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北特产红薯品种 河北好吃的红薯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北特产红薯品种 河北好吃的红薯品种更新时间:2022-05-29 18:31:19

一.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留福红薯粉皮

留福红薯粉皮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留福镇的。留福镇韩庙村加工的粉皮耐煮、口感好、不掺杂任何食品添加剂,是地道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留福镇韩庙村利用红薯加工粉皮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加工粉皮的手艺。由于留福镇韩庙村加工的粉皮耐煮、口感好、不掺杂任何食品添加剂,是地道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客户品尝后屡屡出现“再次买”的好现象。

二. 河北省 承德 双桥区 承秦绿保鲜红薯

承德秦家沟村位于承德市区27公里处,沿上板城镇一路向西即到。前几年,这个仅有800多口人的小山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一辈人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固守着清贫而平静的日子。但是,这一切在秦家沟村新村主任上任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而引起改变的根源就是“红薯”,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农作物,平凡之处在于其常见,不平凡之处在于其使当地人民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种红薯种出来名堂秦家沟村走上致富路

2015年,承德长发绿保薯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同年,“承秦绿保牌鲜红薯”进入二0一五年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并且过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利用鲜红薯加工的薯干产品远销京津内蒙承德等周边市场,得到销费者好评。小编家乡也曾种过红薯,那也仅仅是作为辅助农作物,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依靠红薯走上小康。

秦家沟牛奶红薯种植已试验成功,并获得了国家牛奶红薯种植专利,今年就将正式投入市场。同时,秦家沟生产的红薯产品,已经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三. 江西省 宜春 袁州区 炸红薯片

这是小时候常见的小零嘴,有油炸红薯片和干红薯片两种。油炸的香酥脆爽、干红薯片非常有韧性,越嚼越香。如今偶尔还能在街头见到骑自行车挑担卖炸红薯片的,可惜干红著片却难寻其踪。

四.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宁都精制红薯淀粉

宁都精制红薯淀粉

以优质鲜红薯为原料精制而成,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和漂白剂,质地洁白、纯净、卫生,口感细腻,味道鲜美,保持了红薯原有营养成份及保健功能,是制作高级粉丝、冰雪糕、肉丸的上好原料,也是各种面点,快餐食品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医药等领域,年产量10000吨以上。

五. 湖北省 十堰市 十堰红薯

红薯俗称十堰“三大宝”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总产4亿斤左右(折净粮),占湖北省第一位,是十堰的优势资源,在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居第四位。我市种植的鄂薯6号红薯,最高单产达到14962斤,淀粉含量高达28%。

红薯是重要的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原料作物,也是新型能源作物和天然饲料作物。红薯开发利用价值,除人食用少量外,形成了晒薯干,配饲料,漏粉条,做果脯,熬薯糖、炸薯泡和加工淀粉生产粉丝,及以红薯为原料生产乳酸、柠檬酸、柠檬酸盐等化工产品。目前,加工红薯粉丝,生产乳酸、柠檬酸、降解塑料为红薯的精深加工方向。在当今物质充裕的情况下,甘薯因其能减肥瘦身、减轻餐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被誉为“宇宙食品”、“高级保健食品”,活跃在餐桌上。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红薯“性平温无毒,健脾胃、益阴精、壮筋骨、补血和中、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表明,红薯不仅具有防癌、止血功能,它的一些成分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道系统和泌尿系统各器官组织的黏膜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红薯叶也具有抑制病菌增殖、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降血糖、防止夜盲症等康复功能。

我国的红薯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仅方便面市场就需近30万吨,可全国产量仅10万余吨。因此,在红薯淀粉加工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十堰山区山场面积辽阔,气候环境十分适宜红薯生长。计划到2015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达6亿斤(折净粮),红薯产值达6亿元,大力发展红薯食品深加工,加工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到2020年,十堰市将实现红薯产业发展“四个一”目标,即100万亩种植基地、100亿元综合产值、100万农民增收、10亿斤折粮产量。

六. 湖北省 襄阳市 老河口 张集红薯

张集红薯病虫害少,且为地下块茎作物,因此红薯产品自然成为当今无农药、化肥残留,纯天然绿色产品,日益成为都市消费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由红薯淀粉加工制成的粉丝、粉条、粉皮产品是一种大众化的消费食品,其不仅晶莹透明、耐煮,入口润滑,质地细腻,食用方便,而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无素,具有清热解毒,增加食欲,降血脂及降血压之功效,在各种食品中含防癌物质最高,是中西菜肴以及馈赠访友的佳品。

目前,全镇有200亩的中华红薯园,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示范种植鄂薯2号、豫薯13等33个品种,共分为淀粉型、水果型、食用型、药用型等四大类型的红薯优良新品种。

张集地处丘陵岗地,降雨量偏少,土壤成分富含磷、钙、钾、铁、锌、镁等适宜薯类作用生长的微量元素,种植红薯产量高、质量好,并能避开夏秋干旱少雨的不利气候条件。张集镇近年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红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红薯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将结合这一地方特色拳头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绿色食品生态园区,形成产业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红薯酒

红薯采收后,不少农户为红薯出路发愁。其实红薯加工前景广阔。如用红薯烤酒,酒醇味香,在市场上比较好销。

制作

1.蒸煮拌料; 将红薯洗干净,去尽泥沙。大个红薯切成3.3厘米见方的薯块,小个红薯可以不切。红薯切块的目的是利于蒸熟煮透。将薯块放在大饭甑内用均匀的火蒸煮熟透,倒在干净的竹簟上,将其捣烂成糊状,待其冷却到用手抓而不烫手时按每100公斤鲜薯加红薯酒曲3.5公斤~4.0公斤,均匀搅拌,待其冷却后再上缸。

2.封缸发酵; 将完全冷却的薯泥倒入预先洗净晒干的陶瓷大缸中,缸中只能装2/3的薯泥,不能装满。用薄膜盖严,用细绳扎牢,让其发酵,一般要40天~50天。

3.蒸酒; 将已发酵完全的薯泥,用晒干的瘪谷或酒糟谷拌匀,并以不觉得湿为宜,一般每100公斤鲜薯酒糊料要拌瘪谷约60公斤。将蒸酒甑放在锅上,锅内加足水,用草绳将甑周围与锅结合部密封,使其蒸汽不易冒出来。甑上放铁锅,锅中盛冷水,用竹子做成接酒槽放在铁锅下接酒,将冷凝出来的酒用酒缸盛好。当蒸煮到一定时候,尝尝酒味浓淡,至酒味很淡时,停止蒸煮。蒸的过程中,一是注意火要均匀,不要用猛火。二是注意常换甑上铁锅中的冷却水,保持锅中水的温度24℃左右。

4.密封保存; 要将酒保存留用,宜选用无沙眼破损的小口径陶瓷容器装好,用干净布1小块包扎1粒薯酒曲药丸放在酒中,然后严密封口。每100公斤红薯可产薯酒40公斤~50公斤。

特点

红薯酒不象曲酒那样有一股浓浓的香味,而是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红薯酒味甜、润喉,如清冽的泉水、喝了还想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醉了,不管你喝了多少,即使酩酊大醉,头也不痛。

功效

红薯酒具有强身健体,驱风寒去感冒的作用。感冒头痛时,将粗食盐烧得爆响,然后倒入红薯酒,便兑成了盐酒。这样喝后,感冒之类的小病便会治好。

红薯酒还具有防癌作用。

八.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九. 河南省 平顶山市 舞钢市 舞钢红薯

舞钢红薯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的。舞钢市不但红薯种植面积大,单产高,且创出一年两季种植模式,淀粉产出率全国领先,红薯、淀粉转化率高,故而中国协会授予舞钢市‘中国红薯之乡’称号。

舞钢市农民群众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万亩左右,年产红薯1.5亿公斤。全市现有红薯淀粉加工企业30余家、粉丝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淀粉2000多万公斤、粉丝2000多万公斤,已形成红薯种植—淀粉加工—粉丝加工一条龙产业链,使农产品大大增值。

而成立于2010年6月,致力于红薯种植、深加工的舞钢市云辉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该市土地流转项目,在省农科院、舞钢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建成了万亩脱毒红薯种植加工示范园区,并成为省农科院植物脱毒研究中心良种繁育基地。目前,该社已拥有基地3.8万亩,高产精品栽培面积2000多亩。2011年,该社试验种植一年两季红薯获得成功,当年生产优质脱毒红薯1.3万吨,产淀粉1800多吨,成为河南省脱毒红薯种植、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时,该社种植的优质脱毒红薯淀粉含量达26%,淀粉率位居全国第一。

十.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杞县红薯泥

杞县红薯泥

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红薯泥就是一例。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再兑入香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出锅。装盘时,分层放山檀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人称“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每当贵客临门,杞县人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在品尝红薯泥的同时,人们还会给你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创制红薯泥的清末厨师蒋思奇不仅手艺高超,还有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有一年,袁世凯的部下来到杞县,闻听红薯泥为此地名食,便点名要尝尝这风味佳看,不然便觉得枉活一世。这天,宴会在县衙举行。鸡鸭鱼肉上完后,最后才上红薯泥这道菜。大小1看此菜五光十色,如桃花盛开,似琥珀生辉。各个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起来。谁知,不大一会儿,有的张口流泪,有的伸脖子干呕。原来,蒋思奇不愿给袁世凯的部下做菜,但又不能推辞,便使了个花招。红薯泥本身质地细腻,热量大,密度小,散热很慢,蒋师傅又特意用滚油封顶,内中温度更不易散发。这些人迫不及待,故而被烫得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说到红薯泥的热量大、散热慢,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慈禧太后来到开封,听说杞县的红薯泥特别好吃,于是就吩咐开封府为她准备。而当时开封城里没有一个能做“红薯泥”的厨师,只好派人到杞县请人去做,做好之后再带回开封。办差的刚回来,早已等得不奈烦的西太后慈禧拿起筷子便吃,谁料却被烫得两眼流泪。开封距杞县50公里,当时的快马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跑一个单程,可见红薯泥的热量之大、散热之慢。

红薯泥不仅是杞县的名产,也是中原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红薯从粗制到细作,从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我国食品制作技术的发挥和创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