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衢州临海县特产 临海市土特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衢州临海县特产 临海市土特产品更新时间:2022-05-25 12:27:11

一. 浙江省 衢州 开化 金溪石斑鱼

金溪石斑鱼

金溪石斑鱼:选用生长在钱江源头溪流中的新鲜石斑鱼400克,配以紫苏、红椒、姜蒜等红烧而成。

二. 浙江省 衢州 龙游 食用小竹

产品名称:食用小竹

产品产地:浙江衢州

产品简介: 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位于龙游县西郊,距城仅2公里,320国道(衢龙公路)、浙赣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村民兰成宜从99年开始种植了8亩食用小竹笋——细叶雷竹。经精心管理,现已有大量的竹笋——乌头雷笋上市。乌头雷笋具有上市早,比目前市场上其它品种早15-20天左右;笋壳薄,1斤笋去壳后可有0.8斤笋肉;味美,入口后略带甜味三大优点。自上市以来,就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一直走俏市场。

三. 浙江省 衢州 江山 农家蛋鹅卷

主料:江山白鹅肉、蛋皮

特色:蛋卷鹅肉

香糯鲜软

农家珍禽

营养丰富

四.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临海羊岩茶场

羊岩茶场产于临海市,茶树为当地群体良种,采摘鲜叶嫩度以一芽一叶开展为主,采后经摊放、杀青、揉捻、炒小锅、炒对锅等工序。成茶外形呈腰圆,色泽隐绿,汤取色黄绿明亮,香味醇厚,较耐冲泡。产量较多,市场占有量大,信誉良好,是群众喜爱的一只中高档名优绿茶。

临海市羊岩茶场(厂),位于海拔780米的羊岩山区,是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的定点服务企业,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无任何污染,水泥路直达场部,有职工26人,总面积3500亩,茶园1500亩,茶叶加工厂房3000多平方米,机械化生产,年产名优茶叶50多吨,产值千万元。

1972年建场以来,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经营管理,开展科技兴茶,以质量促发展,实施名牌战略,被临海市、台州市政府授予“农业龙头企业”,并列入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无公害放心茶基地、效益农业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和省首批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台州市十大农业精品园。

按照系列标准生产的支柱产品羊岩勾青成为浙江名茶之新秀,先后获中国国际农博览会名牌产品、第18屇美国国际产品博览会国际金奖、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以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被浙江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浙江绿色农产品和中国绿色食品。“羊岩山”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同时,茶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授予“中国信用企业示范单位”、“全国行业质量.服务诚信示范企业”、“消费者满意示范单位”。老厂长朱立华被省政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授予劳动模范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羊岩山”牌茶叶香高持久,滋味醇爽,汤色明亮,口感特佳,耐冲泡和耐贮藏,独具特色,走俏于浙、沪、鲁和韩国等地,已成为一些单位、顾客指定购买的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羊岩茶厂进入“国际精品批发中心”批发体系,成为亚欧大陆贸易桥信息网络成员。

“茶厂”主要产品:羊岩勾青、蟠毫、岩笋、高绿等。
羊岩山不仅茶叶名闻遐迩,也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除了大自然恩赠的石羊、石蛇、石窟等景点外,还建造了万平方米娱乐广场、六座茶园凉亭、避暑山庄、山泉水厂、茶道茶文化,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构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观光茶厂园区。

羊岩山人秉承“精益求精、质量第一、消费至上”的宗旨,竭诚为社会提供最佳的服务。
热忱欢迎广大顾客惠顾。愿与各界同仁携手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五. 浙江省 衢州 龙游 龙游笋竹

龙游县境内有竹种7属33种,竹林面积达32.04万亩,占全县林地的35.49%;总立竹量4795.61万株,素有"浙西竹库"之称。

全县以中国星火总公司龙游压板厂为龙头,大力扶持发展以笋竹为原料的林产品系列加工业,建成了800余生产竹胶板、建材、造纸原料、食品、文化用品、工艺品、农具等10大类200余种笋竹制品的生产厂家。龙游压板厂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积成式竹胶板生产专业厂家之一,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4万立方米。所生产的"腾龙"牌积成式竹胶板广泛应用于汽车底板、篮球架板、火车车厢板、国际集装箱板等,产品销往六省一市。该企业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节约木材?quot;、"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县有水煮笋加工企业20多家,成为全国水煮笋生产、经营的集散地,年生产、经营达80万罐(1.5万吨)以上。"之江"牌水煮笋被评为免检产品,产品远销日本,年创汇450万美元。随着龙游"林野"牌冬笋荣获1997年度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鲜笋出口形势看好。1997年开始出口鲜笋12吨,创汇3.83万美元,1999年春出口就达23吨,创汇9.55万美元,全年出口约25吨。 随着生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笋竹产品加工业乡(镇)。梧村乡以一家私营企业为龙头,联合全乡半数以上农户加工"春湖"牌竹签,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灵山乡每年八百万只竹编桔篓销往本省杭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地,成为浙西桔篓加工生产基地。

六.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汛桥食用菌

产品名称:汛桥食用菌

产品产地:台州临海

产品特性: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产品功效:能降低血脂、胆固醇、清除血壁的粥样血脂沉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血栓形成、还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简介:汛桥的食用菌生产是以峙下片、汛桥片的10多个村为生产基地,共有生产农户100多户,生产的食用菌有金针菇(黄菇、白菇)、平菇、蘑菇、猴头菇等。年栽培220万袋,总产鲜菇1815吨,年产值580.5万元。汛桥的食用菌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猴头菇加工产品曾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地,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常食之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抱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七. 浙江省 衢州 江山 敖平白香鹅

主料:江山白鹅、茶树菇、香菇

特色:外酥内嫩

金黄喷香

鲜美可口

风味独特

八. 浙江省 衢州 开化 高山灵芝片

高山灵芝片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就描述了白娘子为救许仙而盗取仙草的故事。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苦、平,无毒,益心气,活血,入心充血,助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冠心博高血压、肝炎、糖尿博肿瘤等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表明:灵芝还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爱滋病等功效。

九. 浙江省 衢州 江山 江山老鹅煲

主料:江山白鹅、火腿

特色:肥而不腻

汤味鲜美

香味浓郁

滋补元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