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来宾象州有什么特产 广西象州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来宾象州有什么特产 广西象州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4 13:29:21

一. 广西 来宾 忻城县 忻城肉粽

糯米加入去皮绿豆及调好味的猪肉块,或腊肉、火腿、鸡肉等,用棕叶包成枕形,中高端低,蒸熟而成。香软、味鲜。

二. 广西 来宾 武宣 红糟酸

武宣丰富,有产于广西区级风景区百崖大峡谷的山沟笋尖、河中厥菜、树上木耳、香菇等森林野菜;清热解毒、健脾强身的武宣香芋、淮山、东乡马蹄、李子;清香诱人的双孢菇、鸡腿菇、巴西菇、茶树菇,还有牛心柿、李子、桂圆肉、葵瓜子油等等。所有这些东东,有些你可以在县城各店买到,有些你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还有的你可以在餐桌上偿到,下面我隆重推出我们武宣独有的红糟酸:

红糟是用煮好的米饭,拌入红糟种子(每制做一次红糟都会把一小抓留下来作为种子)使之发酵后制成干爽、松散、浓香、殷红的新鲜红糟(用水越洗越红,不添加任何色素)。用它来腌制各种蔬菜瓜豆,特别是姜、荞头、辣椒、豆角、木瓜、空心菜梗等,腌制后色泽鲜艳,滑嫩脆口,香味独特,酸辣适度,色、香、味俱佳。用红糟焖鱼或炒猪大肠、猪肚、菜梗等家常菜,那浓香味道更是催人食欲,看了都要流口水,确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四.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胶粉

胶粉

市内胶粉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制作焚化香、蚊香、造木船的原料,也可制造儿童玩具。主产区是大业镇和筋竹镇。用种植的胶树的皮和枝叶加工胶粉。单用胶皮加工成胶粉的称上胶粉,用胶皮、胶枝、胶叶混合制成胶粉称中胶粉。岑溪县木夹社、大业镇白竹村、岑城镇樟木街等线香厂生产的焚化香,品种有黄香、白香、红香、原色香等多种,产品除内销外。还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单香港地区,1986年销胶粉量367吨。

五. 广西 来宾 武宣 鲜蘑豆瓣

主料:蘑菇(鲜蘑)150克



调料:豆瓣酱150克、盐3克、味精1克、姜2克、料酒10克、花生油40克、淀粉(豌豆)3克。



1.鲜蘑菇洗净,放入水锅里煮熟,捞出浸入凉水中冷却,取出挤干,切成同蚕豆大小的薄片。



2.锅置火上,放熟花生油30克,烧热时将蚕豆瓣及鲜蘑菇入锅一同煸炒,加精盐、姜末、鲜汤100克,烧约3分钟,放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熟油10克装盘。

六.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桑蚕

目前,市内种植的桑树以沙二×伦109为主,桂桑优62、12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饲养蚕种为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上簇已普遍使用方格簇,生产的蚕茧茧丝长1000~1400米,光洁好,净度高,解舒率75%左右,缫折低(2.3左右),利于缫制高等级的生丝,蚕茧质量上乘。2009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860公顷,蚕农售茧收入620万元。2010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908.67公顷,蚕农售茧收入985万元。

七. 广西 来宾 兴宾区 桥勒生姜

桥勒生姜主要以大肉姜为主,分布在6个自然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桥勒生姜种植渐成规模,2006年,全村委生姜种植面积达3500亩,最高亩产达8500斤,总产量达到400多万公斤。七洞乡桥勒村民委独特的气候,土壤肥沃,种植出来的大肉姜个大、表面光滑、无病斑、很有卖相和市场价值。而且该村委种植的大肉姜具有产量高、肉体厚、颜色白、味道甜等特点,是家肴不可少的调味品,有健胃祛寒的功效。

八.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

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

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

九.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烤烟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992、1993年鉴定,烟叶质量与云南优质烟叶相似。烘烤出来的烟叶,烟色桔黄,油分足、香味浓,各种化学成份含量协调,品质佳。1993年选样参加全国评比荣获外观质量第一名。产品销往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北京等地。2001年靖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技术管理示范县之一。2004年靖西县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示范县。2005年自治区农业厅授予靖西县"广西烟叶第一大县"荣誉称号。2007年实现了总产量、总产值、均价、亩产值、烟农户均收入、上等烟比例和烟叶税等8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共落实13个乡镇,97个村,395个屯,2948户烟农种烟,计划种植8000亩,落实面积60171亩,烟农签订合同种植面积50186亩,户均面积20亩。截止6月25日全县累计在烤2267炉,累计出炉9360炉,累计出炉烟叶8.2万担。

十. 广西 来宾 忻城县 忻城织锦

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