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诏安的特产有什么 漳州诏安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诏安的特产有什么 漳州诏安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4 13:24:58

一. 福建省 漳州 诏安县 后港青壳荔枝

后港青壳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诏安县四都镇后港村盛产乌叶青壳荔枝,品重荔林,历来被世人视作名珍异果,誉满中外。

青壳荔枝属乌叶良种,果品颗粒饱满,果大、核小、肉厚,通常每斤约18个左右,采摘后放三四天还能保其色味不变。青壳荔枝成熟时果色青碧中略呈晕红朱迹,剥食新鲜青壳荔枝时有特异果香袭人。果肉晶莹如羊脂美玉,爽脆甜润,夏日食此不啻如琼浆玉液,真有:“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之慨。更为奇特的是一颗剥好的果肉不慎落地竟不沾砂土,真不愧为荔枝中的上品。

诏安荔枝每年约于夏至后十日始大量上市,而后港青壳几乎要等到“众芳摇落”的尾声约慢半个月方靓丽登场。青壳荔枝无疑延长了每年的荔枝供应期。人们年年在品尝人间佳珍的同时,喜言有关青壳荔枝的佳话。后港栽培青壳荔枝历史悠久,传说古时有仙鹤自海上来,口衔一颗荔枝核遗落于后港村的后山上,仙鹤长鸣三声振翅而去,落果处长出了一棵荔枝,结出的果实香甜异常。后来,人们把该品种移植他处,但其果实香味就不如后港原产地了。

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朝贡荔枝改从福建选送,据说后港荔枝也是贡品之一,运送时把荔枝放在装有香料的绣香囊里予以保鲜。现在美国还保存有这种运送荔枝的绣香囊。

20世纪50年代该产品远销香港,港报曾以“后港荔枝上市”的醒目标题专门报道。60年代成为省内外罐头厂争购的奇货。1998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也专题作了介绍。现后港有二千多亩的荔林,2002年乌叶青壳荔枝产量约100多万公斤。

二. 福建省 漳州 诏安县 诏安乌叶荔枝

诏安乌叶荔枝

三. 福建省 漳州 诏安县 林头珠蚶

林头珠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诏安县地处东南沿海,闽粤交界处,毗邻广东省饶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5′—117°22′,北纬23°35′—24°11′,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447.5毫米,平均气温21.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东溪和西溪,淡水总面积6.80万亩,海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泥蚶、巴非蚶、锯缘青蟹、牡蛎等高优水产品。泥蚶在诏安俗称为血蚶,“林头珠蚶”系血蚶中的珍品,盛产于诏安县四都镇林头村海滩一带,该区域蚶埕地势平坦,有东溪淡水和海水汇合处的独特水质,泥肥水优,养殖的滩涂底质为泥沙或沙泥,气侯温和,年平均水温20.9度,水清透明,潮流畅通,海水比重1.022~1.025,水温变动范围摄氏9.6℃~10.25℃,潮间带生物量丰富,浮游植物以蓝藻、硅藻的数量最大,以热带性和暖水性的挠足类、磷虾类、糠虾类居多,适宜贝类生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林头珠蚶”个体圆似大珍珠,外壳浅白色,薄而坚硬,瓦楞状的纵线多而细,内壁白色,肉质脆嫩,血水多,咸淡适宜,清甜可口,肉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钾、镁、钙、铁、硒等微量元素,而且具有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比例较高的优质特性。“林头珠蚶”养殖历史悠久,自清代以来,名闻遐迩,特别畅销东南亚市场。

汉代前,诏安就有淡水养鱼业。明代,有滩涂养殖业。新中国成产后,水产养殖受到重视,泥蚶等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1963年,省水产厅在梅岭建立泥蚶养殖场,放养大量亲蚶,建立千亩蚶苗基地,繁殖大量蚶苗种。20世纪70年代中期,诏安县四都镇在沿海一带大力发展人工养殖珠蚶获得成功,推动了“林头珠蚶”养殖进一步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的积极运作,“林头珠蚶”养殖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据2010年底调查,全县放养珠蚶蚶田5000亩,年产珠蚶5000吨,创产值上亿元。

为引导蚶农科学养殖,诏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开设养殖培训班、推广滩涂蓄水养蚶等措施推广科学养蚶,做到养蚶流程科学化,从而提高养蚶的质量、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使养蚶户实现增产增收。

诏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是经诏安县人事局核准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隶属诏安县海洋与渔业局。其主要职责与业务范围是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水产行业实际,对行业标准、业态发展、产业政策等关系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对策;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协调、组织会员单位和行业制定行规、行约,协调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关系,探索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使用“林头珠蚶”证明商标的产品的生产地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诏安县行政区域内东经117°10′~117°21′,北纬23°21′~23°47′之间的东葛头、盐仓、林头、西张、港口、东梧、西梧、田朴、山后、蟳寮、院前、邱城、狮头(岸屿村)等3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

四.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五.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七.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八. 福建省 漳州 诏安县 甲洲鸡母埭大虾

甲洲鸡母埭大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甲洲鸡母埭大虾是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甲洲村的。甲洲鸡母埭大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是福建省“渔业十强县”之一。桥东镇位于诏安县城东郊,依山傍海,西面临溪,隔东溪与南诏镇东关社区相望。属东溪下游冲积平原,东北部有部分丘陵,东南临诏安湾内海。有一万亩的海水、淡水养殖基地。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甲洲鸡母埭大虾”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甲洲鸡母埭大虾

诏安县桥东镇水产养殖协会

11708370

虾(活的)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福建省 漳州 诏安县 诏安汀洋柿

诏安汀洋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