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保山施甸特产排名 保山特产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保山施甸特产排名 保山特产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2-05-20 16:11:53

一.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象达纸伞

象达纸伞

龙陵象达纸伞产于龙陵县象达乡,私人家手工制造,是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民间工艺品。它用桐油纸做伞撑,采用人面竹做伞柄,画上梅花等图案加以修饰伞面外观,可用于遮阳蔽雨。

二. 云南省 保山 昌宁 昌宁核桃

昌宁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宁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核桃之乡,昌宁县栽培细香核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细香核桃的原产地,也是全国细香核桃的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产量13605吨,产值3.62亿元。其中,细香核桃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干果产量8100多吨,占全县泡核桃产量的60%,产值达2.26亿元,种植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117个村1493个村民小组,45000多户农户。全县从事核桃加工销售的商户、企业有130多家,核桃专业合作社23个,年加工能力10吨以上有58家,50吨以上有20家,100吨以上有32家,精深加工企业2家,全县年加工核桃已超过20000吨,昌宁已成为滇西核桃的重要集散地,产品除销往国内重庆、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外,还远销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昌宁细香核桃品质优良,在国内屡获殊荣,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云南省外贸的主要农品出口到欧洲;1983年在全国核桃科技协作会上,被评为良种,名扬中外,国家外经贸部特颁发给昌宁薄壳核桃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91年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优质产品”; 199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昌宁县列为“全国经济林名特优核桃基地县”;2000年,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首批命名了7个核桃之乡,昌宁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在全国第二届核桃大会上,昌宁细香核桃又一举荣获“一金两银”三项大奖。

昌宁核桃主栽品种为细香核桃和大泡核桃,与普通核桃相比,在果实外观、颜色、口感方面都有明显区别。普通核桃的壳面光滑,刻纹较浅,仁色较白,涩味较重、口感香味不足。昌宁核桃壳面刻纹较深、种壳颜色呈自然浅黄褐色,果形匀称饱满,核桃仁色泽好,呈浅黄白色,口感松脆细糯,香气十足,口味浓香。另外,昌宁核桃在栽培方面还表现出抗逆性强、产量高,结果大小年不明显等优良特性。

昌宁核桃果仁具有优良的理化特性:一是壳薄易取整仁、种仁饱满、出仁率高。核桃内褶壁和内隔壁的厚度、形状、质地决定着取仁难易的程度。昌宁核桃的内褶壁退化,纸质,壳厚度0.5毫米-1.0毫米,易取整仁。种仁饱满、匀称,出仁率55.0%—76.6%。二是口感好、香味浓、涩味轻。纤维、灰分含量是衡量核桃仁口感品质的主要指标,其值越低核桃仁的细糯感越好。根据保山市林科所检测,昌宁核桃的粗纤维和灰分含量比其它产区低,粗纤维含量为1.437%,灰分含量为1.88%,以上指标均优于其它地区同类产品,单宁含量低于其它地区。三是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昌宁核桃与其它产区核桃在营养成分上有差异,昌宁核桃脂肪含量≥69.0%,最高达76.7%,而国家核桃坚果质量分级标准中特级的脂肪含量≥65%。昌宁核桃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达94.39%。根据“欧米伽膳食”理论,食用油脂应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作为人体必需但又无法自身合成的欧米伽-3脂肪酸(亚麻酸)和欧米伽-6脂肪酸(亚油酸)的比例应保持在1∶4—6。检测数据显示,昌宁核桃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值为1∶6—7,是最接近上述比值的天然油脂,而橄榄油是1∶12.3,花生油是1∶94.8。昌宁核桃仁含粗蛋白16.31%,其蛋白质主要由17种氨基酸构成,17种氨基酸中富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此外,昌宁核桃仁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三.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药

腾冲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一0坐得着三棵药”,中草药品资源相当丰富。早在明末清初,腾冲在中成药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疗效显著而遐迩闻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民国时期,腾药的生产经营更呈一时之盛,大小药铺、诊所数十字,品种上百个,比较著名的药店有“云生堂”、“太和堂”等。解放后,当地卫生部门和医疗单位在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药用资源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人工种养场所,如和顺养鹿场、高黎贡山药场等,并搜集、筛选出了诸多民间疗效可靠的配方进行规模生产,其名牌产品如人参再造丸、珍珠抱龙丸等,均以名贵药材配制而成,不仅在国内素享盛名,而且还广销东南亚各地;而一度被众多医家视为对小儿各种热症独上神效的家庭必备良药六神丸更是信誉卓著——遗憾的是,这种在同名配方0类拔萃的名药因未能及时注册商标而1于1996年停止生产,这无论对厂家还是对患者,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保山)

四.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棕包米

棕包米又称小米,为棕包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冬委孕育,初春时节于树上剥去外层棕皮即可取得。


棕包米吃法主要有炒吃和煮吃两种。炒吃法是将棕包米洗净切碎,配以瘦肉丁和胡萝卜丝、腊腌菜一并炒熟,其色鲜艳,其叶醇香可口。煮吃法是将洗净的棕包米切碎放放清汤里煮熟,佐以干腌菜、糊辣椒和捣姜块、葱白、芫荽,其味酸中有苦,苦中回甜,有解表驱寒、泻热去暑之功效,食后浑身松爽。还可与龙江白鱼并煮,制成棕鱼包白汤,其味真是美妙绝伦,为腾冲美食中的上品。


棕包有着严格把关的地域界限,虽然挨临腾冲的周边地区也有出产,但其叶苦涩难食,唯腾冲棕包苦中有甜,苦得恰到好处。腾冲棕包又有金竹棕和苦竹棕两种,苦竹棕苦味太重,一般不味食用,但其药用功效去较金竹棕高许多。高血压患者和肝火旺盛的人常吃苦竹棕,可起到降压平肝的作用。

五.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黄龙玉

龙陵黄龙玉

黄龙玉又名玉髓,色呈鸡血红、黄。自、绿等,质晶莹剔透,集天地之灵气而成,可与田黄媲美,产于滇西边城——龙陵。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龙陵这块灵秀之地,这更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拥有奇水神汤——邦腊掌。千古抗战遗迹——松山、动植物基因宝库——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23个民族创造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香堂人士巴拉器乐演奏,傈僳族女子上刀杆、下火海,阿昌族蹬窝乐,傣族花棍等享誉四方。

龙陵素有“滇画画屏”。“翠绿之都”的美誉。登高望远,—条条山脊好似巨龙凌空飞舞,在这条条巨龙之下.蕴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瑰宝。2004年商人李氏在小黑山偶惜一方质地晶莹之宝石,请专家鉴别,结果得之,此石为上等好玉,可与田黄媲美。因宝石大多为黄色,古人以黄为至尊,此玉为龙陵所独有,世人因此起名“黄龙玉”。此后,龙陵产好玉的消息不径而飞,一时间,到龙陵淘宝之人络绎不绝,“黄龙玉”因而名声鹊起。经化验,黄尾玉主要由二氧化硅等成份及众多微量元素组成,硬度为6—7,为玉中之上品.短期内,龙陵已拥有黄龙玉开发、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黄龙玉加共销售一条街。腾冲、瑞丽部分翡翠加工名师也纷纷迁往龙陵,龙陵县城商铺林立,交易活跃。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在当地人看来,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

六.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饵丝

腾冲饵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腾冲饵丝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种方便小吃

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口碑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寻根溯源,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所产最为驰名。其精制产品,择料极严,工艺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
腾冲饵丝、饵快吃法多样,可炒、可烤、可煮:"大救驾"即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其色五彩斑斓,其味满口流香,滑嫩不腻,令人食而不知餍足;将饵块切成饼状在炭火上烤黄,然后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鲜肉、鲜汤、鲜菜、鲜饵丝在小锅上一滚而就,叫小锅饵丝。
如今,腾冲饵丝这一地方名特食品早已走出高黎贡山,在春城、京城及许多大都市安家落户,并备受食客青睐。而其新一代产品--"云腾快餐饵丝"则分别在1994年、1995年、1997年荣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及"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优秀产品"称号。

七.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太平元红

太平元红乃选用施甸太平戈家山大型优质山楂果,削皮去籽,采用特殊工艺除涩,用优质冬蜂蜜装罐密封,浸渍数日后制成,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太平元红初为药用,因食之可口,逐步演变为两全其美的上等食品,后“蜚声四夷”,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其滋味特别,酸甜适度,蜜香诱人,有健胃消食、润肠益肺、提神醒脑、防暑降温之功效。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八.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翡翠

边地“宝贷”——翡翠

诸多史籍均载,保山乃“金银宝贷之地”,早在公元1世纪,敦忍乙等永昌徼外的小国之君就开始遣使经永昌道向东汉王朝进献珍宝、悲翠等物。此后,保山——尤其是所辖腾冲很早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交通优势,成为我国历史上发育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最久的翡翠集散地,并获得了“翡翠之城”的盛名.

如今腾冲境内虽不产玉,但历史上却素有“玉出腾越”之说,事实上斯说亦非妄言,因为至今仍以盛产翡翠闻名于世的“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内外,三宣、六慰皆受命于朝,而腾越且兼戛鸠、蛮莫、猛拱、猛养而有之”,而“蛮莫所产,曰白玉、翠玉、黑玉……猛密所产,宝石、宝沙、碧霞玺”(《腾越州志》)。明代以后,由于国之疆域多有变故,这些玉石主产地相继脱疆他属,但保山、腾冲作为世界性的玉石集散地的地位并未因此动摇,而且还由此于保山——腾冲——摩谷间形成了一条“玉石路”、“宝石路”:“大金沙江内外,万宝鳞萃……皆从腾越进,故州城八宝(保)街,旧讹为百宝街”。明代,宫廷采买官、太监、雄商大贾云集保山、腾冲,专购乃至专索珠宝玉石。杨升庵曾就此吟道:“永昌城南宝井路,七里亭前碗水铺……安得仙人缩地法,宝井移在长安街。”张含则曰:“成化年中宝石重,私家暗买官家用。”张志淳《南园漫录》载,“成化庚子,太监王举索宝石不获,遂疏其(孟密)叛木邦之罪,请征之”——索宝未遂便刀兵相加,“宝石”之“重”可见一斑。在历久不衰的“翡翠崇拜”中,腾冲不仅出现过“绮罗玉”、“段家玉”、“寸家玉”等一些价值连城的玉中极品,还出现了赵连海、张宝廷、刘采等诸多靠采玉或市玉而为巨富的“翡翠大王”,而玉石的集散量亦大得惊人——据民国时海关统计,1902年,登记入境的玉石为271担,1925年为376担

大规模的玉石贸易,使玉雕这门特殊的手工技艺应运而生并得以持续发展。至清末民初,仅腾冲城内即有翡翠作坊百余家,玉雕工匠三千余人,所琢“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寸开泰《腾越乡土志》),一派繁荣景象。由于历代匠人多注生良玉精品,遗贸下来的大量次料、脚料不屑加工,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有些人家用玉石铺路砌墙的趣话,以至后来人们在开基建房时,常有挖出大坑玉石的妙事发生——直到1997年,市政部门在对某街区实施改造时,犹有不少人挥镐舞锄,争相到施工现场“淘玉”。如愿以偿者变不乏其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腾冲一度沦陷于日寇铁蹄,玉市转衰;战后数十年商道中断,翡翠集散地渐移至泰国清迈,边地玉石贸易及加工亦随之萧条。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重开及腾密公路的修复通车,腾冲的翡翠业才重又恢复了蓬勃的生机,经营规模及加工技术、艺术水平亦有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孟厦,腾冲县人民政府还成功地举办了“腾冲国际翡翠交易节”,从而使前人“忆昔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咏叹再度成为海内外宾客的眼见之实,而“翡翠城”及其璀璨夺目的珠光宝气,也随之成为八方来客啧啧称赏的迷人风景。( 保山)

九.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清凉山磨锅茶

清凉山磨锅茶是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蒲川乡的清凉山的。清凉磨锅茶的原料也是大叶种茶,采取一芽一二叶的鲜叶,当天采摘当天即加工;加工工艺分作拣叶、杀青、揉捻、分筛、初磨、摊凉、复磨、去末分级,最后包装成茶。清凉磨锅茶叶形紧结、锋苗好、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自具风格。

云南的清凉磨锅茶产于保山地区腾冲县蒲川乡的清凉山,以磨锅干燥的特殊工艺制成,故名"清凉磨锅茶"或"清凉山磨锅茶"。

清凉山面对龙川江,海拔2000米左右,山上群峰重叠,峰头直插云霄,经常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土呈沙质黄壤,结构疏松,通气透水,富含有效磷酸,特别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展。在蒲川乡里至今还保留有一株大茶树,据验证树龄在300年以上,可以证实这里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本世纪三十年代,李根源先生(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为发展家乡的茶业,曾从江苏省请来茶叶专家,开办茶叶学校,培养茶叶技术人员。

清凉山磨锅茶,选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清凉山大叶种茶的嫩叶作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研制而成。其外形条索肥嫩紧结、有锋苗,匀整,稍有嫩茎。色泽青绿油润、白毫显露,香气嫩香浓郁,滋味鲜爽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嫩匀绿明亮。是云南省“著名品牌”之一,曾获云南省星火计划奖,多次被评为云南省金奖名茶、银奖优质茶等多种奖项,“清凉山”商标是云南省“著名商标”。

十.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油鸡棕

龙陵油鸡棕

夏秋季节,将洗净的鸡棕加盐炒熟焙干,斯成细条或切为细段,加上刚红熟的辣椒丁片、蒜米、同在核桃油或花生油中烹炸,以不至焦枯为度,冷凉后即可装入瓶罐中久藏备食。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