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林100克特产 吉林特产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林100克特产 吉林特产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5-17 18:14:44

一. 吉林省 吉林市 船营区 东山白蜜

东山白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吉林白蜜起源于长白山野生蜂蜜,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唐、宋、明、清时期,蜂蜜随着贡品、商品、礼品的发展,逐渐分类出白蜜、红蜜、黄蜜、生蜜、熟蜜、清蜜、浑蜜等品种。清朝将白蜜列为上品。

吉林官府每年定期向朝廷进送白蜜贡品,从此形成吉林白蜜的品牌;民国时期吉林白蜜从贡品演变为民间珍贵的食品,流通国内外,解放后吉林白蜜发展为吉林东山白蜜。

吉林白蜜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于清朝得名,为历代宫廷贡品,驰名中外。本品系在长白山天然椴树林中生产的特种椴树白蜜,无污染、无任何添加剂,自然成熟并形成洁白细腻的结晶状态,长期保持着椴树蜂蜜特有的芳香郁甜的天然味感。主要含葡萄糖和果酸,以及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酶类、矿物质等。营养丰富,是日常生活中首选的食用佳品。

吉林白蜜具有补脾肾、润肺肠、安五脏、和百药、解毒功效。经常服用可以增强脑力和体力、帮助消化、调节神经、改善睡眠、营养心肌、平衡血压、养生抗衰,对肠道、呼吸道、肝脏、心脏、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 吉林省 延边 珲春 雉鸡

雉鸡属于鸡形目雉科禽类。由于喜欢生活在荒野林边,雄鸡好斗,所以又名野鸡。又因习惯栖息于丘陵山地,又被称为山鸡。雄鸡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可做成数十种佳肴。它还有药用价值。工艺美术家用它的羽毛贴制成羽毛画,色彩艳丽,生动美观。( 珲春)

三. 吉林省 吉林市 龙潭区 福茂牌干椒

福茂牌干椒产于塞北平原的吉林省洮南市福顺乡。福顺乡位于洮蛟河中间地带。这里土质肥沃,年积温较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偏少,种植辣椒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时良好的水利设施又为辣椒产业提供了优越发展条件。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具有驰名中外“四辣之乡”的美誉(“四辣”指辣椒、大葱、大蒜、黄烟)。福顺乡龟顶红等干椒作为商品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加工历史。早在1971年10月福顺干椒就以“洮南”参加过广交会。同年12月,由周总理签批免检直接出口坦桑尼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福顺干椒在国际、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福顺辣椒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合同加服务的生产链,走出一条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福顺辣椒也以“福茂”命名成为吉林省名牌。“福茂牌”干椒具有果形美、个头均匀、皮质厚、味道秀、色素和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1999年初,该系列产品申报了国家农副产品专利注册商标权,被国家主管部门正式命名为“福茂牌”干椒,并继续生产系列加工产品。同年6月,经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查测试中心检测,14项数据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9月份将以吉林名牌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福茂牌干椒生产基地是东北最大干椒生产基地,现有育苗大棚120栋,面积3.6万平方米,辣椒种植达3000公顷,总产量1200万公斤。福茂牌干椒是在本地龟顶红等辣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形成多个系列。其中国际优良品种早光、富强、宜都红、天升、天宇3号等都已在这里安家落户。福茂牌干椒加工业已蓬勃兴起,全乡现有大小加工企业25户,日加工干椒1.25万公斤,年加工量为500万公斤。福茂牌干椒有广泛的销售市场,公司现已与部分国家和国内21个省市300多家客商建立了贸易合作,间接出口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洮南)

四. 吉林省 通化 辉南 辉南大米

辉南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辉南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辉南大米是吉林通化辉南的。

辉南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有着“绿色大米之乡”称号。近年来,该县依托长白山脉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充沛的水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大米产业。从耕作模式、田间管理及新品种推广上不断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拓宽产业销售渠道,仅2013年该县绿色大米创产值4.3亿元。

在种植上,近年来,该县多家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水稻,严格规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的还采取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的生态种植方式,生产出的绿色和有机大米品质优良、营养丰富。

在加工上,省辉农粳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华厦米业有限公司等8家现代化大米企业,采用机械化流程,生产过程清洁卫生,加工出的大米粒粒莹白整齐。

在品牌上,该县的“聚水香”、“楼街高丽香”、“福娃”、“龙岗香”等8个大米品牌已通过国家QS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云南、新疆等地有很好的销售市场。

辉南县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光明介绍:“如今,辉南大米供不应求。全县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30万亩,有机种植基地还在不断扩大,县里将加大科技种植力度,进一步提高大米的质量。”

近日,辉南县的各大米合作社和企业积极与该县的电子商务协会合作,逐步推动辉南大米的电商发展,实现代理商、实体店、网店同步进行,不断扩大品牌销售渠道。“好再来”米业有限公司经理邹英慧说:“电子商务为辉南大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网络销售平台,目前公司已经注册成为县商务协会的一名会员,成功完成多笔网上订单,效益很好。今后将加大网络销售力度,使大米产业发展得更好。”

辉南大米

辉南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12248362

五. 吉林省 吉林市 桦甸 哈什蟆油

林蛙亦名哈什蟆,属两栖类蛙科动物。春夏秋季生活在山坡树林中,冬季则群居河水深处石块下冬眠。林蛙的经济价值很高。雌性林蛙成熟后卵巢生软体油,干燥后成固体,称林蛙油,或哈什蟆油。此油含有17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激素,具有极高的医药价值,是珍贵的滋补品,中医学上用为养阴药。性平,味甘腥,主治虚劳、咳嗽等症。另外林蛙含较高的蛋白质,全身均可制作酒宴上的佳肴。桦甸市林蛙以产量多、体大著称,产量居吉林省首位。目前全市在适宜放养林蛙的800条沟川上建有1000个放养点,现回捕林蛙1100万只,扒制林蛙油26吨
( 桦甸)

六.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哈萨克妇女大致制作三种花毡,一种是将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另一种是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一针一线缝起来。花毡一般比普通毡子要厚,多为双层,而且缝得特别密,经久耐用。主要用于毡房的地面上,农村的炕头上,既可防潮、防寒,又可美化室内。花毡是哈萨克姑娘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夏季是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的旺季,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一家要做,大家来帮忙,构成草原上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拿出漂亮的花毡给你铺上,让你坐在绚丽多彩的花毡上,这是哈萨克族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示,而那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花毡,也足以叫你大开眼界,使你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花毡,哈萨克语称“斯尔玛克”。花毡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用途很广,他们在毡房中要铺花毡,在毡房的门上要挂花毡,在客人的坐垫上要铺花毡,在睡觉的床上要放花毡,姑娘出嫁时也要陪嫁花毡。花毡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形影不离。从古至今,花毡都是哈萨克族人必需的重要生活物品之一,同时也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品。无论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同的花毡,点缀在毡房里,使毡房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宫殿。

夏季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忙着打羊毛、捻线、擀毡、染色、裁剪、缝制、绣花,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制作花毡的旺季,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妇女都是制作花毡的能手,她们坐在一起,你帮我打羊毛,我帮你捻线,如果谁家要做花毡,大家都来帮忙,按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大小的花毡,大的有20—30平方米,小的只有2—3平方米。所以一张花毡的诞生,既是制作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又是团结互助的结晶。

哈萨克族花毡的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了她们的智慧。

做花毡先是要擀毡子,把剪下的羊毛,按不同的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摊在大张皮革上,几个人围坐一圈,用细柳、木条不停地抽打至蓬松,再把蓬松的羊毛均匀地平铺在芨芨草帘上,再洒上水,形成毡状。然后卷起帘子用羊毛绳捆紧,套一条带子,前面有1—2人拉,后面4—5人用脚踢或踩,经过约2—3小时的踢踩,待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去掉芨芨草帘,再把生毡分段卷起,再用4—5人合力用肘部及手部力量使劲搓压,搓压好一段再往上卷一段,直至擀完整张毡子,使之成为熟毡。最后用水多次冲洗,冲掉渣滓及沙土,晾干后,便成为毡子,这种毡子是做花毡的主要原料。

做花毡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质量较好的毡子,其次是将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在毡子上。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花毡上的图案是哈萨克族妇女自己设计的,她们没有样本和图纸,所有的花纹和图案都在她们的脑子里,而且,所有经她们做出来的花毡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真是哈萨克族妇女的一种天赋。许多哈萨克族妇女没有文化或者是只念过几年书,但她们做起花毡来,却像经验丰富的专家,拿起笔来就可以勾画出图案,拿起针来就可以缝制出美丽的花纹。

花毡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器豪放又不失柔美味道。另外,色彩艳丽,采用色彩大胆,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

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

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分讲究和精细。如嫁妆花毡,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用金线缝制,图案细,花枝多,含有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古老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汉朝远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在 《黄鹄歌》以 “旃为墙”的唱词中,就提到了 “旃”,旃就是毡子,说明哈萨克族的毡子在毡房中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也证明毡子的历史悠久。随着毡子的出现及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便应运产生,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花毡的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花毡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还有很高的价值。

哈萨克族的花毡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七. 吉林省 吉林市 蛟河市 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具有独特风味的白肉血肠,驰誉吉林食苑已有长久历史。这道菜的风味特点是:白肉薄如纸帛,色白有光,味美异香,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松软鲜嫩,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佐料五味俱全,冬用不冷,夏用不热,脍炙人口。血肠有清有混,是由沙仁、桂皮、紫蔻等10多种配料灌制而成。食用时用韭菜花酱、辣椒油、姜汁腐乳、蒜末、虾油、香油等为佐料,别具风味,备受欢迎

八. 吉林省 延边 延吉 党参

党参别名东党参、三叶菜。主产于通化、抚松、靖宇、长白等地。在海拔200-1500米的林下,灌丛及溪流畔经常成片生长,多生于肥沃深厚的腐殖质土壤中。党参是颇受医学家重视的常用中药之一,根入中药,始载于清《本草从新》,为滋补强壮剂。党参性平味甘,入脾,具有补足益气、养血生津之功效,用于中风虚弱、脾虚泄泻、津伤口渴、血虚萎黄等症。( 延吉)

九. 吉林省 延边 珲春 延边牛

延边牛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毛色多呈深浅不同的黄色。成年公牛466kg,成年母牛365kg。18月龄牛经180天肥育,胴体重266kg,屠宰率为58%,净肉率占47%。

十. 吉林省 延边 图们 松饼

松饼是用蒸熟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馅象包饺子一样包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