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内蒙特产粽子 内蒙古人吃什么粽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内蒙特产粽子 内蒙古人吃什么粽子更新时间:2022-06-14 19:50:30

一.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前旗 内蒙古荞麦

每到盛夏,乌兰察布大地一派勃勃生机,各种庄稼茁

茁壮生长,其中山坡上那一片片雪白的庄稼便是荞麦。到了天高云淡的秋季,这雪白变成了粉红,如条条彩幅披在山坡上。拔荞麦对于庄稼人来说是顶舒服的农活,荞麦根根系又短又细,手抓上去凉爽异常,素有“男人拔荞麦,女人住娘家 ”的说法。乌兰察布盟年均产荞麦2300万公斤其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其它谷物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和“卢丁”,维生素B1、维生素B2是其它面粉的4倍。荞麦食品,具有降气宽肠、降低血压的功效,被誉为当代“高营养保健食品”,行销日本、朝鲜半岛。

二.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海拉尔 内蒙古黑木耳

黑木耳主产于呼伦贝尔盟林区和赤峰市等地,黑木耳是低等植物中的一种好气性腐殖真菌,主要生长在腐烂的柞、榆、槐、桦等树上。黑木耳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称之为“素中之荤”,在医学上可用来益气强身、活血、止痛。

三.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正镶白旗 内蒙古炒米

内蒙古炒米

蒙古语称为蒙古勒巴达,也称包勒圣巴达。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

炒米是由糜子米炒熟后碾去外壳而得的米粒。加工方法是将纯净的麻糜子,用水浸泡后,上锅闷蒸,然后在炒锅上炒熟,冷却,去掉外壳。加工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香美,酥香可口。由于经过水浸,使糜子皮表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维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状态,因为炒米是他们的传统食品,在蒙古族家庭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炒米。吃时将米置于碗中,用奶茶泡至柔软时,拌着奶食品吃,或者用白奶油加糖拌着吃,或者用鲜奶煮炒米奶粥吃,也可以煮炒米肉粥吃。也可以干嚼着吃。炒米食水量低,耐贮存。便携带,不易霉坏变质,适应牧区生活的需要。

四.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镶黄旗 内蒙古沙棘

内蒙古沙棘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五.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粽子

端午节一到,古田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古田粽子,棱角分明,不大不小,既好看又好吃。古田的粽子有甜粽、豆沙馅粽、肉粽等,甜粽和豆沙馅粽吃起来甜而不腻,口感极好,肉粽内加入古田香菇,肉香菇香交融,咬一口唇齿留香,好吃得不得了。

包古田粽子的方法也十分讲究,早早就买回了新鲜的箬叶,一叶一叶洗净,光滑一面向上叠好,包粽子用的糯米要提前半天开始浸泡,粽馅一般有花生、豆沙、瘦肉等,包时要记住,抖时力要均匀,一定要扎紧,另外,粽子底角一定要折好,不要露米。煮粽子也有学问,一是水一定要漫过粽子,以避免露在水面外的糯米成夹心米;二是肉粽要煮到肥肉化时口感才最好。时间一般为,高压锅,喷气后,小火煮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如果用普通锅,沸腾后关小火,盖盖煮2—2.5个小时。

六. 湖南省 岳阳市 汨罗 汨罗粽子

汨罗是我国“端午节”的发源地,是我国端午节吃粽子的民族之根。“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七. 内蒙古 通辽 科尔沁左翼中旗 内蒙全羊席

内蒙全羊席

八.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满洲里 内蒙黄油

内蒙黄油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