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苍南土特产图片 苍南可带走特产零食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苍南土特产图片 苍南可带走特产零食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6-21 01:47:01

一.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马站煎包

马站煎包是位于浙江省苍南灵溪镇望鹤路151号。

苍南马站为人熟知的食物除四季柚外,还有就是煎包。

作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民间小吃,休闲食品——马站煎包其工艺特点是面皮油润柔软,包衣金黄脆香,包馅鲜嫩可口。马站煎包具有六十年的历史,从马站发展到县城灵溪,每天现场制作的3000余个物美价廉的煎包经常出现抡购一空的局面,供不应求。马站煎包店开设在望鹤路151号,将继续为推广马站煎包的民间小吃文化作出贡献。

二.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黄栀子

产品名称:黄栀子

产品产地:温州苍南

产品特性:清热、泻火、凉血

产品简介:黄栀子是传统的中药材,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产品历史:苍南县有黄栀子基地3000多亩,其中集中连片基地的有2000亩,年产黄栀子干果150多吨。

黄栀子,常绿灌木,株高1~2公尺,叶对生,长椭圆形。花顶生,六瓣,花径约5~6公分,裂片微後卷,初开白色,後渐变黄,具芳香,花期春末至夏季。花期5-6月,果期7-11月,果熟期11月,果长卵形,具六稜及六刀状宿存萼,熟果变黄再转桔红,可作染料或入药。适合庭园栽植或大型盆栽。

【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过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江西,抚州。

【生态习性】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黄栀子树高可达2米,茎多分枝,树冠圆球形,花大,白色,有香气,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冠开放后呈脚碟状,果实倒卵形,熟时橙黄色,种子多为鲜黄色,喜温暖湿润气候,又耐寒,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积水,盐碱地。定植后2-3年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挂果年限一般为25年左右。

三.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卤制食品“鲜巴佬”

卤制加工鸡翅、鸡腿等产品是苍南县传统食品。现有浙江和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力开发和发扬传统食品,主要生产“鲜巴老”牌三大系列15个品种,产品均采用品质优良的国产或进口原材料,辅以名贵中药,精心加工卤制。产品畅销江浙闽京及香港、新加坡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苍南)

四.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夹缬

夹缬,是我国古代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取得染织物,故专家称其为“蓝夹缬”。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堪称我国印染技术之母,古代曾作国礼。其实物残片现被国外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

夹缬技术在唐代就有彩色印染技术,其产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十分盛行。在宋代却曾两度遭赵氏王朝政府的示禁,几近消亡,元明以后,夹缬由多色彩向单一蓝色转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苍南境内乡村,夹缬印染作坊比比皆是,夹缬产品的“大花被”依然是本地民众婚嫁的必备之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生活需求的改变,更兼现代工业的繁荣,色彩斑斓的各类现代布制品的出现和兴起,传统夹缬印染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萎缩,因滞销而停产。20世纪80年代开始,宜山八岱村印染作坊业主薛勋郎师傅对此进行抢救性的生产。薛勋郎的夹缬印染作坊便成为全国惟一完整地保存夹缬传统工艺,且尚在生产夹缬的作坊,堪称是中国古代印染业的活化石。

苍南夹缬印染生产技术性强,生产流程一环一节,环节相接,周密而考究,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夹缬印染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同时还保存了天然靛青的配方、配液和以天然靛青为染料的技术,可以说是我古代印染技术的活化石,抢救和保护夹缬技术,对于研究我国印染技术的原始风貌、传承方式和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产技术性强,伴随着人民的生活而代代传承。苍南夹缬印染以棉纺土坯布和天然染料靛青为主要原料,其生产的产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印染过程不会造成有害性无污染,不存在当代印染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苍南夹缬以蓝、白两色构图,将温州地区的南戏故事、民间传说作为夹缬制品的主要图案。有取材于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的“百子图”,有取材于民间绘画的凤凰图、牡丹图、菊花傲霜图、灯笼双喜图等,明显有别于唐宋明时期的夹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代服装、装饰品、旅游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技术改进,可生产各种工艺装饰、被褥、时尚服装、门窗帘、等各类生活用品,特别是在服装和工艺装饰方面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和利用价值。抢救和保护苍南夹缬,对于研究和考证夹缬在苍南及至整个浙南地区的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大的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是农耕社会的缩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工艺,流传千多年,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人民生活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年“苍南夹缬”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夹缬传承人薛勋郎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五.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翠龙茶

苍南翠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 苍南翠龙茶

产品产地:温州苍南

产品特性: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醇和甘甜,

产品简介: “玉苍绿早”牌苍南翠龙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达500多米的苍南县五岱山上,该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甘甜,汤色翠绿明亮,叶底成朵嫩绿明亮,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芽叶大小匀齐,芽叶长不超过2cm,采摘期较早,一般春分与清明之间,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剔,清除病叶、碎片等,使之整齐纯净,炉制工艺可分为杀青、青锅、回潮摊晾,炒制工艺可分为杀青、青锅、回潮摊凉,火锅四道工序。

产品历史:该茶在99年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又荣获99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目前该产品年销售量100多担,销售额120万元。

六.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蘑菇

浙江省苍南县的农业十分发达,名闻海内外,当地农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蘑菇产业,发展迅速,是浙江省蘑菇生产重点产区,苍南县地处浙闽交界,因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蘑菇之乡”。现全县蘑菇种植面积3500万平方尺,生产鲜菇3万吨,产值达1.3亿元。现已形成蘑菇保鲜、盐渍蘑菇、真空软包装、蘑菇酱油等系列产品,产品畅销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盐渍蘑菇等产品还外销美国、韩国、日本、意大利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苍南县创汇产品。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蘑菇之乡”称号,2002年底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尺,目前建有下魁、棋盘、兰山三大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开发出砻糠复盖技术、二次发酵工艺,储运、保鲜,山草种植、板田种植等先进技术。年产量40000吨,年产值超亿元,目前建有下魁、棋盘、兰山三大蘑菇生产示范基地,成立了苍南清源蘑菇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发出龚糠覆盖技术、二次发酵工艺、储运、保鲜、山草种植、板田种植等先进技术。成立了蘑菇加工厂等农业龙头企业近10家,创建了蘑菇专业交易市场、天丰实业有限公司、昌盛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开发出“梅林”牌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真空软包装鲜蘑菇片等系列产品,研制出“梅林牌”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真空软包装蘑菇片等系列产品。远销美、德、日、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是苍南先重要创汇农产品。

七.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香橙菊花鱼

材料介绍:

脘鱼柳2条、大橙子1个(榨汁用)、吉士粉、盐、胡椒各少许。

制作方法:

1、鱼肉以斜刀横切至鱼皮部分,不要切断,每片相隔1cm,每5片为1组切断;

2、将5片一组的鱼柳再纵向每隔1cm垂直切一刀,使鱼柳成菊花瓣状;

3、将切好的鱼柳用少许盐、胡椒粉腌一会入味后,将之抖开均匀地沾上干粉;

4、将鱼柳上多余的干粉拍去后,入热油中炸大约3-5分钟,至表面金黄酥脆时捞起沥油;

5、橙汁加入适量的白醋、吉士粉、糖和生粉水烧开勾芡,浇在炸好的菊花鱼上即可。

八.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油淋土鸡

油淋土鸡

鸡肉选取当地农家人工所饲养的土鸡,配以八角、花椒、甘草、葱、酱油、糖、香油、黑醋、清水等等,经过煮、炸、炒等数道程序烹制而成,滋味鲜美,麻辣可口 ,且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功效。

材料:煮熟鸡一只、八角2粒、花椒1大匙、甘菜2片、葱2支。

调味料:

1、酱油半杯、糖2大匙、酒1大匙、清水2杯。

2、糖1大匙、酱油2大匙、辣酱油1大匙、香油1大匙、黑醋1茶匙、味素少许。

作法:

1、鸡剁块,将八角、花椒、甘草加入调味料(1)烧开,作成卤汁,鸡和卤汁放入锅中,小火烧约1小时,使其入味后取出。

2、卤好的鸡块放入热油中,炸至外皮微黄后捞出。

3、葱切丁,用2大匙油爆香,放入拌匀的调味料(2)和鸡块同炒即成。

九.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四季柚

苍南四季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四季柚原产浙江苍南县马站。

文化典故

马站四季柚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因此马站被誉为“四季柚之乡”,也就是马站的四季柚是最正宗的。

十.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温州紫菜

产品名称:温州紫菜

产品别名:长寿菜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多种功效

产品简介:紫菜俗称“长寿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B12、B1、B2、A、C、E等。它所含的蛋白质与大豆差不多,是大米的6倍;维生素A约为牛奶的67倍,核黄素比香菇多9倍,维生素C为卷心菜的70倍。还含有胆碱、胡萝卜素、硫胺素、烟酸、维生素C、碘、蛋白质、铁、钙、磷、纤维素等。它具有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多种功效。紫菜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预防人体衰老;它含有大量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的牛磺酸,有利于保护肝脏。紫菜的1/3是食物纤维,可以保持肠道健康,将致癌物质排出体外,特别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产品历史:我国食用紫菜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民间常用紫菜作妇女产后催乳剂;患肺脓肿吐臭痰的患者,可常嚼干紫菜;,夏天多吃紫菜有消暑热、补身体的功效。紫菜所含的微量多糖类,证明它有抑制癌症效果,紫菜中还含有较丰富的胆碱,常吃对记忆衰退有改善之作用。

温州紫菜养殖均分布在苍南和洞头两县,其中苍南县有紫菜养殖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达5000多吨,产值逾1.5亿元。近年来,该县紫菜养殖技术与模式不断创新,随着紫菜良种繁育、丰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紫菜产品加工研究技术的推广应用,紫菜生产在当地形成特色,2003年还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紫菜之乡”。

温州紫菜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同时也加大了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发展,现今已有“安盛”、“星贝”等系列产品荣获温州市“放心农产品”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