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日喀则特产批发 日喀则富贵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日喀则特产批发 日喀则富贵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1 08:10:38

一. 西藏 日喀则 岗巴县 牛羊肉

牛羊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

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二.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亚东黑木耳

亚东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亚东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历史上,亚东黑木耳作为班禅-供品,也是上层贵族喜爱的食品之一,藏语称它为“拿布摘摘”(“拿布”是黑色的意思,“摘摘是薄”的意思。)据传说很早以前有位仙女下凡观看人世间,发现此处气候怡人,于是停留片刻观赏美景,不小心把带在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掉散在此处。后来被称为“珍珠木耳”的来历,在当地广为流传。亚东黑木耳形状独特,湿耳直径仅为3-5mm,盘子均匀呈圆形,单耳、耳体小,色泽褐色,肉质肥厚、口感细腻、弹性好、滑润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当地群众自古均有采食亚东黑木耳习惯和有把亚东黑木耳作为滋补品送病人调养身体的习俗,在国内外市场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地域范围

“亚东黑木耳”产业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所辖的康布乡、上亚东乡、下司马镇、下亚东乡的林区。 亚东县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是突出的边境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27°13′—27°56′,东经88°46′—89°10′,亚东黑木耳区域生长面积为1684.24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分别与不丹、印度接壤,且通外山口43处,边境线长290公里。在西藏境内,北与康马、白朗、岗巴相邻。东西最大宽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为123公里。北部四乡镇海拔均在4300米以上,高寒缺氧、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以高山草甸场放牧为主,经济较为落后。南部三个乡镇海拔在2500米至3500米,以农业、牧业为主,经济较为发达,是亚东黑木耳生长的主要地带。全县总面积为4212平方公里。县城驻地下司马镇海拔2900m,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距日喀则市300km、拉萨市580km。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亚东黑木耳形态为盘子均匀显圆形,颜色深黑色,滑有光感,平;。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色鲜、肉厚(耳片厚1.7mm左右)、朵较小(直径一般为3-5mm)。 (2)内在品质指标:亚东黑木耳弹性好、口感细腻、滑润,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10%-13%,锌26-28mg/kg,铁70-75mg/kg,氨基酸总量在8-10%。 (3)安全要求:亚东黑木耳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 黑木耳》NY5098-2002标准。

三.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朗玛卡嘎藏刀

加工点位于卡嘎温泉度假村。藏刀是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在我们后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谢通门县“朗玛卡嘎”藏刀尤以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品种款式多样,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闻名区内外。“朗玛卡嘎”藏刀近年来通过发展,其藏刀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四. 西藏 日喀则 聂拉木县 酥炸羊腩

酥炸羊腩

1、羊脯洗净,切成6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放人汤盆中,加入料酒、酱油、大茴、白糖、盐、味精、姜片、葱段和上汤少许,上笼蒸软取出,待冷却后取用。

2、面粉、淀粉同放人碗内,先用冷水调成脆浆,后加入猪油、碱水搅匀,再加入发酵粉调和。

3、炒锅烧热,放人生油,烧至八成热,将羊腩抹上脆浆粉下油锅,炸至酥脆呈金黄色时捞出,切成长方块装人盘内,跟葱白段、甜酱、椒盐、辣酱油各两小碟同时上席即成。

《周礼·天官》篇所载“八珍”中,除“捣珍”、“”均用羊肉外,还有一只“炮”的名馔,是以羊肉烧、烤、炖而成。不过,西周时朗,羊仅限于士大夫阶级享甲,至春秋战国时期才成为人们普遍的肉食。传统名菜,颜色金黄,羊肉酥嫩,旧时常作为大宴头菜。

五.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帕里牦牛

帕里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帕里牦牛是西藏日喀则亚东县的。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数量:1996年存栏4087头。

主要特征:以黑色为主,深灰、黄褐、花斑也常见,还有少数为纯白个体。头宽额平,角间距大,有的达50厘米。颈粗短,鬐甲高而宽厚,前胸深,背腰平直,尻部欠丰,四肢强健较短。母牛初配年龄为3.5岁,一般利用14年。公牛初配年龄4.5岁,一般利用到13岁左右。大多数两年一胎。屠宰率为52%,日产奶量为1.6千克(8月份)。平均产绒为0.6千克,年产酥油平均为12.5~15千克/头。

帕里牦牛

西藏亚东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14492450

牦牛(活动物)

六. 西藏 日喀则 江孜县 江孜藏毯

藏毯之乡——江孜县

江孜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上游。该县手工业品以藏毯著名,故有“藏毯之乡”。

七.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亚东黑天麻

兰科。



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体有块茎及花茎,没有根和叶。块茎肉质,淡黄色,长卵形或长圆形,长7~15厘米,有均匀的环节,节处有膜质鳞叶。花茎 直立,高1~1.7米,总状花序顶生,花淡橙红色或黄绿色。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边。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吉林、台湾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尔、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天麻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在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其记述最早见于《神家本草经》。块茎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的功能。 主治眩晕、头痛、四肢拘挛、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疼痛、小儿惊风等。因药源紧缺,近年来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天麻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一代生活史 需历时3年,其间须经过原生球茎、初生球茎与次生球茎的发育过程,才能开花结果。各类球茎在其生长过程中必须依靠消化浸染其皮层的蜜环菌才能生存,其次是 依靠表皮从周围土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料,它是一种广域分布的菌类,主要营腐生生活。幼小的天麻原生球茎必须及时地与蜜环 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生育。栽培时如不及时接菌,天麻的原生球茎将因细胞内贮存的多糖及蛋白质迅速耗尽而死亡。因此及早接种是天麻丰产的关键。

八. 西藏 日喀则 康马县 油拌面

油拌面

原料:

白面一斤,红塘一两,奶渣二两酥油五两。

制作方法:把面和好,和的稍微干硬一些为好,做成大小均匀的小疙瘩,放入水中煮熟捞出。奶渣中放进一点。微咸的冷开水浸泡。把红塘捣碎成颗粒状。加微火把酥油熔化成液态,煮好的面疙瘩、奶渣、红塘同时加入溶化酥油中进行搅拌,在微火上煨至面块呈微红时立即下锅。

九. 西藏 日喀则 吉隆县 藏族围裙

藏族围裙

特点:藏语称为“帮典”,以贡嗄县姐德秀围裙厂所产最为著名。系以藏南纯羊毛为原料织成。

十. 西藏 日喀则 定结县 犏牛

犏牛

犏牛是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普通公牛与母牦牛杂交,其0称“真犏牛”,公牦牛与普通母牛杂交,其0称“假犏牛”。无论“真”、“

假”

犏牛雄性均不育。犏牛无-母牛其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以及生产性能均比亲代有较大的提高,但犏牛与牦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相似。

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甘肃、四川等地也有较多分布。牦牛躯体强壮,全身被毛粗长,毛丛中生绒毛,因此卧于雪地不致受寒。其毛色较杂,以黑色居多,其次为深褐色、黑白花、灰色及白色。耆甲很高,背腰略陷,尾短,但尾毛密且长。两性异形明显。头长而宽,上唇薄而灵活,能采食矮草。牦牛有无角和有角两种,有角者,角长尖锐,角轮明显。牦牛蹄的结构特殊,在其蹄底部有坚硬似蹄铁状的突起边缘,故能在崎岖的山路行走自如。成年公牦牛体重为300~450㎏,母牦牛200~300㎏。牦牛属原始品种,没有专门的经济用途,但由于它对高山草原地区有高度的适应性,故可供驮、乘、耕地、拉运以及挤奶等多种用途。牦牛一般产奶量较低,乳脂率5~8.2%,乳脂肪球大,易于加工奶油。乳中蛋白质含量也极丰富。牦牛产肉性能较好,屠宰率一般为50~67%,肉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为了改进牦牛的晚熟、体格小、生产性能低、无专门化的生产方向等缺点,目前在牦牛产区广泛引用黑白花牛、海福特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各种培育品种与牦牛进行杂交,来繁育犏牛,探索理想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犏牛的0优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