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顺义哪里卖土特产 北京市顺义区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顺义哪里卖土特产 北京市顺义区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2-06-07 10:07:58

一. 北京市 顺义区 天福号酱肘子

天福号酱肘子是北京特色风味名食。它从200年前创业至今盛名不减,令人称奇。

清代乾隆年间,山东人刘德山在北京城里西单牌楼开张了一家“天福号肉铺”,专门制售各色山东风味肉食,生意一直很红火。刘老板父子俩起早摸黑,挣的都是辛苦钱。倒底是年轻人耐不住长时间苦熬,有一天儿子值夜看管煮肉的汤锅,竟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等刘老板前来查夜时,锅里已是肉烂如泥,眼看着剩下的只是稠粘一片。此时,晨曦将至,想重新再煮菜是来不及了。刘德山是精明无比之人,他急中生智,急忙和儿子一起动手,仔细地将锅里尚能启出成形的酱肘子一块一块地小心摆到铺面上准备出售。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次日清晨头一个前来光顾的竟是老主顾刑部大臣。此人平时酷好享用“天福号”的肉食,此时买来是准备招待几位地位显赫的客人,为着平时信得过,他不多说便付钱取货而去。

且说中午刑部大臣家宴正酣,几位来宾全是朝中有头有脸的官员。他们全都吃得津津有味,不断地夸赞“酱肘子”好吃。刑部大臣也是乐不可支,显出十二分的风光,好生尽到了地主之谊。只隔一天,几位去刑部大臣家赴宴的官员都指派专人或管家去“天福号肉铺”,指名购买“酱肘子”。此刻刘德山老板尚感蹊跷,经小心探询,才知前日糊锅的肉食偏偏赢得了客人们的喜爱。叹喜之余,刘德山父子便特意精心制作了一锅加料的“酱肘子”,不仅肉好,而且料足。如此一来,又有好几位达官显贵和刑部大臣一道,成了“天福号”的老主顾了。

因为多了一些有身份的顾客吹捧,转眼之间,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天福号”酱肘子美名不胫而走。时过不久,连清宫里的太后和皇上也叫人专门来买酱肘子了。

刘家肉铺顿时身价百倍,京城里的老百姓更多的是闻香留步,争相品尝。再朝日后发展,“天福号”还得到了一块能够自由出入皇宫禁地的“路牌”。虽说那也只是为了“天福号”送货方便,但是这种殊荣自然是让世人无比仰慕,让同行更是刮目相看呢。

二. 北京市 顺义区 北京芙蓉糕

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制作的方法跟萨其马相似,组织紧密并有小孔洞,入口香甜松软,桂花蜂蜜香味浓郁。正明斋产的最为有名。

——芙蓉糕的制作方法——

芙蓉糕由萨其玛转化而来,因形态与色调如芙蓉花,故有此称。本品为长方形状,金黄色。内部紧密并有匀称孔隙,风味特点与萨其玛相同。食之有松、软、甜、香之感。

【主料】面粉500克,食油250克,鸡蛋5个。

【辅料】泡打粉15克,白糖750克,饴糖150克,蜂蜜100克。

【制法】

1.将白面倒入盆内,把鸡蛋磕入面内,加适量清水和起,揉匀揉光成蛋面团。

2.面团饧5--6分钟后,上案擀成大片,切成6厘米长、竹帘棍粗的面条,下油锅炸成米黄色捞出。

3.将饴糖、蜂蜜与250克白糖一并倒入瓢内上火熬成浆(待熬尽水气,浆汁颜色发青起小泡时,滴入水中成脆珠即成),把炸好的面条放入拌匀,将木框模型放在案上,抹点油,再把拌匀蜜汁的面条倒入模型里,用抹上油的轴槌轧擀结实,上面撒上白糖500克,再用槌砸实擀平。放在烤盘上,入炉稍烤2--3分钟即可,出炉后切成3--4厘米见方的块或菱形块即成。

【特点】香、甜、酥、适口。

三. 北京市 顺义区 甜白菜

小吃原料:白菜(最好是玉田的白菜,菜比较甜,而且菜帮也薄),胡萝卜,香菜小吃调料:香油,花椒,糖,白醋,糖桂花。

小吃制作:

锅里放香油,将花椒炸糊,放切成片的胡萝卜,再放切好的白菜帮子,最后放切好的白菜叶,都是炒两下就好,不要多炒,就相当与把这些菜在锅里拌匀,用锅的温度就可以,把所以的调料放进去,放在一个盆里,放凉后再把拌匀的白菜上撒是一层厚厚的香菜,放凉快地方,随吃随盛。

小吃介绍:此菜是老北京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家肴!。

四. 北京市 顺义区 蜂糕

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五. 北京市 顺义区 中国红葡萄酒(甜)

工艺:选用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佳利酿、法国蓝、解百纳、龙眼等原料酿造而成。 特点:酒液色泽鲜艳,呈红宝石色,澄澈透明,具有浓郁的葡萄果香和陈酿的酒香,香味和谐,入口醇厚,圆润柔细,余香清晰,具有独特的典型风格。 奖项:在中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名酒。 生产企业:中国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北京)

六. 北京市 顺义区 茶汤

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

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原料:糜子米500克,红糖2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10克,金糕丁、青梅丁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3小时,碾成面,然后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2、将茶汤壶内的水烧开。

3、取小碗1个,先倒入50克开水和10克凉水搅和一下,再放入1/10的糜子面调成面糊,然后左手端着盛面糊的碗紧对着茶壶嘴,右手握着壶把子将壶倾斜,使壶内的开水顺着壶嘴冲入碗内。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拉大距离,以加大水的冲力,以使面糊冲得均匀;随后又由远至近,面糊即冲成杏黄色的茶汤。

4、冲好一碗后,即在茶汤上撒上红糖20克、白糖10克和糖桂花1克。也可再撒些金糕丁、青梅丁之类的食品。本配料用量可制作10碗。

特点:本品质地细腻,味道甜香,系北京茶食小吃,回民风味。因将碗翻扣过来而茶汤不洒,故有此“扣碗茶汤”之称。

茶汤有两个特色:一是烹调方法特殊,用开水冲的方法将茶汤冲熟;二是用具特殊,使有一把铜制大茶壶,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将燃煤放入膛内,把水烧开,即可用以冲熟茶汤。

七. 北京市 顺义区 北京“一得阁”墨汁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 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 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谢氏身后 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特点:具有浓度高、色泽深、墨迹光亮、写后易干、适宜拓等特点,经著名画家、书法家试墨,效果很好。

工艺:“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 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八. 北京市 顺义区 莲桂花陈酒

历史:桂花陈酒,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酿造历史。清朝初期潘荣陛所撰《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曾记载,其酒“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味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各个朝代,这种酒一直“栖身”于深宫禁苑,仅供皇帝贵妃在中秋赏月时饮用,市上并无此酒,后来酿制此酒的技艺失传。1956年,北京葡萄酒厂喜获“桂花陈酒”的酿制秘方,根据秘方要求,选用了一种含糖度达18度以上的名贵葡萄品种为原料,配以江苏省吴县的桂花为香料,同时加入玉泉山的泉水、经过反复酿制试验,终于使这一昔日为王侯独享的美酒进入寻常百姓之口。取毛泽东同志“吴刚捧出桂花酒”之名句,定名为“桂花陈酒”。特点:北京葡萄酒厂酿制的桂花陈酒,是一种高级无药料的滋补饮料酒。色泽金黄,晶莹明澈,有鲜美的桂花清香和葡萄酒的醇香,香气协调馥郁,酒味芳香醇厚,微酸微甜,酸甜适口,满口生香,回味绵长,饮后幽雅宜人。成份:桂花陈酒含有葡萄糖、果糖、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功效:饮用后,有舒筋活血、增加热量、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除疲劳的功能。工艺:桂花陈酒是以多年陈酿的上等白葡萄酒为基酒,配以桂花为香料。其桂花以中国盛产桂花的苏州、杭州地区的金桂为主,每年十一月桂花盛开季节,摘取含苞欲放的鲜桂花。桂花经加工后和酒液浸制,精心调配,使香气和味道都要达到充分谐调优美的标准,方成为符合质量的成品。此酒酒度15度,糖度14度,总酸为0.65克/100毫升。奖项:1961年、1979年和1983年,在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83年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章;1985年3月20日至1986年10月24日,分别在 法国国际美食评奖会、西班牙第四届国际饮料酒评选会和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三块金牌。( 北京)

九. 北京市 顺义区 炒肝儿

炒肝儿

“炒肝儿”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

成,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

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

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

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

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

佐料备齐后,始制作炒杆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

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