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南海口特产小吃 海南海口十大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南海口特产小吃 海南海口十大名小吃更新时间:2022-05-31 01:05:33

一.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鱼茶

凡是喝过鱼茶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堪称一绝。鱼茶的制作较为复杂,先把肥大的淡水活鱼收拾干净,切成块拌上盐,腌上一二个小时,然后挤干盐水,掺入凉米饭、酒曲或炒米搅匀,再装进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如天气炎热,放至7-10天即可启盖食用;如天气寒冷,则半个月或一个月方可食用。鱼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诱人食欲。

鱼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时柔软且稍韧,气爽神清,五内透明,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睐。据当地黎族苗族同胞说他们世代食之,传说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丰收庆宴后,为了不浪费吃剩的东西,便无意把米饭和生鱼放在一坛子里盖好,几天后发现其味鲜美异常,“鱼茶”因而流传至今。

鱼茶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和多种氨基酸,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帮助消化和吸收。吃“鱼茶”,一次怯之,二次适之,三次瘾之。“鱼茶”犹如北京臭豆腐、四川怪味豆,闻时“臭”,吃时香,又“臭”又香。

鱼茶作为一种发酵后的风味配菜,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鱼茶逐渐走出深山被外人所熟知,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这其中,就是黎苗百姓美食简约哲学的极致表现。

二.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海南粉

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海南粉,流传历史久远,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琼山区、定安县和澄迈县的市镇居民中食用比较普遍,而且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在吉祥长寿的珍品。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食法,北方人叫“凉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葱花、肉丝、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为海南粉的细,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经拌均后其味醇香扑鼻,余味无穷。

海南粉有两种:一种是粗粉,一种是细粉。粗粉的配料比较简单,只在粗粉 中与进滚热的酸菜牛肉汤,撤少许虾酱,嫩椒、葱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 “粗粉汤”,而细粉则比较讲究,要用多种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搅拌腌着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这类“腌粉”。

海南粉制作:将大米(不限量)用沸水烫过,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后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挤压成含水量50%的干浆。用沸水煮至半熟,放进粉碎机中加水磨打烂成稀浆,再装入布袋中加重压,滤出纯净米浆。去除米渣、杂质,加入少量番茨粉,搅拌后装入下端有筛眼的布袋中,慢慢压迫布袋,使米浆通过筛孔成细条状挤出,徐徐落入沸水锅中烫熟。海南粉捞起用冷水冷却后沥干,即成粉条。

海南粉要食用时,夹适量净粉条于碗(碟)中,依次加入适量的老抽(掺有味精的红酱油)、蒜泥、用蒜头爆香过的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用肉丝、笋丝、虾仁、生粉配制成的热芡汁,牛肉干丝、炸尤鱼丝、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及碎香菜,用筷子夹着粉条搅拌调匀后便可进食。

海南粉风味特色: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料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口喷香,回味无穷。

三. 台湾省 宜兰县 罗东小吃

以罗东公园为核心的罗东小吃,集传统与现代各家小吃于一体,日夜皆营,知名度颇高,是多数人走访罗东必到之处。作为木材集散地的罗东发展成为工商重镇后,镇上逐渐聚集商家、小吃摊,林场肉焿、崔记早点便是著名的食摊;近年来,随着观光事业的推进,罗东公园周边的公园路、中山路一带,更进而规划为观光夜市,店面整齐划一,著实吸引不少人潮。每至傍晚,夜市内成排的商家开始点亮灯火,而人潮也陆续涌入,夜市内几乎都是小吃摊,蚵仔煎、担仔面、虱目鱼……都有着浓浓的乡土味。虽名为夜市,但其实许多店家在中午,甚至早上就开始营业,如知名的张秀雄咸米苔目即是,因此,不论何时到来,都有多种美味可供选择。( 宜兰县)

四.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鱼煲

海口人一直是喜欢吃鱼的,但喜欢把鱼炖了汤或者和别的菜混合一起来煲。所以海口老底子最有名的菜,就是鱼煲,哪一条老街巷弄都有,各家主厨都有自己的秘方,风味自与别处不一样。

鱼煲中的成份很多,少也有七八种。鱼是主菜,论条或论斤两称都行。每一个鱼煲里,都有蔬菜和豆腐垫底锅。粉条、豆腐、腐竹……各司其职,味道各异。花椒、胡椒、姜、蒜等佐料是鱼煲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家店的鱼煲,成份大同小异,能不能锁住食客的舌头,在于厨师对这些调料的掌控程度。

玉龙路的鱼煲最为出名。

五.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石山扣羊肉

海南地方风味莱。用石山羊肉,配以各种香料、味料,经过滚、炸、焖、蒸、扣等多种烹调法精制而成。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

该菜以带皮软骨羊肉(羊腩肉最好)放入烧沸的姜葱水中滚至八成熟,捞出,沥去水分;之后旺火烧锅,下棕榈油,烧至八成热度,将羊肉块放入油锅炸至略呈金黄色,倒入笊篱,再放清水中漂净油分;再以旺火烧锅,倾入芝麻油,下姜块、葱段、蒜子、八角、桂皮、陈皮、南乳、柱候酱等,推匀,爆香,接着下羊肉块,溅入绍酒,再加清水、老抽、盐、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匀,加盖,慢火焖至皮熟入味,用疏壳沥出原汁待用。

主料:

带皮软骨羊肉(以羊腩肉最好)1000克、芝麻油250克、南(腐)乳15克,柱候酱2克、老抽5克、盐3克、糖3克、味精3克、胡椒粉2.5克、绍酒25克、姜50克、葱100克、蒜子30克、棕榈油1500克、二汤150克。

石山扣羊肉制法过程:

1、将羊肉皮毛刮净,整块放入烧沸的姜葱水中滚至八成熟,捞出,沥去水分。

2、旺火烧锅,下棕榈油,烧至八成热度,将羊肉块放入油锅炸至略呈金黄色,倒入笊篱,再放清水中漂净油分。

3、旺火烧锅,倾入芝麻油,下姜块(拍碎)、葱段、蒜子、八角、桂皮、陈皮、南(腐)乳、柱候酱等,推匀,爆香,接着下羊肉块,溅入绍酒,再加清水、老抽、盐、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匀,加盖,慢火焖至皮熟入味,用疏壳沥出原汁待用。

4、将熟羊肉连皮切成长方块,皮朝底、肉朝面,整齐排列碗中,加入原汁,上笼蒸至熟透,倒出原汁,将羊肉反扣入盘中,用原汁加二汤、湿生粉匀芡,淋在羊肉面上,撒少许炸芝麻仁和葱花即成。

石山扣羊肉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六.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柠檬

芸香科热带、亚热带常绿灌木或乔木。果实芳香宜人,果肉汁多味酸,富含维生素,也可入药。常与红茶配做柠檬茶或制作柠檬果汁,清香爽心,清热润肺,还可提取芳香油。

海南各地出产。

七.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永兴荔枝

永兴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兴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兴荔枝是海南海口秀英区的。

永兴荔枝: 永兴镇历来素有“荔枝之乡”美称,该依托独特的火山资源生态优势,保存着不同类型品系的原生荔枝约万株,堪称世界原生荔枝资源博物园。由于汲取火山地带土壤中的多种矿物元素,永兴荔枝果大、核小、味美、色艳,常食还有保健功效。品质较好的品种有大丁香、紫娘喜、无核荔枝、玉潭蜜荔等,其中南岛无核是永兴荔枝中的极品,为世所罕见的珍贵无核种质,被誉为“中华第一荔”。

永兴荔枝果形呈歪心形或心形;果顶浑圆而斜;果皮如龟裂片,大而粗,呈多角形,隆起似蟾蜍皮,缝合线深且宽,连贯整个果实;果色呈鲜紫红色;果肉厚、肉质软,乳白色,汁多,味淡甜,具香气;果核较大。永兴荔枝可食率≥65%,可溶性固形物≥15%,可溶性糖≥15.7%,总酸≤1.35g/kg。

紫娘喜荔枝:原名蟾蜍红,母树在雷虎岭火山灰辐射地带永秀道心村,树龄100年以上。紫娘喜荔枝单果重80克,具有早结、丰产、果特大、外观喜人、耐贮运等优点,肉厚而质软,汁多而味清甜,具有荔枝王的美誉。

大丁香荔枝:母树在雷虎岭火山灰辐射地带建群乡儒林村,树龄100年以上。大丁香荔枝是目前焦核品种中综合性能最强的品种,果肉乳白色,质地细嫩爽脆,味清甜,含香气,具有外观诱人、较稳产丰产、优质的优点。

南岛无核荔枝:母树在雷虎岭的周边建中南岛村,母树树龄100年左右。南岛无核为我省及至我国、全世界罕见的珍贵无核品质资源之一,果实无籽无核,可食率高,肉质软滑多汁,味清带酸,品质上乘。

永兴荔枝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13733631

荔枝

八.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杨桃

又叫五敛子,热带果树,原产印度、越南。杨桃分为甜、酸两大类。酸杨桃果实大而味酸,多用作烹调配料或蜜饯原料;甜杨桃作水果吃。杨桃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成分,对治疗胃病、黄疸、卉痢等有一定的疗效 。( 海口)

九.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猴面包

木棉科热带果树。海南出产。未成熟的果实切片用火烤后,吃起来如同面包。塞内加尔国树。

在非洲干旱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树。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 。

它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猴面包树学名叫波巴布树,又名猢狲木,别称猴面包树或酸瓠树,是大型落叶乔木。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远看就像是摔了个“倒栽葱”。

猴面包树的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美味。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所以它又有“猴面包树”的称呼。

干旱时能存很多水

除了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澳洲北部也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此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

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

在沙漠旅行,如果口渴,不必动用“储备”,只需用小刀在随处可见的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一个洞清泉便喷涌而出,这时就可以拿着缸子接水畅饮一番了。因此,不少沙漠旅行的人说,“猴面包树与生命同在,只要有猴面包树,在沙漠里旅行就不必担心。”

猴面包树,全身都是药材

果实、叶子和树皮都能入药,可以消炎、退热、治疟疾。

猴面包树浑身是宝。其鲜嫩的树叶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蔬菜。叶子能做汤或者可以喂马。种子能炒食。果肉可以食用或制成饮料。果实、叶子以及树皮都可以入药,并且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止血止泻的功效,还含有抵抗胃癌细胞形成和扩散的物质。它还曾被用来治疗疟疾,起退热作用。其树叶和果实的浆液,至今还是当地常用的消炎药物。

在非洲干旱少雨的季节里,猴面包树脱掉了所有的叶子,并用庞大的身躯吸饱了水分。

猴面包树属木棉种植物,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往往要40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树中之象”。

猴面包树的长相非常奇特,对此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波巴布树在非洲“安家落户”时,它不听“上帝”的安排,却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连根拔了起来,从此波巴布树就倒立在地上,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栽树”。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成为那里的特有风景。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干季时降雨很少。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在雨季时,就拼命地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猴面包树的果实为长椭圆形,灰白色,长30—35厘米,纵切面约15—17厘米。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吃起来略带酸味。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种子还可与杂粮混合食用。

在雨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叶片晒干捣碎后,可以做调料。果实、叶片和树皮可入药,当地居民常用来医治疟疾。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

猴面包树的木质又轻又软,完全没有木材利用价值。但有趣的是,当地居民常把树干的中间掏空,搬进去居住,形成一种非常别致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将掏空的树干作为畜栏或贮水室、储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面包树洞里贮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

猴面包树还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圣树”,因此受到人们的保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