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瓯北永嘉特产 温州市永嘉县什么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瓯北永嘉特产 温州市永嘉县什么好吃更新时间:2022-06-29 04:21:31

一.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香鱼

香鱼,是楠溪江一种奇特、名贵的淡水鱼,体长15到20厘米,一条重约二、三两至半斤左右。

楠溪江盛产香鱼,闻名已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楠溪江就产有香鱼。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香鱼“长三四寸,味佳而无腥,生清流惟十月时有,与乐产少异”。《雁荡山志》又载:“凡荡水所入处皆有之,荡水西流永楠溪,则自枫林、档溪、下潭、古庙潭诸处亦有之。”香鱼俗称“溪鲤”亦叫瓜鱼,隶属鲑形目胡爪鱼亚目,香鱼而得名。香鱼体长而侧扁,头小咀尖,体披细鳞,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鱼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为上等食用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除楠溪江外,香鱼在我国闽南、台湾及湖北兴山县也有出产。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到香鱼味后,赞不绝口,即封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台湾省台北市郊新店溪的旅游观光胜地碧潭也出产香鱼。据说,台湾这种香鱼是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率兵驱荷寇、开发台湾时从闽南引入放养的,后人怀念郑成功,称比鱼为“国姓鱼”。清时某君诗云:“春水新添新店溪,溪流 绿下玻璃,香鱼上钓刚三寸,斗酒双柑云听鹂。”

楠溪江两岸渔民捕香鱼,一般是驾竹排、驱鸬鹚捉鱼。一条竹排,七八只鸬鹚可捕10余千克。“苍茫 沙咀鸬鹚眼,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湿雨后,一蓬烟火炊渔船。”宋代林逋的诗,生动地刻划出水上渔家的意趣。有时农家傍晚来客,主人背上鱼篓,拿个网兜下溪,一会儿就摸得一、二斤鲜鱼,就象至菜园摘豆角那样方便。

做香鱼菜肴,宜清炖白烧。楠溪江畔的农妇焙制香鱼有一套好方法,先把鱼背剖开,放在铁丝匾或竹篾上,用文火细烟慢慢熏焙,直至烧成金黄色取出,这就是海内外闻名香鱼干如煮面烧粉干或汤时,掰碎放入一些,再撒点葱药、姜末,则清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清代诗人壬士稹写了首七绝<<渔家>>:“楠溪江都是钓人居,柳陌清溪一带疏,好是日斜风雨后,半江红树卖香鱼。”深 秋楠溪香鱼上市,忙煞了那些来楠溪江的游客与邻近饮食店主人,他们都去争购活鲜鲜的香鱼。如在花辰月夕、瓦屋纸窗下,以浓郁的村醪和清蒸一盘风味独特的香鱼,“他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别有一番乐趣。

二.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大鼋

产品名称:楠溪大鼋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生性凶悍,牙齿锐利

产品简介: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鼋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它的体形大,一般背盘长充为40-80厘米,体重15-35千克,最大的个体似一小圆桌面,体重达100多千克。

鼋和鳖外形相似,生活习惯相仿,因此人们见到幼小的鼋往往误认为是鳖。其实鼋与鳖虽然同科,但非同属同种,鳖的吻突长而尖,而鼋没有吻突,头呈圆形并有疣状突起(这就是癞头鼋名称来历)。 我国对鼋的认识和研究大吹已久,早在二千年前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对鼋的形态方面的描述。鼋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缅甸、菲律宾一带亦有。然而,在今天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据资料记载,目前瓯江水系大鼋的数量尚有200只左右,本来瓯江有大鼋之乡的著称,但因人为地乱捕滥杀,导致大鼋资源的减少。前几年,楠溪江里常有大鼋出没,且有捕劳上岸。1983年4月,永嘉上塘施成波等渔民在楠溪江里先后捕获雌雄两只大鼋,体重分别为27千克、32千克,已制成标本,在省博物馆里展出。1985年6月,上塘镇浦东农民又在楠溪江里捕获一只 21千克重的雌性大鼋,现已养殖在温州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

大鼋生性凶悍,牙齿锐利,主要靠捕食螺蚬鱼虾为生。大鼋喜群居,善栖息于水底。盛夏的夜晚,喜欢从水中爬到岸上乘凉;下雷雨时,有些鼋还会爬到坡上“观赏”雨景。冬天,便伏在水底黄沙中冬眼,5-10月是大鼋交配产卵期,每只鼋通常一次产卵十多枚至百余枚,卵如鸭蛋大,产于沙滩上,以沙覆盖,靠阳光曝晒而孵化。小鼋会自己爬回水中,雄鼋长到5-6岁,体重为15千克左右,便进入成熟期。

产品历史: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三.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永嘉早香柚

永嘉早香柚又名永嘉香抛,系当地土柚实生变异,由浙江永嘉县农业局选种获得。其主要特点:树势健壮,树冠圆头形,枝梢粗壮,内膛枝梢生长均匀;果实梨形,单果重1000~1500克,果面光滑,果色橙黄;果肉乳白色,肉质脆嫩化渣,糖多酸少,可溶性固形物11%~13%;果实9月下旬成熟,少核或无核。五是早结果,丰产、稳产,生产上宜适量发展。

永嘉的早香柚系柚中佳品,果形犹似园蒲瓜,皮薄呈橙黄色,果肉脆嫩多汁,香甜爽口少籽。

四.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乌牛早茶

乌牛早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名称:乌牛早茶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具有抗癌、减肥、消化、除腻、提神醒脑、利尿清热等多种作用

产品简介:该茶通过科学管理,在阳历2月上旬就有小量上市,到3月5日能批量供应,故创品牌商标“三·五·早”。 “三·五·早”牌乌牛早茶外型扁平光滑,肥嫩匀整,色泽嫩绿。内质嫩香高锐,滋味醇爽,叶底完整显芽,色、香、味、形俱佳的高档扁形名茶。该茶含氨基酸7。4%,咖啡碱3。8%,茶多酚26。6%,水浸出物46。4%。常饮该茶能起抗癌、减肥、消化、除腻、提神醒脑、利尿清热等多种作用。

该茶在95年获香港国际名优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科技创新奖”,98年获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在浙江旅游局、商业管理办公室、乡镇企业局、二轻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98年浙江省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大奖赛中荣获“优胜奖”,被省政府授予优质农产品“金奖”;99年被浙江省旅游局定为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厂家;2000温州市“茶山杯”名茶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新优旅游商品;2002年获国家级绿色食品使用证书,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该茶要经过细摘、精制、包装来投放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新茶一上市就有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等省市顾客纷至沓来,最高价每公斤达到2500元,最低价每公斤120元,产品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产品历史:二百年前,乌牛早是一丛野生茶树,生长于永嘉县楠溪江下游的瓯北镇半岭村与乌牛镇岭下村之间的长夹岭上,由瓯北镇龙头村金则洪老伯春节探亲路经此岭,发现后移植家园,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制炒青绿茶,因采摘时间早,品质优,深受中外茶商的欢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品种资源,组织开发。在1988年经省科委批准、农业厅主持鉴定,定名为永嘉“乌牛早”茶。

五.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三寸黄柑擘

产品名称: 三寸黄柑擘

产品别名: 瓯柑

产品产地; 浙江温州永嘉

产品特性: 略有苦味,稍酸。长期贮藏后,苦味尽消,柔软多汁,甜美爽口。

产品成分: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C

产品功效: 可以治病,有清热生津、去痰止咳、润肺定喘、消炎解毒等功效

产品简介:瓯柑是珍果良药。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都要高。瓯柑除鲜食外,可以制成蜜饯、果酒、果汁和罐头食品。瓯柑刚摘下时,略有苦味,稍酸。长期贮藏后,苦味尽消,柔软多汁,甜美爽口。随着果品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瓯柑可以贮存一年,这是其它柑桔无法做到的。瓯柑是良药,可以治病,有清热生津、去痰止咳、润肺定喘、消炎解毒等功效,尤其是经过长期储藏的瓯柑,药用效果更佳。民间有谚:“端午瓯柑赛羚羊”。

产品历史: 清明时节,风光一时的温州蜜柑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貌不惊人的瓯柑开始粉墨登场,倍受青睐。 温州有悠久的柑桔种植史。据三国·吴沈莹《临海异物志》载:“鸡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三国时,温州一带属于临海郡的永宁县,可见距今1700余年前,温州的金桔已很著名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曹操曾派使者到永嘉,选取了40担瓯柑,运回都城邺郡。 唐宋时,温州瓯柑以质优味美,誉冠全国,成为帝王元宵佳节分赐群臣的果品。《新唐书·地理志》载,瓯柑和甘蔗、土布、鲛革等早在唐朝就列为朝廷贡品。元林《柑子记》载:“唐开元,天子元夕会宰执侍从,餐黄柑拜赐馈遗,号曰:传柑。”《宋史》有“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罢温州黄柑”的记载。黄柑就是瓯柑。当时都城开封街头也有瓯柑出售。梁章矩《浪迹续谈》载:“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师者,则谓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东坡《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梅尧臣《和沈文通学士贻温柑桔诗》:“禹贡书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见瓯柑自古声名卓著,难怪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发出了“永嘉之柑为天下冠”的感叹!直至元明清三代,瓯柑仍列为贡品。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大儿子、永嘉太守韩彦直编著了《橘录》(又名《永嘉橘录》)三卷,详细记载了温州柑桔的品种及其性状,总结了当时柑桔的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等经验,对温州柑桔品质之优,赞誉备至。《橘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学术专著,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际植物学界认为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桔类园艺学的著作”。

产品典故: 元林《柑子记》载:“唐开元,天子元夕会宰执侍从,餐黄柑拜赐馈遗,号曰:传柑。”《宋史》有“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罢温州黄柑”的记载。黄柑就是瓯柑。当时都城开封街头也有瓯柑出售。梁章矩《浪迹续谈》载:“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师者,则谓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东坡《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梅尧臣《和沈文通学士贻温柑桔诗》:“禹贡书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见瓯柑自古声名卓著,难怪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发出了“永嘉之柑为天下冠”的感叹!直至元明清三代,瓯柑仍列为贡品。

六.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茶山杨梅

产品名称:茶山杨梅

产品季节:6月下旬

产品类别: 早梅”、“流水头”、“香山梅”、“高炭梅”、“万年青”、“园眼梅”、“土梅”"丁岙梅"等。

产品特性: 肉质细软,酸甜适中,口感极好,艳有光泽

产品成分: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 杨梅性平,止渴,生津止咳,助消化,通气清肺,利尿排毒

产品简介: 茶山杨梅主栽品种有丁岙梅,流水大,贾宅早等十多个,其中丁岙梅最佳,产量高,果形大呈圆形,色紫黑鲜艳有光泽,蒂绿色,带带柄采摘,故有“红盘绿蒂”之妙称。核小肉厚汁多,甜酸适口,肉脆爽口,风味浓,享誉海内外。丁岙梅是我省珍贵杨梅品种之一。曾被评为省名特优水果, 1997 年在全国第五次杨梅科研协研讨会上,品质评比名列全国第一。正因为这美味,杨梅一度成为农村物物交换中受欢迎的果品。

产品历史; 茶山栽培杨梅历史悠久,因品质优异名闻遐迩。据记载,茶山杨梅已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清光绪八年(1882年)《永嘉县志》载:"旧志士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茶山杨梅在一百多年前已闻名遐迩。杨梅树自嫁接之后三四年才开始结果,十年后才能进入盛果期。

七.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珠珍龙凉茶

产品名称:珠珍龙凉茶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营养丰富,美味芳香

产品简介:采用血橙汁与淡竹叶等天然原料,经科学方法配制而成,营养丰富,美味芳香,是独特的绿色饮料。

产品历史:珠珍龙凉茶是永嘉县与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共同开发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采用血橙汁与淡竹叶等天然原料,经科学方法配制而成,营养丰富,美味芳香,是独特的绿色饮料。


八.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上吴枇杷

产品名称: 上吴枇杷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甜酸适度,风味甚佳

产品简介: 上吴枇杷是省枇杷早熟品种,比塘栖枇杷上市要提早半个月左右时间,具有个大核小、皮薄色黄、肉质细嫩、味甘鲜醇、香气浓郁等特点。枇杷,属蔷薇科常绿乔木,一年四季,苍翠绿。叶厚、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表面皱缩,背面密被茸毛。圆锥花序,密被锈色绒毛,花冠淡黄色,有芳香。果球形或椭圆形,橙黄或淡黄色。性喜温暖湿润,宜于荫处生长。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甚佳。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甲种维生素和糖、钙、镁等元素,营养价值很高。楷杷既可生食,又可制罐头食品,还可以制果汁、果膏和果酱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枇杷还有药用价值,中医以叶入药,性平、味苦,有清肺、舒气和止吐逆等功效。枇杷花不仅能熬汤可治头痛、伤风,而且是珍贵的蜜源,其蜜为高级滋补品。枇杷核,还可作酿酒的原料。枇杷树干,木质细韧,可供雕刻。由此可见,枇杷浑身是宝。 永嘉枇杷各地均有人分布,主要产区为六龙、黄田、乌牛及上塘等地,尤以六龙上吴枇杷最为出名。

产品历史:枇杷,是初夏时节人喜欢的佳果。枇杷别名甚多,古称“卢桔”。古诗有“客来茶摆空无有,卢桔微黄尚带酸”。枇杷又是我国传统名果,栽培历史距今已有二千余年,温州栽培枇杷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清孙诒让:<<永嘉闻见录>>记载:“邑产枇杷,肉薄而核多,惟巡道署及谕署所植,肉厚有独核者,风味不减家乡。”

九.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杨梅

产品名称:楠溪杨梅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酸甜适度,风味特殊

产品简介:在“水果王国”里,杨梅虽然居不上显赫地位,但它却以一种神奇的魅力,普受大众青眯。古诗云:“五月杨梅已満林,初疑一棵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沪南荔枝枝深。”足见古时对杨梅的珍重。杨梅果酸甜适度,风味特殊,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较高,据现代医学分析,杨梅含有丰富的糖类、果酸、维生素C等多种成份,能助消化,增营养,治疗神经炎和预防坏血病等。杨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糖杨梅干、杨梅罐头、杨梅饮料、果汁、蜜饯等;又是食品工业和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永嘉县人民素有浸制杨梅酒的习惯,杨梅酒味醇美芳馥,饮后能令人消暑健胃,提神益思。杨梅树木质红褐色,可制作细工的木器用具。树皮含单宁,可作褐色染料,又可作中药的收敛剂,可治下痢、止血。树根有根瘤,能自制肥分,可改良林地,所以在森林学上称它为“肥料树”。

产品历史:永嘉已有500年的栽培杨梅历史。主要品种有本地杨梅、钮扣杨梅、刺梅等。19世纪初期,有一种命名为“永嘉迟土”(即罗坑梅)闻名温州内外,后来被列为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珍贵的杨梅“教材”之一。 永嘉县杨梅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但以楠溪杨梅最为著名,主要产地有岩头、碧莲、岩坦等山区。楠溪杨梅在温州市场久负盛名,继茶山杨梅谢市后,楠溪杨梅便独占温州市场了,而且楠溪杨梅比茶山杨梅耐储藏,易运输,因而深受温州市民的喜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