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南阳特产老家味道 南阳最好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南阳特产老家味道 南阳最好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4 14:21:57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宛城区 酒精

南阳市酒精生产企业共10家,已形成年产20万吨生产能力,具有规模优势,是南阳市工业支柱产品之一。河南天冠酒精化工有限公司、河南赊店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野汉华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98年生产酒精10.5万吨,出口1.8万吨,创汇755万美元,酒精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天冠集团的酒精生产技术和综合利用居世界领先水平,其天冠牌食用酒精被评为“98河南省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南阳)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山芹菜

山芹菜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上部重复叉式分枝。根生叶和基部叶有柄,叶柄扁平,长约30厘米;叶片近圆形,通常3裂很少5裂,中间裂片楔状倒卵形,两侧裂片各有一深缺刻,边缘有重锯齿;茎生叶逐渐变小,近于无柄,通常3裂。花序2回至3回叉式分枝,侧枝向两旁开展伸长,中间的分枝较短缩。总苞片羽状分裂,长约8毫米;小总苞片倒披针形或线形,长约1.5毫米;伞辐2-3,小伞形花序有花8-10朵;花黄白色,雄花5-7朵,有柄,两性花3-4朵,无柄。果实球状圆卵形,长5厘米,宽4厘米,顶端有隘状的尊齿,果刺直立,顶端钩曲,基部略膨大,分生果的横剖面近圆形,胚乳的腹面略凹陷,油管5条,或仅合生面2条大而明显。花期4月。
产本省各地山区,生于林下草丛中;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各省。
全草药用,可治疗毒蛇咬伤。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县 桐柏大枣

桐柏大枣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大枣芽变,1983年发现并定名。该品种个大核小,肉厚皮薄,色泽鲜红,脆甜多汁,平均单果重52克,最大单果重89克,鲜果含糖量32.26%,每百克鲜枣含维生素C442.3毫克,含维生素P(路丁)2385毫克,居各种水果之首,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等。具有益心润肺,和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效。常吃能轻身延年,有益健康。1983年10月在北京经专家评定,桐柏大枣以果大质优被评为中国第一大枣,并被载入《中国枣树志》第一品类中。1995年9月,桐柏大枣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展览会金奖”,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100项新成果推广项目。目前,桐柏大枣已被北京、上海、山东、淅江等地广泛引种。( 南阳)

桐柏大枣是桐柏山,1982年在资源普查中发现,1983年在长沙果树会议上,通过专家评定,确定为新发现良种,并载入《中国枣树志》第一品类中,并命名为桐柏大枣,以十余年培育,1994年获河南省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农业部园艺博览会优胜奖和全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实属果中新秀,枣中珍品,已列入农业部“一优双高”推广项目。

桐柏大枣树体矮,枝节短,枝条粗壮,生长旺盛,对枣锈病、枣疯病抗性强,春夏秋均可嫁接繁殖,耐旱,耐涝,易栽易管理,投资小,树龄长,达200年以上,是见效快、效益高、受益期长的优良树种,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现已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进行重点示范推广。

桐柏大枣个头大,早实高产:单果鲜重一般重40克以上,高者达50-70克,在省内外大型枣树品种中位居前茅,被誉为枣中之王,南阳市称为大王枣或大宛枣。桐柏大枣当年嫁接,当年挂果,三年后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达8-10公斤,可连续开花,有较好的结果能力。

桐柏大枣属鲜食型品种,由于它成熟期较晚,一般在10月份成熟,营养积累多,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枣核小,脆甜多汁,味道鲜美可口,果皮重红色,不开裂,较耐储运,深受消费者欢迎,如通过烘烤或加工成罐头,品味优佳,效益十分可观。

桐柏大枣除具备一般红枣的养脾生津,活血健脾功能外,实属木本粮作,食药兼备,老少皆宜,四时通用之佳品,据分析,桐柏大枣营养特别丰富,干枣可食部分占总产量的89-95%,每百克枣含蛋白1.2-3.3克,含热量103-309千卡,含钙41-61毫克和300-500毫克,位居河南品种之首,比苹果、梨、挑等高70倍左右。经常食用,可大大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增强血清蛋白及白蛋白效应,对癌变有良好疗效,可强健机体,延身益寿,为绿色之食品,诸药之上品。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唐酥梨

唐酥梨即以唐河县为主发展的优质梨,其主栽品种为金花梨,系金川雪梨的实生变种。我市近几年来发展梨面积20多万亩,其中结果面积5万亩,1998年全市梨果产量4000万公斤。 梨的分布比较广泛,适应性强,在我市的山区、丘陵、平地、河滩均可以栽培。唐河县在城郊乡栽培的梨园,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精品梨园,高产开发示范园,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梨树在我市的表现为:抗旱、耐湿、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早果早产,丰产性好。其加工利用还是初步开始,只有少量的罐头加工,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加工利用。( 南阳)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辛夷

南召辛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辛夷系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望春玉兰,既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收敛、降压、镇疼、杀菌等功效,可治鼻炎、头疼、肺炎、疮毒等症,又可提取香精,制作香料、饮品和高档食品。我市南召县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其辛夷面积大,产量高,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元明之间,广为栽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代《本草纲目》也载称“辛夷生于汉,丹阳之道”,即丹江以北的南召、鲁山、淅川为中心的汉水流域。南召县现有辛夷面积8万亩,其中盛蕾面积5万亩,年产鲜药1.6万吨,总产量占河南的80%,占全国的4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南召辛夷品质极优,挥发油含量高达3.78%,占全国同类产品之首位。1977年版《国家药典》将南召辛夷列为正品。1991年南阳中药材“仲景杯”国际博览会上,南召辛夷又获金奖。2000年三月,南召县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 南阳)

河南省南召县种植辛夷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岁月,计算下来,至今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辛夷与山萸肉、冬花并称“南召三大”,闻名遐迩,近年来南召县用科学技术指导辛夷生产,通过普查、改良选育,从近20个品种中,优选出出口型、丰产型、观赏型3个辛夷类型,在全县大面积栽培。辛夷中含有辛夷素、木兰素、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中医学上以干燥花蕾入药,性温,味辛,古代《本草经》中记载:“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疗头痛、脑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辛夷能够散风寒,通鼻窍,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寿耐老,主治头痛、脑痛、鼻塞、鼻炎和齿痛等症。同时,辛夷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呼吸、抑菌镇痛、抵抗病毒等作用。在东南亚地区辛夷被列为奇缺要药。1983年,县人大还将辛夷花定为南召的“县花”。

南召县的辛夷极富盛名,当地有着中国辛夷生产基地,辛夷种植面积达8万亩、200万株,年产干药50多万公斤,占河南省年产量的80%、全国年产量的4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 1997年版《国家药典》把南召辛夷列为正品。据河南农业大学测定,南召辛夷中的挥发油含量居国内同类产品首位,高达4.82%,高于我国其他产地辛夷含量的1—2倍,1991年,南召辛夷荣获仲景杯中药材国际博览会金奖。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地毯

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
地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以手工地毯著名,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有实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由于维、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逐渐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
地毯采用优质的纯羊毛,再经过选毛、洗毛、梳毛、染色、织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质优良、技艺独特、图案典雅的特点,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工艺品。
地毯是用棉、毛、丝、麻、椰棕或化学纤维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盖物。包括手工栽绒地毯、机制地毯和手工毡毯。广义上还包括铺垫、座垫、壁挂、帐幕、鞍褥、门帘、台毯等。新石器时代人们用兽毛捻纺成线,编织成粗厚的毛织品,用以铺地。

中国东汉墓出土的地毯残片为典型的手工栽绒地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促进中原地区地毯生产。元代由于蒙古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所以地毯生产比较发达,宫廷下设地毯作坊。明清时期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在继承传统地毯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织锦、刺绣艺术的特点,创造出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并且一直流传。20世纪,北京、天津建立了生产出口地毯的企业,成为中国地毯的重点产区。

世界手工栽绒地毯的传统产区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各个国家。自1720年英国首创布鲁塞尔地毯织机,机制地毯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机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99%,手工地毯仅占1%。地毯分类方法很多,按制造工艺分有手工栽绒地毯、手工编织平纹地毯、手工簇绒地毯、手工毡毯、机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祷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丝毯、黄麻地毯、化学纤维地毯等。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扣碗

扣碗就是粉蒸肉的一种,在四川重庆一带的叫法。
做法:首先是将把片切好的肉按顺序铺好在一个没上瓷的土碗上,六片朝长度方向,另外两片摆在两边。再在所铺的肉上放上块状的土豆或红薯等。蒸熟后将碗扣过来,样子跟梅菜扣肉一样。
在河南,扣碗的做法有几十种。
尤其是开封,作为宋朝汴京,其扣碗的做法更是种类繁多,味道更是妙不可言!最常见的有小酥肉、芥菜肉、腐乳肉、丸子等。素的还有莲菜、豆腐、素丸子等。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柞木香菇

南召柞木香菇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利用柞木生产的香菇质地细密,肉质厚,菇型好,营养价值高,属于香菇中的上等产品。

南召香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其生产香菇的原料是柞木。柞木由于生长速度慢,质地细密,各类营养成份积累高,是香菇生产最佳的原料。利用柞木生产的香菇质地细密,肉质厚,菇型好,营养价值高,属于香菇中的上等产品。山清水秀的栽培环境和严格的生产工艺孕育出了南召高品质的香菇产品,使南召柞木香菇在河南省享有盛誉,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约占省香菇市场销售量的六分之一,产品远销浙江等地。

南召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香菇人工栽培工作,刚开始是段木香菇栽培,直接利用柞木树桩,栽培香菇,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并且必须使用大直径的段木,破坏森林资源。1995年,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并获得成功,使香菇生产冲破了资源束缚,可以使用大量的林木间伐枝梢材料和柞坡修剪的大量柞柴粉碎后作为香菇栽培原料,从而为该产业快速发展拓展了空间。1998,南召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行情,把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业确定为南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推进了该产业向新的台阶迈进。目前,全县袋料香菇栽培总规模已达到2100万袋以上,年产干香菇4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1.5亿元。全县已有香菇生产专业乡镇3村,专业村33个,专业大户300户,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5775户,从业人员2.31万人。

南召县香菇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乔端、马市坪、板山坪、四棵树、皇后、小店、云阳崔庄等深山区乡镇,其中乔端、马市坪、板山坪三个乡镇是南召香菇生产主产区,栽培量在1500万袋以上。

为了适应市场对有机香菇的消费需求 , 提高南召香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 从 1999 年全面发展香菇生产开始 , 南召县就把有机香菇生产作为追求目标 , 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 制订了严格的有机香菇生产标准 , 并明确职责 , 强化责任 , 专人专抓 , 认真落实。生产菌种的原料必须来自天然 , 包装袋必须有国家认证的标志,有产地,购进时必须有正规发票;香菇栽培的原料中,所用木梢、麦麸等必须是经过检测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的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必须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地下水或河水,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农药或人工合成生长剂、添加剂,菇棚 500 米周围必须与生产地隔离;产品采摘后在整个烘干过程和包装运输过程中,均应确保无污染。该基地地处深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柞木资源丰富,生产香菇所用原材料都是林木间伐的枝梢林,全部为柞木,品质优良,且该区为工矿企业,水质清澈,自然隔离屏障好,农田面积极小,在香菇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低,通过几年来严格按照有机香菇生产程序组织生产,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有机产量的标准。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拳菜

别名:龙头菜、吉祥菜、如意菜、拳头菜、蕨菜。
营养成分:100g鲜菜中含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维生素35mg,胡萝卜素1.68mg,粗纤维1.3g,钙24mg,铁6.7mg,及铜、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16种以上氨基酸,蕨菜根含淀粉40-50% 。
药理功效:味甘、寒、滑,无毒,能安神,降压、利尿、解热、驱风湿等,并可作驱虫剂等。
食用方法:清水漂洗后凉拌、热炒、做汤,特别是炖鸡、炖肉,别有一番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