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市潮阳区有什么土特产送礼 汕头海门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市潮阳区有什么土特产送礼 汕头海门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5-08 06:13:29

一.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福合埕牛肉丸

福合埕牛肉丸——一个历经多年的潮汕老字号,以其鲜嫩美味的牛肉,酥脆可口的牛肉丸,精心制作的调料享誉潮汕。起始于广东省汕头市原来的老福合埕街市,在那里逐渐兴起、发展,故有“福合埕牛肉丸”这一字号之称。

起始于广东省汕头市原来的老福合埕街市,在那里逐渐兴起、发展,故有“福合埕牛肉丸”这一字号之称。

由广东省普宁人陈来树先生于60年代创立,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自当初摆摊的小档位经营至今,已拥有多种经营模式,开设有多间分店。

福合埕牛肉丸数十年来一直注重产品的质量,选料上乘。以“美味、卫生、实惠、健康”的牛肉制品享誉潮汕,成为著名的老字号品牌,深得各界消费者赞誉。至汕头观光、旅游的海内外嘉宾及各地旅行团亦经常光临品尝;国内及香港多家报章及电视台亦曾报导及采访过。

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扩大销售市场,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具有潮汕特色的产品;福合埕牛肉丸于1998年正式注册了商标,以使消费者便于辩别,提防假冒。

福合埕牛肉丸介绍

菜 名: 福合埕牛肉丸

主 料: 新鲜牛肉、幼嫩牛肉

做 法: 牛肉丸:以新鲜、幼嫩牛肉绞浆制作而成。

火锅:精选上等配料、牛肉让客人食用。

粿条汤:以牛骨熬制甜美浓汤加粿条煮成。

特 点: 牛肉和牛肉丸都是用卫生标准的好牛所做的,牛肉入鲜嫩,牛肉丸则酥脆无比,回味无穷。

营养价值: 吃牛肉能使身体健康,是肉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二.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乌鱼

乌鱼

乌鱼,因浑身黑而得名。湖南叫才鱼,其他地方称之为蠡鱼、蛇皮鱼、七星鱼、乌棒等。它头坚齿利,专吃各种小鱼小虾,故有“淡水鱼霸”之称。但它懒惰成性,不大肯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每次只吃六七成饱。由于活动量小,消耗少,故而生命力特别顽强。据说它在淤泥里睡个两三年不成问题,因此民间有“团塘乌鱼好耐心”之说。乌鱼一般可活30—40年,最长可活近百年,可算得是淡水鱼中的寿星。

乌鱼味甘性寒,有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效用。产妇及做过外科手术的病人,用500克以上的乌鱼一条,刮鳞去鳍肠后,加水、盐少许,炖汤服,可促进子宫和伤口愈合,去淤而生新。病后体虚之人,经常食乌鱼炖汤,有滋明养心,除湿消肿之效用。此外,产后无乳或少乳时,用500克以上乌鱼一条,油煎后加水、黄酒、盐、味精适量,炖汤,待汤汁白如乳汁时,连汤带食用,其催奶之功远胜于鲫鱼汤、鸡汤。

三.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炸金钗蟹

炸金钗蟹

用料:
    肉蟹500克,猪瘦肉100克,虾肉100克,肥肉粒50克,鸡蛋1个,荸荠丁25克,湿香菇丁15克,面包麸50克,生粉5克,精盐5克,味精3克,姜末2克,生油750克(耗100克)。

制法:
    (1)将肉蟹洗净去钳,用刀斩成20块,用姜末拌匀待用,虾肉制成虾胶。
    (2)将瘦肉剁成茸和入肥肉粒、荸荠、香菇、虾胶、生粉、精盐、味精搅拌均匀。分别酿在肉蟹块上,再将面包麸贴在上面。鸡蛋液用筷子搅匀,烧热炒鼎,放入生油,然后把肉蟹逐渐蘸上鸡蛋液后再蘸上面包麸,放下油鼎溜炸,约5分钟后用漏勺捞起,盛入盘中,摆砌整齐用红、绿樱桃点缀即成。上席时配上淅醋、急汁各2碟。

特点:
    色泽金黄,肉质鲜嫩,外带酥香,美味可口。

四.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五果汤

民俗食品。保健汤食。

潮俗以桂圆(龙眼)、白果(银杏)、莲子、薏米、百合为补中健脾食物,合煮为甜汤(也有换如柿饼、芡实者),入秋后多吃,称为五果汤。

五.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粽球

名小食。粽球为潮汕传统民俗食品。外形为六角球状。
1920年,张强德父子在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摆摊经营粽球,张强德之子张良杰在老妈宫对面小巷内租用一间小铺,开设了顺德号粽球 店。因粽球质量好,且占有地利,生意日隆,顺德号的粽球也逐渐成为潮汕和海外潮人所喜爱的老妈宫粽球。

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制作时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老妈宫粽球里有甜、咸双拼料馅,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和水晶馅,外面用猪网膋包裹;咸料馅部分为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当时,老妈宫粽球店里,悬挂一块横匾,写着“食定正知”4个大字。此句一直在潮汕社会流传着。

六.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狮头鹅

狮头鹅

狮头鹅是我国惟一的大型鹅种,因前额和颊侧肉瘤发达呈狮头状而得名。狮头鹅原产于广东饶平县溪楼村。现中心产区位于澄海市和汕头市郊。外貌特征,体型硕大,体躯呈方形。

头部前额肉瘤发达,覆盖于喙上,额下有发达的咽袋一直延伸到颈部,呈三角形。喙短,质坚实,黑色,眼皮突出,多呈黄色,虹彩褐色,胫粗蹼宽为橙红色,有黑斑,皮肤米色成乳白色,体内侧有皮肤皱褶。全身背面羽毛、前胸羽毛及翼羽为棕褐色,由头颈至颈部的背面形成鬃状的深褐色羽毛带,全身腹部的羽毛白色或灰色。

七.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红炆海参

红炆海参

红炆海参主料:海参

配料:花菇,高汤,蚝油等。

做法:将发好的海参,加花菇,高汤,蚝油炆出嫩滑入味。

特点:菇香浓郁,肉厚软糯

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钙。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仙城束砂(花生糖)

束砂,状如雪砂,是一种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糖果。它以花生仁和白糖为主要原料,经过手工工艺制作,做成颗粒状,经过包装,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是潮汕人节日配茶和送客礼物的佳品。清同治年间。仙城人赵嘉合用炒熟的花生米拌上煮炼成甘的白糖,摇簸制作而成颗粒状糖果,称束砂。仙城束砂所用花生米均经精选,去除小粒和霉变“臭仁”,使颗粒大小相近,品质优良;制作后糖衣均匀、洁白、酥脆,落地即啐离花生仁,质地松脆,味道香甜,深受赞赏。

仙城束砂历史悠久,清同治年间仙城人赵嘉合就已制造束砂出售。至清光绪年间,仙城束砂名闻遐迩。当时曾流传:“仙城束砂香又甜,清爽可口惹人尝,束砂一碟茶一泡,潮汕风味胜山珍。”现在,赵嘉合的后裔继承这一传统技艺,所产束砂,糖厚薄均匀,十分香甜爽口。

制作工艺

赵嘉合的孙子、年已古稀的仙城乡民赵中水,若干年前发挥一技之长,办起家庭束砂作坊,恢复这项名牌产品生产。据赵中水介绍,制作仙城束砂要选择优质花生米,其颗粒大小适中,炒熟;要选用上等白糖,去其杂质,在锅中煮制。煮糖时要特别小心观察,掌握火候,待糖浆不稀不干,成糊状后,用一比一点四的花生米和糖浆搅拌,搅拌反复进行五次之后,一颗颗花生米都穿上了一套厚薄相当的白衣裳,冷却后就是束砂。由于仙城束砂糖衣厚薄均匀,洁白如银,干而且脆,落地即碎,吃起来既有花生米香味,又有白糖清甜,入口轻轻一嚼,即成碎沫,十分清爽。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潮阳县仙城镇(今属潮阳市)人赵嘉合用炒熟的花生米簸上煮炼过的白糖,称束砂。

仙城束砂所用的花生米均经精选,去除小粒和臭仁,使颗粒大小相近,制作后糖衣均匀,洁白如雪,质地酥脆,味道香甜。

九.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州沙茶酱

沙茶酱盛行福建省、广东省等地的一种混合型调味品。色泽淡褐,呈糊酱状,具有大蒜、洋葱、花生米等特殊的复合香味、虾米和生抽的复合鲜咸味,以及轻微的甜、辣味。(印尼语:Satay)原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风味食品。其原义是烤肉串,多用羊肉、鸡肉或猪肉,所用的调料味道辛辣。

潮州沙茶酱是将油炸的花生米末,用熬熟的花生油与花生酱、芝麻酱调稀后,调以煸香的蒜泥、洋葱末、虾酱、豆瓣酱、辣椒粉、五香粉、芸香粉、草果粉、姜黄粉、香葱末、香菜籽末、芥末粉、虾米末、香叶末、丁香末、香茅末等香料,佐以白糖、生抽、椰汁、精盐、味精、辣椒油,用文火炒透取出,冷却后盛入洁净的坛子内,随用随取。潮州沙茶酱的香味较福建沙茶酱更为浓郁,可做炒、火局、焖、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很多菜品。

十.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潮汕蚝烙

潮汕蚝烙

用料:
    鲜蚝仔250克,鸭蛋3个,葱头20克,雪粉7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1克,鱼露5克,辣椒酱5克。

制法:
    (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
    (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成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有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拌上芫荽叶。

特点:
    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