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乐都区特产 青海乐都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乐都区特产 青海乐都县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8 21:21:33

一. 青海省 海东 乐都县 青海湖湟鱼

青海湖湟鱼是我国惟一的高寒咸水鱼种,湟鱼是青海湖中的,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的。

多年人为的滥捕已造成青海湖湟鱼的大量锐减,由于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加之青海湖水位年年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湟鱼是青海湖鱼鸟共生和草地生态中的核心物种,湟鱼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青海湖为贫营养水体,湖中鱼类组成结构简单。湟鱼是湖中惟一的大型鱼类,其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现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如刚毛藻和无隔藻等生物的大量增加,使青海湖水环境恶化进而危害到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使青海湖成为一个“死湖”。据有关专家介绍,成为死湖的青海湖不再是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不再是调节青海气候的“调节器”。到那时,青海东部,甚至周边省份一些地方的气候不再是现在的状况了,青海湖的美丽以及青海湖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也将不复存在。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羊蹄筋

羊蹄筋又称羊筋,是羊小腿部的韧带。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后,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羊筋分前筋(前小腿的筋)、后筋(后小腿的筋)。后筋比前筋长,质量较高。羊筋是胶质组织,与海参、鱼翅相比价廉味美,是烹制筵席佳肴的重要原料。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上常见的地方风味菜肴。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裘皮

青海野生动物裘皮资源极为丰富。高档制裘皮原料有石貂(又名扫雪)皮、狐狸皮。中档制裘皮原料有旱獭皮、沙狐皮、海青(又名玛瑞)皮、康鼠(又名青根貂)皮、狼皮、艾虎皮、香鼠皮等。用于制裘用的裘皮主要是绵羊和羔羊皮。其中以黑紫羔皮最为名贵。黑紫羔皮绒毛花弯卷曲坚实,色泽黑艳美观,皮板薄而轻软,保暖性能好,经久耐穿,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西宁)

四.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尖扎核桃

尖扎核桃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尖扎县万亩核桃基本分布在坎布拉镇──康杨镇──马克唐镇──昂拉乡川水三镇一乡。

尖扎县地处黄河沿岸,海拔相对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有着悠久的果品生产历史,素有“瓜果之乡”“高原小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尖扎县立足县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先后投资524.75万元,在沿黄三镇一乡全力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共栽植核桃一万一千多亩,万亩核桃基地初步形成。

自2006年以来,尖扎县开始实施百里万亩核桃园项目,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累计从陕西果树研究所引进香玲系列核桃优良品种51万株,栽植11435亩,成活率在96%以上。目前,2006年栽植的3000亩核桃已进入初果期挂果收益,平均每株产果2.5公斤,亩产100公斤,每亩40株,每公斤按市场价40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4000-5000元,进入盛果期后,每株可产果11公斤,每亩产量440公斤,每亩产值预计达17600元。

五.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久治牦牛

久治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久治牦牛是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的。久治牦牛在藏区享有至高美誉,历代均做为贡品敬献给藏区头领享用,被尊为久治贡牛。久治牦牛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久治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种。牦牛古称“豪牛”,史书中称之“牦”、“髦”等,由野生牦牛驯化而来。牦牛是乳、肉、皮、毛、役兼用品种。牦牛全身都是宝。久治地区藏民族对牦牛的屠宰加工有着悠久历史和经验,很久以来,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以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村。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骑牦牛比赛滑稽可笑,是本地牧民群众每年举行的体育活动,牦牛产品,远销中东地区。活牛销往香港等地,以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风格而受到欢迎。相传很早以前,果洛阿本是位佛本双通的在家修行者。时常虔诚祭祀玛卿保拉,年保页什则等山神。有一天,主仆一行到页什则山间观赏风景,行至欣姆措湖畔(即仙女湖),阿本独自去观湖景,在一磐石下休息一会儿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忽闻一声震耳的呼叫:“年神公子被鹞捉去了”惊醒一看,一个庞大的恶鹞口噙一条银白色的小蛇正向前飞去,他吆喝一声,把帽子抛向空中,鹞子大惊丢下蛇逃走了,他捡起蛇装进帽子里,放到湖畔,不一会儿,那蛇钻进湖里去了。他十分好奇,返回后便夜宿在湖畔,夜里梦见,有位雍容华贵的女人飘飘地走到他跟前,对他说道;“你从恶鹞口里救下了年神公子,护神年保页什则要谢恩酬报,明天晚上会邀请你到山神府中,那里,会呈上一条花毛毯、一根木棍和一只狗,你就说要这三样东西。我是山神的小妻,那蛇是我儿子,化成蛇身到湖里嬉耍被恶鹞捉去,亏你搭救,我为感恩才这样替你出主意的,你主仆一行明晚还是宿在这里,把帐篷搬至一箭之处,就你独自一人宿在那儿,我会来的。”第二天,依言行事后,阿本心想今晚又是要做一场梦,等候时,此夜天空正降下暴风大雪,那咋晚梦见的贵夫人竟飘至帐内说道;“请带上哈达,整理好衣着,我俩现在就到年保页什则山神宫里去。”阿本微感恐惧,忙带上哈达,穿上衣服,来到门外时,见有匹鞍辔齐备的白马,按吩咐他骑上发马,那贵夫人在前牵马,忽而好象在空中一样,忽而好似走在地上,来到一座宫殿门前,那贵夫人吩咐说:“现在你下马后,右手拿上,左手就放在我手里,我们一起走,你不用怕!”他们沿着许多玉铺宝砌的台阶,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晶宫里,只见高高的宝座上端坐着一位身着青缎、头缠白丝巾,浓眉长须的山神。贵夫人又吩咐道:“顶礼膜拜后,献上哈达,别忘了我说过的话!”阿本就上前膜拜献礼,年神接住哈达后问,“果洛阿本,你要什么?”他说:“要这条花毛毯,这根木棍、这只母狗。”年神说:“把这些物品赐给他,然后由夫人给回原地。”并拿起一条青色的哈达搭在他脖上,又嘱咐道:“任何时候,应诚心竭力地净祭神灵为重!”他答应后,那贵夫人拿着木棍和花毛毯、牵着狗说了声“现在走吧!”他就取下脖颈上的哈达揣进怀里,跟在后面出了宫廷,大雪覆盖得地面一片白茫茫,风雪交加中又让他骑上了原来的那匹马,贵夫人又牵马引路,来到了自己的帐篷前,下马时,贵夫人说:“请打开你的怀襟。”打开后,由她把花毛毯、木棍、母狗都一一先后揣进了阿本怀里。贵夫人最后说:“这花毛毯是土地,木棍是武器,母狗是年保页什则山神的千金,这三种赐物会到你家的。今后请尽力煨桑祭祀,请你多保重!”说完便牵着那匹白马消失在空中了。阿本在几天内只感觉到花毛毯、木棍和母狗好像还在怀里,可总是看不见,唯有可见的是山神赐的青哈达,他用它做成了箭翎。有一次,正是鸡年三月五日,他梦见,山神年保页什则骑着灰青马与八名骑手一行,驾临帐房门前说:“ 明晨,你骑马持带弓箭,到欣姆措湖和俄措湖间等待,见有一头黑牦牛与我的白牦牛相斗,你若能用箭把和牦牛射死,就把我的女儿赐给你小儿子做妻子。”第二天,阿本和儿子本优一齐来到那里等候,到了晚上,天降暴风大雪时,忽然看见从上下两湖里奔出两头黑白牦牛来,在沙滩上撕咬打滚、天崩地裂、犄角相撞、火光闪闪,吼声震耳欲聋地恶斗起来,因两头牦牛与沙石搅成一团,一时难以分清。父子俩只好拉开强弓、扣上利箭,用力射出两箭,正好射中那头黑牦牛,它逃进下湖里,那白牦牛钻进上湖里。到了初七的晚上,页什则山神来托梦道:“明天早上你们父子俩请到湖畔石崖下,对神煨桑净祭,我的大女儿天女桑吉会以一头白雌狮的化身出现,用箭翎触之,就会变成人女,净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大盛,会拥有玛合尔(即地名)大小六部落各户和会成为地方领主。”第二天,按预言行事后,果然,从狂风暴雪、黑雾弥漫的山崖上猛冲下一头发怒的白雌狮,虽行至帐前,但它抖动长鬃、吼声震天、喷气伤人,使阿本主仆昏迷过去,难以接近,就连用箭翎摸都没摸上,那头白雌狮就遁走了。夜里等候时,页什则山神又托梦道:“明天早上,对神煨桑净祭,我的二女儿年女周曼以一条青龙的化身出现,用箭翎触,就会变成人女,净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兴盛,会拥有玛合尔大小王部各户和会成为地方的领主。”第二天,又依照预言行事,果然,从狂风怒吼、雨雪交加的天空中一条巨大的青龙腾云驾雾地来到帐前,可像昨天一样没敢触摸,那条青龙页就遁走了。夜里再次等候时,页什则山神再次来托梦道:“第二天早上,给神进行特大煨桑净祭,我的三女儿龙女者泽以一条雪花蛇的化身出现,用箭翎碰触,就会变成人女,将净玉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较盛,两代人会拥有多、泽、玛三域和各部。子孙后代会繁衍生息、源远流长,能得到龙神和护神们的保佑,我女儿生一子后,请送回来!”第二天,还是天降狂风暴雪、乌云弥漫,出门仔细一看,只见从石崖下缓缓爬来一条雪花蛇,用箭翎一触摸,一道金光中变成了一位头戴鲜艳的百花、身着光彩的白缎、美丽苗条、婀娜多姿的姑娘,称她为年毛美朵桃吉。就把她迎娶为儿媳了。现在,人们还可以从草坪和山坡上看到她曾戴在头上的那些花。牦牛是久治县主要畜种之一,在牲畜自然头数中,牦牛占第一位,是乳、肉、毛、役兼用的品种,由于特殊的驯化历史和选择手段,牦牛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使之质量逐年退化,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由于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人们较低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产品保护意识淡薄。一头成年(5岁以上)公牦牛的体重只有320kg,母牦牛约220kg。到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指导下,人们一味追求牦牛饲养数量而忽视效益,只注重草原利用而忽视其基础建设,致使草原严重退化,相应地牦牛群体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高原型成年牦公牛、母牛体重分别比1985年下降了24.46%、23.2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较高生活水平的期望以及在这一利益驱动下的对畜产品数量、品种需求的增加等,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充分发利用当地资源,加快牧区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青海高原牦牛是农业部130号公告所列的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的牦牛三大地方品种之一,多年来由于缺乏科学的选育和保护,加之掠夺式的经营管理及利用方式,青海高原牦牛的生产性能日趋低下。由于其形成过程中渗入了野牦牛遗传基因,所以具有明显的野牦牛体征。其典型品种特征是体格高大,对严酷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有意无意地阻止了野牦牛基因的继续渗入,品种特性逐渐削弱或消失。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牦牛种公牛选配,近亲繁殖十分严重,牦牛生产性能退化明显,优良牦牛品种已经成为制约牦牛发展的瓶颈。久治县2012年存栏牦牛18.68万头,能繁母牛94056头。我省畜牧厅在智青松多镇批准建设“高原牦牛原种场”,项目良种繁育示范区青海省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有可繁母牦牛41666头,易于组建核心群进行繁育。久治县全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可利用草场面积996.77万亩。牧民从事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0%。由于久治县牦牛体高体重显高于其他地区,肉质优于其他地区牦牛,近年来高原牦牛向外调购数量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目前牦牛繁育体系中存在纯种牦牛公牛少,选育不规范,选育指标不明确,年提供种公牛少等问题。因此在现有畜牧业生产体制下,在青海省久治县开展高原型牦牛良种繁育,加强品种保护,向果洛州乃至全省牦牛主产区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吕氏春秋》中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久治牦牛肉质细嫩多汁,肉色鲜红纤细,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和各种氨基酸含量适中,膻味小、口感好、其味道鲜美、清香适口,符合现今饮食观的要求。

久治县该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藏民聚居的纯牧业县。畜牧业是该县国民经济的主体,全县共有各类牲畜40余万头)只,以产牦牛、藏羊、河曲马而闻名。

久治县夯实畜牧业基础地位,着力于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积极引导牧民群众科学养畜,克服惜售思想,不断加大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全县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久治县高原牦牛原种场已建设完成,由200户基础群和80户核心群,共组成3000头适龄母畜繁育群。原种场有固定办公场所,设备购置齐全,档案资料齐全,种畜场正常运转,完成仔畜、1岁牛犊、2岁牛犊鉴定工作。

2013年,久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申报的“久治牦牛”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久治县位于青南高原的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部。东南部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西与达日县毗连,东北部与甘肃省玛曲县接壤,南与班玛县相连,西北部濒临黄河与甘德县隔河相望。东径100°20′~101°47′径差1°27′;北纬33°02′~34°03′,纬差1°1′,东西长约136公里,南北宽约126公里。久治牦牛养殖区域遍及全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索乎日麻乡、哇赛乡、白玉乡、哇尔依乡五乡一镇。全县土地总面积为8757.25平方公里,合1313.59万亩,其中草场面积为1098.5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6%,可利用草场面积为996.7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0.7%。

六.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青海秋子梨

青海秋子梨是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的。青海秋子梨又名平顶软儿梨,生长在北方干旱地区,虽其貌不扬但味道如峰蜜般香甜,沁人心脾。秋子梨通常呈圆球形,它的顶端带着一个短而粗的果柄,底部像我们的肚脐眼般凹进去些,淡黄色的外表皮特别诱人眼,泛着密密麻麻的橙红色的小点点,显得很俏皮。

青海秋子梨是梨果中的极品,产自贵德县。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历史悠久,黄河由西向东纵贯其中,使得这里水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素有“小江南”之称。在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是有名的“高原瓜果之乡”。

梨树种植基地的梨树仓黑有劲的虬枝横空逸出,装点上花白如雪的花朵儿,让人犹如走入仙境般曼妙,远远地就可闻见秋子梨那浓郁的香气,到了秋季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更让人垂涎欲滴。

青海秋子梨比其它梨子突出的地方在于他的味道,我们知道味觉是最容易留在人们心中的东西,因青海秋子梨果肉柔软香甜而独具特色,是梨类中的顶尖极品。

青海秋子梨产地范围为贵德县河阴镇、河东乡、河西乡、东沟乡、新街乡、尕让乡、罗汉堂乡、常牧乡。

七. 青海省 黄南 泽库县 泽库牦牛

泽库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泽库牦牛

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牛肉、牛奶、酥油、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牛奶和酸奶也是牧民们四季饮用的饮品。牦牛奶经过特制工具的搅合便能打出酥油,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主食。分离过后的酸水经煮沸、过滤、日晒后成为坚硬的粒状物,俗称乳酪。酸奶和奶茶色泽鲜白,被视为纯洁和善良的象征。泽库牦牛全身都是宝,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煮、炒红烧、清沌或风干等,其咪独特。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则是一道壮阳药。

对高寒严酷的青海高原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地域范围

泽库县位于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南与河南蒙古自治毗连,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县相望,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分界,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4′—102°08′,北纬34°45′—35°32′之间。包括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和日乡、宁秀乡、王家乡、多禾茂乡、西卜沙乡、巴滩牧场、恰科日社区,辖五个乡两镇一场一社区的64个行政村。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6658.0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范围。

八.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运用“剪”“堆”等技法塑造形象的艺术,多用于唐卡制作,内容多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闻名遐迩。2008年,湟中堆绣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湟中堆绣最初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明朝嘉庆年间塔尔寺建成,塔尔寺堆绣便由此产生,经寺院僧侣艺人代代沿袭传承,成为塔尔寺佛教艺术三绝之一(酥油、壁画、堆绣)。此后有湟中当地人入寺学习,从而把这种精湛的艺术传入民间。

湟中堆绣采用填充的方法绣制而成,具有浮雕视觉效果,有平面堆绣与立体堆绣之分。平面堆绣是把剪好的绸缎块按要绣的物体,平贴拼合在底衬布料上,中间不填充羊毛或棉花,然后稍加修饰渲染,也产生立体效果。平年堆绣使画面均匀平展、色块突出、装饰性强。立体堆绣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成一体,在所堆的布绸图案中间铺垫羊毛或棉花,使其成凸起状。

湟中堆绣的图案造型富有强烈的真实感,立体视觉表现突出,作品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九.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拉条

“拉条”也叫“拉面”、“扯面”。

拉条在青海是各族人民待客面食中的一种。接待亲朋好友吃一顿拉条,配上较为丰盛的调味菜肴,表示对客人的十分的尊重。

青海的回、汉人民在制作拉条时,和面、揉面过程具有独特的技巧。一般汉族人民在做拉条和好面分条时,在面条上抹菜油,以防粘连;而回族人民制作的拉面,可以不用一滴菜油。他们在调粉时放些盐或碱水,把面粉团拌来揉去,直到软硬适中,弹性很大,可塑性极强时,然后手轻力匀,反复拉扯四五次,不断一根,成为宽细、圆扁不同的匀称面条。而且每次拉出的一把,入锅捞出,恰好一碗。圆柱形的叫“鸡肠子”,扁状的称“韭菜叶”,入口柔软光滑,韧而不断。一般家常吃时,调以炸酱,并拌调油泼辣椒、蒜泥、醋等,吃起来非常可口。

十. 青海省 海西州 乌兰县 青海翻跟头

翻跟头是青海的民俗食品,是一种两头翻出中间切缝的油炸面食。将发面擀薄,切成约1寸宽、3寸长的面条;从中间切一道缝不出两头,再将两头从中缝翻出,投入沸油炸5分钟左右即成。干黄薄脆,适口易存,一般逢年过节时制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