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女儿远嫁带土特产回家 远嫁女儿带特产回婆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女儿远嫁带土特产回家 远嫁女儿带特产回婆家更新时间:2022-05-20 10:24:18

一.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郓城晁家狗肉

采用当地菜狗做原料,配方工艺独特,烧制的狗肉,色泽鲜美,肉嫩香而不腻,味道醇厚,有温肾壮阳,轻身益气之功效。与羊肉同为冬令进补的佳品,冬天的狗肉火锅堪称一绝。2004年菏泽首界电视美食节中,在、名吃展评会上获“地方名吃金奖”。

狗肉的药用价值:

狗肉不仅可以治愈水痘麻疹。还可治愈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遗精遗尿,小便清长,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身体衰弱、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头目昏花、视力下降等肾阳虚衰,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畏寒肢冷,脾肾阳虚,水肿明显,反复发作,肚腹胀大,小便减少,大便稀薄,腰痛背冷,舌淡胖嫩,脉象沉细脾肾阳气虚衰,精神不振,饮食减少,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等多种症状,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二. 贵州省 六盘水 盘州市 蓝家牛肉粉

米粉放入开水锅中烫透,捞入面碗内,再将切好的牛肉片和炖熟的牛肉丁、莲花白、芫荽放于粉上,舀入原汁汤,放入煳辣椒面和各种调料。米粉爽滑微韧、汤味醇厚,辣烫鲜香。

三. 陕西省 西安 高陵区 老童家腊羊肉

西安老童家腊羊肉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老曹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 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

它以带骨羊肉为原料,配以芒硝、桂皮、八角、花椒、草果、小茴香和青海盐为辅料,经过腌肉、煮肉、焖肉等工艺精制而成。它色泽红润,肉质酥烂、膘肉分明,油香不腻,鲜美可口。三百多年来,以其独特风味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

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良菜,也是馈赠亲友佳品。

制作工艺:选用新鲜肥羊,宰杀后配以青盐、芒硝、 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调料,经制坯配料,卤制和上色等工序制成。腌肉时将羊肉皮面相对折叠排放在大缸内,添入井 水,撒进青盐、芒硝,腌2-5天。腌透。煮肉时先将老卤汤倒入锅内,加入等量清水,放人调料包,用旺火烧开后再酌加青盐,放在肉板匕用重物压紧,改用小火们煮3-4小时,至肉酥骨离时捞入盘内,再用原汁汤冲洗肉面,去原汁,用净布沥干即成。

羊肉除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有味甘苦、性火热、开胃、 增进食欲、补肾助阳的作用,是一种强壮食品。

四.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侗家油茶

油茶是侗家日常食品,平时客来,煮油茶相待。特别是女客来访,常欢聚一堂,一边品尝油茶,一边拉家常谈心叙旧,其乐无穷,别有一番风味。喜庆之日,首先以甜酒、油茶待客;逢年过节,必煮油茶祭祀祖先,款待左邻右舍。

油茶的主要配料,因季节和节日、喜事不同而变化。平时用糊米和薯类瓜豆为原料;节日煮油茶多以米豆腐、灰碱粑为主,待客时用糯米粑和炒米为佐料;办喜事时多用包谷、灰碱粑和炒米配之。

油茶的制作过程称为“煮油茶”。首先将“阴米(侗语:maoe,是用糯米泡透蒸熟,拌适量茶籽油搓散,晾干舂扁、收藏备用)用茶油炸成米花(又叫炒米),将黄豆、绿豆、饭豆、包谷炒酥,另将大米炒焦,放入节骨茶或茶叶和油拌炒,加入适量温水,待糊米和茶味熬出,再加入适量食盐和水,煮沸后再放入灰碱粑和米豆腐或薯类、瓜豆、煮熟即成。食用时再放入炒米花和炒酥的黄豆、烤得金黄的糯米粑、姜、葱、糊辣椒等佐料,吃起来香辣酥脆,味道特别可口,它不仅能充饥,而且有清热、提神、健胃、增进食欲等作用,为侗乡,到了天柱侗乡,您千万不要错过噢!

在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的东斜坡黔桂湘河谷丘陵及台地间,生长着一种特有的常绿灌乔木,该树喜温耐热,一般生长在酸性红黄壤中,当地人称之为“茶子树”,其果实经烘烤、晒干后榨出的油为“茶籽油”或“茶油”。

居住在黔东黎平、锦屏、天柱、三穗、玉屏等地山区的侗族人家常年食用茶籽油,而用茶籽油泡制的油茶则是中华茶文化一支奇葩,为侗家人所喜爱。其做法,首先将少许茶籽油倒入铁锅中煎,剔除油的涩苦味,放进扁米(用糯米扁干而成),炸成米花后,盛到碗中。其次,往锅渗入泉水(乡间喝泉、井水,不喝河水),量因客人多少而定,一般一人一碗,煮沸,放盐,然后放入茶叶(用砣茶或将茶叶用布包裹好,避免茶叶飘散茶水中),等片刻,茶叶汁渗入锅中。最后一碗澄黄、滚烫、清香的茶水再放入几匙先前制好的米花飘浮于上,侗家油茶就已制成。

油茶是侗家餐前待客饮品,贵客到家先煮油茶,主人招待客人喝油茶,表示主人家要招呼客人就餐,等客人品完油茶,饭局也就开始了。

油茶是纯天然绿色饮料,具有开胃温脾、除湿解暑功效,喜食油茶的侗家人除以油茶待客外,自己也经常吃油茶,一些地方以油茶为早餐。油茶无定制,在茶籽油、茶叶等主料不可少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的食材成为叫法不同的油茶,在上世纪粮食困难时期,把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粗粮”放到油茶中煮成的叫“包谷茶”、“饭薯茶”、“洋竽茶”,并由饮品成为主食,它让侗家人度过了那艰难的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侗家人生活好了,粮食剩余了,以“杂粮油茶”为主食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粮丰鱼肥的侗乡只以油茶作为招待客人的饮品茶点了。

据说,茶籽油有美容作用,油茶还能降压降脂除糖的功效,在侗乡,高血压、肥胖、癌症病人少有,女人乖巧、灵秀,男人精悍、健壮,长寿老人比比皆是,这可能是与喜饮油茶有关吧。

五.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高密毛家屋子小米

高密毛家屋子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毛家屋子位于山东半岛,南靠墨水河,北临顺溪河畔,地势地洼,土壤含碱性大,加上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合小米生长。

本产品采用毛家屋子产的新鲜天然谷米加工而成,味道醇香,营养丰富,是真正来自大自然的绿色食品。

高密毛家屋子小米栽培区域以毛家屋子、刘家台子为中心,栽培面积3000亩左右。主要种植品种为“夏庄老谷”,初春播种、生长期达5个月,成熟上市早,米色鲜黄,颗粒均匀饱满,无色差,有自然清香味,食用时香味纯正浓郁,口感细软,无“柴米现象”。经山东省农科院检测,蛋白质含量9.0%-12%,脂肪2.0%-3.0%,钙18mg/100g-28mg/100g,磷190-240mg/100g, 淀粉68-73%。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欣然题词“家乡小米养人”,对毛家屋子小米寄予厚望。

地域范围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胶莱平原腹地。东邻胶州市,西依安丘市、昌邑市,南连诸城市,北接平度市。南北最长60.1公里,东西最宽51.2公里,总面积为1605平方公里。毛家屋子小米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高密市内夏庄镇所属,石甲村以东,艾丘村以西,东风村以南,毛家屋子村以北,辖1个乡镇,1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3′20″~119°54′59″,北纬36°25′1″~36°27′58″之间,总生产面积200公顷,年生产总量为12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成熟上市早,米色鲜黄,颗粒均匀饱满,无色差,有自然清香味。 2、内部品质指标:毛家屋子小米毛家屋子小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9.0%~12%,脂肪2.0%~3.0%,钙18mg/100g~28mg/100g,磷190 mg/100g -240mg/100g, 淀粉68%-73%。同时具有一定的滋补、食疗作用。 3、安全要求:毛家屋子小米的产地环境、加工质量、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产地要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环境条件要符合《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小米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小米质量安全指标要达到《NY5305-2006无公害食品小杂粮》的标准要求,产品实行检测后上市,产品理化指标执行《GB/T11766-2008小米》的要求。

六.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朝城平家水饺

朝城平家水饺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的。朝城平家水饺采用6-8个月鲜嫩羊肉、上等香葱、江楼香油、加以祖传滋补配方调料、精面细皮、手工制作而成。馅大皮薄、入口鲜香、不腻不膻、回味无穷。

莘县朝城平家水饺已有400年历史,由明两京尚书江东引进皇宫。有诗赞曰:“平家水饺进朝堂,万岁食之赞声朗;盛名佳话天下知,皆因阁老家武阳。”

七.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通道侗家腌肉

通道侗家腌肉,俗称接肉,侗称nans,wuld,酸肉有猪肉、鸭肉、牛肉、牛排等。制作时间以冬季最佳。

制作方法是:用盆渍盐,略晾干,以木桶腌制,底层用糯饭或糊糯作槽,每铺一层加一层槽,然后用竹叶或棕片盖一层,再加木盖,封严,用大石压紧,数月即可食。腌肉不必烹饪,色艳味咸,亦可煎炒或烤灸,以火灸最香。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黄平革家蜡染

黄平的革家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并使其成为革家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革家妇女以蜡染做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窗帘、衣服、裙子、旅行包都是蜡染制成,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床单、包袱、书包、桌布等也都使用蜡染;就连背孩子的背带也是染得精巧细致的蜡染,黄平革家蜡染“素有贵州东线旅游一枝花”的美称,长期以来,一直以它素雅大方,富于夸张的艺术形象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眯,黄平革家蜡染的图纹组合主要以线条、几何图形、民族信仰、图腾为主,更多的则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兽,还有就是神话或民间传说,所有图纹都十分夸张,线条也极为古朴流畅。

革家蜡染的图形摆布十分奇特,有分头尾和上下为幅的画法,也有极其对称的平面画法,不同的画法就有不同的欣赏方式。如平面画法,就是在一块正方形的蜡画布上作画,无论里面画得如何繁杂精密,从任何一个方位欣赏都是一样对称,但画却各不相同,从左看象鱼,从右看象是虾,正着看却是蝴蝶,倒着看又恰如虫子,由于革家蜡染造型工整,而且生动简洁,加之制作者采用独特的勾、叉、旋、圆、点、线作装饰,素来以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受到世人的喜爱。蜡染在革家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革家人积累了丰富的蜡染制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以其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黄平的革家蜡染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革家群众,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染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属于民间工艺品;另一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艺术家制作的纯属观赏型的艺术品。这三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也是很少见的。 黄平革家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先秦两汉时期,革家蜡染便开始在史料0现,特别是明清以后,各地修志风兴起,革家蜡染这一民间工艺,更是频频被编入志书,从此,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

古老的蜡染工艺在黄平革家被保留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应感谢作为创作者的革家妇女。是她们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蜡染图案。在黄平的重安、重兴及其他革家人聚居的村寨,妇女们都是制作蜡染的能手,蜡染是他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在革家,姑娘从三四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蜡染,七八岁就能开始动蜡刀制作了,尽管革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待识别民族,但他们的历史,除了在古歌古词中流传和刻制在银饰品上以外,余下的则是靠妇女用蜡染的形式蜡制在服饰上,所以有人说,革家妇女的服饰,实际就是一部民族的历史。革家蜡染的材料大都采用机织白布,也有采用民间自织品特别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还有就是用绵绸、府绸的,革家蜡染防的染剂主要是蜂蜡,有时也掺和一些白蜡使用。蜂蜡是一种产自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溶化,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可做蜡染的防染剂。蜡染的染料是蓝靛。黄平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黄平不少集镇上建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革家蜡染的绘制工具不是毛笔蘸蜡,因为这样做蜡容易冷却凝固,用的是铜制的画刀,这样用的目的,实际是为了便于保温。这种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为了绘制各种线条的需要,还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蜡刀。

革家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分为点蜡和浸染两个步骤: 点蜡:先把白布平铺在一块平面光滑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再把盛有蜂蜡的土陶碗放在火盆旁,用火盆里的火使蜡熔化,然后用蜡刀蘸蜡作画,俗称点蜡花,革家妇女点蜡花,一般没有固定图案,全凭想象点制,但他们最爱点画的是民族崇拜的太阳,以及革 家传说中的城堡,还有就是龙凤和本民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一般的革家妇女则是想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嘴里还不停地唱着什么,往往是一首赞美飞鸟的山歌唱完,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也画成了。 浸染: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要染三天,连续技术处理十多次后,煮沸水洗 ,脱蜡现图,染出来的布,未点蜡花的地方是蓝色底,点过蜡花的地方是白花图案。 黄平革家蜡染一般都是蓝、白间与桔黄色刺绣。在做成衣裙时,配上姑娘头上的射日红缨帽和箭形白银簪、贯首铠甲式披肩、加上形如盾牌的围腰、红黄相间的绑腿、一副独特的革家古装就出来了,而蓝白、红黄相间,甚是耀眼醒目、独特别致。

黄平革家蜡染生产全部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来代替。事实表明,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发展蜡染艺术是行不通的,只能在生产大批量的蜡染式花布上具有优势。而作为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蜡染,自古以来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导致蜡染制品制作周期长、数量少。然而,也恰恰因此使得蜡染制品珍贵和难得。随着社会发展,在革家人居住的黄平、凯里等地区,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蜡染艺术热”正在兴起,革家姑娘罗登英、廖德英等十余人曾多次被邀请到贵阳、上海、北京等地作蜡染艺术指导,并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蜡染制作表演,当今国内和国际艺术市场对蜡染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黄平的革家人也看准这一时机,正欲依托本民族这一优势,做大做强蜡染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革家蜡染这一民族奇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九.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井家羊肉泡

井家羊肉泡是陕西特色小吃之一,是将新鲜羊肉切成块,加入葱、姜、桂皮等调料放入锅中煮至肉烂,再将白面饼撕成黄豆大小与羊肉、汤汁一起食用。本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华县井家羊肉泡,坐落于310国道,华县铁一局驾校西隔壁,本店以诚信为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从未做过宣传,却得到大家的认可。应了那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我从小听到最多的话。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井家泡馍的几个方面。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现在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陕西羊肉泡馍的出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及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西专营牛羊肉泡馍,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陕西,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有很多小馆子,在陕西民间很有名。例如华县井家羊肉泡,回民街的老米家等等。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战。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神清气爽。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

事实上,羊肉泡馍广受大家欢迎。它和陕西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馆,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汤浓,镆筋光滑,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穹,又有暖胃功能。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其特点是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筋爽滑,香气四溢,诱人食欲,是一味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哦。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与肉合烹的「托托馍」酥脆甘香,入汤不散,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然后再由烹饪师烹调。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羊肉泡馍是陕西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绞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华县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井家羊肉泡"较有名气。

十.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县 冉家五香糟鱼

冉家五香糟鱼是夏邑县老城里冉献东祖传制作,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列为贡品。

五香糟鱼选择夏邑城湖200克左右重的肥嫩鲫鱼为原料,整鱼不去鳞片,剖腹去内脏,经腌制、油炸、放入多种佐料精工焖制而成。其色金黄微带赤,香味浓郁而醇正,骨酥刺烂形不变,鱼肉鲜美营养高。热吃不腻,凉吃不腥,实为宴席美肴、佐餐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