的“张古牌传统农家粉丝”,是阜南县新兴的名牌绿色产品。它采用百分之百的红薯原料,采集深层地下泉水制作,完全按照传工艺生产,十分注重产品质量,不含任何添加剂,安全卫生,口感奇佳,是难得一见的正宗的红薯粉丝,号称“中国最好吃的红薯粉丝”,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三.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品种多样,有黑油椿、红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早在唐朝,每年谷雨前后,驿者就驮着上等鲜椿芽马不停蹄赶往长安;明万历二年《太和县志》载;“每届春季,各地游人都到太和尝鲜(指椿芽)”;清道光年间,椿芽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太和贡椿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被清朝乾隆皇帝点为御用贡品,可见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鲜美。

四.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馓子麻叶

馓子、麻叶也是面食的一种油炸类食品。馓子是把面拉成细细的面条状,缠成一束,拉成细丝放在油里炸成金黄色即成。馓子可以干食,也可与其它食物一起做成做菜做汤,还可用沸水冲成馓子茶,是当地人春节期间和平时食用的经常性食品。麻叶是把面皮上添加芝麻、酥油和食盐放在油锅里炸酥,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食品。

五. 安徽省 阜阳 颍泉 阜阳皮丝

阜阳皮丝,系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 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上等的皮丝经高级厨师烹调后, 则成为招待客人的宴宾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阳皮丝又称春祥皮丝。抗日战争前,阜阳城内鼓楼西面有一个“国 民饭店”,因名厨掌勺,不仅生意红火,而且名声远播。凡到阜阳的人,必先进去小坐,以饱口福。饭店有位股东名叫刘春祥,由于经常到三河 尖镇采购货物,与制作皮丝出名的顾某相识,天长日久也知其一点皮丝 的制作方法,由于当时顾某技术不外传,刘春祥便回家进行试制,经多 次实践后终于成功。从此以后,刘春祥的皮丝制作独树一帜,并很快在阜阳城传开,其质量和色泽也不断地提高和改进。

六.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文德堂毛笔

临泉县文德堂制笔厂生产工艺为清代制笔名家李万中所传,选料严格,做工精细,做出的毛笔,讲究尖圆齐健,被称为"书坛一宝".该厂全部采用优质原料,如从汉口笔料厂购进优质黄狼毫,从湖州,嘉兴等地购进优质羊毫,山兔毫,石獾毫等,在生产工艺上也明确分工,127道生产工序道道把关,因而产品质量逐年提高.该厂产品现有100余种,其中"八柱擎天"多功能毛笔,1985年9月在全国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获一等奖.

文德毛笔1997年又被阜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五十强私营企业,曾多次被安徽省、市各级领导选为贵重礼品馈赠各界朋友。0十四大期间,文德毛笔被安徽代表团敬献给1同志,现存在历史博物馆。香港回归时,特制龙笔被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受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特别赞誉。几十年来, 在制笔大师曹如章的带领下,总经理曹殿彬随父学艺,使文德堂毛笔厂创出了辉煌的业绩:八五年在全国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九二年为感谢1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十四大召开,特制“欣欣向荣”九龙笔一支,由安徽代表团转交1同志,受到0中央办公厅的感谢;九五年在合肥受到邓朴方及残联报告团的热情接见和献花致意;九七年文德堂毛笔被选定为迎接香港回归的礼物,特制的“金龙腾飞”九龙巨笔受到各界瞩目,并受到董建华等有关领导的称赞;九八年临泉贡笔被美国总统克林顿先购为访华纪念品。

七.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古城泥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产于颍上县古城乡,该产品主要是用当地泥土,经制坯上彩,精塑而成,100多种泥人产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科技含量的增高,民间传统的行业有一种被冷落之感,尤其是地道的手工制作的泥人艺术。可是,颍上县古城泥人厂厂长史悠荣不信这个邪,倾半辈子心血,变着法子把手工制作泥人的技艺发扬光大,让泥人走向了世界。

史悠荣是浙江嵊州市人,原是一名下放知青,1979年回城后,出于对手工制作泥人的特殊爱好,聘请当地3位美术大师做技术指导,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泥人厂,几年下来,不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很丰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泥人厂被合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颍上兴办企业,使他心爱的事业得以光大,而且一干又是十几年。

1991年颍上水灾后,史悠荣的妹妹因嫁在颍上,1992年春节回娘家,叙说了家境的贫困和当地闭塞的经济环境。这不仅让史悠荣动情,而且他想到了一个商机。他告诉笔者,当时来颍上办泥人厂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可以照顾亲戚,让自己的妹妹等人尽快脱贫致富;二是颍上这地方贫穷,信息闭塞,不像浙江,只要你的厂子一办,很快就有人把技术学走后自己办厂,竞争力太强;三是颍上劳动力密集,工人工资不高。1992年底,史悠荣经过一番考察后,于古城乡办起生产泥人的工厂。由于他对当时的行情了解不够,在产品的做法上不够对路,连续三年亏损18万元,这使得他半辈子的积蓄全部砸了进去。

1996年开始,他带着生产的泥人走遍全国各地,边宣传边推销边征求客户意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泥人制作,既生产制作以无锡惠山为代表的变形夸张写意为主的南派艺术泥人,又生产以天津“泥人张”为代表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的北派艺术泥人。生产的泥人素材以历史题材、传统故事、四大名著为主,有反映我国56个1的作品,还有代表我国5000年文化的国粹艺术戏剧脸谱。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市场适销对路的,他都设计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小巧玲珑,价廉物美。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每月产量可达10万件,品种也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300多种。

史悠荣不断扩大生产规模,2001年在浙江开办鹿山泥人厂,让大儿子去管理,今年初又在颍上县城办了一个分厂。这样以来,他的产品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占了将近一半。颍河乡四里湾18岁的女青年范艳艳初中毕业后到外地务工,家里不放心,6月份来到泥人厂后,经过培训,每天彩绘泥人200多件,月工资800多元。

史悠荣的产品销售到国内许多城市,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产品走出了国门。建国50周年时,他的产品56个“1”被选为礼品赠送外宾;全国第三次戏剧节,泥人脸谱被选为大会礼品;许多国家级饭店、宾馆把他的产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客人,工厂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

八.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李兴桔梗

李兴桔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李兴桔梗

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大庙镇、双庙镇、清浅镇、赵庙镇、洪山镇、桑营镇共7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李兴桔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太政函〔2013〕44号

太和县李兴桔梗协会企业标准:Q/TLX01-2010《李兴桔梗生产技术规程》

九.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地城黄牛

地城黄牛是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地城镇的。

地城镇位于阜南县南部,地处洪河分洪道沿岸,面积55.2平方公里,全镇下辖7个村,88个自然庄,197个村民组,人口4.0023万,土地面积5.2万亩,其中低洼地1.8万亩。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阜南县南部农业重镇。地势北高南低、岗湾皆有,低洼地面积大,水草资源丰富。

近年来,阜南县地城镇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目前,全镇黄牛养殖量达1.4万头,远销河南、湖北、江苏、天津等省市,成为当地群众创业致富的“金钥匙”。

十.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嘛糊

嘛糊,安徽皖北地区的一种小吃,主要流行地区在安徽省太和县,全国其它地区很少能喝到。 嘛糊是一种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状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过了或没煮到这个程度都不好喝,单纯这样的嘛糊很难喝,要在做嘛糊的过程中放进去适量的大豆面。这个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匀称口感就不会那么好。放在一起用搅匀后放在地锅上加热做熟。然后在吃的过程中放些咸的大豆、芝麻盐。现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卖的价格很便宜芝麻盐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如果你看到一家卖嘛糊的,看他们的嘛糊做的好坏?你就买上一碗他们给你盛好后,你就像喝茶一样。从一边吃起,不要用勺子之类的器械。好的嘛糊在你吃完后整个碗就像刷过的一样。没有任何的残液。 我本人是喜欢吃嘛糊也可以说是喝嘛糊长大的,我儿子2岁了也很喜欢喝。我向大家推荐一处很有名的嘛糊。安徽省太和县老街一个姓黄的胖子做的嘛糊。在阜阳地区很有名的。 来阜阳要吃田三卷馍、来太和一定要喝太和老街嘛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