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的特产红菇 广西红菇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的特产红菇 广西红菇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2-06-05 21:22:00

一. 广西 桂林 阳朔 松花糖

是广西桂林阳朔的。桂林兴坪松花糖是广西阳朔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为纯天然手工制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小吃。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有一位在梧州经营糕饼生意的玉林人梁氏,因年老体,携妻还乡定居。梁氏终生无育,亦无近亲,便把松花糖的制作技艺传给他的结拜兄弟覃氏。覃氏在梁氏的资助和指导下,在玉林镇开设了“覃记饼铺”,以经营松花糖、白散、凤饼等糕点为主,生意颇为兴隆。覃氏也家景日好,后来覃氏的伙计把松花糖手工制作的手艺带到了美丽的阳朔兴坪,在这散枝开花。因为兴坪人酷爱喝茶,松花糖也就成了喝茶的绝佳搭档。成了阳朔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小吃。

制作流程

首先是将糯米冲成糯米粉然后反复揉搓成面团;将面团全部弄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程序是做成条,然后用刀切成颗粒,切得大小均匀,经过油炸,这个小小的颗粒就变成了圆形;在柴火灶上熬黄糖;把炸好的米粉球放入熬好的糖锅里面,不停的搅拌;将在糖锅里面混合的颗粒放入模具中,趁热将颗粒全部压入模具中;还是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状,拿下模具;然后用白纸包好。

2009年,兴坪松花糖经过阳朔政府的推荐申报公示和评审,荣获阳朔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兴坪松花糖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复杂的制作过程依然以口头或动作传承着,在添加剂色素泛滥的现代,它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没有添加色素和添加剂,却保持着色泽棕黄,富有光泽,品质松酥,清甜香脆的特色。也只有这种真正能够触动酷爱美食的中国人的味蕾的美味,才经得起历史和人们的考验,源远流长。

二.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茶叶

桂平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江西省 抚州 资溪县 资溪红菇

红菇菌盖呈扁半球形,中部下凹,深菜红色、紫红色,菌肉白色,汤色粉红。生长于原始森林中,无污染,夏秋采,晒干。性甘、温,益血通经,补血活血。治贫血、产后恶露不尽、白带过多、月经不调、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D、E等,能补血,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道鲜美,清香爽口,汤色清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预防感冒和肝硬化,并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抗癌等作用。红菇形似碗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为富有特色的调味佐料和佳肴,也可药用,有解毒、滋补功效,是产妇滋补佳品,宴席珍馐和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红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它生长于原始森林之中,人工采摘,产量较少。

四. 广西 百色 平果 龙棒

龙棒

壮语音译,俗称酿猪血肠,农历二月杀猪祭社时制作的一种传统食品菜肴。将还微微温热的生猪血和煮熟的糯米饭、生葱、五香粉等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入锅煮,同时一边用针在酿好的猪血肠上扎孔,不使其破裂,煮熟后即可捞起食用。

五.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野生正红菇

补血、防癌,菇中之王。 正红菇特征:断脚为浅蓝色菇脚疏松不空,菇脚大,脚面带红色。野生正红菇一年只有两次生长,7月份有3-5天,9月份有3-5天,所以山区一户人家一年只能采到一两斤。方言上叫红菇的菌类有很多,但真正味好无毒补血防癌的,是红菇科红菇属的正红菇。

六. 广西 河池 巴马 麻鸡

麻鸡

该鸡躯体小,呈椭圆,项鸡成鸡不足1.5公斤。肉质坚实,味甘甜,口感极佳。其价格较其他鸡种高出80%以上。“无鸡不成宴”,客至巴马,席间少不了麻鸡一只。其食法有白切鸡、脆皮鸡或燉鸡,可依食客爱好而选择。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红菇

建阳红菇,为天然野生食用菌,它与香菇、蘑菇、金针菇、松毛菇,以及黑、白木耳同属草菌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食用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可人工培育,进行大量生产。唯独红菇,人工栽培的密码至今尚未破译。建阳红菇主要产区在西北部黄坑、麻沙一带,其他如徐市、漳墩等大部分乡镇也有少量出品。红菇生长具有很强区域性环境,一般要求在常绿阔叶树林,尤其是以柯木、拟赤扬为主体的阔叶林中更适宜生长。只要环境不被破坏,其红菇根据地年年出品。如气候温暖、潮湿、闷热,有些年份可有春秋两次收获。建溪翁陈明考诗云:“嘉禾原野郁葱笼,阔叶林中香气浓。但见红菇心窃喜,丰收在望乐其中。”建阳红菇主要特点是单株个大、体重饱满,菇脚敦实质硬、呈乳白色,菇面厚圆润泽、呈朱红色,菇底纹路规整,呈暗蓝色,味道清甜可口,是天然野生食用菌中之极品。若论品种可分为粗脚和细脚、朱红与鲜红等。有些细脚菇与鲜红菇被称为“满山红”,质量较差,虽能食用但没有自然甜味,还略带苦涩味,尚有些微毒。据刘建《大潭书》记载:“红菇入药具有祛风除湿作用,乡间妇女产后食之有补”。闽南人及海外侨民视红菇为高级馈赠礼品。“红菇豆腐汤”“红菇番鸭汤”“炒红菇”等菜肴为人们普遍欢迎。建阳红菇产量有限,高产年度不过50吨。如今,天然阔叶林遭不断砍伐,红菇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至2000年,建阳红菇年产量在20吨左右。

九.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实用型工艺品,靖西市所产的壮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壮锦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制而成,质地结实耐用,图案配色别致,花纹精美,传统图案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云纹、葫芦纹、水纹、“卍”字形、双喜等。解放前为民间个人手工编织,产品单纯,仅有被面、背带心两种。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民间民族工艺品,1956年组成绣织社,1960年改称壮锦厂后,逐渐引进半自动纺织机,招工培训,品种增加了床单、台布、坐垫、壁挂、背带、头巾、披巾、挂包等10多种,花式图案也增加了玫瑰、蝴蝶、熊猫翠竹和民族花边等几十种。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产品远销港澳、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青睐,1976年靖西壮锦厂生产的民族织锦获自治区质量第一名,1989年壮锦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2006年靖西壮族织绵技艺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11315个、披肩2088张、壁挂168张。2010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28900个、披肩6830张、壁挂120张。

十. 广西 桂林 龙胜 柿花

花于4月中旬开放。果实心状球形,橙黄色。10月上旬至11月成熟时变为红色,通常无子或有少数种子。产于桂林阳朔、临桂、荔浦、平乐、恭城等县,苍梧、容县、平南、玉林等地亦有。阳朔为主产地,阳朔与恭城两县鲜柿年产量达4000多吨。主要优点是:果型中等,单果重170克-196克。外形美观,光滑、多粉,果肉橙红,质脆味甜,肉厚汁多,含糖量达18%。适于生食,也适于制柿饼,出饼率20%-30%。产量较高,单株产果150千克-250千克,丰产株达1200千克。柿饼有润肺止咳、生津、润肠之效,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