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滦州古城特产到哪买不被坑 滦县四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滦州古城特产到哪买不被坑 滦县四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7-14 04:00:59

一.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松茸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二.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糍粑

丽江糍粑

是当地的风味主食,它薄如纸、层次多,所以又称“千层饼”,放置两三个月不会变质。吃的时候配以火腿、花椒、葱花、猪油等,有咸甜两种口味。正宗丽江糍粑店在关门口下行约五十米处,四方街附近的多是从别处批发而来的,价格略高且味道也欠缺一些。

小贴士:在福龙小吃往前5米左右的小巷里,不论阴晴都撑着把大伞,老板买一种油煎粑粑。就是将粑粑放在柴火加热的平底锅里,用少量香油烙到两面金黄,可以抹辣椒酱吃,也可以不放任何东西,直接吃,是自然的麦香,5角钱1个,管饱。饵块也是这样做,5角钱2个。老板每天早上10点左右收摊,想吃就要起早。

三.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东巴蜡染

东巴蜡染是在贵州苗族蜡染、大理白族蜡染的工艺基础上,以纳西族东巴书画作品为文化

内涵的新的印染工艺品。它以棉布、丝绸、金丝绒等为载体,用一种特制的蜡刀蘸熔蜡绘东巴字画于布,利用植物染料浸染,然后沸水煮去蜡即成。在制作中,工艺师们利用蜡冷冻后产生冰纹的特发报,掌握好冰纹的粗细、疏密、走向,使其恰到好处地表现物像,同时采用分色封蜡,丰富色彩层次等手段,增加艺术表现效果。

目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和丽江县东巴文化蜡染厂研制出三十多个品种,除面料衣物外,还有旅游包,手帕、布帘、装饰画、沙发巾等。这些蜡染制品,图案丰富

多变,色彩典雅古朴,生活气息浓郁,文化内涵深沉,因而受到国内外游客,特别是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喜爱产品远销日、美、法等国。

四.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是一种名贵药材,能治疗头痛、头昏、眩晕、偏头疼、眼花、语言蹇。风寒湿痹、四肢痉挛、小儿惊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据有关资料说,世界上只有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带出产天麻,产量以我国最多,云南是我国天麻主产地之一,云南又集中产在昭通地区,尤以该地区的彝良、镇雄两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呈半透明状,质坚实,是云南天麻的代表。此外,怒江、中甸、丽江等地也产天麻。

丽江天麻主要产自金沙江畔的“药材之乡”鲁甸,其产品多为野生,近年仅有少量人工栽培。 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治酒、食补,是我国药典中的名贵中药材,其产品以野生天麻为上乘;其性辛温无毒,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入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治惊风、湿痹、神衰、头昏、眩晕、偏头疼、语言謇等作用,经临床实践证明: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效果。 在当地,丽江天麻有散装、盒装、家种、野生等多种产品,"丽江天麻补酒"是出口东南亚的拳头产品。

五.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蜜饯

丽江蜜饯早有名气,20来种口味:蕃茄、辣椒、茄子、生姜、苹果;好多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全由女主人手工制作,块块晶莹透亮,似成色极佳的黄玉,味道五花八门,甜蜜蜜是肯定的。

百岁坊46号做蜜饯的是位50多岁的大妈,家庭作坊,几口大锅冒着热气,屋里弥漫着一股香甜。小偏房放满罐子,好几排,贴着标签,大概有20多种,稀奇古怪的,光李子蜜饯就分青李、黄李、红李。

“蜜饯四天左右就吃得,说是容易,其实工艺复杂呢!”再多的,大妈就不愿说了。“丽江蜜饯有些年头了,早先没有什么蕃茄、辣椒、茄子、胡罗卜,后来物产富余,放着可惜,才有人试着做。”大妈说:“现在什么都讲个稀奇,不稀奇就跟不上喽。”

七一街关门口12号也有蜜饯,直接就摆在路边上“诱捕谗客”,品种差不多,也是20来种,老板娘介绍做蜜饯的糖叫;饴糖;,是用大麦、燕麦熬煮、发酵、提炼后成白色的块,纯天然的。

东巴豪斯门前有纳西老太太卖水果、包谷、香袋什么的,卖蜜饯的是其中一位,放在盆里,上面压着玻璃,她的蜜饯只有梅子、李子几种,整个柚子皮或整个桔子皮的比较好吃,一个就好重,一块钱一个,天黑就收摊。

六.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大杂锅

象连渣涝,用大砂锅把腌肉、火腿和蔬菜一锅煮了端上来,热乎乎,很可口。连吃带喝汤,口味重的人就用蘸水。如果其它的都吃腻了,选择大杂锅是最智慧的。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喜欢约着去吃,价格也实惠,五个人也就30多块钱。

大石桥旁有一家,剑南春门前也有。新城最多,跟着出租车司机就到了。

适宜杂烩爱好者。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铜器

云南丽江的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久负盛名。纳西族擅长制作铜器,工艺发达,常盛不衰,为各族群众所喜爱。在古城四方街,有十数家专营各类铜器的铺子,各式铜器满街陈列,耀眼醒目,成为一大人文景观,精美的各式铜制工艺,深受顾客青睐。

铜器大多以手工制作,工艺精良,款式多样,图案精美,质地坚固,经久耐用,是纳西人家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具。铜器分为红黄两色,显得富丽美观。按纳西族的习俗,每逢女儿出嫁,父母亲都要赠送给女儿一套精美的铜器,包括铜火锅、铜盆、铜桶、铜勺、铜壶等器具,以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吉祥如意。

八.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古城山羊皮褥子

古城山羊皮褥子

宣化古城皮毛行业历史悠久,而其中的山羊皮褥子名闻遐迩,它是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发展起来的,久经磨难,几起几落,最终创出自己的道路,成为中外的名牌产品。

宣化的皮毛行业始于19世纪二十年代初,1917年宣化有皮坊33家,职工1500人,年产山羊皮达20万张。就其规模是相当可观,实力比较雄厚。当时绝大多数产品远销国外。宣化产的山羊皮褥子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英、法、美等国的外商纷纷前来采购定货。当时经营此种产品的有:怡和洋行、华太洋行、永兴洋行、骤利洋行、协成洋行、益昌洋行、禅纺洋行等。宣化皮货制品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的瑞蚨祥、谦祥益,天津估衣街皮货商店,上海先施公司都有销售。

皮毛行业在当时已成为大行业,分设单位很多,互有联系,有“东福、西万、四大魁”之称。这些商号互相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宣化皮毛业的发展。

1924年,宣化的皮毛行业进入极盛时期,生产的山羊拨绒皮(山羊皮拨针)畅销国际市场。1925年,皮业职工达4000余人,皮坊达83家,年产山羊皮166万张,全行业共获利润白银150余两。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山羊拨绒皮在国际市场上空前畅销。外商盲目采购,认为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但给宣化皮毛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由于外商盲目扩大购买,皮毛商业盲目扩大生产为以后的生产萧条埋下了失败的祸因。

1926年,皮毛行业急转直下,由盛转衰,皮坊仅剩38家,且产品大量积压。由于皮毛行业,盲目扩展,采购原料,使生皮价格猛涨,成本增高;国内军阀混战,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开战,使南口火车不通,产品不能及时外运,国内市场销售受到限制。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8月日本侵入宣化。9月份开始将宣化皮坊所有的羊皮大部分强行收买,付款却寥寥无几,各家皮坊亏损很大,皮坊只剩下20家,勉强维持。这时皮坊只能做些面羊皮衣和起青皮少量产品,出口已全部断绝,皮毛完全被控制,私人企业无法经营,工人大批失业,所剩皮坊,荀延残喘,奄奄一息。

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宣化的皮毛业得以起死回生。1956年公私合营,宣化皮毛业重新走向发展的道路。成立宣化皮毛厂(现已为国营企业),该厂继承和发扬了宣化山羊皮褥子制作特技,产品质量不仅保持了宣化生产的独特技术,而且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和河北省同行业产品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名牌产品。现在该厂在全国实行一盘棋,全局发展的方针,将生产山羊皮褥子的独特技术传援到内蒙和河北的其他一些单位,有数十家皮毛厂到宣化皮毛厂来学习。

为了使其免于失传,简要介绍一下山羊皮褥子和起青皮的特点及其制作过程。

宣化的山羊皮褥子和山羊皮的特点是:首先在山羊皮鞣制上既要达到板制柔软,又要保持其一定状性。因为山羊皮褥子在国外纯属防寒用品,不比其它裘皮制品作服装用。因此这与其独特的生产方法是分不开的。做山羊皮的板质较厚较硬,在鞣制上,特别是在铲皮工序上要加一次扬铲,把脖子、脊子的地方都要沟平沟软。山羊皮褥子在配制上每条褥子要配成皮形,就是每条褥子要配成长五市尺,宽2.3市尺的人个皮。大羊皮要一张半到两张才能配成。小羊的皮,最多要用四张。褥子不论是用几张皮,配出来的褥子必须是上有头,下有尾(一般称坐子)中间平整,毛色一致,成为完整的一张山羊皮,这是宣化传统特有的操作技术。最后在成品修理上,要用裁刀将毛锋修理铲平(一般叫杀褥子),这也是过去其他地方掌握不了的操作方法。

在解放前,鞣制裘皮都是手工操作,泡皮辅助材料是用黄米面、小米稀饭、土硝、食盐等。泡皮是用大水缸。每缸平均能泡80张。现将解放初期鞣制山羊皮,半成品料(鞣制成熟皮)成本介绍如下作为参考。(以80张山羊皮计算):l、潆皮沫泥:用徒工2人,价值工资2元;2、登泥皮:用技工三人,价值工资6元;3、洗皮:用普工2人,价值工资4元;4、翻出缸,用徒工2人,价值2元;5、铲皮:用技术工8人,现值1

6元;6、辅助小米:用20斤,现估价5元;7、黄米面:用30斤,现估价9元;8、土硝:用40斤,现估价4元;9、食盐:用15斤,现估价2元;10、细砂土:用一小车,现估价5角。

以上熟制工料总计50.5元,以80张皮计平均每张成本0.63元。

九. 新疆 昌吉 奇台县 古城酒

古城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城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现辖行政区域(东经89°13′—91°22′,北纬43°25′—45°29′),北起奇台县与青河县交界处,南达苏吉泉,西至青河县交界,东毗邻蒙古边界。

《奇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古城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决定》,奇政发〔2015〕7号

《古城酒技术规范》

十.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东巴木雕

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木雕艺术即使不是南方特有的,恐怕也以南方为多,高门大户不 用说,就是普通民居,也都讲求在屋檐、窗扇、门扇、家具上雕上各种花纹。纳西族自然也不例外,雕刻很发达。现在追求时髦,新建筑和新家具不常雕花了,雕刻家们就转向其它市场,独具特色的东巴木雕便应运而生。

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四五月份开花,一般要三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

还有一种雕刻雕在瓢上。据说纳西人过去就喜欢在瓢上雕花,今天这种瓢已基本失去实用价值,成为专门的工艺品了。瓢的材料不是北方生长的葫芦,而是梨木和杜鹃木。所有这些木雕都是烤干后雕刻的,不开裂,不变形,挂在墙上是一种别有韵味的装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