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葫芦岛淮扬特产 葫芦岛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葫芦岛淮扬特产 葫芦岛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6-11 01:06:37

一. 辽宁省 葫芦岛市 龙港区 辽西火锅

辽西火锅

火锅,也称锅子,原为清朝宫廷专用饮具。火锅食用方法很多,也很讲究,是北方冬令特殊的深受欢迎的风味菜。

它的吃法在葫芦岛常见的两种:一种是涮锅,即用各种鲜薄肉片(猪肉、牛肉、羊肉、鱼片、鲜虾等)边涮边蘸调料食用,特点是鲜嫩不腻,味道鲜美异常,其中以涮羊肉为最佳,最普遍。

另一种是清汤锅,将各种主辅料一起放入火锅之中,加上鸡汤、肉汤,用炭烧开,随吃随添。特点是汤鲜菜嫩,多用不厌。如果在冬季或初春到葫芦岛来,几乎每家饭馆都有火锅伴您进餐。

二. 辽宁省 葫芦岛 建昌县 建昌杂粮

建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黄白玉米、高粱米、小米、绿豆、红小豆、大豆等杂粮,产品籽粒饱满,营养丰富。尤其以老大杖子、要路沟小米最为有名。

建昌属农业县,有耕地83万亩,年产粮食5亿斤,主要以玉米和各种杂粮为主。建昌地处古燕山余脉的辽西丘陵地区,地处中纬度,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这种独特的地理气候、耕作方式,使建昌产的粮食特别是杂粮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驰名省内外的保健佳品。品种有黄白玉米、高粱米、小米、绿豆、红小豆、大豆等,要路沟杂粮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小米、杂粮被国家绿办注册为无公害食品、获辽宁省第二届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要路沟小米曾在慈禧年间被皇家命为宫廷贡米;绿野有限公司金牛洞子牌杂粮是我市第一家A级绿色食品;益民农副产品开发中心的卫康牌杂粮获2003年—2004年辽宁省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全县杂粮种植面积163万亩,年加工量7.2万吨,年销售收入6400万元,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比例。

三. 辽宁省 葫芦岛市 兴城 葫芦岛海蟹

海蟹,从古至今,无人不喜食鲜海蟹。葫芦岛近海海蟹品种很多,有豆型拳蟹、鬼头蟹、梭子蟹、大红爪等。蟹的吃法很多,可捣蟹酱,为菜中小品,单食或用其烧豆腐鲜香无比;可晒蟹干,是汤菜高级佐料;可炸酱,就着水饭吃,极增人食欲。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煮蟹子。在葫芦岛,蟹肉下酒乃为上品。

四. 辽宁省 葫芦岛市 绥中 黑鲁子

鲈鱼(weever),又称鲁子鱼、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为30~40厘米,体重400~12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2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五. 辽宁省 沈阳 苏家屯区 葫芦雕

白清寨乡葫芦雕工艺品。

葫芦雕刻。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 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 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

六. 辽宁省 葫芦岛市 绥中 绥中苹果

绥中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葫芦岛市绥中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1998年进入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行列,有果树面积60余万亩、1600多万株,年产水果40多万吨。绥中县从90年代初期开始苹果套袋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到2000年全县苹果套袋数量已达到3亿个,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仅此一项就增加产值1亿多元。2007年是省果实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在绥中县实施的第2年,实施面积2500亩、2000万个。尽管数量有限,但对绥中县果业发展、果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 辽宁省 葫芦岛 绥中 野生松菇

天然产品 绿色有机
汲取东北黑土大地精华 雨露滋润美食佳品

八. 甘肃省 兰州 城关区 刻葫芦

 刻葫芦是兰州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即在葫芦上刻画出人物、建筑、山水、动物、文字等。最常见的刻葫芦,刻画的是山水风景或戏剧人物的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出售。清光绪年间,穷秀才李文斋以刻葫芦为生,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序》等。他的雕刻技巧,人物寥寥数笔,求其意态,强调神似;山水花卉疏淡相宜,形神兼备,注重风致;题款文字细如蚊足,点缀成行,滞洒自如。李文斋的葫芦作品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驰名中外。40年代初,雕刻艺人阮光宇,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葫芦画面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阮氏雕技嫡熟,刻工细致,工艺更臻完善。

    刻葫芦艺人多在府城隍庙两廊设摊雕刻,历尽坎坷。阮光宇、王德山、王云山等老艺人的技艺精湛,雕刻出了许多精致的工艺葫芦,行销国内外。阮光宇逝世后,阮文辉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又有创新。他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来表现中国画的勾勒、点垛、皴擦、仿刻出国画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

    兰州的刻葫芦《东坡赤壁夜游图》,在只有7平方厘米的葫芦上刻一叶扁舟,舟中坐6人,神态各异,榔榔如生;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另一侧刻537宇的《前赤壁赋》,字迹秀媚,工整清丽。《婴戏图》,刻有正在嬉戏的120多个小孩,干姿百态,构思奇妙,堪称兰州刻葫芦的绝伦杰作。

九. 辽宁省 葫芦岛 南票区 黄土坎大杏

葫芦岛市南票区黄土坎乡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合杏树生长发育的自然小气候条件,大杏生产历史悠久,素有“关外第一早、第一大”之美誉。该乡现有各种果树65万株,其中大杏15万株,常年产量750万公斤左右,品种主要有银白、绥李杏及麻真核。近年来随着果业结构的调整,金太阳、凯特、骆驼黄及麦黄杏等新品种的比例不断增加,现已形成规模。由于黄土坎乡具有适合杏树生长发育的优良的自然条件,并且远离城区,周围没有工厂、企业,这里生产的大杏果色金黄,有红晕,色泽艳丽;果个大,果皮薄,果肉橙黄色,多汁、有香气;果实含糖量高,成熟早,比其他地区可提前3-5天上市,是理想的营养价值较高的无公害果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2001年在该乡又率先进行凯特杏的设施栽培,进行反季节生产,使大杏提前2个月上市,市场批发价达20元/公斤,远销吉林、黑龙江等地。

十. 陕西省 西安 莲湖区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它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尔不腻闻名于国内外。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尚无具体考证。但是,早中唐朝,京城长安就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在出售。据说,这就是用猪肠肚做的。相传,有一天唐代医圣孙思邈来到长安,在一家专卖猪肠、猪肚的小店里吃"杂糕"时,发现肠子腥味大、油腻重,问及店主,方知是制作不得法。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于是,从随身携带的葫芦里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之药物,调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在店门首,并改名为"葫芦头泡馍"。从此,"葫芦头泡馍"作为一种风味食品,流传千余年至今。说起来也有趣,1935年前后,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在西安因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将士们多有病者。但是,对南院门"春发生"出售的"葫芦头泡馍",大家却始终食欲不减。以致有一段时间,东北军曾将"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列为病号饭。今天的葫芦头泡馍是在唐朝的"葫芦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肠肚要经过挼、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  

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泡馍是由进食者将馍掰成箸头大小块放入碗内,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泡三、四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少量熟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更是清爽利口,使人食欲大增。  

如今,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海参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四种。最近又新研制出了砂锅葫芦头、火锅葫芦头,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