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金华特产画教学 三年级家乡特产的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金华特产画教学 三年级家乡特产的画更新时间:2022-05-14 10:39:38

一. 浙江省 金华 婺城区 金华煲

“金华煲”系浙江金华市独有的美味砂锅炖品,采用二十余味名贵中药材及香料,精心调制而成。味道独特,滋补养生,价廉物美,吃了不上火,目前在江、浙、沪、湘、粤各省市都开有多家“金华煲庄”并极富盛名,生意红火。( 金华)

二. 浙江省 金华 金东区 金华馒头

金华馒头是浙江省金华市的。金华馒头松软、香甜,略微带点酸味,馒头夹扣肉,是餐桌上的上好点心,吃起来松软不黏牙,极易消化。金华的圆馒头,在传统习俗中有“团团圆圆、蒸蒸日上”的寓意。

金华馒头,又称金华大酵馒头,是以酒发酵的浙江著名汉族美食。大酵俗称大胶、大窖、大教,与古代“胶、窖、教通酵”同,足见由来悠久。其形制呈圆丘状,平底圆顶,底部直径约13厘米,顶高约6厘米,上印有红色图案,以标作坊字号。如用于庆典或馈赠,淋裱以福禄寿喜字样,红艳欲滴,庄重大方,还有做成原只金华火腿形状的大型馒头,供上祭、祝寿、迎亲等专用。

金华馒头的历史文化:

金华大酵馒头,历来由专业馒头作坊和黍作店制作,在金衢盆地内的城镇随处可见,而在盆地圈外却绝少闻见。然而,这种精美独特的名品,地方史志中虽称之为邑之,除在食货中列个名目外,却无工艺记录,它的传承靠的是辈辈师徒的口传心授,又因是谋生之技,多秘不示人,甚或有传儿媳不传姑婿的陋习。直到1981年《中国小吃·浙江风味》一书问世,始见一注释中作了披露。大意是:糯末蒸成粒状干饭,凉后盛入容器,加糯米酒槽(即甜酒酿)、白糖,温水搅匀,保温发酵,见面上泛气泡有酒香时,滤汁,加少许食盐搅匀,澄清后即为窖水,用以和面制馒头。

金华馒头的特色:

金华大酵馒头是以酒发酵的著名美食,其独特的品质特点是:造型丰满,端庄美观,面团发酵极其充分,酵孔非常细腻,白细如雪,面有银光,皮薄如纸,吃口松爽滋润,富有咬劲,绝不粘牙,精美可口,极易消化。其膨胀弹性之强,常令初识者瞠目结舌,为之称奇叫绝。如将一只大酵馒头握入掌中,手一张,馒头立刻像海绵似地恢复其原貌,故素有“金华明珠”之誉。有位食品专家评述说:“金华馒头发酵工艺独特,发酵程度极高,远胜西方面包,尤其是韧劲、弹性和滋润松糯的口感,为面包所望尘莫及。它是我国酿造工艺的明珠瑰宝,食中妙品!”

金华馒头的做法:

红印馒头(又称大酵馒头)是过年招待客人必吃的一道菜,一般是在菜上齐之后,酒过三巡,客人将酣未酣之际,一个冒着热气的馒头下肚,酒兴更足。

制作红印馒头,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发酵,采用糯米蒸成粒状干饭,凉后盛入容器,加糯米酒糟(即甜酒酿)、白糖,温水搅匀,保温发酵,见面上泛气泡有酒香时,滤汁,加少许食盐搅匀,澄清后即为酵液,用以和面,随后用土法蒸制。

除了发酵,揉面和酣笼两个环节也重要,揉面时,面、水、酵液三者比例是否得当,凭的就是经验。所谓酣笼,就是将内拳大小的馒头胚放入蒸笼预热。待馒头胚渐渐发酵变大,再适时点火蒸煮。

金华馒头的吃法:

传统习惯一般是将红印馒头回蒸后趁热夹红烧肉或笋丝等素菜等吃食,荤素自便

红印馒头的吃法有点类似西方的汉堡,习惯上是回蒸后趁热夹红烧肉、走油扣肉、肉丸子或笋丝等素菜等吃食,荤素自便。可以将之作为主食,但亦可作为一道菜肴,其表面印有红色图案,多为寿桃或者福禄寿喜字样,其间还有店铺的字号,一看就知道是来自哪家,也成为众人品评的依据。据说有的馒头店在春节等销售旺季,一天要卖出三四万个馒头,可见其在金华风靡的程度。

对金华人来说,过年客人来了,没让他们吃到馒头就是失礼,热情的主人一般都要招呼每个客人吃上两个——所谓“好事成双”,不过不用担心,因红印馒头看似不小,但因其发酵工艺超群,其实没多少份量。带着蒸笼里的淡淡荷叶清香,咬一口,松爽滋润,由此也记住了金华地区独有的这份味道。

三. 浙江省 金华 婺城区 金华神仙炖鸡

神仙炖鸡。选当年新公鸡宰杀洗净,将鸡头裹在翅膀下,割破膝筋把鸡足纳入腹中,再把切成小方块的肥瘦相间的猪肉、新姜块、红糖、酱油和250克以上金华寿生酒,填灌入腹腔,整鸡盛入陶钵里,再浇上些酱油和酒,盖上几张豆腐皮。 接着将铁锅上炉,在锅中脐心放上一撮食盐(约50克)成三角形放好三片瓦砾,再搁放上盛有鸡的陶钵,盖上锅盖。如液化气烧,可先中火后转小火炖焖约半小时即可。这道菜鸡酥肉烂,醇香溢室,鲜美袭人,营养丰富。民间常作滋补菜肴给发育中的青年或病后者食补之用。 金华民间传说此奇特烹调法是神仙吕洞宾用盐填漏锅炖鸡所始创,故叫“神仙炖鸡”。现在金华神仙炖鸡已传到长春、沈阳等地餐馆,深得中外食客喜爱。( 金华)

四.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阳木雕系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山多地少,旧时南北两江旱涝迭起,百姓为之所苦,1以手艺谋生。东阳木雕即是众多手艺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明清时期,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20世纪初,东阳木雕开始由民间建筑和家具装饰转向外销的工艺品生产。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东阳木雕在国内各地也开始建厂生产。

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现在的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木雕不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东阳木雕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面对濒危的东阳木雕技艺,必须尽快对之进行抢救、保护。

五.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宣莲羹

宣莲羹

宣莲是浙江省的名优,是全国三大名莲之一,产于武义宣平一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宣莲以色白芬芳、颗大粒圆、肉厚易酥、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

特点:清香甜酥,可热吃可冷饮。营养丰富,清热解毒。

六.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东塘狗肉

东塘狗肉是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风味美食。是现杀活狗烧烤而成。老嫩得当,香气扑鼻,其名声闻名市内外。

七.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山花梨

义乌山花梨为浙江梨的优良地方品种,产于华溪、塘李等乡。果实呈卵形,一般个重约200克以上。果皮细而薄,为黄褐色,果肉雪白嫩脆,汁多味鲜甜,有的微带酸,果心小,石细胞较少,耐储藏。与山东雪梨、天津鸭梨相比,风味别具一格,一向畅销于杭州、嘉兴、温州、上海、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产品名称:山花梨

产品产地:浙江义乌

产品特性: 蔷薇科梨属,又名早三花。浙江的著名梨种。落叶乔木。主产于义乌、浦江、东阳一带。树势中等,萌芽力和成枝力较强,结果龄较早,着果率较高。果实近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褐斑粗而密生。果心小,汁多,味甜。

产品功能:除供鲜食外,还可酿酒和加工罐头食品。

产品简介:果实呈卵形,一般个重约200克以上。果皮细而薄,为黄褐色,果肉雪白嫩脆,汁多味鲜甜,有的微带酸,果心小,石细胞较少,耐储藏。

产品季节:8月中旬成熟

八.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拔丝宣莲

宣莲以色白芬芳、颗大粒圆、肉厚易酥、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将莲子倒入糖油锅中,使糖汁包住莲子。然后盛入盘内,再撒上糖桂花,趁热上席。色泽黄亮,外焦脆,内粉糯。

九.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火踵蹄膀

火踵蹄膀

也称"金银蹄",是以优质金腿踵和新鲜猪肘合炖而成,具有鲜咸适口,肉质酥糯,汤汁稠浓的特点,是冬夏皆宜的传统滋补食品。

十. 浙江省 金华 金东区 金华藕粉

产品名称:金华藕粉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历史:始于清代后期。

产品特性:质地优良,粉质纯真,白里透红,片薄匀细,干粉不糊口、质量与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

产品简介:金华藕粉是金华的风味食品,最初人们用野藕加工,后来用真藕加工藕粉。真藕开白花,用白花藕加工的藕粉,质地优良,粉质纯真,白里透红,片薄匀细,干粉不糊口。如泡成藕粉羹,颜色均一,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可代乳代饭的营养食品,老小皆宜。

推荐特产