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理带回家的特产 大理特产可以带回家送人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理带回家的特产 大理特产可以带回家送人吗更新时间:2022-06-05 01:22:37

一.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于云南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分布于云南大理、鹤庆、洱源、剑川、宾川等县。

【形成历史】

云南马古称滇马,是我国西南的古老品种。多年来在云南呈贡、元谋、昭通、剑川、西畴等地先后出土的云南野马化石,说明云南也是野马的主要所在地。

有史以来,原产地野马不断驯化,逐渐用于使役和军事。秦昭王时代(公元前285年),西南夷地区作为蜀的附庸,已经广泛应用马匹。汉代滇为益州郡,巴蜀商贾贩运筰马,更促进民间养马业的发展,当时即以产马著名,并用筰马参加战争。汉代由滇西通往东南亚各国的古陆路,全都用马联系起来。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车马画象砖、昭通晋墓壁画,都可说明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盛产马匹。唐代建立南诏国于大理,继续与东南亚诸古国进行通商贸易,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匹。明代设军马场于永胜县。近世以来,滇马仍不断向省外输出。

滇马的形成,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需要有关。产区在高山峡谷,高原山地交错,高差悬殊,地貌复杂,气温骤变,对形成云南马耐苦耐劳、轻便灵活、善于攀登的优良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山区交通不便,公路不通,人民赖马乘骑、驮运,坝区用以挽车,大批物资还靠马帮长途驮运。每年借传统节日和各地交易会,进行竞赛,选择良马。产区人民还对幼驹给予正确的培育和-。这对云南马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巍山米糕

米糕,原本不算什么独特的美食,很多地方都有,无非就是用上好的大米,磨成米面,放到甄子里蒸熟便可享用的甜品。古城的米糕一般有三种做法,圆形的甄子,把蒸出来的米糕切成片,呈方形的状,蒸出来的是块,最为独特的是那种用“合”做单位的小米糕。

卖糕的老妈妈,常年就在古街的一隅忙碌着,不需太大的地方,不要太多的工具,也就是一只火炉,炉上一个盛满水的锅不停地冒着腾腾热气,锅盖上挖出三个圆洞,圆洞上放上三个用木片做成的高约5厘米大小如拳头底尖口圆的小圆甄。每天清早,那位头发花白满脸笑容的老0火炉子就生起了不灭的炉火,等锅里扑哧扑哧冒着不停的热气时,老0双手也就不停地忙活起来了。只见她熟练轻灵地将磨好的米面用勺子舀进小园甄,甄里的米面在热气的蒸腾下变得松软,还飘着淡淡的米香,随锅里的热气隐隐钻进你的心房。几分钟后,甄里的米糕熟了,老妈妈舀出一勺磨制好的拌有红砂糖,芝麻,花生面的配料,轻轻洒在糕面上,然后飞快地将一个小甄拿起,准确无误不差分毫倒扣在另一个小甄上,这样,一合米糕就完成了,再在火上蒸大概一分钟,等夹在其间的砂糖化到恰到好处之时,再将这样一合米糕从小甄里倒出放在盘子里,就可以品尝了。

这样的一合小米糕,是古城人最家常的早点,营养、甜而不腻,美容养颜,而最为别致也最惹人喜爱的,是春天才有的青豆小米糕,这个季节有青绿色的现采的蚕豆煮熟磨细合在米面里,那种让人眼睛舒服至极的清新的绿色的米面,甄出来的就是青豆小糕了。袅袅热气间,一合松松软软,自然淡雅的绿色的小米糕呈现在你眼前,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暗红色的糖,如同一个精致的工艺品。不曾下口,淡淡的清香就飘进你的心里肺里,轻轻一口,满嘴生香,米的糯香,新鲜蚕豆的清香,还有红砂糖的淡香,在你的嘴里缓缓流淌轻轻萦绕。

一年四季,春去春来,街角的老妈妈,每日在古城的晨曦里,将炉火烧得旺旺的,不论刮风下雨,经年如一,向每一个古城的旧客和外来的新交,蒸出一合合散发热气,合着甜蜜的米糕,寓意甜甜蜜蜜,和和睦睦,节节高升。清晨,踩着古街磨平的青石板,穿过梦中尘封的圆拱门,静静徜徉于古朴清幽的小街,悠闲的步子轻轻停在老妈妈和蔼可亲的面容前,买一合热腾腾甜蜜蜜松软软的小米糕,一口下去,恰到好处的甜,恰到好处的软,一种温软润泽的快感顿时侵袭了你的味蕾钻进你的心底,可爱的小米糕,会在你的舌尖上跳一曲绵软温情的舞蹈。

独特的一合小米糕,如果你把她分开来吃,味道一定不如合在一起美妙,分开的小糕,中间的糖就不匀称了,甜蜜的感觉也远远不如合在一起的美味。我想,这也就是这种美食的一个寓意了吧,因了那层薄薄的糖,两块小米糕合二为一,因了那层糖,原本不算美味的小米糕有了别样的甜蜜韵味。就好像茫茫人海滚滚红尘里的两个人,既然寻到了,就不要在轻言放弃,既然合在一起了,就不要轻言分离,合在一起,生命才更加完满美丽。这种美好的寓意跟巍山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相得益彰,一合小米糕,就是一份和美甜蜜的祝愿。

三.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大理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物食品

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控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

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凉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扁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粮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葡萄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

雕梅既是大理地区的一种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洱源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当地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制作雕梅,因此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 大理)

四.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大理石工艺品

云南省蕴藏丰富的大理石。大理苍山十九峰,峰峰皆有所藏,品种多、花色美、质地佳,颇为著名。由于这里盛产这种优良石材,年代久远,远传各地,便被人们冠以大理的地名,雅称为大理石。大理石又名础石、榆石、文石、醒洒石、开竺石,一般分为采花石、云灰石、向石、黑石四大类。大理石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开发,唐代修建的大理崇圣三塔,建筑上就已采用了精美的大理石工艺品有:采花石屏、雕花画屏、石桌石凳、酒杯、台灯、笔筒、砚台、茶盘果盘、花盆花瓶、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摆设的直径2米的采花石屏风,天然地显示出了苍山云海气势雄伟的江河奔泻画面,让人赞叹不已。陈列在大理石厂的雕刻座屏“苍洱大观”,用自然色彩的大理石精雕而成,银苍玉洱、风花雪月历历在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

五. 云南省 大理 大理风味小吃

大理风味小吃

六.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巍山蜜饯

蜜饯是巍山久负盛名的士品,清代曾作贡品入京。民国时住巍山的基督教英国籍传教土杨锡生,每年回国述职探亲都带巍山蜜饯作为向红衣大主教及亲朋的赠品。蜜钱的渊源,来自道教的药制养生食品。采用天然植物的根、花、果加工,用中蜂蜜浸渍,在阳光照晒下制成。蜜饯具有祛病健身功能:槐果蜜饯可止咳清肺、冬瓜蜜饯可清喉化痰、沙参蜜饯可提神补气、桔饼清凉解暑。蜜饯的品种繁多,有沙生、冬瓜、槐果、橄榄、香橼、姜花、黄果、豆丝、无花果等20多个品种,是居家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走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各种名特小吃琳琅满目,让人大饱“口福”,巍山蜜饯便是最有名的地方之一。

巍山蜜饯具有保存期长、易存放、易携带等特点,是居家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巍山蜜饯历史悠久。蜜饯原本是巍宝山道人精制的养生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光绪年间,巍宝山的熊道人将蜜饯的制作工艺传给了与他交情盛好的友人。从此,巍山民间开始了蜜饯制作。

巍山蜜饯做工精致。蜜饯的制作原料采用具有药用功能的瓜、果、花、根为原料,配以本地上好的蜂蜜,采用祖传工艺经灰、漂、煮、晒精制而成。经过历代的摸索和创新,发展至今已有冬瓜、沙参、橄榄、槐果、桔饼、姜花、木瓜、无花果、香橼等30多个品种。巍山蜜饯把形、色、香、味完美结合,看着色泽柔和、晶莹剔透;闻着蜜香四溢,甜润馋人;吃着舒心润肺,回味无穷。

巍山蜜饯还有药用功能。蜜饯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是典型的绿色环保食品,并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如:冬瓜蜜饯润肺化痰、清热消肿;沙参蜜饯补中益气;橄榄清热生津、润喉止渴;槐果清热润肠、凉血止血;天冬滋阴清热、止渴生津;桔饼理气化痰、止咳开胃;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温等。

七.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鹅

云南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中型品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楚雄、文山、德宏、玉溪等地。其中以回族、傣族集居的村落饲养较多。该鹅种具有耐粗饲、生长快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外貌特征:有白鹅和灰鹅两种。白鹅头较大,喙橘黄色,喙基部有一肉瘤,颈细长,稍弯曲,胫较长,形似天鹅,胫和蹼橘黄色。灰鹅的喙和肉瘤黑色,胫和蹼灰黄色。白鹅和灰鹅的虹彩多数黄色,少数蓝灰色、褐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100克;30日龄780克;60日龄1720克;90日龄2070克;120日龄3050克;180日龄3470克;成年白公鹅4670克,母鹅4220克;成年灰公鹅4180克,母鹅365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5.12%,母鹅85.92%;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2.40%,母鹅72.07%。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390天,早者240天。白鹅平均年产蛋23枚,平均蛋重136克;灰鹅平均年产蛋25枚,平均蛋重141克。平均蛋形指数1.44。蛋壳白色。公鹅性成熟期360-420天,一般在春秋两季繁殖,但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母鹅就巢性强,保姆性好,平均就巢持续期31天。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3-5年。

八.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大理曲靖韭菜花

曲靖韭菜花,制作时,将半籽半花的韭菜花剁细,加入盐巴、白酒,搅拌均匀,放入罐内,用半年的时间使韭菜花肉质糖化,然后拌上干苤蓝丝、辣椒、红糖、白酒腌制,待呈黄红色即可。脆嫩鲜美,甜咸适口,有助于增进食欲。( 大理)

九.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凉豌豆粉

凉豌豆粉,是云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凉豌豆粉都会勾起青少年时代最温馨的回忆,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凉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鲜香味浓,尤受青少年之独爱。在农村,每逢赶集,豌豆粉摊常摆在小溪岸边,一来取水方便,二采又添凉爽,情食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农民们当疲乏之时,买上一碗凉豌豆粉,吃到仅剩汤汁时,掏出随身所带冷饭、拌匀而食,又是一番风味。原料:

主料:上等菜于豌豆:

调料:香菜,姜、蒜、醋、甜酱油、咸酱油,芝麻油、花椒油、昧精、盐、胡椒面、红辣子油各自入器。(因食时调料按各人爱好现配,各有轻重,故不便列举重量)。

制法

(1)制粉:将干豌豆淘洗干净,晒干,磨成豆瓣,除去皮,再磨成粉,过箩筛筛出细面入盆兑入清水(2千毫升)搅成浆,加盐。锅上火,注入水,待水温至40摄氏度左右时,徐徐淋入豌豆浆,边淋边用铁铲铲动锅底,将锅巴(也受热凝固的片)翻出、防止糊底,直到稠浓。当锅已与糊浆各占一半时、盛入瓦盆冷却凝固后、翻扣在木板上,盖上湿纱布。

(2)兑调料:香菜洗净切细入碗。姜、蒜去皮剁成泥分别装碗兑上凉开水成为姜汁,蒜汁,其他调料分别各装1碗。

(3)装碗:将豌豆粉切成薄条入碗(传统做法是切一片放在左手掌内,右手拿餐刀把左手掌内的豌豆粉打成薄条,一面打一面入碗)。根据就餐者口味要求,用小木勺将各种调料舀入碗内,拌匀即可食用。

十.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大理青梅

大理的洱源是当之无愧的梅子之乡,成片的都是梅林。花褪残红青杏小,别看青梅酸,大理“金花”有办法整治它。如果单纯的做成蜜饯,显得太普通了些,大理金花们把梅子做成“雕梅”。 青梅水很大,所以要先用石灰水浸泡,晾干后梅子肉就不那么脆了,这时就可以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然后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扁,变成一朵镂空的菊花。雕的工作做完了,还要腌渍。先用少许的盐去掉梅子的酸味,然后再用上等红糖、蜂蜜在罐内密闭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红色时就可以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做好的雕梅可以说“色艺双绝”,既漂亮奇巧,又酸甜蜜香,满嘴生津。更重要的是,传统的白族姑娘会把自己亲手做的雕梅作为献给婆婆的第一份见面礼。而这盘雕梅会被婆家的人遍尝,以此来评价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所以每次我看见白族姑娘含羞带笑的雕刻梅子,巧手翻作玉菊兰,都能觉得那里面别样的忐忑心情和掩饰不住的甜蜜。

雕梅还可以做菜。原来大理古城有一家老字号的馆子叫做“梅子井”,小院里有口老井,水质甘冽,店家用来自酿青梅酒,其味雅妙,几乎不累人间味。去的巧,便也有雕梅扣肉吃。用大理的苦菜做的酸腌菜丁打底,然后铺了晶莹的雕梅,上面再放上切成片的“三线肉”一块蒸制而成。大理人不喜欢吃特别瘦的猪肉,因为比较柴。最为理想的是三线肉,即肉切开后,一道瘦肉,一道肥肉,再一道瘦肉,故名“三线肉”。雕梅扣肉,香气扑鼻,梅子已经仿佛茶色的水晶,肉片软滑,关键的是每一片都融合了梅子特有的香甜,再配上酸腌菜特殊的酸香,吃起来不仅毫不油腻,而且齿颊留芬,意犹未尽。可惜,最近去了一次,井水依旧,人心不古,雕梅扣肉已经天上地下殊途永隔。当然,菜的分量和水平在地下,价格在天上而已。

除了经常出典故的梅子外,常在诗词里出现的芭蕉在云南也是美味。当年佛教著名的米拉日巴大师在修行时,突然打破了净水碗。他立刻为破碗唱起歌来,因为这场破碎又再一次的提醒他万物都是不常住的,唯有空性。所以我对云南对待芭蕉的“焚琴煮鹤”之举丝毫不感惊异,只是再听《雨打芭蕉》的曲子时感到一丝“凄凉”。

在云南,常吃到的是肉末炒芭蕉花。其实极简单,先用热油加姜丝爆香,加入猪肉末迅速煸炒,未待全熟,下入洗干净的芭蕉花丝,炒熟即可。芭蕉花吸收了油脂,整盘菜非常爽口。如果要是素炒,就要多加些豆豉、青椒,要不然可能太寡淡了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