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西特产 黔西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西特产 黔西必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5 03:09:37

一.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麻辣大头菜

麻辣大头菜

“麻辣大头菜”色泽鲜红,麻中带辣,入口香脆。

配方:花叶子大头菜、糖水、食盐、味精、花椒粉和辣椒面

制作工艺:将大头菜削去须根洗净、晾干,用盐揉后入坛封一个月左右,即可取出切成薄片或丝形,拌入适量糖水、食盐、味精、辣椒面和花椒面即成。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顶坛花椒

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州顶坛花椒,顶坛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以其颗粒硕大、麻味纯正、清香扑鼻、颜色青绿,含有人体必须的

VB1、VB2、VE等维生素类黄酮、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亚麻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

贵州顶坛花椒基本信息

学名:Top Chinese prickly ash green food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贵州顶坛生态习性

顶坛青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山地建椒园,一般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在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也是栽植花椒的好林地。 喜光,适宜温暖不太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抗干旱但不耐涝,长期积水地带可致死花椒树苗。

贵州提出顶坛花椒形态特征

顶坛青花椒的特征与识别顶坛花椒是竹叶椒的一个变种。常绿灌木,高2~2.5m,稀4~5(7)m;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扁,红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叶轴无刺,小叶背面均无小刺;小枝、叶及嫩枝均无毛或偶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11片,少数多至5~11片,翼叶明显,宽处约2—3mm;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通常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9em,1.5~2.5Cm,干后叶缘向背面明显反卷,顶端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最直,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青绿色,粗糙,边缘有不规则之疏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小叶叶柄短约lmill或无。聚伞状圆锥状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多花,有小花20一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约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丝细长,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药隔顶端过1天后变为黑褐色的油点;不育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不育雄蕊短线状,早落。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单个直径约4—5mill,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

贵州顶坛外形与感官特征

一是花椒树冬天不落叶,四季常绿;二是顶坛青花椒经过长期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形成了一个青叶椒的新变种。与竹叶椒原品种相比较,叶片的叶轴及小叶稀刺或光滑无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小花数目较多,果熟时果皮常为橄榄绿色,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香味浓烈,油多味麻,具有“吃在口里,麻在嘴上,热在身上但不上火却凉在心头”的特点,

贵州顶坛花椒分布和生长环境

顶坛青花椒是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 , 受其独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 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 , 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 ,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 因此 ,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顶坛青的这些特色资源 , 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 将对缓解这些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的矛盾 ,... 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 , 改善地区生态、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顶坛花椒原产地及发展史

顶坛花椒原产地:贵州省兴义市贞丰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叫报功寨组29号人家姓冉名叫冉茂材的从1990年开始培育种子育苗逐渐改变花椒变种后来整个顶坛片区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花椒。

1991年称贵州贞丰县为“中国花椒之乡”,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属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1992年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顶坛青花椒的原产地顶坛青花椒茂材苗圃基地里每年都销售三百多万株顶坛青花椒苗圃出去,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2007年,贞丰县的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5.3万亩,已挂果6万多亩,花椒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 靠种花椒,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昔日岩石裸露的云洞湾村, 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为此,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随着顶坛花椒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冒充顶坛花椒、顶椒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坛花椒的声誉和当地农民的利益,给“顶坛花椒”品牌创建也带来不少威胁。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顶坛花椒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贞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1年成功注册“顶坛”商标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实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申请“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黔西南州首个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序列的名特优农产品。

顶坛花椒产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 贞丰县北盘江河谷地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小小花椒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至2008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5亿元。核心产地顶坛片区单花椒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云洞湾村年人均收入则高达30000多元。

贵州顶坛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树栽植方法花椒树栽植方法应因地制宜:一般建园要坐北朝南。行距3米,株距2米,每公顷可栽850多株。考虑到花椒园产量和花椒采收期早晚搭配,花椒各品种成熟期的早晚要配置好。栽前要预先挖好定植坑。坑挖60厘米见方,上面表土放左边,下面生土放右边。表土加肥料,回填到坑底。生土填到上头,便于土壤熟化。栽植深度要照苗木原土痕栽。太浅了不抗旱,太深了不发苗。栽植方法要推广“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这些细小环节,对花椒树以后生长影响很大,栽植时要特别引起注意。顶坛花椒园株行距图,顶坛花椒园株行距花椒栽培,建园行向株行距。栽植密度要合理,株距要小行距大。每公顷可栽九百四(株),行向坐北朝南行。行距四米至五米,株距二米或三米。平地要多栽,山地椒园适当稀。 栽培花椒先挖坑—坑深30十(厘米)分两层,上层表土放左边下层生土放右边,/:层表土加肥料,肥料拌土拌均匀,肥土回填到坑底;生土填上好熟化,坟好灌水要沉实;栽树从上挖小坑.裁后填封细土栽植深度图,栽植深度正好2.太深3.太浅花椒栽培例,栽得浅了不抗旱,栽得深了不发苗,土埋深浅原土痕,冬季防寒埋土堆,栽植深浅要注意。栽后天旱树易死。小树埋深不透气。浇水过后培细土。翌春解冻刨土堆。栽植方法础出尝当之图“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花椒栽培例,树坑刨好作丘状,位置放好埋上土,再埋土来再踩实,最后埋满作树盘,栽植方法有讲究,再把树苗放丘上:埋土提苗用脚踩:三埋二踩一提苗:浇水渗后细土封。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黔西素辣椒

素辣椒,是黔西特有,用豆豉粑,糊辣椒面、盐等精制而成,口味独特,深受广大朋友们的喜爱。

黔西素辣椒品牌:徐顺昌素辣椒、田园素辣椒。

四.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凉拌折耳根

外地人第一次吃折耳根,多半会被“雷翻”。其实折耳根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它就是鱼腥草的根。鱼腥草是一味中药,在其他城市,要买鱼腥草一定得去中药房,而在云贵川三省,鱼腥草却是在菜场每天可见的新鲜菜。四川人吃鱼腥草的叶子,而云贵两省吃的是鱼腥草的根。有一种说法也不知有没有经过考证:鱼腥草的叶子长得像猪耳朵,贵州人吃根不吃叶,所以是“折掉叶子的根”,故称“折耳根”。

贵州人吃折耳根的方法很简单,一是“凉拌折耳根”,二是“折耳根炒腊肉”。其余的做法都不算入菜,因为多半都是把折耳根切成粒与葱花蒜蓉一起做成了蘸水。

凉拌折耳根很好做。把买回来的折耳根手工折断成小段,之所以不用刀切,就是避免折耳根的味道中混入铁锈味。而手工折断时,还可以判断折耳根是否鲜嫩爽脆,手都折不断的,自然牙齿也咬不动。

接着用清水淘洗干净折耳根(折耳根上的须根无需扯干净,因为这也是药),撒上食盐拌均匀,并腌制15分钟。然后把腌好的折耳根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把切碎的苦蒜苗或香葱花撒入其中。最后,放入手工制作的胡辣椒面、蒜蓉、姜末、酱油、香醋及一勺白糖,仔细拌均匀了即可。

在贵州人的嘴里,折耳根散发的是“特殊的芳香”,尽管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外省人总觉得这股怪味让人头晕。贵州人之所以喜欢吃凉拌折耳根,就是因为只有凉拌生吃的折耳根,才能完完整整吃到其本味。你瞧,贵州人对折耳根是不是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觉?好在,这折耳根倒也是个有情有义的“草根”,它可以入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和这草根“谈恋爱”,好处不少。 (杨禹璋)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刷把头

兴义刷把头起始于清同治年间,因其形状如民间所用竹刷把而得名。 “刷反头”做工十分精细,全是手工劳作;配料选料也很讲究。以面粉、 竹笋、瘦肉、鸡蛋、为主要材料。制作过程是选取优竹笋切碎,放入开水锅 中氽两三次,再用清水冲五、六次,滤干后用猪油烹出香味。而皮是用精制 面粉,鸡蛋、盐、清水调匀,搓成小丸子,再擀成薄片如纸。一斤面粉配三个鸡蛋。包“刷把砂”很有趣,用一双削细削尖了的筷子将剁碎的拌着佐料 的瘦肉挑一些放于面皮上,肉上再放加工好的竹,然后用于捏拢,成品的外 形底大颈细,顶端参差。猛火蒸五六分钟,熟后的“刷把头”比大拇指略大,淡黄油亮,引人食欲。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味精等兑成蘸水,味美无比。( 黔西南州)

六.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茅香粑

茅香粑

茅香粑色、香味俱全,又便于保存、携带,可冷食,方便大家祭祀时带到山上食用,倍受人们青睐,黔西城乡市场上随处可见。

配方:糯米粉、茅香菜、芝麻、苏麻、花生仁、核桃仁、白砂糖。

制作工艺:将芝麻、苏麻、花生仁、核桃仁炒熟捣细,加入白砂糖拌匀备用(芯料);将茅香菜煮熟与糯米面加水揉匀后搓成100克左右的面团,再将面团摊开包入准备好的芯料,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钟即可。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望谟县 望谟高粱

望谟县位贵州省南部边缘,黔西南的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9℃,年均降水量1222.5毫米,无霜期339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最适合高粱种植。

自2010年望谟县惠农益民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该县种植8000亩“红缨子”高粱喜获丰收之后,该县农民种植红高粱积极性高涨,复兴、蔗香、乐元等8个乡镇的农民要求种植红高粱。为此,该公司与合作社将红高粱种植作为适合该县县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继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品订单”的办法,给种植户先垫付种子、有机叶面肥的费用,负责收购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解决种植户的产品销售难题。同时,合作社聘请技术员对项目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实时监控,为农户垫付种子和有机肥购买资金。这些举措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带动该县群众大面积种植红高粱。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黑糯米

黑糯米

安龙黑糯米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身补脑、治疗产妇头昏等功效。

九.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龙华粽香肉

龙华粽香肉

“龙华粽香肉”采用贵州产的粽粑叶为原料,结合酱香肉的制作方法烹制而成,体现黔菜与其他菜系的不同风格和特色,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肉香嫩,粽香浓,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配方:主料五花肉600克。辅料:新鲜粽香叶100克。调料:海鲜酱10克,甜面酱5克,排骨酱10克,甜酒酿10克,酱油10克,料酒20克,精盐5克,味精5克,胡椒粉5克,白糖10克,香油5克,姜片15克,葱苗15克,色拉油1500克(实耗200克)。

制作工艺:(1)选用见方三线五花肉,放入水锅中煮到三至四成熟时捞起,用5克甜酒酿趁热抹匀,下入六至七成热的油锅中炸至肉皮红亮捞出。冷却后切成长片、宽为两厘米的块。(2)锅烧热,注入适量色拉油,下入姜葱爆香,下入甜面酱、海鲜酱、排骨酱炒出酱香味,注入鲜汤,下入切好的粽肉和粽叶,调入酱油、味精、精盐、甜酒酿、料酒、白糖、胡椒、大火烧沸转入中小火煮至成熟,连同粽叶一起捞出。(3)扣碗抹匀猪油,放入适量粽叶,将烧好的粽肉皮朝下整齐摆放于粽叶上,上笼蒸至肉嫩叶香,倒出滋汁,翻扣入盘中,去掉粽叶,将原汁倒入锅中烧沸,略勾芡,滴入香油,烧淋在肉上,略加点缀即可上席。

十.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鸡肉汤圆

原 料:

糯米粉500克,热水适量。

调 料:

鸡肉100克,熟花生粉、熟芝麻、鸡汤、盐、味精等适量。

制作方法:

煮。把鸡肉剁成沫加入食盐、味精调匀成馅。糯米粉用热水和匀揉成光滑的面团,揉条、下剂,包入馅心,用开水煮熟后捞入碗内,加入鸡汤、熟花生粉、芝麻粉即成。

风味特色:

汤圆软糯,馅心鲜香,汤汁营养,为兴义地区名小吃。

技术要领:

面团加水要适当,煮汤圆的水要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