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渭南各县市特产 渭南特产可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渭南各县市特产 渭南特产可带走的更新时间:2022-05-18 19:34:25

一.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采用大荔核小肉厚的优质鲜枣加工制成,色泽晶莹,质地柔韧,甜润适口,有浓郁的蜜枣香味。

工艺流程: 选料→分级→清洗→划枣→熏硫→水洗→糖煮→糖渍→初烘→ 整形→回烘→分级→包装。

主要技术要点:

①选料。要选个大、核小、肉厚、皮薄的品种。果实应在 白熟期时采收, 清除有病虫害的和损伤的果实。

②分级。将果实按大、中、小 分成3级。

③清洗。将鲜果用清水洗净。

④划枣。用划枣机或划枣器划枣。划 丝要均匀, 纹距1 mm左右, 每果划纹50~80条, 深达果肉厚1/3, 从一端划 到另一端, 不得来回乱划。枣的两端要尽量划到。

⑤熏硫。将划丝后的枣坯放 入熏硫室, 用枣重量的0.4%的硫磺熏蒸2~3小时, 待外果皮变成淡黄色即可。也可用0.5%~0.8%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7~10小时, 来代替熏蒸。

⑥水洗。将熏硫后的枣坯用清水清洗1次。

⑦糖煮。将50~60 kg熏硫后的枣坯放入盛 有50%糖液的不锈钢锅中, 糖液量以浸没枣坯为宜。加入预先溶解的亚硫酸 氢钠, 用大火加热煮沸。开锅后, 加入50%的冷糖液2.5 kg, 此后一直保持文火。再沸时, 再加入50%冷糖液2.5 kg。如此重复3次。当枣发软时, 分6次加入干砂糖。第1~3次加糖2.5 kg和50%冷糖液1 kg; 第4~6次加糖10 kg,最后加糖煮沸10分钟后, 加入50%柠檬酸溶液100 ml继续煮沸10分钟, 当 枣呈透明饱满时即可 。

⑧浸渍。将枣连同糖液一起倒入缸中浸渍48小时, 使 其吸糖充分。

⑨初烘。将浸渍的枣坯捞出沥干, 均匀地摊在竹制枣床上, 放入烤房中烘烤12小时左右, 前4小时温度保持在55~65℃, 中间5小时维持70~ 75℃, 后4小时降到65℃左右。待枣坯含水量达20%~25%, 不粘手时即可出房。

⑩整形。趁热将枣捏成扁圆形。

(11)回烘。再次将枣床放入烤房里 烘烤24小时左右, 温度保持在65~70℃, 待含水量为16%~19%时, 即可出房, 冷却。

(12)分级。将成品分成4个级(一级50~70粒/kg, 二级90~110 粒/kg, 三级130~150粒/kg, 四级160~190粒/kg)。

(13)包装。用聚乙烯塑 料食品袋包装。

由于金丝蜜枣含糖量极高,因此糖尿病人慎食!

二.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面花

俗称“花花馍”,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他以普通面粉为蕊,特等面粉为皮,借用针、梳、刀、剪等工具,靠捏、剪、修、缀而成。相传它是古代图腾金石礼器演化的产物,也是劳动妇女智慧的结晶。我市民间普遍盛行,尤以合阳、华县面花为佳。两县“面花”都曾先后到北京、西安等地展出,引起极大轰动。1990年3月和阳县独店乡面花艺人赵秀琴表演制作的中秋礼馍“蛤蟆吐娃”荣获陕西省面花大赛一等奖,“狮子糕”等5见面花作品参加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展销和赴日本“中国艺术周”展出( 渭南)

三.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白封肉

猪肉、猪蹄加入各种调料,炖熟凝成冻状。肉色洁白,汤冻明亮,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味醇芳香。

四.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挠粉

“同州里”的美食城才开业三天,就吸引了我的朋友驱车从西安赶来,开口头一句话就问我,不知过去在农村-上的凉粉担担还有没有。是的,儿时的年代记忆犹新,每到-上,总要往凉粉摊子一蹲,要碗凉粉,外带一个烧饼,就着酸辣可口的凉粉,一口吃下就被芥末吃的 “上了楼”,那吃的实在叫解馋。

同州里的凉粉怎样,我两个月前在看牡丹花时,在官池镇干部苗莉那儿第一次品尝了美女王宁家做的凉粉,真觉得好吃、够味。说也怪,进到美食院内,眼前《大荔挠粉》店一打听才知原来又是王宁家所开,走上前来,只见主人熟练拿起挠挠,挠起白白的凉粉,放入碗中,调上蒜、醋、芥末,在浇上沙底的油泼辣子,为客人美美的调制了多年都没有吃过的挠粉,看着都口水直流,一碗下肚,一下子吃回了儿时的记忆,吃到了难以割舍的乡情乡愁的味道。

作者:李世居

五.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苹果

富平苹果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富平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苹果优势产业带,是全国55个苹果种植重点县之一,出产的苹果口感好、色泽好、品质好。

富平全县种植苹果达10万亩之多,总产量约25万吨。

富平县美原镇地处黄土高原,海拔600-800米,日照长、温差大,是典型的苹果优生区。苹果型大、色亮、质脆、汁多,含糖量13%,90%以上是“红富士”,年产量在15万吨左右。美原镇苹果在北方苹果市场久负盛名。

六.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火锅子

分砂火锅两种,圆形,分内外两层。内层圆筒状,放木炭火;外层环池形,装各类菜肴。上有盖,下设风筒。华阴人过去来客人几乎家家都用火锅子待客,一求热火,二表隆重,菜以油炸红薯、山药、豆腐、大肉、粉条为主,再加大葱、金针、木耳、蒜苗及五香调料。生火煮熟,有热火又可口,不够吃还可不断增添,以满足客人所需。( 华阴)

七.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苹果

蒲城苹果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蒲城是全国有名的苹果基地大县,蒲城的苹果以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

蒲城县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现辖24个乡镇,373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是陕西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40万亩,年产粮食3亿公斤,居全省第一;是全国100个优质小麦基地县之一和生态治理重点县。

蒲城是陕西的果品大县,拥有果林面积50万亩,其中苹果25万亩,酥梨17万亩,特色时令水果8万亩,建成无公害绿色果品基地15万亩,年产果品5亿公斤;是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之一。

关中大道,渭北重镇,蒲城自古繁华。这片区域为1584平方公里的黄土地,有山有川,有沟有塬,有河有滩。平原高原交接过渡的复杂地貌,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大落差地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气侯特征,地肥层深,雨量适中的生长环境,为果品的优质、品种的丰富赋予了先决条件。蒲城历来被誉为“果乡”。蒲城县目前有县乡村三级果品公司购销服务接待站三百余个,来自国内外四面八方的果商,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镇果区,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随着果品业的发展,为果品业服务的包装、加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全县目前有纸箱厂50余家,年产纸箱千万套以上。各种档次的纸箱任你选用,满足您的需求。全县有千吨以上设施先进的冷藏气调库36座,百吨以上的500余座,十吨以上的家庭小果库万余座总库存量达1亿公斤以上,库位多,租费低,形式多样,既可供客商就地收购、储存果品,分批运输,又可作为收果时客商短期周转。一年四季,您都可从蒲城采购到新鲜果品。

蒲城主要苹果品种:

富士 红富士是日本农林省园艺试验场盛同支场1939年杂交,1966年引入我国。果实大型,果皮细而稍厚;果色淡红霞色,果肉淡黄色;质细硬脆,果汁多,甜酸 清香适口,果心小,在我县栽培含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7.5%。较原产地高出3.5个百分点,果肉硬度9.2公斤/cm2,品质优良。10月中旬成熟,果实 比国光耐贮藏。蒲城县系栽培红富士14万亩,年产量15万吨以上。

新红星 新红星是美国俄勒岗州于1952年出现的一株红星全株芽变,1964年引入我国,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80克,最大果可达300克,长圆锥形,果顶五棱突 出,果形指数为1,果面光滑,脑质厚,果粉多,果点较稀,果皮厚韧,果色全面浓红,色泽艳丽,果肉初采时绿白色,贮后淡黄色,质中粗松脆,果汁多,甜香浓 郁,含可溶性固形物13 5%,品质优良。9月初成熟,常温下贮藏果实易变沙,需冷藏。蒲城县系栽培红星3万亩,年产量可达5万吨以上。

秦冠 秦冠是陕西果树所1957年杂交,1970年命名的晚良种。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果350克以上,果实圆锥形,果皮底色黄绿,果面全红,果 皮厚韧,果点明显,有断绪 斑,肉质中粗松脆,汁中多,风味甜酸,贮后品质更佳。10月中旬成熟,果实耐贮耐运,货架期长。蒲城县系栽培冠5万亩,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

引进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果业结构的优化组合,我县引进了嘎拉、新世界、松本锦、安娜、珊夏、南方脆等萍果 新品种和八月红、红香酥、红安久、七月酥、早美酥等新品种,目前已发展到4万多亩,年产3万吨以上。

八.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优质小麦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九.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喜庆蒸食

喜庆蒸食

喜庆蒸食是逢年过节,乡民为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而特制的一类蒸食,例如元宵节时,乡民们便在院中置麦积馍,在院中水道口放-馍,门道中放狗儿馍,居室放鸡儿馍,还有刺猬馍、兔儿馍等。在过清明节时,蒸如拳头大小的微型财神馍,名曰“滚蛋蛋馍”,上坟时小孙子用这种馍在墓冢上滚上滚下,增添了祭祀时的喜庆气氛。

韩城民间蒸食,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蒸食往来以血缘关系远近定数,以“琲”计量。如女给娘家、娘家给女儿家,定量三琲,姑姑姨姨,相互二琲,兄弟姊妹,定量一琲。

“琲(bei)”《辞海》注曰:成串的珠。而其作为量词使用,古已有之。《文选·左思〈吴都赋〉》就有“珠琲阑干”之语。

为什么要以琲计量呢?这也是出于蒸食往来的需要。在韩城的蒸食往来中,以六十条“卷儿馍”为一琲,三十个馄饨馍为一琲,六个“盘子馍”为一琲。以馄饨馍为例,二琲就是六十个,三琲就是九十个(至于为什么要以三、六、九计数,后面章节将予详叙),红白喜事,宾客众多,面对每位宾客众多的蒸食,主家均要一一过手,费时费事,也不便保藏,于是,简单的计量办法便顺势而生,各宾客按规定礼节,将自己的蒸食串成串,主人收礼时,只要数一下是几串就行了,简单快捷,一目了然,同时,将其一串一串地挂起来,也便于置放。为了给这个“串”取个恰当的量词,我们的先民便以“琲”计数,典型而形象──把许多个用上等白面做成的蒸食串在一起,不就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玑珠么?所以说,以“琲”为往来蒸食计量,不但显示了韩城先民的聪明和才智,同时也同“枣祃瑚”的命名一样,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但有人却把韩城乡民在蒸食往来中的以计数说成以“佰”计数,那既为“一佰”,怎实数却是三十、六十或六个,既不能自圆其说,更曲解了韩城民间蒸食往来中古老民俗的真正内涵。韩城蒸食往来的第二个特色,是带有明显的互助色彩。不管谁家过事,亲朋邻里均登门祝贺,在生产力低下、粮食加工手段极其落后的昔日,主家要在短期内备足几百人的膳食,确实力不能及。于是众亲戚便以蒸食相支援,这就是蒸食在往来中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韩城蒸食的第三个特色是保留着浓厚的原始文化痕迹。例如前面提到的“卷儿馍”,外形简直象并拢的人的双腿,卷儿馍对面的要求很高,面要最白的面,要发酵得恰到好处,要由硬揉软,然后用两手食指和拇指慢慢拉伸成条状,俗称“扽(dun)卷儿”。

“扽”者,拉也,一个“扽”字,便突现了卷儿馍的主要特色。正因如此,因而其成品色、形、口感、口味均为蒸食中之上品,故多用来招待尊贵客人或作为对尊贵客人的回礼。但为什么要将其做成人腿状呢?此为古俗遗留。据史书记载,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曾有过“食人”之风。生产力的发展才引起了人类饮食的变化,“食人”陋习才告结束,并发展了同类相亲的感情,但作为美味佳肴的一种代表,韩城人却用蒸食的形式把它记录并保存了下来。另外,女儿生孩子熬完娘家回家时,外婆给外孙带上一串手指状的蒸食,也是古食俗的遗风。韩城蒸食的第四个特色是大量保留了古人对生殖的崇拜之俗,这在蒸食馈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前面说过女儿出嫁之后,从来年春节开始,当娘的就要开始给女儿送馍,这个送馍的全过程,也就是生殖崇拜的全过程。象正月送节,馍名曰“佑花子”,形如仰睡的孕妇。其形制,已是-裸的生殖启蒙,而其称谓,更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切之情,“佑者”,保佑也,“花子”,是当地乡民对雌性卵巢的方言称呼。所以,正月送节,意在让女儿保养好身体,快快怀上孩子。清明节,为什么送给女儿的那个“子福馍”,要将鸡蛋包在了馍内呢?寓意非常明显,还是表现了一种生殖希冀。送端午节,前面说过,又称送串串子,而串串子的核心,就是悬于五色丝线上的那个胖娃娃,串串子上的其他饰物,可送给邻人作为纪念,而惟独那个胖小子,是万万不能送人的,而且必须挂在女儿屋里,作为一种图腾。女儿临产前当娘的送开口爵子,酷似孕妇性器微开,而产后送的圈圈馍,更是生育过程的写真。

生殖崇拜,为什么在韩城的蒸食中显现得那么频繁而强烈,回答很简单,古风遗存。因为人类初期,认识低下,对生殖的崇拜,始于好奇和神秘。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殖崇拜便由无意识到有意识,以至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列入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这种旧礼教也使妇女把传宗接代列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我们在农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家的媳妇没吃一天闲饭(意为一结婚就怀孕,就生孩子)。”把不生孩子的就叫“吃闲饭”,多沉重的精神枷锁!所以,女儿出嫁后,当娘的考虑的首件大事,便是早怀孕,早生子,这是女儿的光荣,也是当娘的光荣。这就是生殖崇拜在韩城蒸食中顽固地保留到现在的原因。

十.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十碗席

合阳作为“厨祖”伊尹的故乡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道菜背后都有精彩故事和讲究。说道讲究的菜品,不得不提合阳的十碗席。

十碗席又称“十全席”、“十碗饭”。是合阳传统宴会的最高规格,一般为老人祝寿、送葬或过春节招待客人时才做。合阳当地的传统宴会的菜品一般分为两种酒菜和饭菜两大部分,其中的饭菜,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律十大碗,民间俗称:“十碗饭”。

十碗席内容大有乾坤

十碗席可不是简简单单十道菜,内容可是碗碗有讲究,所谓“六肉四菜”。“六肉”为:大红(切成方块的红烧肉,又叫“方印”)、小红(条子肉)、大酥(过油肉)、肘子、鸡肉、肉丸子;“四菜”为:菠菜、白菜、黄花、豆芽。其中菠菜和豆芽是凉拌的,白菜和黄花是热汤菜。碰到没有菠菜和白菜的季节,便用其他青菜顶替,但一定要尽量注意色泽的相同。

十碗席摆放大有讲究

“十碗席”依次上桌,顺序是“一鸡二肘三白菜、四红肉、五菠菜、六酥肉、七黄花、八小红、九豆芽、十丸子”。上菜的方法有两种:“硬墩”和“拉席”。

“硬墩”,即把菜直接放到它应去的地方。所谓“中间鸡肘丸酥,四菜挑角,上青下白,小红压席”。中间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鸡肉、肘子、肉丸、大酥,四菜占据四角的位置,菠菜和豆芽、黄花和白菜成对角线排列,菠菜和黄花居上,即所谓“上青下白”;“小红”放在最上面一排的中间,坐“上席”者前面,即所谓“压席”;最下面一排中间的位置则由“大红”占据。

“拉席”,是较为讲究技巧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可能有些差异,但有个原则,就是每碗菜上来后,桌上菜碗的位置都要随之移动,形成各种图案,即所谓“碗碗成席”,让食用者单看形式,就会产生一种美感。

十碗席十碗也会变九碗

给老人祝寿或给孩子过满月时,十碗饭要去掉最后一道“丸子”,因为“丸”与“完”谐。改成九碗,取“九九不尽”、“富贵长久(九)”之意。九碗菜在饭桌上仍是排成三排,呈现“三三见九”的格局。

十碗席历久不衰,是因为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一方面,十道菜搭配均衡合理,营养丰富。有干有汤,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肥有瘦,可谓老少咸宜,配菜根据季节的不同有白豆腐、油炸豆腐、苴莲、冬瓜、南瓜、莲花白等。从形状上看,有方块(大红),有长条(小红),有菱形(肘),有丝有片;从色彩上看,绿、红、黄、白,交相辉映,令食者未动筷先赏心悦目。味道则完全符合合阳人的饮食习惯,有酸有辣,油大味浓。好吃又好看,岂能不受人欢迎?

另一方面,十碗席体现了合阳人对事物完美的追求,即“十全十美”。尽管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但人们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所以当在现实中达不到目的时,便找寻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以便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十碗席,正好是人们对“十全十美”——完美、0、浑全、团圆等等不懈追求的民俗心理的反映,这也许就是它在合阳民间地位牢固的原因吧。(来源:陕菜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