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凉山州甘洛县有什么特产 凉山金阳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凉山州甘洛县有什么特产 凉山金阳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30 19:25:12

一. 四川省 凉山州 冕宁县 建昌鸭

建昌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建昌鸭是麻鸭类型中肉用性能很好的品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建昌鸭以生产大肥肝而闻名,故有“大肝鸭”的美称。建昌鸭体大、膘肥、油多、肉嫩、气香、味美等特点。主产于平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安宁河流域的河谷坝区等县市。德昌县古属建昌县,因而得名建昌鸭。

建昌鸭简称建鸭。主产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安宁河河谷地带的西昌、德昌、冕宁、米易和会理等县。主产区位于康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的安宁河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0℃,无霜期为300天,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长达2000~2500小时,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平均在60~70%之间。产区多为冲积土及棕壤,水稻、玉米、甘蔗、油菜和高山杂粮为其主要。安宁河纵贯产区全境,支流繁多,水网密布,坝区的灌溉面积在70%以上,有水域面积为4.5万亩的邛海坐落其间,为建昌鸭提供了良好的放牧条件。

养殖历史

建昌鸭是中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型鸭种,育肥性能好。建昌鸭有着两千年养殖历史的水禽品种,由于养殖规模及数量的锐减,建昌鸭面临濒危情况,为此,1984年建昌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1985年建昌鸭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和四川省畜牧局重点科研项目。经过4年的努力,截至1989年,成功选育出黄麻鸭、褐麻鸭、白胸黑鸭及纯白鸭四个羽系。

生产情况

1992年德昌县建立了建昌鸭资源保护场,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实施保种。1994年德昌县被列为四川省水禽基地县,水禽生产迅速发展。建昌鸭在2000年、2006年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建昌鸭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劲活力。2007年,根据国家和省、州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建昌鸭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建昌鸭遗传资源普查、生产性能测定、屠宰测定、样品实验室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为进一步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建昌鸭遗传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德昌县正式提出申报建昌板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10年努力,德昌县境内建昌鸭已发展有200万只,纯建昌鸭种达8000只。

外貌特征

建昌鸭体躯宽阔、头大、颈粗为其显著特征。公鸭头、颈上部羽毛墨绿色,具光泽,颈下部多有一白色颈圈;尾羽黑色,2~4根性羽向背部卷曲。前胸和鞍羽红褐色;腹部羽毛银灰色;喙黄绿色,故称“绿头、红胸、银肚、青嘴公”。胫、蹼橘红色。母鸭以浅褐麻雀色居多,占65~70%。喙橙黄色。胫、蹼多数橘红色。建昌鸭中约有15%的白胸黑鸭,公母鸭羽色相同,前胸白色,体羽乌黑色;喙、胫、蹼黑色。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站申请对“建昌鸭”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1年7月8日准予登记。

地域范围

产地范围包括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和喜德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主要产区为西昌市和德昌县。产区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省南部,公路国道108线和成昆铁路南北纵贯全境,西昌市的民航飞机,每天有到北京和成都的航班。交通便利。产区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含国家4A级风景区邛海。主产区建昌鸭存栏15万羽,种鸭0.5万羽,年出栏30万羽。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建昌鸭肉质感官特征:建昌鸭肥育性好、饲料报酬率高、屠宰率高、全净膛率为85.6%,经填肥后,鸭肝增重率为395.5%。宰杀后,肌肉丰满紧密、有坚实感、光泽润滑、水嫰多汁,用手触摸湿润不粘手、肌纤维韧性强、有弹性。 (2)建昌鸭肉内在品质指标和风味特征:水分≥74.6,蛋白质≥19.5 脂肪≥2.5%,灰份≤1%,氨基酸总量≥19%,碳水化合物≥0.5%。鸭肉有光泽、油多、肉嫩、肉色红润、气香、味美。 (3)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3、NY5028-2001和GB18596要求;饲养投入品使用符合NY5023、NY5030;防疫符合NY5263 要求。鸭肉符合NY5034-2005、GB16869-2005规定;鸭蛋符合NY5039-2005G规定;板鸭符合NY5356-2007规定;鸭绒符合GB/T17685-2003规定。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越西县 越西甜樱桃

越西甜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越西甜樱桃,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著名,该品因其品质好、果实成熟期早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在西博会上被中国西部博览会组委会、省农业厅分别评为“最受欢迎展品奖”和“特色农业展览最畅销产品奖”。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越西甜樱桃种植区域属北亚热带气候,年温差小、气候干燥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甜樱桃生长发育最适宜区域。

甜樱桃原产欧洲,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由于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适应区域狭小,全国种植面积不大。越西县海拔1600-2100米地区,年均气温为11.3-13.3℃,≥10℃的年有效积温3915.7-3200℃,年日照时数1612.9-1860小时,无霜期225-248天,春季气温回升快,使得果实成熟特别早,果实的成熟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同一甜樱桃品种果实的成熟期比省内甜樱桃主产区早10 -15天,比北方甜樱桃主产区早25-30天。因此越西县被称为“西南高海拔特早熟甜樱桃栽培区”。

经过近十多年的引种观察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越西甜樱桃种植获得成功,甜樱桃果品远销北京、山东、重庆、攀枝花、昆明、贵阳等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越西甜樱桃因其品质好、果实成熟期早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在第八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上被中国西部博览会组委会、省农业厅分别评为“最受欢迎展品奖”和“特色农业展览最畅销产品奖”;200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特色甜樱桃生产区重点县”;200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特色产业甜樱桃生产基地县”。适宜种植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是加快贫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越西甜樱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越西境内25个山区乡镇所属的自然村,具体是大花乡、丁山乡、中所镇、大瑞乡、南箐乡、马拖乡、新乡乡、五里箐乡、越城镇、河东乡、西山乡、大屯乡、新民镇、板桥乡、瓦岩乡、普雄镇、乐青地乡、贡目乡、依洛地坝乡、拉白乡、铁西乡、拉普乡、尔觉乡、四甘普乡、保安乡的山地和山间盆地,保护面积13067公顷,产量10000吨。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凉山州北部,介于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产区海拔1600-2100m。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喜德县 金乌猪

以放牧为主,听其自由啃食,有的在牧后补饲一次菜叶或搭配少量精料,一般饲养一年半到两年出槽,是喜德县的主要土。

四. 四川省 凉山州 会东县 会东松籽

会东松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东松籽,四川省会东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东松籽产自该县华山松,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独特,生长环境原生态,华山松面积和松籽产量均为全中国第一,是全中国华山松籽第一大县,四川省优质华山松采种基地县,松籽香味纯正,无农药残余,不含重金属,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是高品质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并具有止咳润肺的作用,被认定为有机食品。

会东华山松生长环境原生态,因此,松籽香味纯正,无农药残余,不含重金属,完全达到有机食品的品质要求。2011年,凉山州会东华山松籽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检验,挤进有机食品队列。2005年,四川省会东县华山松籽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是高品质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并具有止咳润肺的作用。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会东松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9月19日起批准会东松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会东松籽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会东县会东镇、新云乡、长新乡、撒者邑乡、火山乡、堵格乡、坪塘乡、姜州乡、火石乡、铁柳乡、龙树乡、小岔河乡、洛佐乡、嘎吉乡、柏岩乡、海坝乡、淌塘乡、鹿鹤村乡、普咩乡、岩坝乡、新田乡、江西街乡、铅锌镇、岔河乡、双堰乡、发箐乡、铁厂沟乡、新街乡、马龙乡、红果乡、新龙乡、红岩乡、鲁吉乡、溜姑乡、黑嘎乡、文箐乡、松坪乡、新山乡、小街乡、老口乡、干海乡、黄坪乡、鲁南乡、拉马乡、雪山乡、柏杉乡、野租乡4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五. 四川省 凉山 甘洛县 甘洛黑山羊

独特之处在于全身黑毛,生长发育快,周岁体重可达23-27公斤,板皮厚满,皮毛质软细小,瘦肉率高,肉质鲜嫩,味美膻气少。

六. 四川省 凉山州 金阳县 瓦迪遮易

瓦迪遮易

先用蒂丝在木柯里把生姜,大蒜和新鲜花椒(金阳青椒)压绒,把新鲜海椒用几根竹签穿起放在火里烧熟,也用蒂丝在木柯里与生姜,大蒜和新鲜花椒浆一起压绒,放入味精盐巴,再继续压绒,边价加泉水边再压绒,最后加葱和刮一点姆库进去,选两斤以下的子鸡,在柴火上烧熟,砍成小块与辣子水合二为一,真是人间鲜味!

七. 四川省 凉山州 喜德县 瓦地则衣

瓦地则衣彝族风味菜。意思是“捣鸡蘸水”。又叫“瓦宰”,或“碎鸡”。做法是选用半大的小鸡,杀死去毛和内脏,洗净后,放在炭火上翻烤至熟透。然后宰成小块或连骨带肉一起捣碎,放入取自山间的泉水或温开水内,并加辣椒、花椒、木姜粉和生姜等,于是就成为无比美味的一种汤菜。( 凉山)

八.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马铃薯面积列全国第四位,总产居第一位。

作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锋,凉山马铃薯已成为一面旗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我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剖析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农民钱袋子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1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凉山州17个县市,共计610个乡镇,3743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万公顷,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凉山州由于特殊的立体气候,在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冬、春、秋作。凉山州海抜1800米-2600米的地区是大春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马铃薯在凉山种植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少不得、生活离不得、经济发展缺不得的重要作物。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及高山蓄牧业发展是万万离不开马铃薯。凉山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是四川省马铃薯的重点产区,以2006年为例,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4.33%,总产占全省总产的20%,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10公斤,高39.05%,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471公斤,高47.62%。2006年7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现场会在凉山州的昭觉县、布拖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昭觉县、布拖县的两个万亩马铃薯生产现场示范作用。2008年11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又在凉山州召开,会上凉山州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中心、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昭觉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良种网室和豪吉集团昭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的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给领导们和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突现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2008年全州大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6万公顷,占大春马铃薯面积70%以上,大春马铃薯鲜薯单产由2004年每亩1418公斤提高到2008年每亩1577公斤,每亩增产159公斤。凉山州目前正打造西南最大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大县较多,全州17个县市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盐源、布拖、昭觉、越西、喜德、金阳、美姑、会东8个县,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品种选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凉薯系列品种(凉薯14、凉薯17、凉薯97、凉薯8号、川凉薯1号等),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08年销售量达到了12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

九. 四川省 凉山州 美姑县 美姑山羊

美姑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美姑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美姑山羊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发现的一种高繁山羊类群。该品种是通过引进的两种山羊(一种称为九尔子羊,另一种称为马羊)与本地山羊杂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群众的自发选育而逐渐形成的。该山羊类群耐粗饲,生产性能明显高于本地山羊,特别是繁殖率高,在中国山羊品种中尚属罕见。

美姑山羊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美姑县的巴普、巴古、农作三个乡。

体型外貌

美姑山羊被毛以黑色和黑白花色为主,约占70%左右,少数为麻色、白色和杂色。毛色泽光亮,除胸腹部和腿部有少许长毛外,其余均为短毛,极少数羊被毛内层着生少量的绒毛。公、母羊均有角,角为偏角,向后方成外八字形,再向两侧扭转。公、母羊均有毛髯,长短不一。少数羊颈下有肉髯。头部中等大,两耳短侧立,额较宽,鼻梁平直,上嘴唇比下嘴唇略长,唇薄。颈部长短适中,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后腰略凹。尻部斜长,四肢粗壮,蹄质结实,蹄冠黑色。公羊胸腹较平直,前胸欠发达。母羊面目清秀,乳房发育良好,后躯较发达。-

品种性能

美姑山羊属高繁殖力、肉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一年多胎、一胎多羔、被毛以黑色为主、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肉质细嫩、膻味轻、肉香味美等特点。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53公斤和41公斤。-

美姑山羊地理标志畜产品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所辖的36个乡镇291个村。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3′-103°29′,北纬28°02′-28°53′。

十. 四川省 凉山 甘洛县 海棠大白芸豆

海棠大白芸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棠大白芸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洛县海棠雪山大白芸豆产于海拔1900--2300米的高原地带,出产季节为每年的9-10月份,以其色泽雪白,光洁亮丽,饱满皮薄粉多无污染,价廉物美而闻名省内外和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是清炖猪蹄、烹制“喜沙”和高级糕点的主要原料,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并具有开味健脾和利尿解毒保健功能。

生产规模 :该县已建立优质大白芸豆生产基地2万亩,年产雪山大白芸豆350万公斤。

海棠大白芸豆:产于海拔1900--2300米的高原地带,出产季节为每年的9-10月份,具有品质优、颗粒大、产量高、营养好、外形光滑、纯白、饱满皮薄粉多无污染,美观等特点,价廉物美而闻名省内外和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海棠种植面积为1000亩,产量可达30万斤,是海棠特色产品之一,逐步正向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