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渭南菜市场能买到什么特产 渭南的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渭南菜市场能买到什么特产 渭南的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27 02:04:08

一.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苹果

合阳县是陕西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栽植面积已达25.3万亩。合阳又是陕西省苹果优生区,发展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为“三优”。一是果质优。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苹果产区海拨平均在800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57%。由于海拨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生苹果色艳、味浓、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运。一般硬度在15磅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二是外形优,合阳苹果产区系干燥型农业气候区,所产苹果果面干净,光泽度好,口感浓香,风味独特。三是品种优。以优质红富士为主栽品种,有粉红女士、滕木一号、新红星、皇家嘎啦、美国八号等20多个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合阳苹果以梁山脚下的皇埔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乡镇所产最佳。这里出产的苹果已走上国宴的餐桌,享誉京华。合阳苹果多次在省、市评比中名列前茅。“金水牌”、“甘井牌”是合阳苹果两大名牌,获得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已打进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场,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俄罗斯。

二.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柳枝香椿

柳枝香椿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暗褐色,片状剥落;幼枝有柔毛。双数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有特殊香气;小叶10—22片,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无毛或下面脉腋有长束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退化雄蕊5,与发育雄蕊互生。蒴果卵圆形,长1.5—2.5厘米;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5-6月,果期8月。

各地均有栽培,多种植于村边路旁;分布于华北至西南各省。

嫩芽食用,木材纹理细,是造船和建筑材料,木屑及根可提芳香油,国外用作雪茄烟的赋香剂;种子可榨油,含油量38.5%;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的功效。树皮含川楝素,图醇,鞣质;叶含胡萝卜烃,维生素B,C。

三.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柿子饼

柿子饼是临渭区南塬的风味小吃,每次走在大街上,看到卖柿子饼的总会买来吃。

首先明确一下,这儿说的“柿子饼”可不是“柿饼”——“柿饼”是指那种完全由柿子制成的、表面有一层白白的果霜(柿子的果糖结晶体),吃起来甜甜的小饼,那是把硬柿子通过削皮、晾晒、打蔫、脱水、变软、压饼、出霜等一系列方法制作而成的,而“柿子饼”则是柿子面“烙饼”。两种食物都属于陕西,区别在于前者完全属于“零嘴”的范畴,后者不仅是小吃,也可端上饭桌、纳入正餐。

关于柿子饼,在在陕西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着一段与闯王李自成有关的故事。相传,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陕西建立了“大顺”政权以后,继续进军北京。起兵之时,关中正值灾荒之年,粮食缺乏,老百姓用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

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渭区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柿子饼。做柿子饼的柿子的特点必须是:果皮、果肉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致密,多汁,品质极好。临渭区南塬柿子饼色泽金黄,饼面粘甜,黄桂芳香。而柿子饼要说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的,因为柿子之后秋冬季有,而做柿子饼要选用熟透了的,软糯的柿子才好吃,所以柿子饼就显得异常的"名贵"了。

四.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黄营果蔬

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黄营村位于大荔县城西北方向4公里处,该村有1574口人,耕地2590亩,温室大棚440座,设施农业占700多亩。该村交通方便,土壤灌溉条件优越,农作物长势良好。

近几年来,当地群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构建大棚设施农业。这项工作难度大,困难重重,通过多方努力,调整地块,办理贷款。截止2012年底,全村共建大棚600余棚。随着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商品意识渐渐提高,开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该村已组建合作社2个,农民参社率占到该村的60%,大大提高了商品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1年,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黄营村(果蔬)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五.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官池花生

在莎苑地区官池一带大面积种植,沙地花生,花生果白籽实,交通便利,民风淳朴。

六.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饽饽馍

饽饽馍是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风味食品。因其是将饼坯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又称砂子馍、饽饽、干馍。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饽饽馍历史非常悠久,石子馍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石烹”遗风。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就说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唐代叫做“石鏊饼”,并曾以此饼向皇帝进贡。到了清代,石子馍传入金陵,称为“天然饼”。这种馍是用上等白面粉,放入油和盐(糖),有的还加入鲜花椒叶,制成馍坯,烙制而成。具有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携带方便,经久耐贮的特点。是关中农村常用的赠送亲友、招待嘉宾,或作为产妇、病人的营养食品。

七.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棉花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多、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於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於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黴;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八.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同州核雕

在果核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船只等,通常也指用果核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刻、杨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雕刻为主。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姿态各异,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工艺和特色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果核雕刻的艺术特色是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单件陈设品配以底座,加盖玻璃罩,以供欣赏;有的缀以流苏,作为佩件或扇坠;有的将若干枚果核雕刻串连成念珠。

九.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沙底辣椒

沙底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荔县沙底辣椒鉴评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所描述的外在感官特征,辣椒呈长指型,色艳红,有光泽、饱满圆润肉厚籽少,辣面油气大、水上漂,香浓持久等地方特色.

经过深加工后的沙底辣椒,很快受到消费者认可,进超市、闯省城、远销十多个省市。辣椒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4-6元增加到8-12元,每亩收入由200-400元增加到800-1000元。全乡辣椒种植面积也由不足千亩恢复到2000亩。

地域范围

沙底辣椒主要分布在大荔县南洛河、渭河之间,东到韦林镇果园村,西到官池镇石槽村,南到韦林镇西寨村,北到朝邑镇伯士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6′-110°05′,北纬34°42′-34°47′,主要涉及官池、韦林、朝邑等3个镇27个行政村,总保护面积8000亩,年产鲜辣椒1.28万吨,干辣椒20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沙底辣椒鲜椒纤长(一般长15cm左右,粗3cm左右)艳红、肉厚籽少,多干制;干椒梗草绿、角深红、纹路匀;辣椒面色较深、油气大,泼入煎滚的食用油,鲜红的辣椒面就悬浮在油面上,辣味香浓,有“水上漂”之说。2、独特的内在品质:沙底辣椒维生素C含量不低于145mg/100g、镁含量不低于460mg/kg、钾含量不低于4500mg/kg。3、安全要求:沙底辣椒产地环境选择、产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十.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旋面

澄城有一种面食-------旋面。 从小我就是从吃旋面的梦想中长大。 旋面以大量水和面成浆,淋于热锅上做半熟,然后晾晒,稍干即切,于热汤中煮熟,再拌多种佐料食用,以辣香为主,很是可口。 长大后,走遍三山五岳,踏遍祖国南北。不见旋面流传于外,只有回乡的游子,才可以尝此美味。旋面,不惟美味,也勾起游子的心,使绵绵乡情沉于对面的专注,一往情深。 如果有人去澄城,不可不品旋面。 在我,旋面铸造了我的性格,铸造了我的黄土情结。旋面好吃,但在细腻中,不失西北人粗犷的性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