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德宏特产视频 云南德宏正宗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德宏特产视频 云南德宏正宗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12 02:07:32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撒丕

撒丕(pie,去声),为傣家语,云南傣家的名特色小吃,米线的一种吃法。原料:汤汁:其主要成分是牛的胆汁加胃液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再稀释后的液体,配以鲜辣椒、缅甸芫荽、花椒、香菜和酱醋等调味品调制而成。肉片:傣家特殊工艺制作的牛肉干或猪肉干,称“干巴”。米线:极细的米线。吃法:将以上原料混合后凉拌即可。撒丕还分为柠檬撒和苦撒两种,前者汤汁主要成分为柠檬水,后者汤汁主要成分如上所述。撒丕味苦、辣、麻、酸,口感清新,鲜味十足,实为消暑佳品。同时撒丕也具一定药效,可清热解毒。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过手米线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洁白的丝状,再把鲜肉烧烤成半熟后切剁成细块,佐以粉肠、盐、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搅成糊状即可。

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则更是鲜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尝一番后都咂嘴咂舌地赞叹:"绝代佳肴!"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大芋

陇川时代有一样名气很大的东西,就是“陇川大芋”。不仅几涉及陇川的典籍都忘不了特书一笔大芋,还特意将它排在孔雀、大象等珍禽异兽,身价够大了。

见多不怪,知奇不奇,竟让中原仕人们叹为稀奇的陇川大芋,在当地人眼里则微不足道,真应了那句名言——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陇川大芋是芋艿家族中的“巨人”,景颇族叫“艿颇”“艿”是很面:“坡”为山坡。景颇同胞的旱地旁,园边地角常栽有这种“长三尺、三寸”叶大如伞的巨芋。坝子也有人栽,但味不如山种的美,还有点想麻舌头。

陇川大芋是高淀粉植物,既可以充蔬,还可以工粮。烧烤熟食不仅香甜可口,还面得粘牙齿根。旧的医书称,“多食肥人”如太贪口,还能让人久久“腹满不思餐”。但食用这种这中“艿颇”大芋,还有一点点玉青微瑕的小麻烦,刮生芋时最好别沾上生浆汁,会麻手,但火上烘一烘可化解。需用涨水煮,中途别添汤。若不然一锅煮拢苦菜都甜美的大芋汤就会表现得不温柔,让你的口舌嗓子眼痒一痒。

陇川大芋这学远不止旧志记载的“长一尺、三寸”。二、三尺长都随处可见。

也有人说这中乱栽乱大的长芋头是现属缅甸的雷弄、拱恋等处引来种的,但明代和清代,这些地主原则上是陇川宣抚司的辖区,归根结蒂还是陇川大芋。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豌豆粉

豌豆粉是云南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豌豆性味甘,微寒。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利用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畅,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等症。

豌豆粉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者成糊,冷却后凝固而成。质地细腻滑嫩,色泽姜黄,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经刀功成形后烹调可热吃或凉吃。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阿昌刀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因产于阿昌族聚席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沐英西征时曾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户撒屯垦,他们将打制刀具的技术传给了阿昌同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户撒刀工艺独特,质地精良,锋利耐用,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工匠们还喜欢在刀鞘上镌刻“龙飞凤舞”、“猛虎长啸”、“东方口出”等风格多样的图案,并对刀柄精心镶嵌装饰,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户撒刀的品种有生产生活用刀、匕茸、长刀、景颇刀、藏刀、维吾尔族刀等120多个品种,远销西藏、甘肃、内蒙等省区及缅甸、泰国、印度等国。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通天竹

清乾隆年修编的《腾越州志》称“陇川杉木笼通天竹,又名无节竹……”。近代名人李根源先生《滇西兵要界务图注钞》定其为陇川之“”。

但遗憾的是杉木笼人并不识无节竹,只把一种不发杈不分枝俗称麻竹的指认做通天竹。

麻竹因最宜割可以拧竹绳打草鞋的竹麻而得名。但有节。只是节与节之间隔得很长,有的可长达二、三尺。青年麻竹节上不长枝条,远观的确如无节,由根到梢,光滑标直一溜烟地直指蓝天。当然不必当心会通到天上或刺通天穹,但势如通天,丝毫不假,称其通天竹还是恰如其分的。

户撒的傈僳族同胞则把跟汉话篾绳竹同属的一种小薄竹,叫做无节竹。

这种篾绳竹是竹子家族中的小弟弟,最壮实的也只有铜炮枪筒粗。两丈来高。喜生冷菁肥湿处,多是几代同堂,五六十百把棵一蓬蓬。这篾绳竹竹身均匀,竹节不显,只浅浅的有一圈斗到眼前才辨得出来的竹节线。不老不发枝,也只是挨竹梢处有点枝叶杈杈。皮得薄而且柔软,两头一扭就成了一根天然的竹蔑绳,竹节内原本来就似有似无的隔膜被扭“化”了,整棵竹子从头空心空到头,还道是真的成了节也无节的无节竹了。

篾绳竹韧性好,经用耐磨,日晒雨淋条件下,使用寿命超过最好的藤蔑。据说旧时代有名的户撒藤子桥,就是用篾绳竹扭结编织而成的。山藤和藤蔑是一干就怕着水,一着水就要糟烂。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拿老命开玩笑。所以和经蹂的篾绳竹——无节竹为索、为桥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德宏傣味“撒撇”

德宏傣味“撒撇”

傣族的撒撇有苦撒、鱼撒、撒大卤、柠檬撒、茄子撒等。苦撒:一盘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浓汁。浓汁是把牛苦肠水用锅熬成,然后再把剁成细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细的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把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浓汁中蘸过一下就可食用,吃起来十分爽口。“撒撇”浓汁是在杀牛时取出来的,从牛胃进入牛肠中的那一部分苦肠。撒撇以生吃为佳,第一次吃只能试着吃一点,味又苦又凉能去暑气,在炎热的夏天吃,能让人十分快意。傣家人爱吃“撒撇”,以至吃鱼都要做成“鱼撒”。将生鱼肉剁成肉泥,放上柠檬计,把剁细的香料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就做成了一碗蘸水,然后再准备一盘用油炸脆的鱼骨、莴笋细丝或包白菜细丝,吃时放进到蘸水里蘸一下,味道是酸甜的,好吃极了。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酸笋

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而令傣家菜别具风味的最重要原因便在于香料独特——据资料显示,我国共有八百余种植物香料,仅在云南就有五百余种。傣族一直就有食酸笋的习俗,在亚热带地区漫山的竹林里,竹笋取之不尽,居住在这炎热地区的傣族人,将丰富的竹笋做成酸笋调味品,一方面食酸能防暑解热,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保存。

制作时取净罗汉笋(又叫甜笋)切丝,放入清水漂浸,之后捞进大缸用力压紧、封口,放置半个月待变“臭”变酸,就可以做调味品了。他们用酸笋煮鸡、煮鱼、煮田螺、煮菜、煮任何食物,滋味鲜、酸、辣、脆,妙不可言,傣族人随便哪家都有百来斤酸笋,一天也离不开。而第一次吃酸笋的人,大多数都难于接受它的怪味道,吃过几次又会被它臭中带香的奇异口感所折服。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毫甩

早点享用"毫甩"(饵丝)是瑞丽人每天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这东西味道鲜美,食而不腻,百吃不厌。"毫甩"是用当地上等软米作原料,其中以大白谷,"毫磨细"(当地上等软米)等品种的软米舂制出来的"毫甩"为最佳。软米经水泡后捞起,用木甑蒸后放入脚碓舂细,然后切制成丝晒干,这样"毫甩"就成了。它颜色雪白,泡开后质软丝长,不易拉断。    

吃时,先把制成的"毫甩"泡开放入漏勺,置于铝锅中让滚水稍烫变软,然后倒入碗中,加上肉汤以及葱花、芫荽、味精、酱油、草果面、蒜汁、芝麻油等多种配料即可食用,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德宏)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银泡

银泡是景颇族女子特有的一种肩饰。

妇女着盛装,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许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银响铃等,跳起舞来叮叮作响;耳朵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妇女以戴银饰多为美,表示能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