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丽江有哪些特产 丽江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丽江有哪些特产 丽江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9 08:19:02

一.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虎掌菌

虎掌菌在历史上被视为国宝珍品,是向历代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这种菌无盖无柄,在菌体上长满一层纤细的茸毛,呈黄褐色,并有明显的黑色花纹,形如虎抓,因而得名。

虎掌菌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鲜时有浓郁的香味,干制后香味更浓厚。虎掌菌每年八至九月生长在高山悬崖的草丛深处,云南省仅有楚雄州和丽江县的少数地区生产,故较珍贵。

二.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永胜沙金

金沙江流经永胜县境215公里,经过8个乡镇、180个村寨,因金沙江盛产沙金,所以使永胜县成为云南沙金生产的主要县分之一。据史料记载:永胜(昔称永北府)在元代以前已开始淘冶沙金,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至明代,朝廷便向永北府征收课金,到清代,因课金加重,官府“以正课不敢虚县”为由,将课金摊派给淘金人和江岸农民,致使淘金业萧条,江岸农民“卖妻鬻子、苦累无穷”。乾隆六年(1741),在清廷翰林院为官的永胜人刘慥,冒死向皇帝进谏《请免金课奏》,朝廷饬令云南总督到永北府核查,将正课金减半,永胜淘金业方始恢复。

永胜沙金生产地域广阔,上至金沙江入境的松坪黑勉子、下至金沙江出境的仁和下新田,在金沙江流经永胜的215公里内,几乎都有人工淘金。据1939年民国中央地质局《云南永胜金江街附近地质及金矿概述》记载:仅永胜金江街一带淘金人数多达3000人,年产黄金1000两左右。建国后云南地质科研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黄金部队,都曾对永胜金沙江沙金矿作过专门调查,认为永胜金江上下30公里地带沙金品位最高,两岸砾岩中含金丰富;在永胜县境金沙江两岸,有较丰富的沙金矿产资源。

近年来,永胜淘金业发展较快,丰富的永胜沙金已吸引了江浙、湖南等地人士前来淘冶,淘金方式已由过去的手工摇金床升级换代为机动淘金船,每年枯水季节,永胜金江街一带,江面常泊近百艘淘金船只,沙金生产呈现出一派“百舸争金”的态势。

三.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新丽江马

【主产区与分布】 产于云南省的丽江地区丽江县,其邻县也有分布。

【形成历史】

当地居民素有养马习惯。从1944年起引进阿拉伯马对本地进行杂交改良,1953年以后又先后引进阿拉伯蒙古0、卡巴金、河曲马、伊犁马、小型阿尔登马进行不同形式的杂交组合。1956年以来,云南省农业局制定育种方针和选育指标。目前新丽江马已经经过杂交阶段和横交阶段,进入自群繁育。

四.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腌酸鱼

腌酸鱼是宁蒗摩梭、普米人家等客的传统佳肴。人们在泸沽湖中捕捞到半斤大小的鲜鱼,便存养在木盆中,带回家后,先将鱼腹剖开,取出内脏,洗净血迹,展平鱼肉,便将鱼腹朝下分层放进陶罐中,放一层鱼撒上一层糌粑面、食盐、花椒、五香粉等佐料,装满后把坛子口封好,放在荫凉处,半月后便可食用了。这种腌酸鱼,可生食,亦可炒食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汤,味道鲜嫩爽口,使人食欲倍增。其中有的叫裂腹鱼,因其排泄生殖孔和臀鳍两侧鳞片裂开的口子而得名,肉多刺少,味道特别鲜美。裂腹鱼是原始的鲐亚科鱼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生活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变而来,现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 ( 丽江)

五.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多利九补

多利九补是用产于丽江一带的海棠果晒制而成的一种风味果品。海棠果在丽江被称之为“多利”,果实近球形,稍大于葡萄。3月开花,8月成熟。果皮呈红色,果肉呈黄色。加工时需将果实一剖为二。多利九补吃起来酸甜可口,味道独特。它还具有利尿、消喝、健胃等功能。在纳西民间药方中,多利九补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之一。到了海棠果成熟的季节里,丽江古城的居民几乎家家都要晒制一些多利九补。在古城四方街的店铺里或小摊点上,常年都能买到这种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绿色果品”。( 丽江)

六.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海棠

是丽江的一道风景,海棠春观花、秋采实,既美化了环境 ,又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丽江植种海棠,由来已久,晚清纳西族诗人和松樵在《丽江杂咏》一诗中赞道: 海棠古树簇城南, 照影红沉白马潭。 时有游人三五聚, 树边花下坐清谈。和松樵的诗,活脱脱勾画出了丽江海棠花开时节的美好风景,今天读来,依然亲切怡人。

丽江海棠有3种类型,一为木瓜海棠(又名)贴梗海棠),主要是庭院美化、意在观花、花谢后结出的果实是木瓜而非海棠果;次为西府海棠(又名海红、子母海棠、小海棠果),西府海棠枝条畅密,树态峭立,叶绿花香,花开重瓣,着果艳甜;再是垂丝海棠,树姿婆娑,花枝细长下垂,有单瓣,重瓣两种,花色娇媚,形似小莲,是海棠花中名品。后两种海棠以丽江、拉市最多,都是春花秋实,美不胜收。

丽江海棠果多制成干品出售,有散装、袋装,纳西语叫"多利久补",是治肾炎、糖尿病的药食兼用的干果,尤其适宜不善服药的儿童食用,既吃了水果,又治疗了疾病。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牦牛火锅

丽江:牦牛火锅

到丽江往往让人忽略了它的美食——因为有太多的景致。其实单单牦牛火锅,就足以让你彻底爱上丽江的。牦牛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原,食草而生、肉质细嫩,是藏家的最爱。除了牦牛火锅,汉族人现在还没有其它途径一品牦牛肉的鲜美。

八.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糍粑

丽江糍粑

是当地的风味主食,它薄如纸、层次多,所以又称“千层饼”,放置两三个月不会变质。吃的时候配以火腿、花椒、葱花、猪油等,有咸甜两种口味。正宗丽江糍粑店在关门口下行约五十米处,四方街附近的多是从别处批发而来的,价格略高且味道也欠缺一些。

小贴士:在福龙小吃往前5米左右的小巷里,不论阴晴都撑着把大伞,老板买一种油煎粑粑。就是将粑粑放在柴火加热的平底锅里,用少量香油烙到两面金黄,可以抹辣椒酱吃,也可以不放任何东西,直接吃,是自然的麦香,5角钱1个,管饱。饵块也是这样做,5角钱2个。老板每天早上10点左右收摊,想吃就要起早。

九.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吹肝

吹肝是取新鮮豬肝,經過吹脹、腌制、天然風乾而成。其易於存放,可保存一年左右。吹肝經洗凈、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醬油、醋、蔥花和姜末等佐料涼拌吃,其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

吹肝:天下一绝——鹤庆白族人的特色食品

吹肝是鹤庆的特色食品,一到十月周(农历10月初10)过后,大多数白族人家,就忙着杀年猪。天还没有亮,就听到从村子里传来猪的叫声。这叫声里,有的只是喜气。听到叫声,村里的很多人,都可以去宰猪的人家里,痛痛快快地搓上一顿,这时你可以尽情地一饱口福,胃福和肚福。

可最好吃的,是鹤庆人自己做的吹肝。

宰好了猪,将猪开膛破肚,趁着还有些热乎气,就将猪肝从猪的胸膛里取出来,然后除去猪胆。妇女们已经将前一天准备的作料摆好了:有自家园子里种出来,红彤彤香脆脆,手工冲出来的新辣椒面;有纯天然本地产的小香葱;有鹤庆东山红花椒面,还有本地传统醋厂生产的老陈醋。更值得一提的是,鹤庆人自己酿造的酒,据说是用明清时候的老土配方酿就的,是乾隆下江南时封的名酒———鹤庆乾酒,就连冲洗猪肝的水,也是用从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纯自然雪水。

性急的宰猪匠,已经用打气筒对着那副猪肝的气管,趁着猪肝的热气,将那猪肝打得鼓鼓的,把事先准备好了的辣子面、花椒面、切细的香葱和着乾酒,往猪肝气孔通道里填塞,直到填塞得差不多后,在外面涂上一些精盐,用根细麻绳子,将那个展翅欲飞,有些像雄鸡似的吹猪肝,挂在屋檐下面,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到春节或者有亲朋好友自远方来之时,只要在水里煮上几分钟,做成拼盘凉拌,那味道之纯美,绝对是天下一绝。

吹肝 - 藏族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十.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红豆

红豆寄相思,自古今来流传了许多佳话。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五言绝句,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最负盛名的“相思豆”,红豆树也被人们称为“相思树”。海红豆红而发亮,从不褪色,像一粒心形的红宝石,如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红色是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的,最里面特别艳红的部分又呈心形,真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所以,海红豆也被人们称作相思豆,历来视之为爱情、友谊的象征及信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