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在哪里买特产 扬州在哪里可以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在哪里买特产 扬州在哪里可以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6 13:16:23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炝虎尾

“炝虎尾”是扬州、淮阴地区的一款传统名菜。它是用鳝鱼尾背一段净肉,经开水稍汆加浓计调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故名。鳝鱼通称黄鳝,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将它列为鱼中上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历代一些著名中医常用以治病补身。在夏季食用功效更显著,曾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用黄鳝制作菜肴,据说始于汉朝,到唐宋以后,较为盛行。江苏淮扬地区较早开始制作鳝鱼菜肴,烹调经验丰富,许多中外顾客在当地品尝这道历史名菜后,对其滋味之鲜美,均赞不绝口 。( 扬州)

二. 江苏省 扬州 江都 樊川小肚

樊川小肚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的特色美食。樊川小肚,俗称蒲包肉。小肚的主料是精肉与板膘,配料为豆腐皮与淀粉,调料有姜、葱、酒、糖、盐和香料。得用陈年老卤汤煨,煨时把握火候,才能入味,成为香味扑鼻的蒲包肉。

樊川小肚可溯至清代早期,距今约有300余年之久。相传,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制作“小肚”,一日,陆高俭外出,无意中捡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丢弃的破蒲席,带回家后在蒸“小肚”时当做杂物扔进灶膛烧了,哪知,破蒲席点火烧着之后,满屋生香,那灶上正在蒸着的“小肚”也有了股奇异的香味,食之令人满口生津,不忍停箸。此后,樊川小肚的名声也就传开了,经过后来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加工、改进,如今,“樊川小肚”声名远播。南京香肚是腌腊制品,樊川小肚是鲜肉卤制而成的,俗称蒲包肉。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说《异秉》中曾提及。

樊川小肚的制作方法是:七成猪后腿板精肉,三成板膘,切成比花生米稍大的丁,加入重葱、姜、酒,适量的糖、盐、淀粉和名贵香料,拌匀,用豆腐皮包好,放入一个五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封口用细麻绳扎紧,腰身上再均距扎上3—5道,松紧适当。上述工序都做好了,还得用陈年老卤汤煨,把握火候,才能入味。煨熟后,解捆倒出来,活似一个个带有蒲包印迹的小葫芦,切成片,香味扑鼻。

三.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嘶马拉豆腐

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首先将1/3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放下锅捣烂,放砂糖、酱油、姜米,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1/3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均匀。拉着锅内豆腐起糊了,此时加第二次油,再加粉芡,搅拌两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这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浇麻油上桌。上桌的拉豆腐,下面是洁白如玉的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油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小纪熬面。面是江都人普遍喜爱吃的,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有面有汤,爽口得很。熬面就更为可口。做时,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独,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江都)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荷藕

宝应荷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应荷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用它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之列。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北端,属里下河腹地,千年古运河穿境而过 图2 宝应荷藕生产环境

.,气候土壤皆处于南北交替之间,物产十分富饶,人称“鱼米之乡”。.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共约为1.6亿立方米,水质达到和超过国家Ⅲ类标准。面积较大的湖荡有宝应湖、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等,俗称“五湖四荡”,约257.69平方公里。水面滩地面积约73.4万亩,为里下河地区最多的县份。.宝应荷园,一片荷藕,一片芦苇或一片蒲柴,荷荡与芦荡相伴。沼泽土、芦苇、蒲柴,它们一齐造出了一种土壤——蕻质土壤。蕻,千年草根和多年的泥沙交织在一起的土壤。“大水跟水漂,晒干当柴烧,走路像弹簧,跌跟头不伤腰。”这首民歌,就是蕻质土壤的真实写照。蕻质土壤肥沃,草根年复一年生长,泥土松软,荷藕与芦苇蒲柴间植,荷藕生长的空间大,又因为是沼泽土,荷藕长得又白、又大、又脆、又嫩、又甜。..20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风靡数十年,一曲“九九艳阳天”传唱了中国几代人。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在獐狮荡拍摄了神话故事片《八仙的传说》,从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何仙姑的家乡。1998年,宝应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独特的荷藕文化被命名为首批“中国荷藕之乡”。2004年7月,“宝应荷藕”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宝应荷藕以红莲为主,据历史记载,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将扬州红莲携带到日本,亲手栽植在奈良唐招提寺,播下了中日友谊的种子。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宝应形成了以顶尖“红芽”为特征的三大独特品种,号称宝应“美人红”、“大紫红”、“小暗红”(小雁红)三大红莲为当家品种。“美人红”藕香色白,“大紫红”个大孔宽,“小暗红”粉足生淀。荷藕生长一般于每年4月下旬下藕秧,6月-7月为花莲期,始采莲,7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采藕期。不同季节采收的藕品质风味不一,花香藕清甜爽脆,嫩如鸭梨;中秋藕上市藕始有粉,宜制作各类藕菜。.

宝应荷藕(宝应莲藕)原产地域范围以《宝应县人民0关于请求将“宝应荷藕”列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宝政发[2003] 3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江苏省宝应县所辖行政区域。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八刻

扬州八刻

久负盛名的扬州木刻、竹刻、石刻、砖刻、瓷刻、牙刻和刻纸、刻漆,统称扬州八刻。

扬州八刻之中,尤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牙刻、竹刻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扬州艺人以微刻、浅刻见长。浅刻的特点是技艺精细,虽在牙、竹上作书绘画,仿如用纸、绢一般,横竖撇捺,

擦烘染,刀过如笔,纯熟流畅,一刻而就。微刻则字如蚊足,画似指甲,小中见大,神韵自然。

明清时代,扬州曾涌现了不少技艺高超的牙刻、竹刻艺人。清时潘西凤精于皮雕,声名极盛。郑板桥有诗赞许道:’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缝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五万倦待何如。’金石巨匠吴让之的竹、牙刻堪称一绝,作品精美绝伦,为稀世之珍。近代扬州牙、竹刻名家有黄汉

、吴南愚等十数人。吴南愚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百余字。1927年他刻的《红楼十二金钗》等两件浅刻作品,参加巴拿马赛会,并且获奖。

如今,扬州除牙刻、竹刻、木刻外,刻纸、刻漆技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大仪卤牛肉

“大仪卤牛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大仪饭店及一些个体经营大户为重点,以继承大仪卤牛肉的特色的基础上,对传统加工技术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形成别具风味的地方特色产品——“大仪卤牛肉”。全镇年产屠宰菜牛约千头,年销售收入300万元, 主要销往扬州、仪征、安徽等地
( 仪征)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邵伯龙虾

邵伯龙虾

源自邵伯湖。邵伯湖位于运河西侧,湖区面积14.7万亩,湖水清澈,水草丰美,盛产龙虾。邵伯湖龙虾从外型看,壳是青中带红,肚皮发白,个头大而饱满,既干净卫生,又味道鲜美,与内河沟塘龙虾大不相同。

艺看,也有与众不同的烹调手法,在邵伯综合市场内专业烹制龙虾的专业户有近百户,他们的烹调技艺可谓各领-,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龙虾风味,麻、辣、鲜、香,一应俱全。邵伯龙虾再配以炒螺蛳、腰子汤、炒面、脆皮豆腐等,就形成了今日风靡餐饮市场的“龙虾宴”。如今邵伯每年举办“龙虾节”,各路名厨献艺,吸引大批食客,使邵伯龙虾风靡全国。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安丰卜页

安丰卜页相传源自汉朝,至明朝中叶,安丰庞氏建成当地最大的加工坊,卜页制作技艺作为家传秘技,只在庞氏嫡系子女间传承。到了清朝,因婚嫁等因素,庞氏之女将此技艺带到婆家,安丰卜页制作工艺才逐渐流传开来。1898年,安丰武举人梁巨魁被点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清朝唯一的武传胪,据传他将安丰卜页进献给西太后,太后尝后大喜,遂列为贡品。 安丰卜页选取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当地独特的水源。(安丰的地下水中富含锶,具有增加体质,延缓衰老的神奇效用。)经过浸泡、磨浆、晃浆、烧浆、点卤、浇卜页、榨卜页、剥卜页等诸多工序制作而成,其中点卤是整个工艺流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卜页的质量。安丰卜页用纯盐卤进行点卤,火候和手法要求十分严格,需把握精准。生产出的卜页薄如纸,柔似娟,韧性极强。 安丰卜页,拌烩炒烧煮皆可,且各具风味,用安丰卜页制成的菜肴,许多已成为地方名菜,为外人仰慕。 安丰卜页制作技艺为家族世代相传之秘技,其手法独特,加上当地特有的水源,其产品只能在本地生产,无法在别处复制、仿造,成为一绝。安丰卜页以其独有的薄度和韧性在卜页产品上独树一帜,在维扬菜系中占有重要一席。

九.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为充分利用丰富慈姑资源,提升宝应慈姑产品形象,促进宝应慈姑产业做大做强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县农委一名工作人员到宝应县档案馆,查阅宝应慈姑相关历史资料。我馆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珍贵馆藏《道光宝应县志》、《民国宝应县志》及《宝应年鉴》、《宝应大事记》等7本有关宝应历史文化的地情书籍和资料。为“宝应慈姑”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宝应慈姑

地域范围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平均海拔2.0米。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宝应东荡地区的广洋湖、射阳湖、西安丰、曹甸、望直港和鲁垛等6个镇,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宝应慈姑球茎近圆球形,顶芽基部缩缢明显,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宝应慈姑约含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5%~6%、脂肪0.4%~0.5%,具有低脂肪,而富含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的特点,营养丰富;同时富含秋水仙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宝应慈姑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慈姑》(DB32/T657-2004)的标准要求;生产执行《慈姑生产技术规程》(DB32/T868-2005)。

五.特定生产方式

十.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蛋饺蛋烧

蛋饺蛋烧

蛋饺、蛋烧卖主要原料是鸡蛋和虾仁或肉泥。制作是先把鸡蛋打碎放在一个碗内,加盐,用筷子搅拌。再把小手勺放火上烧热,擦油,把蛋液舀进小手勺,四圈摇动一下,再上火少许烧一下,变成蛋皮。然后把虾仁或肉泥放进蛋皮,做成蛋饺形。可用菜心或其他植物原料烧烩一下,放盆勾芡即成。蛋饺和菜心,黄绿勾芡即成。蛋饺和菜心,黄绿两色分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