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吴川能送人的特产 吴川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吴川能送人的特产 吴川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8 11:26:36

一.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阳螃蜞汁

吴阳螃蜞是由咸淡水孕育而成的,其壳软肉肥膏红,又因状元林召棠的轶事而令吴阳螃蜞汁名声远扬。

相传林召棠在上京考试时,随身带上家乡的螃蜞汁食用,有一天傍晚在用膳时被皇叔见到,林召棠向皇叔禀报了螃蜞的形状、加工方法和对人体的好处,林召棠并且赠送半瓦缸螃蜞汁给皇叔,皇叔因患有肠胃病和尿频,食用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故此吴阳的螃蜞汁在京华名声雀起。

其实将螃蜞汁埋藏于地下多年后再取出来食用功效更佳,味道更鲜美。

二.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黄坡蒜头

醋腌制,酸甜脆嫩,开胃去滞,是黄坡的特色土产。

据中医理论,蒜头性味辛温,入脾、胃、肺,其功用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的美称。据说,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民工们就是靠大蒜强身健体的。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大蒜的防病治病功效作了充分的肯定。

大蒜的味道浓烈辛辣,而腌制的糖醋蒜头,甜酸可口,故广受欢迎。吃多了鸡鸭鱼肉,而且还可以帮你去油解腻。

黄坡镇位于鉴江平原,具有制作蒜头特厚的天候。腌制的蒜头选用本地出产的优质白蒜。外地的蒜因皮厚、纤维多比不上本地的好。腌制方法是:去掉须根,剥去老皮,洗净沥干,放置大缸内,倒入浓醋、盐,浸三四天,然后捞起另置缸内放淡醋、红糖、白糖浸十几二十天。根据蒜头的大小、天气的变化估计蒜头的成熟。成品呈灰绿色,有光泽,蒜辣醋香扑鼻。

三.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美味假蒌叶

“假蒌”,一个挺陌生的名字。也许有人从没听说过。其实,这名字虽然陌生,但实物可能你不一定陌生,假如你生长在南方农村的话。

假蒌是胡椒科植物,一般生长在村边的竹林缘,或和竹子混生在一起。它的别名有:假蒟、蛤蒌、山蒌等。它的叶子跟胡椒的叶子很相似,叶面光亮有革质,有一种特异的香味。它的花白色,由多数的小浆果集合而成圆柱状,长1.5~3.5厘米,直径0.3~0.5厘米,也有特异香气。

在我的印象当中,假蒌应该是一种名不见经传,无人认识的植物,只有土生土长的家乡农村人才懂得怎么使用它。其实不然,假蒌叶是一种在南方广为使用的美味调味品,常常用它的叶子来做菜,它的美味经常和紫苏叶相提并论。

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奶奶和母亲都喜欢包粽子。粽子的馅一般是用猪肉条来做。猪肉条要肥夹瘦的才好吃,单纯瘦的肉条不好吃。首先把猪肉切成条状,放到一个盘子里,拌上盐、油、五香粉等调味料,然后用假蒌叶子卷起猪肉条,再把卷着假蒌叶的猪肉条包进糯米里,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吃起来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咬一口,猪肉的油香伴着假蒌叶的特有香气一起流出来,真是芳香四溢!

每当想起端午节的粽子,就想起假蒌叶那浓浓的特异香气。不知何因,现在农村人也很少用假蒌叶做粽子了,是不是他们也觉得假蒌叶太老土而不能登大雅之堂了?时下的粽子,都时兴用虾米、冬菇、火腿,甚至是鲍鱼等贵重的食材来做馅。可是,我总觉得这种馅的粽子,缺少了一点什么,似乎是缺少了一种来自乡土的原始风味。我怀念家乡的假蒌叶粽子!

此外,假蒌叶还有其他的调味用途。假蒌牛肉饼也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它的做法是:首先将500克的精牛肉剁泥茸状,放进生粉、小苏打、盐、胡椒粉、味精、生抽、适量麻油及适量的水,拌打至充分起胶;然后将24块假蒌叶洗净,抹干水分,在每张叶面拍上些生粉,把牛肉胶分成12份,用假蒌叶两张夹一份牛肉胶,压扁修理整齐待用;最后将油锅烧至六成热,放入假蒌叶夹着的牛肉合炸,炸至牛肉熟后捞起装碟即成。这道菜的特点是:碧绿形美,清香,外脆内爽。制作关键是,牛肉要充分打起胶,炸的火候要掌握好。

假蒌香辣田螺的美味更是令尝过它的人永志难忘。买养好吐过泥的田螺做起来比较省事,没养好的就得提前三两天买回来放进水里。把一个鲜红的辣椒切碎后放进水里,它使田螺的泥吐得更干净;养好田螺后,用菜刀敲掉田螺尾,用干净的布仔细地一个个擦拭干净螺壳表面的附着物,用水冲洗;锅里放半锅水,加姜、酒,把螺放进去煮开,水开后会浮起很多白色泡沫,水变混浊,倒掉,把死螺捡出来扔掉(很臭),用水再冲干净,沥干水分待用。

这道菜的做法是这样的:锅里先不放油,把用作配料的酸笋的水分炒干盛出;然后在锅里放三汤匙油,稍微加热,把辣椒、花椒、蒜米、姜片倒进去,慢慢炸出香味来;加辣酱一汤匙,慢火煸出红油来;把螺倒进去,加炒过的酸笋,翻炒;把盐、糖、蚝油、姜汁酒全加进去,继续翻炒;最后倒入高汤,大火煮开,转小火焖十五到二十分钟,等汁收得差不多干了,加进紫苏叶、假蒌叶,炒两分钟,出锅即成。

据说越南人还用假蒌叶做沙虫汤,有机会到越南去的人,一定要去找这道菜来品尝一下哦!

每个不同的地域都有它特有的植物物种。在民间,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植物都有它的存在意义和使用价值。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懂得怎样利用这个地域中亿万年以来所孕育出的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植物物种,并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医药、甚至民俗礼仪、宗教信仰等范畴。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后,就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饮食习惯和民情风俗,这就是民俗植物的意义。

四.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煎堆

常言道,“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又话“煎堆碌碌,金银满屋”,道出了煎堆这一美食不仅是过年的应节佳品,又有着人们期盼的吉祥团圆之愿!

煎堆的制作可追塑到唐朝,历史久远。据载,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园,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道《羊城竹枝词》也写有“珠盒描金红络线,馈年手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当代制作煎堆工艺尤以广东人为有名,其中的九江煎堆和龙江煎堆就是名品,耳熟能详。

据了解,煎堆档口不算大,但每天制作销售的煎堆也有300个之多,如是圩日节假日就会卖到千个左右。

煎堆能够如此声誉远播,亦以其工艺选料有莫大关系。据说,煎堆都是选用当地所产最靓的糯米和馅料,烹炸用油是纯正植物油,制作工艺独到细致,用心料理,所做出的煎堆个个是又靓又干,美味抵食。

五.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博茂海蜇

我市盛产海蜇,但以博茂海蜇品质最佳。博茂海蜇色白如玉、鲜嫩爽脆,营养丰富,脍炙人口,是吴川的传统佳肴。

海蜇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物种之一,比恐龙早数亿年出现于世,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含有丰富的甘露多糖等胶质,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食品,诸症无忌,中老年人及胖子不妨多吃。

六.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山溪洋番薯粉

黄坡山溪洋、方田儿、大岭脚一带村庄多为黑碳土,黑碳土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磷、钙、铁、钾等元素,这里种出的番薯营养非常丰富,但质地很硬,远没有苏村番薯的口感好,因此这里的番薯加工成番薯丝最容易被人接受,可水煮番薯丝、也可煮番薯丝粥。番薯丝与米面配合食用,可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老0的吃法是相当科学的。

七.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禾虫

禾虫多长于鉴江出海口的吴阳、黄坡两镇,每年只有五、八有份才出现几次,一般在红云细雨,天气变化异常的情况下,加上逢水头起(农历初一、十五涨潮高峰期)为多,一旦出现,密密麻麻,漂浮在河涌水面上。这时,捞禾虫的人真是捞之不尽,一个小时左右,可获二、三百斤,用斗捞的也有十数斤之多,随着潮水的高涨,禾虫逐渐消失无影无踪,只好望河而叹!有捞禾虫经验的人,掌握禾虫出现的时机、地点,捞具好,加上眼利手快,就捞得多。禾虫 生于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其形体像小蜈蚣,长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人们常说,蜈蚣的脚最多,可是禾虫和脚比蜈蚣的脚还要多,更有趣的是禾虫身上可随时交替变换着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并且十分鲜明。把它煮熟,就就成纯是蛋黄颜色。禾虫蒸、炒、煲、炖 ,样样皆宜,蒸禾虫加上姜、葱、油、盐 ,放在饭锅里蒸即可。炒和煲则要加上猪腩、粉丝之类的配料,不过比蒸好吃得多, 是将禾虫炖熟,用炭炕干,味道甜中带香。还有 咸禾虫,每年禾虫造,家家户户都卖几十斤,多的百余斤,用盐腌了,吃时加点油、葱、姜蒸熟即可,因此,过去吃禾虫,特别是咸禾虫,中算是穷佬菜。

禾虫虽小,口口是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风味奇特,清香鲜美,嫩滑可口,实是饮酒、吃饭一道好菜。它还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

八.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林屋牛蒡

牛蒡,根茎类植物,根札地下三尺,二年生草本,汲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肌醇、菊糖、纤维素、铁、钙、锌、镁、锗及多种维生素,有东洋人参之称。

在《本草纲目》草本部第十五卷中称牛蒡“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身轻耐老”。《现代中药学大辞典》把牛蒡的药理作用概括有三:一疏通十二经脉,促进血液循环,除五脏六腑恶气,抗衰耐老、排毒养颜、防中风和抗动脉硬化及老年痴呆;二对治理哮喘、便秘、糖尿、高血压、高血脂等效果甚好;三有抑制肿瘤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明显作用。

牛蒡既可炖汤,又可泡茶饮用。有长寿国之称的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视牛蒡为补体强身、去淤生津、抗衰耐老、清热解毒的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九.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禾花雀

禾花雀,学名黄胸鹂,是一种候鸟。原产于内蒙古和东北一带,每年由北往南飞迁过冬,经过吴川正是十月水稻扬花季节,故称“禾花雀”,每年在吴川停留时间约45天,由于它专门吃水稻谷粒,肉质肥美,骨软如绵,营养丰富,有“空中人参”的美称,现属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吴川)

十.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粉皮

吴川粉皮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小吃。我吃过不少以大米为原料磨浆制成的食品,如广州的沙河粉、肇庆的肠粉、广西的桂林米粉,虽然美味与新奇兼之,但感觉还是吴川粉皮吃得爽口,吃得亲切。

吴川粉皮制作极其简单:将大米去净杂质,用清水浸泡1小时,磨成稀粉浆,取适量的粉浆倒在罩有薄布的竹箕内,放进大锅沸水上,加盖用旺火蒸熟。取出后反倒在准备好的木板上,揭下薄布则成。

吴川粉皮皮薄,韧而爽滑。因此,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捞,可汤煮,可炒。

捞粉皮是一种既简单又实惠的吃法。把成块的粉皮卷成条状,然后切成一寸见长的粉皮节,配上芝麻、香油、酱油便可食用。那香油是用花生油、韭菜放在一起久煮,把花生油、韭菜的香味发挥到极点,因而香味浓郁。捞粉皮现在在吴川的农村很少见了,在梅菉倒有不少。天刚蒙蒙亮,“粉皮米乙”的吆喝声总是首先打破早晨的寂静,那是粉皮米乙的流动商贩在沿街叫卖。也有固定推档的,学校门口、市场口、行人多的十字街口,都能见到卖粉皮人的身影。

粉皮的另一种吃法是汤煮。汤粉的特点是白嫩滑软,清爽不腻。将切成细条的粉皮放在笊篱内,放进开水中烫软,倒在碗内,再根据个人口味,拌上猪杂或是牛腩,再用上汤冲下,一碗散发着香气的粉皮让你食欲大开。梅菉的早餐店大多经营汤粉,特别是学校门口的早餐店,基本以汤粉为主。学生仔挑食,赶时间,衫袋羞涩,花上两三块钱,用不到两分钟,一碗香喷喷、热气腾腾的牛腩粉就捧到你面前,令你上午听课都充满精神。

吴川炒粉以坡尾炒粉最出名。坡尾人炒粉的镬并不用完整的镬,而是先去掉两个镬耳,再把镬沿削小,戏称“烂镬”。据说烂镬炒粉火匀、火旺、粉香,有“镬气”。炒粉时,先把镬烧旺,下花生油,再下猪油,放蒜子爆香,再下粉丝猛火急炒,接着下酱油、白糖、味精,搅匀后再慢火炒至黄色,最后撒下葱花或芫荽,即可上碟食用。这谓之“斋粉”。如果拌上烧猪肉,瘦肉或鸡蛋,就叫“肉粉”或“蛋粉”,味道当然要比斋粉更胜一筹。坡尾炒粉是吴川的美食之一,2006年被评为“吴川十大名片”之一,其排位在第三位,足见它的地位在吴川人心目中十分重要。它不但在街边、食肆、茶市可以见到,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吴川所有的酒家都有坡尾炒粉,并且有不少酒家把作为一个特色菜向外地食客推介。尽管酒店的炒粉要比街边的炒粉精致,我喜欢吃的还是街边的炒粉,三五个同事,忙完手头的活计,往往不约而同地叫道:“吃炒粉去。”随后,便会见到这样的奇观:一人一担箩头,一筐米粉,一只火炉,一只缺边的烂镬摆在街边,食客围在烂镬边,或蹲或坐,吃得津津有味。随后,食客中便添了我们几个。

吴川粉皮闻名遐迩。食客有“梅菉粉皮胜河粉”之说(河粉指广州沙河粉),但吴川粉皮是赚了人气亏了名气。现在还属于小作坊式经营,产品未能走出吴川。如何能机械化生产扩大经营及打响品牌,这是摆在吴川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