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维吾尔族特产手抄报 维吾尔族民族特色手抄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维吾尔族特产手抄报 维吾尔族民族特色手抄报更新时间:2022-05-14 18:31:39

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呼伦贝尔油菜籽

呼伦贝尔油菜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呼伦贝尔油菜”产区集中在大兴安岭及岭西的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菜籽生产。地处高纬度、高海拔、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利用率高,非常适宜油菜籽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油料作物脂肪的积累。“呼伦贝尔油菜籽”具有“高油、低芥酸、低硫甙”特征。“呼伦贝尔油菜籽”在全国油脂行业中久享盛誉,年产高品质油菜籽25万吨。

地域范围

呼伦贝尔油菜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以内蒙古海拉尔垦区16个农牧场为主施业区,地域保护范围涵盖呼伦贝尔市13个旗市区,即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高纬度地带之间,大兴安岭山地东西两侧,及向呼伦贝尔大草原过渡地段。地域保护总面积300万亩,年产量5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呼伦贝尔油菜籽,双低高含油。角果密,结荚多,籽粒饱满,种皮呈黑色、暗褐或红褐色,少数暗黄色,油量较高。 2、内在品质指标:平均芥酸含量不高于1%,硫甙含量不高于26微摩尔/克,含油量一般为42%~46%。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90%,亚油酸含量≥17.8%,亚麻酸含量≥8.5%。副产品菜粕硫甙含量11-27.73微摩尔/克,蛋白含量≥38%。 3、安全要求:符合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准则、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及NY/T415-2000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籽标准的安全要求。

二. 内蒙古 呼伦贝尔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三河马

三河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的内蒙古三河马,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驯养历史,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地区,因此得名。

马的挽乘兼用型品种。原产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级)的额尔古纳市(县级)和大兴安岭以西的滨洲沿线。因当地有三条河流(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哈拉哈河。)而得名。20世纪由俄国引入后贝加尔马及其0等与当地马杂交育成。具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头直,颈长适中,鬐甲明显,胸深广且长,背腰平直,尻较宽,四肢坚强有力,但蹄质欠坚实。三河马属于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公马平均体高152.7厘米,体长率103.1,胸围率13.5,体重450-500公斤,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46.0,体长151.6,胸围179.2,管围19.8。遗传性稳定,用于改良蒙古马效果良好。

额尔古纳的三河(根河、得尔布尔河和哈布尔河)地区,是名满天下的三河马的故乡。

三河马,主要是由俄罗斯的贝加尔马、奥尔洛夫和比秋克血统的改良马、当地蒙古马综合杂交而来,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据说,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的三河马,最多时有14种血统。

三河马

地域范围

三河马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以内蒙古海拉尔垦区三河马场为骨干的主施业区,地域保护范围涵盖呼伦贝尔市13个旗市区,包括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介于东经117°15′—124°02′、北纬47°05′—51°30′高纬度地带之间,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大草原过渡地段。保护规模:三河马在呼伦贝尔境内现存量6千匹,海拉尔垦区三河马存量2765匹。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感官特征:三河马,头大小适中,直头。眼大明亮。耳大小适中,直立。鼻孔开张良好。颌凹宽。颈长短适中,呈直颈和斜颈,高低适中。颈肩结合良好。鬐甲明显,肩倾斜适度。背腰平直而宽广,尻部丰满,略斜。胸部深宽,肋骨拱园。腹部大小适中。四肢干燥,骨量充实。关节明显,飞节发育良好,腱和韧带坚实,管部较长,系长中等,蹄大小适中,蹄质坚实,多为正肢势,部分个体后肢稍外向。 鬃、鬣、尾毛稀少,距毛不发达。三河马毛色主要为骝毛和栗毛,黑毛和青毛少。 2、内在品质指标:三河马是在大陆性气候寒温带采取群牧管理办法育成的,严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三河马一些可贵的品种特征。繁殖性能高,代谢机能旺盛,血液氧化能力较强。在低海拔地区红血球715万,白血球9630,血红素含量71.1%。体质结实紧凑、骨骼坚实、结构匀称、外貌骏美、性情温驯、有悍威、耐寒、耐粗饲、恋膘性强、增膘快、掉膘慢、抗病力强、适应性良好的特征特性。“三河马”属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公马平均体高152.7厘米,体长率103.1,胸围率13.5,体重450~500公斤,母马平均体高为144.1厘米,体长率103.2,胸围率118.5,管围率12.9,体重400~450KG。“三河马”力速兼备,持久力好,运步轻快,驯验记录:1000米1′7″4,1600米为1′56″,3200米为4′5″″,50公里为2~2′29″,100公里为7~10′。 3、质量安全规定:三河马执行GB/T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NY 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8《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NY467《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

三.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手抓羊肉

东乡手抓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据考证,临夏古称“枹罕”,河州羊又称“栈羊”,曾是朝廷贡品, “栈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我州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无素,久食能坛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温肾壮涵F强体提神,补脾健胃,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据说,河州姑娘肌肤娇嫩,靓丽多姿,脸上水露露的, “红处红,白处白”,与从小食羊肉有关。

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于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选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最著名的有东乡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时,若突出地方民族风味,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单盘上席一般用羊肋条。

地域范围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锁南、春台、柳树、大树、北岭、龙泉、董岭、考勒、沿岭、汪集、高山、风山、车家湾、免古池、坪庄、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百和、关卜、东塬、河滩、唐汪、达板 25个乡镇

特定品质

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文化典故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四. 河南省 商丘市 梁园区 商丘手锈

商丘手锈分刺绣、彩绣、平绣、勒绣、刁平绣等。自古以来,商丘人民就有植桑养蚕、织帛绣花的传统。因古有宋国、宋州、宋城之称,故商丘手绣亦称“宋绣”。北宋时,宋绣曾风靡汴梁。抽纱刺绣产品织工细致、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彩素雅,主要产品有生丝台布、刁平绣、棒锤花边、归德花边、万丝绸被面、富丽丝台布、礼拜帽、勾针衣、床罩及各种装饰品。

五.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天彩棉手织布

主产博兴县。以天然彩色棉为纺织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漂染、煮炼等化学处理,不含甲醛、偶氮、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具有亲和皮肤、舒适止痒、抗静电、不起球、透气好等特点。经手工织造,再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成为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态珍品。

六.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猴场手搓辣椒面

猴场手搓辣椒面

外焦里鲜,辣而不辛,鲜香可口,口感舒适,回味悠长。攻效:健胃消食。其种植基地在我县猴场镇年产量约5千公斤,该产品己经成为贵阳市老干妈企业的调味剂。该产品进入贵州省农特精品展位。

七.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手拉朱泥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潮州市枫溪区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坵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唐宋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陶器的制作。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手拉朱泥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富于艺术特色的自家风格。潮州朱泥壶手拉工艺采用手工拉胚成型,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手拉的朱泥壶用料选用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技艺单绝。潮州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文化价值。

潮州手拉朱泥壶现有创作队伍星散,随着时代变迁,不少人为生活改弦易辙,造成从艺人才青黄不接,技艺难以为继,从艺人员和作品大量萎缩,一些技艺已处濒危状态。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对保护突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手拉朱泥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八.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南可村地处武功县贞元镇东南方,现该村人口1986人,376户,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89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中劳务输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经济呈现出多轮驱动、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该村依托南可手织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手织布产业,目前该村己发展织机420台,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600多人,生产的4筝24色线手织布产品,色泽鲜艳,环保实用,供不应求,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南可的带动下,周边十二个村手织布产业也蓬勃兴起,累计发展织机1500余台,1200余户群众已经加入南可手织布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贞元镇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手织布专业镇,形成了年产南可牌手织布(蚕丝)床单及其他手织布产品3万多条(件)的生产能力,可生产床单、被罩、衬衣、坐垫等二十多个品种,仅此一项年创收1500多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南可村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九. 宁夏 吴忠 同心县 清真手拔毛鸡

清真手拔毛鸡

“同心清真手拔毛鸡”是中国·宁夏同心县独特的清真传统肉食品,饲料以粮食为主,不含任何药物添加剂,其屠宰加工程序严格按照穆斯林肉食品的要求,由阿訇主刀、手工拔毛清理而成。该产品清洁卫生,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及各界消费者的放心食品。

十.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西宁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喝过奶茶之后,热情好客的牧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三碗奶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虽然吃得嘴油的手滑,但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独到之处。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