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在哪买特产便宜 厦门特产在哪里购买比较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在哪买特产便宜 厦门特产在哪里购买比较便宜更新时间:2022-06-04 01:41:34

一.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白片鲟

【厦门风味:白片鲟】

〖烹制过程及原料〗

其做法是:选取用肉宝膏满、闽南沿海的红鲟入锅,放少量食盐,煮至水干壳红,透出一股蟹香,取出切片装盘上桌。此时肉白似玉,膏红如丹,味道清鲜。食时配以姜丝,佐以辣料。

二.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瓷塑

厦门瓷塑

三.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菩提丸

菩提丸

四.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翡翠皇上皇

【厦门风味:翡翠皇上皇】

〖菜肴特点〗软嫩滑爽,味道鲜美。此道菜199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银牌奖。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鲜虫寻肉150克。

辅料:猪肥膘肉20克,熟虫寻黄25克,净荸荠30克,净菜胆10棵,鸡蛋清4个。

调料:鲜牛奶250克,淀粉、精盐、味精、鸡精各少许,花生油适量。

制法:1、将猪肥膘肉、荸荠分别切成丝,与虫寻肉、蛋清、牛奶、淀粉、精盐、味精、鸡精一并拌匀,下锅油炒至熟装盘,虫寻黄捣碎撒在面上。

2、菜胆下锅油炒入味,成熟取出围放盘的四周即成。

2、菜胆氽入,用虾胶分别在菜胆上捏制美人头,镶上黑芝麻为眼睛、红辣椒剪成的小月芽块为嘴唇,制成上笼屉蒸熟取出,摆在鱼翅四周。

3、适量高汤下锅烧沸,调以精盐、味精、鸡精,用湿淀粉勾芡,淋在鱼翅和美人菜胆上即成。

五.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炒面线

炒面线为厦门早期的“全福楼”和“双全酒家”几位老厨师钻研创新的厦门风味佳肴,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线放入七成熟的油锅炸至金赤黄色,捞上等用,还得将炸好的面线放入七成熟的油锅炸至金赤黄色,捞上待用,在下锅同配料和炒之前,还是将炸好的面线放入开水锅里过氽一下去咸方可

( 厦门)

厦门特有的名食。选用上等面线,先入油炸成浅咖啡色,捞起后用开水烫去表油,再把瘦猪肉、鲜鱼肉、香菇、冬笋、扁鱼等放入锅内用花生油炒过,和以高汤,酌加绍兴酒、味精,烧开后将炸好的面线放入轻轻拌炒,略为收汤即装盘上桌,趁热而食。

炒面线,是厦门独具特色的传统名点,是由过支的名菜馆“全福楼”和“双全酒家”的几位老师傅,在烹饪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五六十年历史了。现在,厦门许多酒家、餐厅以到宾馆,都有炒面线这道菜。

原料:炒面线(又称线面)500克,精肉50克,鲜虾100克,干扁鱼30克。熟冬笋50克,香菇5朵,红萝卜半根,葱白2根,精盐、味精、香油少许,上汤400克,花生油500克(约耗150克)。

做法:

1、锅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烧六成热时,将面线投入炸成金黄色时捞起,放入沸水锅回软,去盐味和油渍,捞起待用。

2、精肉、冬笋、香菇、红萝卜、干扁鱼、葱白切丝,鲜虾洗净剥壳另用,虾肉也切成丝。虾壳洗净加上汤100克烧成虾壳汤,过滤待用。

3、锅置旺火上,放入少许花生油,烧热后入肉丝、冬笋、香菇、红萝卜丝稍炒后加入虾壳汤、上汤,投入过油的线面,炒几下,加葱白、煸鱼丝,淋上香油、胡椒粉即成。

六.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龙眼

龙眼是同安的,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 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

同安龙眼是传统的名优果品,具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系亚热带长寿果树之一。据《同安县志》记载,“龙眼”广东、兴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为佳。因它是八月成熟,农历八月称桂月,且龙眼果实形圆,故名桂圆。亦因熟于荔枝之后,也称亚荔枝或荔枝奴。又有比目、骊珠、燕卵等别名,在同安一带都称龙眼。桂元(龙眼干)自古以来被视为滋补强壮良药。明代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它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理贫血瘘黄、健忘怔忡、产后血亏、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龙眼俗称“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根据同安县志“灾祥”记载,同安栽培龙眼历史已达460多年,同安和集美区现存百年以上老树随处可见。1998年厦门市栽培面积已达17.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近75%,年产鲜果5000至10000吨(大小年)以上,其产量及产值均在各种水果之首。同安区为全国龙眼六大基地县之一,龙眼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眼系无患子科龙眼属,南亚热带常绿乔木,著名的长寿果树。它的果实是果中珍品,含有多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果糖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即可供鲜果,且可供焙干制罐或加工龙眼膏,是医药上的珍贵补品。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鲜果有开胃建脾,补益安神功效。其加工制品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理想补品。民间常以龙眼干配党参煎服,用于治气血亏损症,产妇分娩后服此汤剂可补气血、恢复元气,老弱病者在冬季常服此汤可补气血,抵卸风寒。此外,其果核可制酒、酒精及高级活性炭等工业品。龙眼花是优良蜜源。木材可雕刻精致工艺品。树株茂盛苍绿,又是优良的绿化树种。由此可见,栽培龙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同安龙眼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有以原产地命名的,有以成熟期迟早命名的,也有以果实形态颜色和风味命名的。传统主栽品种有适于焙干制罐的赤壳水涨两种。次为具有不同成熟期,风味独特的品种,简述如下:

赤壳:亦称有种,店仔种。树冠较矮化,百年老树主干多呈卷曲状,果惠长而紧密。果大型(平均粒重16克),魁粒率达85-90%。果壳厚,赤褐色,肉厚味清甜,焙干果壳不易凹陷破裂,制罐后果肉完美,为烤干制罐的好原料。其变异品系有白壳早种,后壁埔种,如按果穗形态分又有硬枝赤壳和软枝赤壳两种。在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气候适宜情况下,赤壳龙眼较易达到丰产稳产,否则较易出现大小年及果实大小不齐(谓公孙粒)现象。

水涨:又名有种,分为白壳有与红壳有两种。树型高大开张,果穗长大,果粒平均重15克,魁级率85%以上。果肉厚脆,味淡甜;适宜制罐,焙干也可,但果皮薄容易凹陷。水涨的特点是比较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为我市近年扩种的热门品种。总面积已超过赤壳种。

早熟龙眼:在立秋前后成熟的龙眼品种有十多个。(比一般种龙眼早成熟约15-20天)。其中较有价值的有两种:一是“八一早”,于八月1日前后成熟。其果中大(约11克),肉厚质脆,味清甜适口,丰产性好,唯大小年明显,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二是白壳早种,又名乌龙种,早白等。于八月上中旬成熟,果较大(达14克),肉厚质脆味甜,可食率高,抗病力强,丰产性好。早熟龙眼因具有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倍受果农欢迎,使之得到迅速推广,这对合理调整我市龙眼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上市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特殊风味品种:首推凤梨味品种,其果实成熟后富有菠萝香甜味道,而且果大肉脆,可食率高。其他还有冰糖味,桂花味等不同风味品种,但消费者嫌果小肉薄。

龙眼生产上一般采用高压或小苗嫁接繁殖,用实生繁殖因易劣变,多不采用。龙眼根深叶茂,病虫害少,着果率相对较高,栽培比较容易。但要获得丰产稳产高效率,则必须掌握选育良种,水土保持,改土扩穴,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

七.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鼓浪屿鱼丸

去鼓浪屿,有几样东西是不可不吃的,黄胜记肉干、叶氏麻滋、鼓浪屿馅饼,还有那美味的鼓浪屿鱼丸。

鼓浪屿最正宗的鱼丸有两家,一家是龙头路183号鱼丸,还有一家是林氏原巷口鱼丸,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大群忠实粉丝。两家鱼丸的共同特点是都保留了最早的鼓浪屿鱼丸特色,外皮虽不像福州鱼丸那样规则好看,却是颗颗用鲨鱼肉纯手工打造,外皮Q而香,里面的肉清甜而不似普通丸子般油腻。

龙头路183号鱼丸一碗五块钱,七粒,林氏原巷口鱼丸也是一碗五块钱,八粒,但个头略小一圈,总是一口就可以吞一个,两家鱼丸汤的汤头都是用大骨熬成的,汤头里放了许多厦门人忠爱的胡椒粉,汤有清甜中略带胡椒香。除了可以在店里吃外,两家鱼丸店里还提供外卖,不过都是限量供应,尤其是龙头路183号鱼丸,一般晚上7点钟前就全部卖完关门谢客了。想一尝鼓浪屿鱼丸的食客勿必要赶早,要不很有可能失望而归。

八.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大封蹄膀

同安大封蹄膀是厦门一个特色香菜,既美味也保健。带皮猪蹄膀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证明,肉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如果人体细胞缺少此类物质,细胞结合的水量就明显减少,使皮肤干燥而出现皱纹,老年人会呈现形体消瘦,苍老乏力。猪蹄膀是使皮肤丰满、润泽,强体增肥的食疗佳品。

九.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青津果

青果即橄榄,有润喉、保嗓、解毒之效,幼儿吃了可防白喉。30年代,厦门药店怀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贵中药制成橄榄碱作为成药出售,因药味浓厚,常人厌食,非病不买。几年后,颜家春蜜饯铺把这种橄榄碱改制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甘草蜜饯, 取名青津果,厦门人叫“青果鼓”。目前行市的青津果,以橄揽为原料,配以中药甘草、糖水制成,甜酸适度,咸淡可口,芳香 四溢。食后,津香弥喉,消积解涨,醒酒去腻,止晕止吐,爽身心,养脾胃,增食欲,真可谓“青果沾唇口腔新,余甘饶喉脾胃津”。

十.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黄胜记肉干

“黄胜记”系厦门最具知名度之中华老字号,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方十六的“黄金香”创始人黄知江,从祖籍漳州许县东山出发,提着竹篮,内装自家创制的肉松肉干,乘坐斗篷小船,来到漳州龙海石码镇沿途叫卖,闻说厦门港口繁荣,即转船到厦门进行试探性售卖。当踏入厦门,见到都市繁荣,生意兴隆,即萌生留居厦门之念,决意在厦门开工设店。开始生产肉松肉干,因选料精良,配料独特,加之精工细作,所产肉松色泽金黄,灿若黄金,其味香鲜,无与伦比,甫一上市,即广获好评,销路日广。恰店主姓黄,故取名“黄金香”作为字号,由此“黄金香”品牌日渐发展,声名远播。由于经营得利,“黄金香”老字号生意日渐兴隆,家族成员份份投入该店经营,广开门店,并创立了“黄金香送记”、“黄金香佑记”、“黄金香胜记”等分号。抗战前后,黄金香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尼拉、槟榔屿等地,名扬闽粤台,声播东南亚。

该店祖上“黄金香胜记”一脉,作为黄金香家族成员,历经动荡的历史社会变革,一直经营家族产业。1903年,“黄金香胜记”创号人黄景,为了发展家族产业,从事“黄金香”产品的销售,由于销售日佳,经营得利,于1915年创“黄金香胜记”分号,在厦门宫仔内(现厦门大同路)购置房产,办成前店后厂的 “厦门黄金香胜记肉松店”。1903至1938年期间,“黄金香胜记”肉松除了厦门销售外,还通过华侨客商大量销往东南亚。上世纪40年代,厦门沦陷,迫于抗战形势“黄金香胜记”于1938年搬迁至鼓浪屿龙头路继续制作和经营肉松产品。解放后,1956年国家对私改造,进行公私合营,“黄金香胜记”并入厦门市食品公司(现厦门黄金香食品有限公司)延续经营。1978年,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发展。为了扩大生产,发展家族事业,黄景的孙子黄满鸿(现黄胜记法人)在鼓浪屿注册黄金香黄胜记肉松店(鼓浪屿龙头路95号)。1978年至今,黄金香胜记肉松店发展日趋成熟,产品工艺精湛、配料考究,质量上乘、风味独特,产品销量稳步上升,百年老店回复当年风光,一展辉煌形势,已成为人尽皆知的百年老字号,成为厦门的特色旅游产品,是居家必备访亲送友的优质礼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