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家乡特产苦瓜 广西苦瓜喜欢怎么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家乡特产苦瓜 广西苦瓜喜欢怎么做更新时间:2022-06-08 03:37:38

一.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杜阮苦瓜

   苦瓜又名凉瓜,是蓬江杜阮镇的传统。据说已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其一年春、夏、秋三造种植,以夏季最佳,产量最高,亩产达4000公斤。其瓜形肥壮,肉厚,粒粗,身短,尾尖,柿饼蒂,单只重约200─300克。加工制作后呈碧绿色,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苦瓜酸干菜汤

先将苦瓜切好。锅内放青油、将酸干白菜松切碎炒香、放泉水、干辣椒粉烧开,下入苦瓜调好味即可,此菜为入夏菜,汤酸辣,带苦味,开胃消暑刺激食欲,有开胃利尿的功效。

三.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平汉大顶苦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大顶苦瓜已在共和镇平汉管理区等地种植,是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筛选、精心培育而成的地方。50年代以来,农民种植大顶苦瓜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全镇种植面积5200多亩(1亩=666.7平方米),年产量15600吨。翠绿l号大顶苦瓜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种植,次年(清明)前后收成上市。现在瓜农从冬种春收,逐步扩展到春种夏收、夏种秋收,每年4月至1l月都有鲜瓜上市,产品远销港澳市场。宅梧无籽西瓜鹤山名土产。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西瓜是从1978年开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2年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瓜农还到邻近的开平市月山、水井和苍城等地承包种植西瓜。 1993年,羊眠山村西瓜育种专业户谭均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1994年,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800多万元,其中双龙管理区榴花坪村西瓜收入人均2000元)。

四. 北京市 怀柔 家乡肠

怀柔大水峪村家乡肠,其产品是几代人的祖传配方,已有百余年历史,选料精致,制作规范,主要特点是其味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无穷,是餐桌上一道理想的菜肴。配方主要成份有精瘦肉、香油、冰糖、淀粉;中药有滋阴、补肾、明目的枸杞子;有芳香、开胃、醒脾,增进食欲的沙仁;有补气、提神,增强体质的西洋参等二十余种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

本产品经中国肉研中心检测,检查化验一次性通过。已注册了商标,三证齐全。本产品早以畅销怀柔各大宾馆、饭店。现以小批量进入北京市几家超市,进行试销,反映极好,供不应求。

五. 福建省 漳州 芗城区 苦瓜粥

苦瓜粥介绍:原料:苦瓜二两、粳米一两、冰糖二两、食盐五分、清水一斤半做法:1、苦瓜去瓤,切成小丁块2、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上火烧开,放入苦瓜丁、冰糖、食盐熬煮成粥即可。功用:清暑涤热,清心明目,解毒。特色:热痛烦渴,中暑发热,流感,痢疾,目赤疼痛。

六.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谭边大顶苦瓜

谭边村位于大沥镇西部(2013年3月起属狮山镇),是大顶苦瓜的原产地,素有“广东大顶苦瓜第一村”之称。

提起苦瓜,在谭边种植苦瓜已有20多年的陈晚华侃侃道来:很久以前,村里已经种有苦瓜,当时种的是雷公凿苦瓜,苦瓜的形状本来是长的,多年后竟变成了圆形,瓜顶越变越大,大顶苦瓜由此而得名。

陈晚华说,大顶苦瓜的特点是顶大嘴尖,外表色泽碧绿,脊宽瘤状凸现,瓜形美观,单果重250500克。食时肉厚爽脆,略带甘苦,但食后甘凉。谭边苦瓜之所以好吃,主要是这里的水土适合种植苦瓜。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到谭边村提取土样、水样进行分析,得出谭边村土质适合苦瓜生产这个结论。现在谭边大顶苦瓜亩产量可达25003000公斤,亩产值达五六千元。

由于谭边村村民数十年对大顶苦瓜的悉心栽培,苦瓜品质优良。1999年,谭边大顶苦瓜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铜牌奖。2004年,谭边大顶苦瓜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谭边大顶”商标,同时被评为南海优质品牌产品。

七.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平海大顶苦瓜

平海大顶苦瓜,因顶大嘴尖而得名。其特点是碧绿、润泽、脊宽、肉厚、瓤少,具有清热下水之功效,是夏季消署菜肴之佳品,另外亦可作药用,食时带苦味,脆口,食后甘凉,主要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平海种植大顶苦瓜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平海就开始种植大顶苦瓜,是惠东县乃至惠州市最早种植大顶苦瓜的地方。在惠东县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平海镇对大顶苦瓜实行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和统一技术指导,实行生产基地化,在深圳、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内外诸多城市设置稳定联系点,实行市场国际化,扩大了大顶苦瓜的知名度。

大顶苦瓜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当地有“三筐苦瓜顶千元”之说。据统计,全镇2004年共种植大顶苦瓜8250亩,平均亩产2540公斤,总产2.1万吨,总产值7064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0.1%。仅大顶苦瓜一项人均纯收入2036元。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苦瓜芦

苦尽甘来(苦瓜芦):具有养颜美容、减脂减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而且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糖的功效。对于预防感冒具有独特功效。

典故:

春夏时节,不远千里而来的游客,到了风景旑丽的渫水源头、壶瓶山底的农家餐馆,总少不了一道清幽恬淡的山中美味,总忘不了那道佳肴的独特雅趣:绿色的汤水澈透碗底,淡淡的苦味悠然载甜;嫩嫩的叶片令人想起池塘里雨中张开的荷叶,几颗小巧玲珑的红色圆球飘浮在温柔的叶片之间,用筷头轻拨就会荡漾出一丝丝举不起丢不下的波浪式情感。这道养眼养心的土家名菜就是樱桃苦瓜芦混合制作的“同甘共苦”,喻示着苦中有甜。说起这道素妆艳点的“同甘共苦”的来历,确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感人故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是祖祖辈辈遗留的传统,也是山里人的习俗和“规矩”。在这山山水水之间的土家人中,浸透了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柔情蜜意。很早以前,昂贵稀有的食盐是山里人的宝贝,由于运盐买盐路途遥远,家家户户都格外珍惜。在古老泥沙三十里开外的中岭山中,住着一对父母早逝的年轻夫妻。有一年遭遇百日大旱田地失收,小两口日子过得格外清苦,夫妻俩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共度难关。家里只剩下一酒杯盐了,两个人不敢多吃、舍不得吃。有一天,丈夫到离家很远的山上做事只拿了一个耳锅,没有带中午饭。妻子早起忙完家务发觉丈夫什么都没带,油盐罐里一点巴底盐还是原复原,晓得他会在山上搞野菜当饭吃。心想,男人搞重事硬是不吃点盐没得劲哪么奈得何?快到中午的时候,妻子用挑儿刮了一点盐、带上一罐茶给丈夫送上山去。走到中途,看到路边树上的野樱桃熟了,便顺手摘下一把带上。到了丈夫搞事的地方,妻子又在田头岩边采了一大把嫩苦瓜芦叶,用山泉水浸湿洗净后生火做“饭”。说是做饭,其实就是清水炖的苦瓜芦叶,外加一丁点盐。两人边吃边下时,妻子想起路上摘的一把野樱桃,便一齐放在耳锅里炖起。再吃时觉得不那么苦,有一丝儿甜,夫妻俩你奉我送,吃得有滋有味。

打那以后,樱桃清炖苦瓜芦成为夫妻俩的家常便饭、席上之珍。再以后,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土家人的待客美味。一乡里土秀才听说这个“发明”经过后,就给这道菜起了一个见证夫妻情深、喻意深刻的名字——叫同甘共苦。

九. 海南省 屯昌 枫木苦瓜

枫木苦瓜,驰名省内外、成为屯昌冬季瓜菜的拳头产品。枫木苦瓜以其早熟、丰产、优质、瓜长圆锤形、皮浅绿色、有光泽、形体均匀、大小适中,单瓜重300一400克、肉质爽滑饱满,味微苦,品质优宜出口。 产品种植主要分布在枫木、南吕、乌坡、新兴、屯郊、坡心等地、年种植面积1200公顷,收获产品24200吨,产品95%北调往广州、杭州、武汉、汕头、深圳、厦门等市场销售。每公斤售价均2—2.4元,产品质优而有市场

十.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家乡豆腐角

家乡豆腐角

采用本地豆腐为原料,精工制作,营养十分丰富,外形美观,似孔雀开屏,色艳味浓,回味幽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