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春德化有什么特产 德化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春德化有什么特产 德化县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2 19:11:45

一.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春生堂秘制风伤补酒

泉州酒厂生产的春生堂秘制风伤补酒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0~1850年),创始人郭信春。该酒以30余种名贵地道药材的秘方和优质陈年高粱酒、米酒配制而成。对风伤病湿以及操劳过度、身体虚弱等症有一定疗效。酒质醇正,甘绵爽口,常饮能滋补身体、舒筋活血、健胃养脾。该酒畅销国内外。

二.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白鸭汤

永春白鸭汤

永春的白鸭汤也是当地一种特色菜肴。白鸭香滑细嫩、肥而不腻、汤浓味美和营养丰富名闻遐迩,不仅在石鼓、县城,而且在泉州、厦门开有石鼓白鸭汤专卖店。它有200多年的历史,原为农家自用或小作坊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鸭汤已走进了市场,进行商品化经营,并已逐步成为规模或连锁店式的经营,它让吃过的人津津乐道,让听说过的人垂涎三尺,顾客盈门,备受青睐。

白鸭汤营养比畜肉高得多。因为鸭肉蛋白质主要是肌浆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间质蛋白,其中会有溶于水的胶原蛋白使味道鲜美,尤其是它加入10种以上中药和适量的盐,能有效地溶出含氮浸出物,会获得更加鲜美的肉汤。石鼓白鸭汤中鸭肉的脂肪含量适中,此外还有较高的铁、铜等微量元素。

据明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白鸭肉最良,药食最佳,有补虚祛寒、利水通尿之功效。

“万紫千红花不谢”,永春的风味小吃丰富多彩,如果到永春走一遭,保证让你能吃上许多特色的小吃。朋友们,不妨到此走一遭。

三.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老范志万应神曲

老范志万应神曲始创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系当时泉州名医吴亦飞亲手秘制。主治伤风感冒、食积腹痛、呕吐泄泻、中暑痢疾,疗效卓著。曾作为贡品进奉清廷,获得褒奖。清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南洋劝业展览。民国8年(1919年),参加菲律宾吕宋嘉莲花会展览,被医药界公认为世界有效成药,获得奖章与金牌。

该神曲配方特殊,制法精妙,世代秘传。200多年来,风靡全国,畅销东南亚各地,现由泉州药厂独家生产。

泉州老范志神曲是名著中外、配方独特古老的传统医药。

老范志万应神曲始创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当时泉州名医吴亦飞亲手秘制,取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志命名。神曲以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配入50多种中药材,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处方与生产工艺有其独到之处,具有调胃健脾,消积等化湿等功能。主治伤风感冒、食积腹痛、呕吐泄泻、中暑痢疾,疗效卓著。曾作为贡品进奉清廷,获得褒奖。清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南洋劝业展览。民国8年(1919年),参加菲律宾吕宋嘉莲花会展览,被医药界公认为世界有效成药,获得奖章与金牌。

老范志神曲创始人吴奕飞,字毓振,原籍晋江霞浯村,生于清康熙年间,自入泮以后就兼学医术,因为家境困难,平日即以所习的医术行医。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移居北门通天宫口,弃教从医,同时开设一家小药店,取范仲俺“先忧后乐”、“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义而名其店为“范志”,并于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在古方的基础上,以52种中草药配伍成新方,经过3次发酵,3次晒干,再文火烘烤,贮藏120天,直到散发清香气味,最终成药。

在吴奕飞之前也有人采取汤头歌诀的便方制售神曲。据吴奕飞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呈请晋江县府告示称:“泉州神曲前诸家修造体圆而大,每块重一斤或数两,本号神曲恐无分别,制成四小方块,每块重一两,每斤十六块”。

有传说称,吴奕飞迁居泉州城后,一天,吴氏所住的巷里来了一个双腿长满疥疮的乞丐,吴奕飞见其可怜,经常送衣食,给予治病,可乞丐从不道谢。两年后的一天,乞丐突然告辞,临走留下一药方,从此杳无踪影。吴奕飞按着药方进行试制,终于制成神曲。

还有传说,清乾隆年间适逢大考,京都派考官来泉,突然中暑,延医服药全无见效,后来煎服“范志神曲”,药到病除。考官回京后,恰好皇太后也中暑,经考官推荐,皇上立即派人星夜赶往泉州取药,太后服后果然疾愈,皇上大喜,敕封此药为“神曲”,并赐吴亦飞一面金褒匾。从此“神曲”名扬天下、驰名中外。

“老范志神曲” 药理功效为疏风解表,治疗四时感冒、风寒暑湿、中暑腹痛、呕吐泄泻、疟疾、霍乱等症。尤以治疗脾胃方面、消食化积、醒脾开胃为佳,男女老幼、四季皆宜,唯有孕妇禁服。

清光绪二年(1910年),“范志万应神曲”参加勤业展览会获金奖,1918年参加吕宋嘉年华博览会被评为“世界有效良药”,1985年被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现在,“老范志神曲”不但遍及全国各地、在国外市场上也取得相当信誉。

四.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瓷塑

德化瓷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在福建省中部,大樟溪上游,境内戴云山主峰盘踞,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纯良,为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得到很大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神仙佛像等雕塑艺术引起了瓷工们的极大兴趣。元朝,德化瓷塑佛像相当盛行。明代,已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成为中国瓷塑艺苑中一朵独特的艺术之花。当时的民间瓷塑艺术家何朝宗不但精于泥塑木雕,更精于瓷塑,他所创作的瓷塑观音,造型优美,神韵感人,线条柔和,衣纹深秀。坐者庄严肃穆,衣角柔和飘 垂;立者衣巾临风飘拂,俨然驾云渡海。何氏瓷塑堪称一绝,被日本和欧洲国家誉为“东方艺术”。 何氏的瓷塑如来、弥勒、菩提、达摩、罗汉等仪态生动,神采奕奕。

瓷塑观音有72种造型,大、小规格200多种。其中以十八手观音、立莲观音、坐岩观音、披坐观音最为著名。进入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德化白瓷恢复烧造传统产品390多种,现代题材产品日益增多。德化窑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釉面晶莹,光泽如绢,通体透明,享有中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的美称。

五.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名酒

“戴云牌”十全大补酒,人参状元酒和物质三鞭。以优质大米为原料,汲用闽中著名的戴云山矿泉水,根据传统处方,精选补益名贵药材,采用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酿制而成。具有酒质醇和、药香浓郁、酒度适宜、功能显著的特点。产品多次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和福建省、泉州市优质产品奖,畅销海内外。

六.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香名繁多,有降真香、沉香、檀香、兰花香、奇楠香、时香等。从形态分主要有线香、篾香、袋香三种。线香即香料加粘合剂拌匀后,做成直条或圈形的香料。篾香是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把粘合剂涂上篾骨,然后,粘上香料粉做成的。香料一般涂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另外没涂粘的三分之一,再彩上或紫或绿或红等颜色。篾香普通为一尺长,也有一尺六、二尺长的,最大的长达三尺。袋香则以布或绸缎做成各式袋子,再装入香料。此外,还有香珠、香钟、香蛇、香炉等其他品种。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永春蒲氏人家还到永春县五里街开设“蒲庆兰”香室,专门成批制作篾香,销往港澳地区及马来亚、印尼、越南等国。如今,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仍保存香壶、碾槽等数代祖传的制作香料的器具。

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春县 关于界定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0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老醋选用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白糖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酿制,其酿造技术独特。醋色棕黑,强酸不涩,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齐名媲美。

此醋旧时是民间富户秘传自酿食用,些许作为珍品馈赠亲朋好友。家中一坛老醋往往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历经百年,为吉祥如意之象征。作为商品的不多。

1954年,爱国华侨、全国归侨联合会副主席尤扬祖出资与县人民政府合办永春酒厂。1958年酒厂扩展为酿造厂。在吸收民间传统酿醋技法的基础上,改进配方和工艺,使老醋品质更佳,产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贸部门经营出口。

永春老醋曾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被选送参加第四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展出,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永春老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八.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醋溜青椒

醋溜青椒

材料:青椒2个、酥炸粉1杯、清水半杯、番茄酱3大匙、糖3大匙、醋2大匙、盐半茶匙、清水4大匙、芡汁半大匙。

做法:

1、青椒洗净、剖开、去籽,切长宽条。

2、将酥炸粉、清水半杯调匀成面糊,将青椒放入沾裹后,用热油炸酥捞出。

3、将番茄酱、糖、醋、盐、芡汁、清水4大匙拌2大匙油炒匀,倒入炸好的青椒,快速拌匀盛出即可。

九.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榜舍龟

永春榜舍龟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状似龟的传统名牌食品。它已有200多年历史,历来博得人们的喜爱,可与泉州豆莎饼,晋江石狮甜稞媲美。永春城乡人大凡宴请宾客,都在上完汤菜之后,捧出一盘叠得满满的榜舍龟,配上花生汤或白术耳汤、水果罐头,以这一甜食作为筵席的压底。

十.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黑兔

德化黑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德化黑兔

德化黑兔又称德化黑毛福建兔,属小型皮肉兼用兔,至今仍有打洞穴居的习性。

泉州除了有华南兔外,还有一种泉州本地特有的驯养家兔:小黑。它的长相和一般意义上的小白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它就是福建古老的地方兔种——德化黑兔,在清朝年间就有驯养记载。

早在清代乾隆十二年,泉州就有驯养小黑的记载。《德化县志》称小黑“月一产三四仔”。可见,至少在200年前,德化人就已经开始驯养兔子了。

肉类产品

地域范围

德化黑兔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德化县现辖行政区域。德化县现辖18个乡镇,202个村(居)委会。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位于东经117°55′~118°32′,北纬25°23′~25°56′之间。东与永泰县、仙游县界连,南与永春县毗邻,西与大田县接壤,北与尤溪县相邻。土地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德化黑兔属于闽西南黑兔的一个经济类群,在德化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生长,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肉品质,当地群众都习惯称为德化黑兔。现全县存栏35万只,年出栏105万多只,产量2100吨,年产值1.4亿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